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Amdahl 法则和SMP(均为SMP)

    https://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linux/l-linux-smp/index.html

    Amdahl 法则

    Gene Amdahl 是一名计算机架构师、IBM 职员,在 IBM、Amdahl Corporation(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企业)和其他一些公司从事计算机架构开发。但是最著名的是他的法则,该法则用于在改进系统的一部分后预测最大的预期系统改进。它主要用来计算使用多处理器后理论上的最大性能改进(参见图 1)。

    图 1. 处理器并行化的 Amdahl 法则

    处理器并行化的 Amdahl 法则

    使用图 1 所示的等式,可计算系统的最大性能改进,N 表示处理器的数目,而因数 F 指定不能并行化的系统部分(即本质上顺序的系统部分)。结果如图 2 所示。

    图 2. 最多十个 CPU 的 Amdahl 法则

    最多十个 CPU 的 Amdahl 法则

    图 2 中最上面的一条线显示了处理器的数目。理想状态下,添加另外的处理器来解决问题时,希望看到这样的性能增长。不幸的是,并非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并行化,而且还有管理处理器的开销,所以速度的提高并没有这么大。底部(紫色的线)是一个 90% 的处理属于顺序性的问题例子。在此图中,最佳的情况是棕色的线,它展示了一个 10% 顺序性(因此 90% 可并行化)的问题。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十个处理器的执行性能也只比五个稍好一点儿。

    YXR注:

    1)这个可能说明iphone虽然核不多,但是更流畅,而现在安卓的最多8个核,反而效率不高,功耗还大。而且不是核越多越好

    2)核越多是否越好,和架构有关,以及处理事务有关。 

    见下文SMP,NUMA,MPP。

    3)不知道现在的arm多核似乎否是NUMA架构

    http://www.cnblogs.com/yubo/archive/2010/04/23/1718810.html(注意不保证概念是否正确)

    从系统架构来看,目前的商用服务器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即对称多处理器结构 (SMP : Symmetric Multi-Processor) ,非一致存储访问结构 (NUMA : Non-Uniform Memory Access) ,以及海量并行处理结构 (MPP : Massive Parallel Processing) 。它们的特征分别描述如下:

    1. SMP(Symmetric Multi-Processor)

    SMP (Symmetric Multi Processing),对称多处理系统内有许多紧耦合多处理器,在这样的系统中,所有的CPU共享全部资源,如总线,内存和I/O系统等,操作系统或管理数据库的复本只有一个,这种系统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共享所有资源。多个CPU之间没有区别,平等地访问内存、外设、一个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管理着一个队列,每个处理器依次处理队列中的进程。如果两个处理器同时请求访问一个资源(例如同一段内存地址),由硬件、软件的锁机制去解决资源争用问题。Access to RAM is serialized; this and cache coherency issues causes performance to lag slightly behind the number of additional processors in the system.

    clip_image001

    所谓对称多处理器结构,是指服务器中多个 CPU 对称工作,无主次或从属关系。各 CPU 共享相同的物理内存,每个 CPU 访问内存中的任何地址所需时间是相同的,因此 SMP 也被称为一致存储器访问结构 (UMA : Uniform Memory Access) 。对 SMP 服务器进行扩展的方式包括增加内存、使用更快的 CPU 、增加 CPU 、扩充 I/O( 槽口数与总线数 ) 以及添加更多的外部设备 ( 通常是磁盘存储 ) 。

    SMP 服务器的主要特征是共享,系统中所有资源 (CPU 、内存、 I/O 等 ) 都是共享的。也正是由于这种特征,导致了 SMP 服务器的主要问题,那就是它的扩展能力非常有限。对于 SMP 服务器而言,每一个共享的环节都可能造成 SMP 服务器扩展时的瓶颈,而最受限制的则是内存。由于每个 CPU 必须通过相同的内存总线访问相同的内存资源,因此随着 CPU 数量的增加,内存访问冲突将迅速增加,最终会造成 CPU 资源的浪费,使 CPU 性能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实验证明, SMP 服务器 CPU 利用率最好的情况是 2 至 4 个 CPU 。

    clip_image002

    图 1.SMP 服务器 CPU 利用率状态

    2. NUMA(Non-Uniform Memory Access)

      由于 SMP 在扩展能力上的限制,人们开始探究如何进行有效地扩展从而构建大型系统的技术, NUMA 就是这种努力下的结果之一。利用 NUMA 技术,可以把几十个 CPU( 甚至上百个 CPU) 组合在一个服务器内。其 CPU 模块结构如图 2 所示:

    clip_image003

    图 2.NUMA 服务器 CPU 模块结构

    NUMA 服务器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多个 CPU 模块,每个 CPU 模块由多个 CPU( 如 4 个 ) 组成,并且具有独立的本地内存、 I/O 槽口等。由于其节点之间可以通过互联模块 ( 如称为 Crossbar Switch) 进行连接和信息交互,因此每个 CPU 可以访问整个系统的内存 ( 这是 NUMA 系统与 MPP 系统的重要差别 ) 。显然,访问本地内存的速度将远远高于访问远地内存 ( 系统内其它节点的内存 ) 的速度,这也是非一致存储访问 NUMA 的由来。由于这个特点,为了更好地发挥系统性能,开发应用程序时需要尽量减少不同 CPU 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

