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Android 进阶8:进程通信之 Binder 机制浅析

    读完本文你将了解:

    上篇文章 Android 进阶7:进程通信之 AIDL 中我们虽然跨进程通信成功,但是还是有很多疑问的,比如:

    • AIDL 帮我们做了什么?
    • 为什么要这么写?
    • 什么是 Binder?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一切都要从 Binder 讲起。

    IBinder

    Binder 继承自 IBinder,所以我们先来了解下它。

    • 1
    • 2

    IBinder 是一个接口,它代表了一种跨进程传输的能力。只要实现了这个接口,就能将这个对象进行跨进程传递。

    IBinder 是高性能、轻量级远程调用机制的核心部分,它定义了远程操作对象的基本接口。

    shixinzhang

    这些方法中最关键的一个是 transact():

    • 1
    • 2

    与它对应的是 Binder.onTransact()

    • 1
    • 2

    可以看到这两个方法非常相似,介绍一下方法中的各个参数:

    • code:要执行的动作,类似 Handler 的 msg.what,IBinder 中定义了以下几个 code 
      • PING_TRANSACTION,表示要调用 pingBinder() 方法
      • DUMP_TRANSACTION,表示要获取 Binder 内部状态
      • SHELL_COMMAND_TRANSACTION,执行一个 shell 命令
      • INTERFACE_TRANSACTION,询问被调用方的接口描述符号
      • TWEET_TRANSACTION
      • LIKE_TRANSACTION
      • 如果我们需要自定义 code,code 的值范围需要在 FIRST_CALL_TRANSACTION(0x00000001) 和 LAST_CALL_TRANSACTION(0x00ffffff) 之间
    • datareply:传入的参数和返回的值
    • flags:表示是否需要阻塞等待返回值,有两个值 
      • 0
      • FLAG_ONEWAY (0x00000001),表示 Client 的 transact() 是单向调用,执行后立即返回

    ①经常的场景是,我们调用 IBinder.transact() 给一个 IBinder 对象发送请求,然后经过 Binder  Binder.onTransact() 得到调用,接着远程操作的目标得到对应的调用。

    这个过程不仅在同一进程中可以进行,在跨进程(IPC)间也可以完成。

    ②通过 IBinder.transact() 方法传输的数据被保存为一个 Parcel 对象,Parcel 中保存了数据以及描述数据的元数据,元数据在缓存区中保持了 IBinder 对象的引用,这样不同进程都可以访问同一个数据。

    因此在一个 IBinder 对象写入 Parcel 对象然后发送到另一个进程时,另外那进程将这个 IBinder 对象发送回去时,原本进程接收到的 IBinder 对象和开始发送出去的是同一个引用。

    在跨进程传输后引用没有改变,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这就使得 IBinder/Binder 对象在跨进程通信时可以作为唯一的标识(比如作为 token 什么的)。

    ③系统在每个进程中都有一个处理事物的线程池,这些线程用于调度其他进程对当前进程的跨进程访问。

    比如说进程 A 对进程 B 发起 IPC 时,A 中调用 transact() 的线程会阻塞。B 中的事物线程池收到 A 的 IPC,调用目标对象的 Binder.onTransact() 方法,然后返回带结果的 Parcel。一旦接收到结果,A 中阻塞的线程得以继续执行。

    这个过程和线程通信非常相似吧。

    ④Binder 机制还支持进程间的递归调用。

    比如,进程 A 向进程 B 发起 IPC,而进程 B 在其 Binder.onTransact() 中又用 transact() 向进程 A 发起 IPC,那么进程 A 在等待它发出的调用返回的同时,也会响应 B 的调用,对调用的对象执行 Binder.onTransact() 方法。

    这种机制可以让我们觉得到跨进程的调用与进程内的调用没什么区别,这是非常重要的。

    ⑤在跨进程通信时,我们常常想要知道另外进程是否可用,IBinder 提供了三个检查的方法:

    1. transact() 
      • 当你调用的 IBinder 所在进程不存在时,会抛出 RemoteException 异常
    2. pingBinder() 
      • 当远程进程不存在时该方法返回 false
    3. linkToDeath() 
      • 这个方法可以向 IBinder 中注册一个 IBinder.DeathRecipient,它将在 IBinder 所在的进程退出时被调用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Binder

    官方文档中建议:

    Binder 实现了 IBinder 定义的操作,它是 Android IPC 的基础,平常接触到的各种 Manager(ActivityManager, ServiceManager 等),以及绑定 Service 时都在使用它进行跨进程操作。

