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代码简洁规范

    根据很多 Java 程序员的”经验”来看,一个数据库表则对应着一个 Domain 对象,所以很多程序员在写代码时,包名则使用:com.xxx.domain ,这样写好像已经成为了行业的一种约束,数据库映射对象就应该是 Domain。但是你错了,Domain 是一个领域对象,往往我们再做传统 Java 软件 Web 开发中,这些 Domain 都是贫血模型,是没有行为的,或是没有足够的领域模型的行为的,所以,以这个理论来讲,这些 Domain 都应该是一个普通的 entity 对象,并非领域对象,所以请把包名改为:com.xxx.entity。

     

    如果你还不理解我说的话,请看一下 Vaughn Vernon 出的一本叫做IMPLEMENTING DOMAIN-DRIVEN DESIGN(《实现领域驱动设计》)这本书,书中讲解了贫血模型与领域模型的区别,相信你会受益匪浅。

     

    DTO

     

    数据传输我们应该使用 DTO 对象作为传输对象,这是我们所约定的,因为很长时间我一直都在做移动端 API 设计的工作,有很多人告诉我,他们认为只有给手机端传输数据的时候(input or output),这些对象成为 DTO 对象。请注意!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只要是用于网络传输的对象,我们都认为他们可以当做是 DTO 对象,比如电商平台中,用户进行下单,下单后的数据,订单会发到 OMS 或者 ERP 系统,这些对接的返回值以及入参也叫 DTO 对象。

     

    我们约定某对象如果是 DTO 对象,就将名称改为 XXDTO,比如订单下发 OMS:OMSOrderInputDTO。

     

    DTO 转化

     

    正如我们所知,DTO 为系统与外界交互的模型对象,那么肯定会有一个步骤是将 DTO 对象转化为 BO 对象或者是普通的 entity 对象,让 service 层去处理。

     

    场景

     

    比如添加会员操作,由于用于演示,我只考虑用户的一些简单数据,当后台管理员点击添加用户时,只需要传过来用户的姓名和年龄就可以了,后端接受到数据后,将添加创建时间和更新时间和默认密码三个字段,然后保存数据库。

    @RestController
    public class UserApi {
     @Autowired
     private UserService userService;
     @PostMapping
     public User addUser(UserInputDTO userInputDTO){
     User user = new User();
     user.setUsername(userInputDTO.getUsername());
     user.setAge(userInputDTO.getAge());
     return userService.addUser(user);
     }
    }

    我们只关注一下上述代码中的转化代码,其他内容请忽略:

    User user = new User();
    user.setUsername(userInputDTO.getUsername());
    user.setAge(userInputDTO.getAge());

     

    请使用工具

     

    上边的代码,从逻辑上讲,是没有问题的,只是这种写法让我很厌烦,例子中只有两个字段,如果有 20 个字段,我们要如何做呢?一个一个进行 set 数据吗?当然,如果你这么做了,肯定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这肯定不是一个最优的做法。

     

    网上有很多工具,支持浅拷贝或深拷贝的 Utils。举个例子,我们可以使用 org.springframework.beans.BeanUtils#copyProperties 对代码进行重构和优化:

    @PostMapping
    public User addUser(UserInputDTO userInputDTO){
     User user = new User();
     BeanUtils.copyProperties(userInputDTO,user);
     return userService.addUser(user);
    }

    BeanUtils.copyProperties 是一个浅拷贝方法,复制属性时,我们只需要把 DTO 对象和要转化的对象两个的属性值设置为一样的名称,并且保证一样的类型就可以了。如果你在做 DTO 转化的时候一直使用 set 进行属性赋值,那么请尝试这种方式简化代码,让代码更加清晰!

