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加塞和瞄准

    知道了加塞的原理和运动轨迹之后,再来谈谈瞄准。从个人的经验来说,加塞进球有助于瞄准。这时打球时,不是紧盯下球点(假想球的位置),而是在头脑 里勾勒出出一条通道来,即主球前进的路线,一条“圆柱型的轨道”。让这条“圆柱型的轨道”尽头到达下球点(假想球的位置),即可进球。看到过太多的人讨论 “让点”了,什么是让点?怎么让?而在这里,这个“圆柱型轨道” 的瞄准方法让所谓的 “让点”几乎失去了意义。 

    让点,有两种情况。一是加水平方向上的塞,即主球沿直线前进,不走曲线。此时,目标球上的瞄准点应与主球上的击打点让出同样的距离来。(图 10)   从图10可以看出,击打主球中心时,目标球球的瞄准点是A点,击打主球中心偏右时,目标球的瞄准点是B点。这时,目标球上A、B两点在左右方向上的水平距 离就等于主球两个击打点的左右方向上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所谓的“让点”距离。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出,主球的运动轨迹没有丝毫变化,最后终将达到虚线球(即 假想球)的位置。因此,无论击打哪个点,心里只要勾勒出主球正确的运行通道,就无所谓让不让点了。  当然,人与人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就觉得改变瞄准点的方法比较适合自己,有的人则觉得通道瞄准法比较适合自己,持不同方法的人都能将球打进。本文并不试图做 这两种方法谁优谁劣的评价。
     
    加塞技术
    图10中主球的运动轨迹只是理论上的运动轨迹,通过一个理论高手的指点(在此感谢网友pigbrain,谢谢!),我发现加水平塞或其他任何有 左右方向上的塞时,主球实际上有一个与加塞方向相反的分力,这个力产生于主球与台呢之间的摩擦,也就是说如果主球与台呢之间没有摩擦,这个分力是不存在 的。

     



    加塞技术
    一般来说,由于这个分力的作用很小,虚线的轨迹可以忽略。但当大力及长距离加塞击球时就必须考虑到它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主球走曲线时的让点。这种情况十分复杂,没有绝对的标准(如水平方向加塞的让点距离)可遵循。
     
            在图11中,如果主球与目标球在A点相撞,因为主球实际上往右偏离了,所以目标球的瞄准点应该往左让点。相反,在C点相撞时, 则应往右让。而在B点相撞时,则无需让点,因为这时的相撞点相当于主球走直线时的相撞点。在图11中,理论上主球可以在运动轨迹的每一个点碰上目标球,而 主球所走的的曲线弧度大小与许许多多因素有关,因此从不同的撞球点可以看出,那种所谓加左塞往左让点、加右塞往右让点的言论是多么的简陋和不负责任啊! 


    加塞技术
     通道瞄准法不用记忆往哪个方向上让点,只要能对主球的运行轨迹有正确的估计,便可以下球了。诚然,即使是水平方向上的塞,也不是想打就能轻易打出来的。 出杆要直、稳,不能产生垂直方向上的力,头脑里的通道概念要清晰,以最大限度的努力来保证主球的直线运动轨迹。以本人实际经验来讲,起初刚加塞打球时,根 本就不知道往哪儿打。可一旦通道的感觉有了,便开始不怵这种球了。当然长距离的加塞球,我还是望尘莫及。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经验对加塞的轨迹做个总结。

    ①左、右中塞
      由于中心偏左或右的水平加塞球其运行轨迹近似一条直线,因此,这里最重要的就是水平出杆,中心偏左或右的点击打准确,一句话:打水平加塞球的关健就是,以最大的努力保持球的直线运动轨迹。

    ②左、右低塞
      上文中已经说到左、右低塞会使主球产生弧线运动轨迹,因此在击打这样的球时,必须改变瞄准点,这就是真正的让点。

    ③左、右高塞
      前文中已经解释过,相同力度下,左、右高塞的弧线比左、右低塞要小,因此在击打这样的球让点时,要少让些。 
     
      根据某台球组织的正式统计,在正规的斯诺克比赛中,加塞球的进球率远小于不加塞。因此,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不加塞。必须加塞的情况下,尽量加水平方向的塞,高、低偏塞用在短距离球的处理上。而长距离的塞,基本用于防守。

      瞄准主要依靠训练来加强对球的感觉。人有一种估计能力,比如一个好司机不用尺子量,便能精确的估算自已驾驶的车子与其它车子或障碍物之间的距离,甚至 能精确到几厘米。一个优秀的台球好手也是如此,他能对自己所击打球的运动轨迹做出精准的判断,这种对球的感知和把握能力,用多大的力,加多大的塞,让多少 点,只可意会(自我体会)很难言传,语言和文字对于这种能力的描述绝对苍白。

      有些人打的出来讲不出来(实际上,在许多情况下,理论上的下球点并不是真正的下球点,这一点我会在“加塞与throw”中详细解释),有些人打不出来 讲得出来(本人就属于这种^_^)。个人认为,排除天份在外,准度的提高纯粹是打出来的,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忽然开窍,与理论关系不大。等有了实践经验再 去反思理论,便会感受十分深刻,这才是真正的提高.
  • 相关阅读:
    默认构造函数
    Android笔记(二十八) Android中图片之简单图片使用
    Android笔记(二十七) Android中的动态广播和静态广播
    Android笔记(二十六) Android中的广播——BroadcastReceiver
    <转> Android LayoutInflater详解
    Android笔记(二十五) ListView的缓存机制与BaseAdapter
    Android笔记(二十四) Android中的SeekBar(拖动条)
    Android笔记(二十三) Android中的ProgressBar(进度条)
    Android笔记(二十二) Android中的GridView
    Android笔记(二十一) Android中的Adapter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derekchen/p/2033377.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