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前有篇报道,说Facebook的每个运维同学至少能管理2万台服务器,这在当时的国内互联网引起了很大震动,按照传统IT的理解,每个运维同学能管理200台服务器已经很了不起了。
这些年来云计算发展非常快,云计算快速成为用户首选的IT基础设施。据报道,2015年已经超过100万客户把他们的IT系统部署到阿里云上,包括应用系统和数据库,阿里云需要帮助这么多客户管理这么大量分布在全球不同地域的服务器,据了解阿里云的运维团队人数同样非常少,只有少数还需要兼做工具研发的运维同学。ECS、RDS、SLB、OSS等产品运维都是如此。我们在感叹Facebook和阿里云的高度自动化运维能力的同时,并不是每家公司都有同样的技术和运维能力,这种能力是否可复制给企业客户呢?
阿里云、亚马逊AWS、腾讯云等顺应了这些趋势,把自己的技术能力转化为云计算平台并通过服务的方式开放出来,用户可以随时购买使用和并享用云计算背后的技术能力,也会有人在问怎么选用云服务商,关键一点在于云服务商背后的综合能力。
传统IT流程从选择IDC、采购服务器设备到安装部署上线,至少需要2个月的周期。应用上线之后,还需要专业的运维工程师团队,来保障系统的良好运转和数据库高可用,这其实是很庞大的工程和人力投入。
云计算的出现让这一切简单起来,云计算变成了一种可随时购买的公共计算服务,核心特点包括即开即用、低门槛、高可用、免运维,身心省事。用户在使用云计算服务的过程中,不再需要关心IDC、服务器、网络,存储等基础硬件底层,也无需关心操作系统的安装部署、配置、监控、日常巡检等一整套完整的运维软件部署,也无需考虑基础的容灾、备份、数据丢失,硬件故障等,这些繁琐的IT基础设施全部交给专业的云服务商来解决。
云计算快速推动着IT分工越加细致,越加专业化,企业会更加专注于业务层面的逻辑设计和代码研发,没必要在繁琐的IT基础设施和运维上投入大量的精力;IT基础软硬件设施会由云服务商来提供如阿里云、亚马逊AWS、腾讯云Q、Ucloud,青云等;应用运维、数据库,大数据技术可托付给专业的云技术服务公司,嗯,比如我们袋鼠云。
看起来云的好处非常多,怎么上呢?
-
如果是创业公司,可以直接在公共云上做研发和部署;
-
如果企业的IT规模比较小,考虑一次性直接迁移到公共云上;
-
如果企业本身已经有大量的传统IT硬件设施,短期把所有业务放到公共云上也不太现实,这需要一个长期的验证过程。先搬迁非核心系统做验证和积累云上的经验,逐步过渡到核心系统上云。对于这种场景,混合云架构会是个很好的上云过渡路径,通过混合云架构,企业把公共云计算当做自有机房的延伸,可以理解用公共云是企业的另一个机房,可随时把业务切换到公共云上,也可以利用公共云来做灾备机房,做云上云下的相互灾备,类似我们熟知的微博、12306等都采用了类似架构。
袋鼠云可以提供完善的上云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各类企业多快好省的使用云计算做为基础设施。
混合云架构和VPC之间有很大关联,详情且待下回再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