     

    转化的语义

     

    上边的转化过程,读者看后肯定觉得优雅很多,但是我们再写 Java 代码时,更多的需要考虑语义的操作,再看上边的代码:

    User user = new User();
    BeanUtils.copyProperties(userInputDTO,user);

    虽然这段代码很好地简化和优化了代码,但是它的语义是有问题的,我们需要提现一个转化过程才好,所以代码改成如下:

    @PostMapping
     public User addUser(UserInputDTO userInputDTO){
     User user = convertFor(userInputDTO);
     return userService.addUser(user);
     }
     private User convertFor(UserInputDTO userInputDTO){
     User user = new User();
     BeanUtils.copyProperties(userInputDTO,user);
     return user;
     }

    这是一个更好的语义写法,虽然麻烦了些,但是可读性大大增加了,在写代码时,我们应该尽量把语义层次差不多地放到一个方法中,比如:

    User user = convertFor(userInputDTO);
    return userService.addUser(user);

    这两段代码都没有暴露实现,都是在讲如何在同一个方法中,做一组相同层次的语义操作,而不是暴露具体的实现。

    如上所述,是一种重构方式,读者可以参考Martin Fowler 的Refactoring Imporving the Design of Existing Code(《重构——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这本书中的 Extract Method 重构方式。

     

    抽象接口定义

     

    当实际工作中,完成了几个 API 的 DTO 转化时,我们会发现,这样的操作有很多很多,那么应该定义好一个接口,让所有这样的操作都有规则的进行。

     

    如果接口被定义以后,那么 convertFor 这个方法的语义将产生变化,它将是一个实现类。

     

    看一下抽象后的接口:

    public interface DTOConvert<S,T> {
     T convert(S s);
    }

    虽然这个接口很简单,但是这里告诉我们一个事情,要去使用泛型,如果你是一个优秀的 Java 程序员,请为你想做的抽象接口,做好泛型吧。

     

    我们再来看接口实现:

    public class UserInputDTOConvert implements DTOConvert {
    @Override
    public User convert(UserInputDTO userInputDTO) {
    User user = new User();
    BeanUtils.copyProperties(userInputDTO,user);
    return user;
    }
    }

    我们这样重构后,我们发现现在的代码是如此的简洁,并且那么的规范:

    @RequestMapping("/v1/api/user")
    @RestController
    public class UserApi {
     @Autowired
     private UserService userService;
     @PostMapping
     public User addUser(UserInputDTO userInputDTO){
     User user = new UserInputDTOConvert().convert(userInputDTO);
     return userService.addUser(user);
     }
    }

    Review Code

     

    如果你是一个优秀的 Java 程序员,我相信你应该和我一样,已经数次重复 Review 过自己的代码很多次了。

     

    我们再看这个保存用户的例子,你将发现,API 中返回值是有些问题的,问题就在于不应该直接返回 User 实体,因为如果这样的话,就暴露了太多实体相关的信息,这样的返回值是不安全的,所以我们更应该返回一个 DTO 对象,我们可称它为 UserOutputDTO:

    @PostMapping
    public UserOutputDTO addUser(UserInputDTO userInputDTO){
     User user = new UserInputDTOConvert().convert(userInputDTO);
     User saveUserResult = userService.addUser(user);
     UserOutputDTO result = new UserOutDTOConvert().convertToUser(saveUserResult);
     return result;
    }

    这样你的 API 才更健全。

     

    不知道在看完这段代码之后,读者有是否发现还有其他问题的存在,作为一个优秀的 Java 程序员,请看一下这段我们刚刚抽象完的代码:

    User user = new UserInputDTOConvert().convert(userInputDTO);

    你会发现,new 这样一个 DTO 转化对象是没有必要的,而且每一个转化对象都是由在遇到 DTO 转化的时候才会出现,那我们应该考虑一下,是否可以将这个类和 DTO 进行聚合呢,看一下我的聚合结果:

    public class UserInputDTO {
    private String username;
    private int age;
     public String getUsername() {
     return username;
     }
     public void setUsername(String username) {
     this.username = username;
     }
     public int getAge() {
     return age;
     }
     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 {
     this.age = age;
     }
     public User convertToUser(){
     UserInputDTOConvert userInputDTOConvert = new UserInputDTOConvert();
     User convert = userInputDTOConvert.convert(this);
     return convert;
     }
     private static class UserInputDTOConvert implements DTOConvert<UserInputDTO,User> {
     @Override
     public User convert(UserInputDTO userInputDTO) {
     User user = new User();
     BeanUtils.copyProperties(userInputDTO,user);
     return user;
     }
     }
    }