    利用 NUMA 技术,可以较好地解决原来 SMP 系统的扩展问题,在一个物理服务器内可以支持上百个 CPU 。比较典型的 NUMA 服务器的例子包括 HP 的 Superdome 、 SUN15K 、 IBMp690 等。

      但 NUMA 技术同样有一定缺陷,由于访问远地内存的延时远远超过本地内存,因此当 CPU 数量增加时,系统性能无法线性增加。如 HP 公司发布 Superdome 服务器时,曾公布了它与 HP 其它 UNIX 服务器的相对性能值,结果发现, 64 路 CPU 的 Superdome (NUMA 结构 ) 的相对性能值是 20 ,而 8 路 N4000( 共享的 SMP 结构 ) 的相对性能值是 6.3 。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到, 8 倍数量的 CPU 换来的只是 3 倍性能的提升。

    3. MPP(Massive Parallel Processing)

      和 NUMA 不同, MPP 提供了另外一种进行系统扩展的方式,它由多个 SMP 服务器通过一定的节点互联网络进行连接,协同工作,完成相同的任务,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是一个服务器系统。其基本特征是由多个 SMP 服务器 ( 每个 SMP 服务器称节点 ) 通过节点互联网络连接而成,每个节点只访问自己的本地资源 ( 内存、存储等 ) ,是一种完全无共享 (Share Nothing) 结构,因而扩展能力最好,理论上其扩展无限制,目前的技术可实现 512 个节点互联,数千个 CPU 。目前业界对节点互联网络暂无标准,如 NCR 的 Bynet , IBM 的 SPSwitch ,它们都采用了不同的内部实现机制。但节点互联网仅供 MPP 服务器内部使用,对用户而言是透明的。

      在 MPP 系统中,每个 SMP 节点也可以运行自己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等。但和 NUMA 不同的是,它不存在异地内存访问的问题。换言之,每个节点内的 CPU 不能访问另一个节点的内存。节点之间的信息交互是通过节点互联网络实现的,这个过程一般称为数据重分配 (Data Redistribution) 。

    但是 MPP 服务器需要一种复杂的机制来调度和平衡各个节点的负载和并行处理过程。目前一些基于 MPP 技术的服务器往往通过系统级软件 ( 如数据库 ) 来屏蔽这种复杂性。举例来说, NCR 的 Teradata 就是基于 MPP 技术的一个关系数据库软件,基于此数据库来开发应用时,不管后台服务器由多少个节点组成,开发人员所面对的都是同一个数据库系统,而不需要考虑如何调度其中某几个节点的负载。

    MPP (Massively Parallel Processing),大规模并行处理系统,这样的系统是由许多松耦合的处理单元组成的,要注意的是这里指的是处理单元而不是处理器。每个单元内的CPU都有自己私有的资源,如总线,内存,硬盘等。在每个单元内都有操作系统和管理数据库的实例复本。这种结构最大的特点在于不共享资源。

    clip_image004

    4. 三种体系架构之间的差异

    4.1 SMP系统与MPP系统比较

    既然有两种结构,那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呢?采用什么结构比较合适呢?通常情况下,MPP系统因为要在不同处理单元之间传送信息(请注意上图),所以它的效率要比SMP要差一点,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因为MPP系统不共享资源,因此对它而言,资源比SMP要多,当需要处理的事务达到一定规模时,MPP的效率要比SMP好。这就是看通信时间占用计算时间的比例而定,如果通信时间比较多,那MPP系统就不占优势了,相反,如果通信时间比较少,那MPP系统可以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达到高效率。当前使用的OTLP程序中,用户访问一个中心数据库,如果采用SMP系统结构,它的效率要比采用MPP结构要快得多。而MPP系统在决策支持和数据挖掘方面显示了优势,可以这样说,如果操作相互之间没有什么关系,处理单元之间需要进行的通信比较少,那采用MPP系统就要好,相反就不合适了。

    通过上面两个图我们可以看到,对于SMP来说,制约它速度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那个共享的总线,因此对于DSS程序来说,只能选择MPP,而不能选择SMP,当大型程序的处理要求大于共享总线时,总线就没有能力进行处理了,这时SMP系统就不行了。当然了,两个结构互有优缺点,如果能够将两种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当然最好了。
    clip_image005
    clip_image006

