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平底锅和垃圾的O奖论文的整理和学习[2]](https://pic3.zhimg.com/v2-227b9aa4a9eb1a6cc6ba7d8cc848b153_r.jpg)
其实这篇论文看了一段时间,愣是没看出来这个模型怎么建立的。虽然看不懂,但是有一些部分还是很喜欢。
首先是摘要:
摘要分为八段
第一段:背景引入,太空垃圾的问题日益严重。
第二段:本文工作,包括基本的idea和做法。
第三段:要算profit,就得知道income和cost。
第四段:额外费用和索赔由保险费率决定,建立分析模型和改进现有模型来求解有效撞击概率;为了把这个概率和保险费率联系起来,又建立了保险模型。
第五段:关于垃圾清除。第一步通过算有效撞击概率得到要清除的垃圾的大小范围,第二步,建立模型来设计清除策略。
第六段:在计算机上对垃圾清除的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收益颇丰。
第七段:表明该模型与非常依赖于时间。
第八段:用保险费率,保险期限和模糊评测来做敏感性分析,表明该模型robust。
这个摘要之所以整整占了一页,其实就是作者拆成了很多段落。每个段落都对应文章的一部分,所以看起来很长。我觉得这样写也可以,因为看完摘要基本就对文章有个80%的认知了。我们这次美赛摘要也照着这个思路写,虽然没有在摘要里面提到具体建立模型的方法,但是每个模型的作用都讲得很清楚。








把这样一个图放在文章的中间能帮助阅卷人思路保持延续。


直接给出模型省去了不少功夫,下面只要使用模型然后用表格一直给出结果就行了











参考文献
据我观察,O奖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在8-12篇左右。
这就是我对2016B浙大O奖论文的观点,这篇论文把建模过程简化了不少,但是对结果的分析十分的详细,令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