    然后 API 中的转化则由:

    User user = new UserInputDTOConvert().convert(userInputDTO);
    User saveUserResult = userService.addUser(user);

    变成了:

    User user = userInputDTO.convertToUser();
    User saveUserResult = userService.addUser(user);

    我们再 DTO 对象中添加了转化的行为,我相信这样的操作可以让代码的可读性变得更强,并且是符合语义的。

     

    再查工具类

     

    再来看 DTO 内部转化的代码,它实现了我们自己定义的 DTOConvert 接口,但是这样真的就没有问题,不需要再思考了吗?

     

    我觉得并不是,对于 Convert 这种转化语义来讲,很多工具类中都有这样的定义,这中 Convert 并不是业务级别上的接口定义,它只是用于普通 bean 之间转化属性值的普通意义上的接口定义,所以我们应该更多的去读其他含有 Convert 转化语义的代码。

     

    我仔细阅读了一下 GUAVA 的源码,发现了 com.google.common.base.Convert 这样的定义:

    public abstract class Converter<A, B> implements Function<A, B> {
     protected abstract B doForward(A a);
     protected abstract A doBackward(B b);
     //其他略
    }

    从源码可以了解到,GUAVA 中的 Convert 可以完成正向转化和逆向转化,继续修改我们 DTO 中转化的这段代码:

    private static class UserInputDTOConvert implements DTOConvert<UserInputDTO,User> {
     @Override
     public User convert(UserInputDTO userInputDTO) {
     User user = new User();
     BeanUtils.copyProperties(userInputDTO,user);
     return user;
     }
    }

    修改后:

    private static class UserInputDTOConvert extends Converter<UserInputDTO, User> {
     @Override
     protected User doForward(UserInputDTO userInputDTO) {
     User user = new User();
     BeanUtils.copyProperties(userInputDTO,user);
     return user;
     }
     @Override
     protected UserInputDTO doBackward(User user) {
     UserInputDTO userInputDTO = new UserInputDTO();
     BeanUtils.copyProperties(user,userInputDTO);
     return userInputDTO;
     }
     }

    看了这部分代码以后,你可能会问,那逆向转化会有什么用呢?其实我们有很多小的业务需求中,入参和出参是一样的,那么我们变可以轻松的进行转化,我将上边所提到的 UserInputDTO 和 UserOutputDTO 都转成 UserDTO 展示给大家。

    DTO:

    public class UserDTO {
     private String username;
     private int age;
     public String getUsername() {
     return username;
     }
     public void setUsername(String username) {
     this.username = username;
     }
     public int getAge() {
     return age;
     }
     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 {
     this.age = age;
     }
     public User convertToUser(){
     UserDTOConvert userDTOConvert = new UserDTOConvert();
     User convert = userDTOConvert.convert(this);
     return convert;
     }
     public UserDTO convertFor(User user){
     UserDTOConvert userDTOConvert = new UserDTOConvert();
     UserDTO convert = userDTOConvert.reverse().convert(user);
     return convert;
     }
     private static class UserDTOConvert extends Converter<UserDTO, User> {
     @Override
     protected User doForward(UserDTO userDTO) {
     User user = new User();
     BeanUtils.copyProperties(userDTO,user);
     return user;
     }
     @Override
     protected UserDTO doBackward(User user) {
     UserDTO userDTO = new UserDTO();
     BeanUtils.copyProperties(user,userDTO);
     return userDTO;
     }
     }
    }

    API:

    @PostMapping
     public UserDTO addUser(UserDTO userDTO){
     User user = userDTO.convertToUser();
     User saveResultUser = userService.addUser(user);
     UserDTO result = userDTO.convertFor(saveResultUser);
     return result;
     }