    它的存在不会影响一个应用的生命周期,只要创建它的进程在运行它就一直可用。

    通常我们需要在顶级的组件(Service, Activity, ContentProvider)中使用它,这样系统才知道你的进程应该一直被保留。

    下面介绍 Binder 的几个关键方法:

    实现 IBinder 的 transact() 方法: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可以看到,这个方法就是调用 onTransact() ,然后将返回的结果再返回回去。

    接着看看 onTransact() 方法: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也没看出什么特别的,系统的 Binder.onTransact() 方法只定义了系统要进行的操作,我们如果创建自己的 Binder 时,就需要重写这个方法,根据 code 对传入的参数 data 做相应的处理,然后写入 reply,这样就能返回操作后的数据。

    另外一个关键的方法 attachInterface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这个方法的作用是将一个描述符、特定的 IInterface 与当前 Binder 绑定起来,这样后续调用 queryLocalInterface 就可以拿到这个 IInterface,那 IInterface 又是什么呢?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其实看名字就可以大概猜出来,IInterface 应该就是进程间通信定义的通用接口,我们通过定义接口,然后再服务端实现接口、客户端调用接口,就可以实现跨进程通信。

    IInterface 里只定义了一个 asBinder() 方法,这个方法可以返回当前接口关联的 Binder 对象。

    Binder 通信机制

    上面介绍了 Binder 类以及相关的方法,但是这只是 Binder 机制的最基础部分。

    我们平常看的文章或者面试时,说的 Binder 其实是范围更大的整个 “Binder 消息通信机制”。

    借用老罗的 Android进程间通信(IPC)机制Binder简要介绍和学习计划 中对 Binder 通信机制的介绍:

    shixinzhang

    Binder 驱动

    我们知道,在 Linux 系统中,内存空间分为两部分:

    • 用户空间:运行着应用程序
    • 内核空间:运行着系统内核和驱动

    shixinzhang

    用户空间中的进程无法直接访问内核空间,需要通过上图中的 System Call Interface (系统调用接口),通过这个统一入口,所有资源访问都是在内核的控制下执行,这样可以避免用户程序对系统资源的越权访问,从而保障了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同样的,用户空间中的进程直接也不可以直接访问数据,需要通过内核空间进行中转。

    在 Binder 机制中,由 Binder 驱动负责完成这个中转操作,主要过程如下:

    • 当 Client 向 Server 发起 IPC 请求时,Client 会先将请求数据从用户空间拷贝到内核空间
    • 数据被拷贝到内核空间之后,驱动程序将内核空间中的数据拷贝到 Server 位于用户空间的缓存中

    这样,就成功的将 Client 进程中的请求数据传递到了 Server 进程中。

    Service Manager

    ServiceManager 运行在用户空间,它负责管理 Service 注册与查询。

    看下 ServiceManager 的代码: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可以看到 ServiceManager 提供了 Service 的添加和查询,其中主要操作都是通过 IServiceManager,它是何方神圣?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可以看到 IServiceManager 是一个接口,它定义了管理 Service 的一些方法,同时继承了 IInterface。最常见的实现是 BnServiceManager.getDefault()

    Binder 机制跨进程通信流程

    上面两节简单介绍了 Binder 机制中非常重要的两部分,ServiceManager 和 Binder 驱动。

    在 Binder 机制的四个部分中, Client、Server 和 ServiceManager 运行在用户空间,Binder 驱动程序运行内核空间。

    Binder 就是一种把这四个组件粘合在一起的粘结剂。

    这个流程是如何进行的呢?

    借用 Android Binder机制(一) Binder的设计和框架 的图片:

    shixinzhang

    上图简单介绍(节选自 http://wangkuiwu.github.io/2014/09/01/Binder-Introduce/):

    • Binder实体 
      • Binder 实体实际上是内核中 binder_node 结构体的对象,它的作用是在内核中保存 Server 和ServiceManager 的信息(例如,Binder 实体中保存了 Server 对象在用户空间的地址)
      • Binder 实体是 Server 在 Binder 驱动中的存在形式,内核通过 Binder 实体可以找到用户空间的Server对象
      • 在上图中,Server 和 ServiceManager 在 Binder 驱动中都对应的存在一个 Binder 实体
    • Binder 引用 
      • Binder引用实际上是内核中 binder_ref 结构体的对象,是某一个 Binder 实体的引用,通过Binder 引用可以在内核中找到对应的 Binder 实体
      • 如果将 Server 看作是 Binder 实体的话,那么 Client 就好比 Binder 引用,Client 通过保存一个Server 对象的 Binder 引用,再通过该 Binder 引用在内核中找到对应的 Binder 实体,进而找到Server 对象,然后将通信内容发送给 Server 对象
    • 远程服务 
      • 本地服务的代理,通过调用远程服务可以间接调用本地服务

