1、计算机网络概念
1.1计算机网络组成
1.2 计算机网络分类
1.2.1 脑图
1.3标准化工作
1.4性能指标
1.4.1 速率
1.4.2 带宽
带宽变高,只是在单位时间内向链路上发送的数据量变大,不会改变数据传输速率,速率只与传输介质有关。
1.4.3 吞吐量
1.4.4 时延
高速链路只是提高了发送速率,减少了发送时延,不会去影响传播时延。
1.4.5时延带宽积
1.4.6往返时延RTT
RTT只管传播时延
1.4.7 利用率
1.4.8脑图
1.5 分层
1.5.1概念
脑图
1.5.2 分层模型
1.6 OSI参考模型
1.6.1 简介
数据链路层不仅要对上一层的PDU添加头部信息,还要加别的信息
物理层不对上一层的PDU添加信息,只是把上一层的PDU转化为比特流,进行传输
1.6.2 具体功能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脑图
1.7 TCP/IP模型
1.8脑图
2 物理层
2.1 概念
2.2 数据通信
2.2.1 相关术语
2.2.2通信方式
2.2.3 数据传输方式
2.3指标
2.3.1 码元
2.3.2 速率
2.4 奈氏准则与香农定理
2.4.1 失真
2.4.2 奈氏准则
2.4.3 香农定理
2.5 编码与调制
2.5.1 数字数据编码为数字信号
2.5.2 数字信号编码为模拟信号
2.5.3 模拟数据转化为数字信号
2.5.4 模拟数据转化为模拟信号
2.5.5 脑图
2.6 传输介质
2.6.1 双绞线
2.6.2 同轴电缆
2.6.3 光纤
2.6.4 非导向传输介质
2.6.5 脑图
2.7物理层设备
2.7.1 中继器
2.7.2 集线器
集线器采用广播
2.8 总结
3 数据链路层
3.1 概述
3.2 组帧
3.2.1 透明传输
3.2.2 组帧方法
遇到5个1就填一个0
3.3 差错控制(检错编码)
3.3.1 奇偶校验码
3.3.2 CRC循环冗余码
3.4 差错控制(纠错编码)
3.4.1 脑图
3.5 流量控制与可靠传输机制
链路层中滑动窗口是一个固定值
3.5.1 停止等待协议
脑图
3.5.2 后退N帧协议(GBN)
3.5.3 选择重传协议(SR)
3.6 信道介质划分访问控制
3.6.1 静态划分信道
3.6.2 ALOHA 协议
3.6.3 CSMA协议
3.6.4 CSMA/CD协议
3.6.5 CSMA/CA协议(了解)
3.6.6 轮询访问介质访问控制
3.7 局域网
3.7.1 以太网
3.7.2 无线局域网
3.8 广域网
3.8.1 PPP协议
3.8.2 HDLC协议
3.9 链路层设备
3.10 总结
4 网络层
4.1 功能
4.2 数据交换方式
4.3 数据报
4.4 IP数据报
4.4.1 格式
4.4.2 分片
4.4.3 IPV4
4.4.4 网络地址转换 NAT
4.4.5 子网划分和子网掩码
4.4.6 无分类编制CIDR
4.4.7 ARP协议
4.4.8 DHCP协议
4.4.9 ICMP协议
4.5 IPV6
脑图
4.6 路由算法与路由协议
4.6.1 RIP协议
4.6.2 OSPF协议
4.7 BGP协议
BGP协议交换的信息相当于一组完整的路径
4.8 Ip组播
4.9 移动IP
4.10 网络层设备
5 传输层
5.1 概述
5.2 UDP协议
5.3 TCP协议
5.3.1 TCP连接管理
5.3.2 可靠传输
5.3.3 流量控制
5.3.4 拥塞控制
5.4 总结
6 应用层
6.1 CS模型
6.2 p2p模型
6.3 DNS系统
6.3.1 域名
6.3.2 域名服务器
6.3.3 解析过程
高速缓存会定期进行更新
6.4 FTP
其中控制进程与数据传送进程都为从属进程
主动连接:客户端与FTP服务器发送请求,建立TCP控制连接端口21,然后数据传送进程直接传送诶客户端建立的端口号,比如20
被动连接:在建立连接后,客户端再次发送请求,请求返回数据传送端口,这时返回一个端口号大于1024的连接
6.5 电子邮件
6.5.1 SMTP协议
6.5.2 MIME
6.5.3 POP3
6.5.4 IMAP
6.5.5 基于万维网的电子邮件
6.5.6 脑图
6.6 万维网和HTTP协议
6.6.1 概述
6.6.2 HTTP
非流水线式:时间=2倍的RTT+ 文档的处理时间
流水线式:可以连续地发送请求报文,时间只有一个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