    当然,上述只是表明了转化方向的正向或逆向,很多业务需求的出参和入参的 DTO 对象是不同的,那么你需要更明显地告诉程序:逆向是无法调用的。

    private static class UserDTOConvert extends Converter<UserDTO, User> {
     @Override
     protected User doForward(UserDTO userDTO) {
     User user = new User();
     BeanUtils.copyProperties(userDTO,user);
     return user;
     }
     @Override
     protected UserDTO doBackward(User user) {
     throw new AssertionError("不支持逆向转化方法!");
     }
     }

    看一下 doBackward 方法,直接抛出了一个断言异常,而不是业务异常,这段代码告诉代码的调用者,这个方法不是准你调用的,如果你调用,我就“断言”你调用错误了。

     

    关于异常处理的更详细介绍,可以参考这篇文章:《如何优雅地设计 Java 异常》,应该可以帮你更好地理解异常。

     

    Bean 的验证

     

    如果你认为我上边写的那个添加用户 API 写的已经非常完美了,那只能说明你还不是一个优秀的程序员。我们应该保证任何数据的入参到方法体内都是合法的。

     

    为什么要验证

     

    很多人会告诉我,如果这些 API 是提供给前端进行调用的,前端都会进行验证啊,你为什还要验证?

     

    其实答案是这样的,我从不相信任何调用我 API 或者方法的人,比如前端验证失败了,或者某些人通过一些特殊的渠道(比如 Charles 进行抓包),直接将数据传入到我的 API,那我仍然进行正常的业务逻辑处理,那么就有可能产生脏数据!

     

    “对于脏数据的产生一定是致命”,这句话希望大家牢记在心,再小的脏数据也有可能让你找几个通宵!

     

    JSR 303 验证

     

    Hibernate 提供的 JSR 303 实现,我觉得目前仍然是很优秀的,具体如何使用,我不想讲,因为谷歌上你可以搜索出很多答案!

     

    再以上班的 API 实例进行说明,我们现在对 DTO 数据进行检查:

    public class UserDTO {
     @NotNull
     private String username;
     @NotNull
     private int age;
     //其他代码略
    }

    API 验证:

    @PostMapping
     public UserDTO addUser(@Valid UserDTO userDTO){
     User user = userDTO.convertToUser();
     User saveResultUser = userService.addUser(user);
     UserDTO result = userDTO.convertFor(saveResultUser);
     return result;
     }

    我们需要将验证结果传给前端,这种异常应该转化为一个 API 异常(带有错误码的异常)。

    @PostMapping
    public UserDTO addUser(@Valid UserDTO userDTO, BindingResult bindingResult){
     checkDTOParams(bindingResult);
     User user = userDTO.convertToUser();
     User saveResultUser = userService.addUser(user);
     UserDTO result = userDTO.convertFor(saveResultUser);
     return result;
    }
    private void checkDTOParams(BindingResult bindingResult){
     if(bindingResult.hasErrors()){
     //throw new 带验证码的验证错误异常
     }
    }

    BindingResult 是 Spring MVC 验证 DTO 后的一个结果集,可以参考 Spring 官方文档(spring.io/)。

     

    检查参数后,可以抛出一个“带验证码的验证错误异常”。

     

    上边的 DTO 代码,已经让我看的很累了,我相信读者也是一样,看到那么多的 Getter 和 Setter 方法,太烦躁了,那时候有什么方法可以简化这些呢。

     

    请拥抱 Lombok,它会帮助我们解决一些让我们很烦躁的问题。

     

    去掉 Setter 和 Getter

     

    其实这个标题,我不太想说,因为网上太多,但是因为很多人告诉我,他们根本就不知道 Lombok 的存在,所以为了让读者更好的学习,我愿意写这样一个例子:

    @Setter
    @Getter
    public class UserDTO {
     @NotNull
     private String username;
     @NotNull
     private int age;
     public User convertToUser(){
     UserDTOConvert userDTOConvert = new UserDTOConvert();
     User convert = userDTOConvert.convert(this);
     return convert;
     }
     public UserDTO convertFor(User user){
     UserDTOConvert userDTOConvert = new UserDTOConvert();
     UserDTO convert = userDTOConvert.reverse().convert(user);
     return convert;
     }
     private static class UserDTOConvert extends Converter<UserDTO, User> {
     @Override
     protected User doForward(UserDTO userDTO) {
     User user = new User();
     BeanUtils.copyProperties(userDTO,user);
     return user;
     }
     @Override
     protected UserDTO doBackward(User user) {
     throw new AssertionError("不支持逆向转化方法!");
     }
     }
    }

    看到了吧,烦人的 Getter 和 Setter 方法已经去掉了。

     

    但是上边的例子根本不足以体现 lombok 的强大。我希望写一些网上很难查到,或者很少人进行说明的 lombok 的使用以及在使用时程序语义上的说明。

     

    比如:@Data,@AllArgsConstructor,@NoArgsConstructor..这些我就不进行一一说明了,请大家自行查询资料。

     

    Bean 中的链式风格

     

    什么是链式风格?我来举个例子,看下面这个 Student 的 Bean:

    public class Student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Student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return this;
     }
     public int getAge() {
     return age;
     }
     public Student setAge(int age) {
     return this;
     }
    }

    仔细看一下 set 方法,这样的设置便是 chain 的 style,调用的时候,可以这样使用:

    Student student = new Student()
     .setAge(24)
     .setName("zs");

    相信合理使用这样的链式代码,会更多的程序带来很好的可读性,那看一下如果使用 Lombok 进行改善呢,请使用 @Accessors(chain = true),看如下代码:

    @Accessors(chain = true)
    @Setter
    @Getter
    public class Student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

     

    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对于 Bean 来讲很友好的链式操作。

     

    静态构造方法

     

    静态构造方法的语义和简化程度真的高于直接去 new 一个对象。比如 new 一个 List 对象,过去的使用是这样的:

    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

    看一下 Guava 中的创建方式:

    List<String> list = Lists.newArrayList();

    Lists 命名是一种约定(俗话说:约定优于配置),它是指 Lists 是 List 这个类的一个工具类,那么使用 List 的工具类去产生 List,这样的语义是不是要比直接 new 一个子类来的更直接一些呢,答案是肯定的,再比如如果有一个工具类叫做 Maps,那你是否想到了创建 Map 的方法呢:

    HashMap<String, String> objectObjectHashMap = Maps.newHashMap();

    好了,如果你理解了我说的语义,那么,你已经向成为 Java 程序员更近了一步了。

     

    再回过头来看刚刚的 Student,很多时候,我们去写 Student 这个 bean 的时候,他会有一些必输字段,比如 Student 中的 name 字段,一般处理的方式是将 name 字段包装成一个构造方法,只有传入 name 这样的构造方法,才能创建一个 Student 对象。

     

    接上上边的静态构造方法和必传参数的构造方法,使用 Lombok 将更改成如下写法(@RequiredArgsConstructor 和 @NonNull):

    @Accessors(chain = true)
    @Setter
    @Getter
    @RequiredArgsConstructor(staticName = "ofName")
    public class Student {
     @NonNull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

    测试代码:

    Student student = Student.ofName("zs");

    这样构建出的 bean 语义是否要比直接 new 一个含参的构造方法(包含 name 的构造方法)要好很多。

     

    当然,看过很多源码以后,我想相信将静态构造方法 ofName 换成 of 会先的更加简洁:

    @Accessors(chain = true)
    @Setter
    @Getter
    @RequiredArgsConstructor(staticName = "of")
    public class Student {
     @NonNull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

    测试代码:

    Student student = Student.of("zs");

    当然它仍然是支持链式调用的:

    Student student = Student.of("zs").setAge(24);

    这样来写代码,真的很简洁,并且可读性很强。

    使用 Builder

     

    Builder 模式我不想再多解释了,读者可以看一下 Head First(《设计模式》)的建造者模式。

     