    它们的关系如下:

    shixinzhang

    每一个 Server 在内核中就表现为一个 Binder 实体,而每一个 Client 则表现为一个 Binder 引用。这样,每个 Binder 引用都对应一个 Binder 实体,而每个 Binder 实体则可以多个 Binder 引用。

    Binder 跨进程通讯流程主要为如下 4 步:

    1. ServiceManager 初始化  
      • 当该应用程序启动时,ServiceManager 会和 Binder 驱动进行通信,告诉 Binder 驱动它是服务管理者
      • Binder 驱动新建 ServiceManager 对应的 Binder 实体
    2. Server 向 ServiceManager 注册自己 
      • Server 向 Binder 驱动发起注册请求,Binder 为它创建 Binder 实体
      • 然后如果 ServiceManager 中没有这个 Server 时就添加 Server 名称与 Binder 引用到它的 Binder 引用表
    3. Client 获取远程服务 
      • Client 首先会向 Binder 驱动发起获取服务的请求,传递要获取的服务名称
      • Binder 驱动将该请求转发给 ServiceManager 进程
      • ServiceManager 查找到 Client 需要的 Server 对应的 Binder 实体的 Binder 引用信息,然后通过 Binder 驱动反馈给 Client
      • Client 收到 Server 对应的 Binder 引用后,会创建一个 Server 对应的远程服务(即 Server 在当前进程的代理)
    4. Client 通过代理调用 Server 
      • Client 调用远程服务,远程服务收到 Client 请求之后,会和 Binder 驱动通信
      • 因为远程服务中有 Server 的 Binder 引用信息,因此驱动就能轻易的找到对应的 Server,进而将Client 的请求内容发送 Server

    Binder 机制的优点

    对比 Linux 上的其他进程通信方式(管道/消息队列/共享内存/信号量/Socket),Binder 机制的优点有以下几点:

    1. 高效简单

      • 通过驱动在内核空间拷贝数据,不需要额外的同步处理
      • 对比 Socket 等传输效率高
    2. 安全

      • Binder 机制为每个进程分配了 UID/PID 来作为鉴别身份的标示,并且在 Binder 通信时会根据UID/PID 进行有效性检测
    3. Client/Server 架构

      • 这种架构使得通讯更为简单

    总结

    Binder 机制的学习过程是痛苦的 T.T,即使光看 Java 层也费了不少功夫,这可能是由于我实战中没有遇到,光看源码和抽象概念掌握太慢的原因吧。

    本文简单介绍了 Binder 机制,参考了很多优秀的文章,真佩服他们!

    借用《Android 开发艺术探索》对 Binder 的概括:

    • 从代码角度来看,Binder 是一个类,实现了 IBinder 接口; 
    • 从来源看,Binder 来自于 OpenBinder,是 Android IPC 机制中的一种,Binder 还可以理解成一个虚拟物理设备,设备驱动是dev/binder; 
    • 从 Framework 层看,Binder 是 Service Manager 连接各种Manager(ActivityManager,PackageManager…) 和相应Service (ActivityManagerService, PackageManagerService…) 的桥梁; 
    • 从客户端看,Binder 是客户端服务器通讯的媒介

    在对 Binder 有了一定理解后,下篇文章我们就去看看 AIDL 帮我们做了什么。

    Thanks

    《Android 开发艺术探索》 
    https://developer.android.com/reference/android/os/IBinder.html 
    http://blog.csdn.net/luoshengyang/article/details/6618363 
    http://blog.csdn.net/luoshengyang/article/details/6642463 
    http://weishu.me/2016/01/12/binder-index-for-newer/ 
    http://wangkuiwu.github.io/2014/09/01/Binder-Introduce/ 
    http://blog.csdn.net/u010132993/article/details/72582655

    https://blog.csdn.net/u011240877/article/details/72801425

  • 相关阅读:
    Android Studio常用插件续
    Android Studio常用小技巧
    Repeater, DataList, 和GridView的区别及使用
    ListView在编辑状态下不能获取修改后的值,无法更新数据
    ASP.NET使用ListView数据绑定控件和DataPager实现数据分页显示(二)
    ASP.NET使用ListView数据绑定控件和DataPager实现数据分页显示(一)
    使用Sql分页方法给Repeater控件分页的方法
    使用生活实例理解Asp.net运行时
    .net4.0注册到IIS ,重新注册IIS ,iis注册
    关于.NET编译的目标平台(AnyCPU,x86,x64)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feng9exe/p/9238746.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