    4.2 NUMA 与 MPP 的区别

      从架构来看, NUMA 与 MPP 具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都由多个节点组成,每个节点都具有自己的 CPU 、内存、 I/O ,节点之间都可以通过节点互联机制进行信息交互。那么它们的区别在哪里?通过分析下面 NUMA 和 MPP 服务器的内部架构和工作原理不难发现其差异所在。

      首先是节点互联机制不同, NUMA 的节点互联机制是在同一个物理服务器内部实现的,当某个 CPU 需要进行远地内存访问时,它必须等待,这也是 NUMA 服务器无法实现 CPU 增加时性能线性扩展的主要原因。而 MPP 的节点互联机制是在不同的 SMP 服务器外部通过 I/O 实现的,每个节点只访问本地内存和存储,节点之间的信息交互与节点本身的处理是并行进行的。因此 MPP 在增加节点时性能基本上可以实现线性扩展。

    其次是内存访问机制不同。在 NUMA 服务器内部,任何一个 CPU 可以访问整个系统的内存,但远地访问的性能远远低于本地内存访问,因此在开发应用程序时应该尽量避免远地内存访问。在 MPP 服务器中,每个节点只访问本地内存,不存在远地内存访问的问题。

    clip_image007

    图 3.MPP 服务器架构图

    数据仓库的选择

      哪种服务器更加适应数据仓库环境?这需要从数据仓库环境本身的负载特征入手。众所周知,典型的数据仓库环境具有大量复杂的数据处理和综合分析,要求系统具有很高的 I/O 处理能力,并且存储系统需要提供足够的 I/O 带宽与之匹配。而一个典型的 OLTP 系统则以联机事务处理为主,每个交易所涉及的数据不多,要求系统具有很高的事务处理能力,能够在单位时间里处理尽量多的交易。显然这两种应用环境的负载特征完全不同。

      从 NUMA 架构来看,它可以在一个物理服务器内集成许多 CPU ,使系统具有较高的事务处理能力,由于远地内存访问时延远长于本地内存访问,因此需要尽量减少不同 CPU 模块之间的数据交互。显然, NUMA 架构更适用于 OLTP 事务处理环境,当用于数据仓库环境时,由于大量复杂的数据处理必然导致大量的数据交互,将使 CPU 的利用率大大降低。

    相对而言, MPP 服务器架构的并行处理能力更优越,更适合于复杂的数据综合分析与处理环境。当然,它需要借助于支持 MPP 技术的关系数据库系统来屏蔽节点之间负载平衡与调度的复杂性。另外,这种并行处理能力也与节点互联网络有很大的关系。显然,适应于数据仓库环境的 MPP 服务器,其节点互联网络的 I/O 性能应该非常突出,才能充分发挥整个系统的性能。

    4.3 NUMAMPPSMP之间性能的区别

    NUMA的节点互联机制是在同一个物理服务器内部实现的,当某个CPU需要进行远地内存访问时,它必须等待,这也是NUMA服务器无法实现CPU增加时性能线性扩展。

    MPP的节点互联机制是在不同的SMP服务器外部通过I/O实现的,每个节点只访问本地内存和存储,节点之间的信息交互与节点本身的处理是并行进行的。因此MPP在增加节点时性能基本上可以实现线性扩展。

    SMP所有的CPU资源是共享的,因此完全实现线性扩展。

    4.4 NUMA、MPP、SMP之间扩展的区别

     NUMA理论上可以无限扩展,目前技术比较成熟的能够支持上百个CPU进行扩展。如HP的SUPERDOME。

    MPP理论上也可以实现无限扩展,目前技术比较成熟的能够支持512个节点,数千个CPU进行扩展。

    SMP扩展能力很差,目前2个到4个CPU的利用率最好,但是IBM的BOOK技术,能够将CPU扩展到8个。

    MPP是由多个SMP构成,多个SMP服务器通过一定的节点互联网络进行连接,协同工作,完成相同的任务。

    4.5 MPPSMPNUMA应用之间的区别

    MPP的优势:

    MPP系统不共享资源,因此对它而言,资源比SMP要多,当需要处理的事务达到一定规模时,MPP的效率要比SMP好。由于MPP系统因为要在不同处理单元之间传送信息,在通讯时间少的时候,那MPP系统可以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达到高效率。也就是说:操作相互之间没有什么关系,处理单元之间需要进行的通信比较少,那采用MPP系统就要好。因此,MPP系统在决策支持和数据挖掘方面显示了优势。

    SMP的优势:

    MPP系统因为要在不同处理单元之间传送信息,所以它的效率要比SMP要差一点。在通讯时间多的时候,那MPP系统可以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因此当前使用的OTLP程序中,用户访问一个中心数据库,如果采用SMP系统结构,它的效率要比采用MPP结构要快得多。

    NUMA架构的优势:

    NUMA架构来看,它可以在一个物理服务器内集成许多CPU,使系统具有较高的事务处理能力,由于远地内存访问时延远长于本地内存访问,因此需要尽量减少不同CPU模块之间的数据交互。显然,NUMA架构更适用于OLTP事务处理环境,当用于数据仓库环境时,由于大量复杂的数据处理必然导致大量的数据交互,将使CPU的利用率大大降低

    https://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linux/l-numa/index.html

    Linux 的 NUMA 技术

    NUMA(Non-Uniform Memory Access Architecture)系统在市场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许多厂商都成功推出了基于NUMA架构的服务器,本文重点讨论了当前Linux的NUMA技术,主要包括:存储管理、NUMA调度和用户层的API,并在SGI的Altix 350系统上进行了NUMA基本测试,对进行Linux NUMA技术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一、引言

    随着科学计算、事务处理对计算机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SMP(对称多处理器)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规模也越来越大,但由于传统的SMP系统中,所有处理器都共享系统总线,因此当处理器的数目增大时,系统总线的竞争冲突加大,系统总线将成为瓶颈,所以目前SMP系统的CPU数目一般只有数十个,可扩展能力受到极大限制。NUMA技术有效结合了SMP系统易编程性和MPP(大规模并行)系统易扩展性的特点,较好解决了SMP系统的可扩展性问题,已成为当今高性能服务器的主流体系结构之一。目前国外著名的服务器厂商都先后推出了基于NUMA架构的高性能服务器,如HP的Superdome、SGI的Altix 3000、IBM的 x440、NEC的TX7、AMD的Opteron等。随着Linux在服务器平台上的表现越来越成熟,Linux内核对NUMA架构的支持也越来越完善,特别是从2.5开始,Linux在调度器、存储管理、用户级API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NUMA优化工作,目前这部分工作还在不断地改进,如新近推出的2.6.7-RC1内核中增加了NUMA调度器。本文主要从存储管理、调度器和CpuMemSets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二、NUMA存储管理

    NUMA系统是由多个结点通过高速互连网络连接而成的,如图1是SGI Altix 3000 ccNUMA系统中的两个结点。

    图1 SGI Altix3000系统的两个结点

    图1 SGI Altix3000系统的两个结点

    NUMA系统的结点通常是由一组CPU(如,SGI Altix 3000是2个Itanium2 CPU)和本地内存组成,有的结点可能还有I/O子系统。由于每个结点都有自己的本地内存,因此全系统的内存在物理上是分布的,每个结点访问本地内存和访问其它结点的远地内存的延迟是不同的,为了减少非一致性访存对系统的影响,在硬件设计时应尽量降低远地内存访存延迟(如通过Cache一致性设计等),而操作系统也必须能感知硬件的拓扑结构,优化系统的访存。

    目前IA64 Linux所支持的NUMA架构服务器的物理拓扑描述是通过ACPI(Advanced Configuration and Power Interface)实现的。ACPI是由Compaq、Intel、Microsoft、Phoenix和Toshiba联合制定的BIOS规范,它定义了一个非常广泛的配置和电源管理,目前该规范的版本已发展到2.0,3.0o版本正在制定中,具体信息可以从 http://www.acpi.info网站上获得。ACPI规范也已广泛应用于IA-32架构的至强服务器系统中。

    Linux对NUMA系统的物理内存分布信息是从系统firmware的ACPI表中获得的,最重要的是SRAT(System Resource Affinity Table)和SLIT(System Locality Information Table)表,其中SRAT包含两个结构:

    • Processor Local APIC/SAPIC Affinity Structure:记录某个CPU的信息;
    • Memory Affinity Structure:记录内存的信息;

    SLIT表则记录了各个结点之间的距离,在系统中由数组node_distance[ ]记录。

    Linux采用Node、Zone和页三级结构来描述物理内存的,如图2所示,

    图2 Linux中Node、Zone和页的关系

    图2 Linux中Node、Zone和页的关系

  • 相关阅读:
    【转】CUDA5/CentOS6.4
    【转】centos 6.4 samba 安装配置
    【转】Install MATLAB 2013a on CentOS 6.4 x64 with mode silent
    【转】Getting xrdp to work on CentOS 6.4
    【VLFeat】使用matlab版本计算HOG
    Unofficial Windows Binaries for Python Extension Packages
    March 06th, 2018 Week 10th Tuesday
    March 05th, 2018 Week 10th Monday
    March 04th, 2018 Week 10th Sunday
    March 03rd, 2018 Week 9th Saturday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e-shannon/p/7486626.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