    今天其实要说的是一种变种的 Builder 模式,那就是构建 Bean 的 Builder 模式,其实主要的思想是带着大家一起看一下 Lombok 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看一下 Student 这个类的原始 Builder 状态:

    public class Student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int getAge() {
     return age;
     }
     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 {
     this.age = age;
     }
     public static Builder builder(){
     return new Builder();
     }
     public static class Builder{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ublic Builder name(String name){
     this.name = name;
     return this;
     }
     public Builder age(int age){
     this.age = age;
     return this;
     }
     public Student build(){
     Student student = new Student();
     student.setAge(age);
     student.setName(name);
     return student;
     }
     }
    }

    调用方式:

    Student student = Student.builder().name("zs").age(24).build();

    这样的 Builder 代码,让我是在恶心难受,于是我打算用 Lombok 重构这段代码:

    @Builder
    public class Student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

    调用方式:

    Student student = Student.builder().name("zs").age(24).build();

    代理模式

    正如我们所知的,在程序中调用 Rest 接口是一个常见的行为动作,如果你和我一样使用过 Spring 的 RestTemplate,我相信你会我和一样,对它抛出的非 HTTP 状态码异常深恶痛绝。

     

    所以我们考虑将 RestTemplate 最为底层包装器进行包装器模式的设计:

    public abstract class FilterRestTemplate implements RestOperations {
     protected volatile RestTemplate restTemplate;
     protected FilterRestTemplate(RestTemplate restTemplate){
     this.restTemplate = restTemplate;
     }
     //实现RestOperations所有的接口
    }

    然后再由扩展类对 FilterRestTemplate 进行包装扩展:

    public class ExtractRestTemplate extends FilterRestTemplate {
     private RestTemplate restTemplate;
     public ExtractRestTemplate(RestTemplate restTemplate) {
     super(restTemplate);
     this.restTemplate = restTemplate;
     }
     public <T> RestResponseDTO<T> postForEntityWithNoException(String url, Object request, Class<T> responseType, Object... uriVariables)
     throws RestClientException {
     RestResponseDTO<T> restResponseDTO = new RestResponseDTO<T>();
     ResponseEntity<T> tResponseEntity;
     try {
     tResponseEntity = restTemplate.postForEntity(url, request, responseType, uriVariables);
     restResponseDTO.setData(tResponseEntity.getBody());
     restResponseDTO.setMessage(tResponseEntity.getStatusCode().name());
     restResponseDTO.setStatusCode(tResponseEntity.getStatusCodeValue());
     }catch (Exception e){
     restResponseDTO.setStatusCode(RestResponseDTO.UNKNOWN_ERROR);
     restResponseDTO.setMessage(e.getMessage());
     restResponseDTO.setData(null);
     }
     return restResponseDTO;
     }
    }

    包装器 ExtractRestTemplate 很完美的更改了异常抛出的行为,让程序更具有容错性。在这里我们不考虑 ExtractRestTemplate 完成的功能,让我们把焦点放在 FilterRestTemplate 上,“实现 RestOperations 所有的接口”,这个操作绝对不是一时半会可以写完的,当时在重构之前我几乎写了半个小时,如下:

    public abstract class FilterRestTemplate implements RestOperations {
     protected volatile RestTemplate restTemplate;
     protected FilterRestTemplate(RestTemplate restTemplate) {
     this.restTemplate = restTemplate;
     }
     @Override
     public <T> T getForObject(String url, Class<T> responseType, Object... uriVariables) throws RestClientException {
     return restTemplate.getForObject(url,responseType,uriVariables);
     }
     @Override
     public <T> T getForObject(String url, Class<T> responseType, Map<String, ?> uriVariables) throws RestClientException {
     return restTemplate.getForObject(url,responseType,uriVariables);
     }
     @Override
     public <T> T getForObject(URI url, Class<T> responseType) throws RestClientException {
     return restTemplate.getForObject(url,responseType);
     }
     @Override
     public <T> ResponseEntity<T> getForEntity(String url, Class<T> responseType, Object... uriVariables) throws RestClientException {
     return restTemplate.getForEntity(url,responseType,uriVariables);
     }
     //其他实现代码略。。。
    }

    我相信你看了以上代码,你会和我一样觉得恶心反胃,后来我用 Lombok 提供的代理注解优化了我的代码(@Delegate):

    @AllArgsConstructor
    public abstract class FilterRestTemplate implements RestOperations {
     @Delegate
     protected volatile RestTemplate restTemplate;
    }

    这几行代码完全替代上述那些冗长的代码。

     

    是不是很简洁,做一个拥抱 Lombok 的程序员吧。

    重构:需求案例

     

    项目需求

     

    项目开发阶段,有一个关于下单发货的需求:

    如果今天下午 3 点前进行下单,那么发货时间是明天,如果今天下午 3 点后进行下单,那么发货时间是后天,如果被确定的时间是周日,那么在此时间上再加 1 天为发货时间。

     

    思考与重构

     

    我相信这个需求看似很简单,无论怎么写都可以完成。

     

    很多人可能看到这个需求,就动手开始写 Calendar 或 Date 进行计算,从而完成需求。

     

    而我给的建议是,仔细考虑如何写代码,然后再去写,不是说所有的时间操作都用 Calendar 或 Date 去解决,一定要看场景。

     

    对于时间的计算我们要考虑 joda-time 这种类似的成熟时间计算框架来写代码,它会让代码更加简洁和易读。

     

    请读者先考虑这个需求如何用 Java 代码完成,或先写一个你觉得完成这个代码的思路,再来看我下边的代码,这样,你的收获会更多一些:

    final DateTime DISTRIBUTION_TIME_SPLIT_TIME = new DateTime().withTime(15,0,0,0);
    private Date calculateDistributionTimeByOrderCreateTime(Date orderCreateTime){
     DateTime orderCreateDateTime = new DateTime(orderCreateTime);
     Date tomorrow = orderCreateDateTime.plusDays(1).toDate();
     Date theDayAfterTomorrow = orderCreateDateTime.plusDays(2).toDate();
     return orderCreateDateTime.isAfter(DISTRIBUTION_TIME_SPLIT_TIME) ? wrapDistributionTime(theDayAfterTomorrow) : wrapDistributionTime(tomorrow);
    }
    private Date wrapDistributionTime(Date distributionTime){
     DateTime currentDistributionDateTime = new DateTime(distributionTime);
     DateTime plusOneDay = currentDistributionDateTime.plusDays(1);
     boolean isSunday = (DateTimeConstants.SUNDAY == currentDistributionDateTime.getDayOfWeek());
     return isSunday ? plusOneDay.toDate() : currentDistributionDateTime.toDate() ;
    }

    读这段代码的时候,你会发现,我将判断和有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都当做一个变量,最终做一个三目运算符的方式进行返回,这样的优雅和可读性显而易见,当然这样的代码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优化了 3 遍产生的以上代码。读者可根据自己的代码和我写的代码进行对比。

     

    提高方法

     

    如果你做了 3 年 + 的程序员,我相信像如上这样的需求,你很轻松就能完成,但是如果你想做一个会写 Java 的程序员,就好好的思考和重构代码吧。

     

    写代码就如同写字一样,同样的字,大家都会写,但是写出来是否好看就不一定了。如果想把程序写好,就要不断地思考和重构,敢于尝试,敢于创新,不要因循守旧,一定要做一个优秀的 Java 程序员。

     

    提高代码水平最好的方法就是有条理的重构!(注意:是有条理的重构)

     

    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就是工具,而不是提现你是否是高水平程序员的一个指标。

     

    我经常会看到某一个程序员兴奋的大喊,哪个程序哪个点我用到了设计模式,写的多么多么优秀,多么多么好。我仔细去翻阅的时候,却发现有很多是过度设计的。

     

    业务驱动技术 or 技术驱动业务

     

    业务驱动技术 or 技术驱动业务 ?其实这是一个一直在争论的话题,但是很多人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就是大家不愿意承认罢了。我来和大家大概分析一下作为一个 Java 程序员,我们应该如何判断自己所处于的位置。

    • 业务驱动技术: 如果你所在的项目是一个收益很小或者甚至没有收益的项目,请不要搞其他创新的东西,不要驱动业务要如何如何做,而是要熟知业务现在的痛点是什么?如何才能帮助业务盈利或者让项目更好,更顺利的进行。

    • 技术驱动业务: 如果你所在的项目是一个很牛的项目,比如淘宝这类的项目,我可以在满足业务需求的情况下,和业务沟通,使用什么样的技术能更好的帮助业务创造收益,比如说下单的时候要进队列,可能几分钟之后订单状态才能处理完成,但是会让用户有更流畅的体验,赚取更多的访问流量,那么我相信业务愿意被技术驱动,会同意订单的延迟问题,这样便是技术驱动业务。

     

    我相信大部分人还都处于业务驱动技术的方向吧。

     

    所以你既然不能驱动业务,那就请拥抱业务变化吧。

     

    代码设计

     

    一直在做 Java 后端的项目,经常会有一些变动,我相信大家也都遇到过。

     

    比如当我们写一段代码的时候,我们考虑将需求映射成代码的状态模式,突然有一天,状态模式里边又添加了很多行为变化的东西,这时候你就挠头了,你硬生生的将状态模式中添加过多行为和变化。

     

    慢慢地你会发现这些状态模式,其实更像是一簇算法,应该使用策略模式,这时你应该已经晕头转向了。

     

    说了这么多,我的意思是,只要你觉得合理,就请将状态模式改为策略模式吧,所有的模式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都是基于重构。

     

    Java 编程中没有银弹,请拥抱业务变化,一直思考重构,你就有一个更好的代码设计!

     

    你真的优秀吗?

     

    真不好意思,我取了一个这么无聊的标题。

     

    国外流行一种编程方式,叫做结对编程,我相信国内很多公司都没有这么做,我就不在讲述结对编程带来的好处了,其实就是一边 Code Review,一边互相提高的一个过程。既然做不到这个,那如何让自己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断提高呢?

     

    “平时开发的时候,做出的代码总认为是正确的,而且写法是完美的。”我相信这是大部分人的心声,还回到刚刚的问题,如何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断提高呢?

     

    答案就是:

    1. 多看成熟框架的源码
    2. 多回头看自己的代码
    3. 勤于重构

     

    你真的优秀吗?如果你每周都完成了学习源码,回头看自己代码,然后勤于重构,我认为你就真的很优秀了。

     

    即使也许你只是刚刚入门,但是一直坚持,你就是一个真的会写java代码的程序员了。

    技能

     

    UML

     

    不想多讨论 UML 相关的知识,但是我觉得你如果真的会写 Java,请先学会表达自己,UML 就是你说话的语言,做一名优秀的 Java 程序员,请至少学会这两种 UML 图:

    1. 类图
    2. 时序图

     

    Clean Code

     

    我认为保持代码的简洁和可读性是代码的最基本保证,如果有一天为了程序的效率而降低了这两点,我认为是可以谅解的,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让你任意挥霍你的代码。

     

    1. 读者可以看一下 Robert C. Martin 出版的 Clean Code(《代码整洁之道》) 这本书
    2. 可以参考美团文章:《聊聊 Clean Code》
    3. 也可以看一下阿里的 Java 编码规范

     

    无论如何,请保持你的代码的整洁。

     

    Linux 基础命令

     

    这点其实和会写 Java 没有关系,但是 Linux 很多时候确实承载运行 Java 的容器,请学好 Linux 的基础命令。

    总结

    Java 是一个大体系,今天讨论并未涉及框架和架构相关知识,只是讨论如何写好代码。

  • 相关阅读:
    TOP 100 SOFTWARE VENDORS (ZZ)
    数列总结函数——取余分析
    科克曼女生问题
    约瑟夫问题(猴子选王)——多种解法
    乒乓球与羽毛球不同发球规则下选手的胜率——概率论+程序分析
    Codeblocks快捷键
    常用陌生快捷键
    Dev使用技巧
    vueDemo补充
    vueDemo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edda/p/14284286.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