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失恋”第一天

    先说说正常的工作,昨天一点钟睡的觉,可是今天早上七点就起床了。中午很困。在公司里面做的工作,早上解决掉了timer修改的问题,也就是昨天遗留的问题,一个很小的问题,这倒是应了之前一个员工说的话,两天解决了一个很小的问题。然后,就开始在FPGA上跑数据,跑到下班还没有结束,这个任务,顺延到明天。早上解决了问题,就向企业的mentor说明了离职的意愿,但是得到的答复是这周末。我认为并不是很明确。从跑了数据后,我就一直处于一种很混的状态,不停的看手机,看消息,看邮件,找公司投递简历,就这样,耗费了一整个下午的时间。下午,下班前,收到mentor的邀请,和之前所有的mentor一样,实习生离职前,导师会请吃饭。约在了星期四下午。

    这样的实习状态按理来说,是非常的轻松,而且,现在这段时间,借着找工作的风头,我并没有论文的压力。在我看来,这段时间,比过去的暑假两个月还是要轻松很多,但是,我却发现一个严重的事实,之前在这个地方的所有,美好的感觉都在一点点消散。现在这里条件,比之前好了太多,首先,从气候上,现在的武汉,是我在西安经过最好的天气,气候温和,并且,温差不大,最重要的,空气,既没有南方的潮湿,有没有北方的干燥;工作上,实习的任务没有压力,没有学校的压力。这些,我在之前都是经历的,当时的武汉是火炉,天气很热,房子里面更热,坐在房间里对着电脑,都会汗流浃背。还要看论文,还要应付来自于实验室的压力,以及实习计划上的压力。可是对于武汉所有美好的回忆都发生在那一段时间里,现在只是消磨前两个月积攒的美好回忆。和曾经的考研,多么的相似,辛苦了一年,或者说是大学的几年,只用了三个月,就把这积攒的美好的感觉耗尽。

    瓦尔登湖的作者到底是怎么样的心境,没有压力,也可以很平静,有那么多美好的回忆。曾经高中的我,在新区,没有好好学习,但那里仍然有美好的回忆。所以,美好的回忆取决于,自己是否认真专注的对待自己的生活。是否在真的经历!

    从小到大,我都是习惯了在压力中才会向前走,生活的节奏也是跟着外界的压力走。压力大了,动力多一些,走的快一点;压力小了,动力就小了,走的就慢了。除了压力,动力也可以来自于兴趣,可是,我却几乎想不到这样的例子。我的某个兴趣,为了提供了源源不断地动力。提供的动力大多不是很长久,剩下的都是靠自己的意志在坚持。

    暂时的失去亲人,会让人变得没有目标,缺少了精神动力和支柱,有时候这样一个存在真的是很神奇,像是信仰。这就是自己的精神支柱,自己每天可以很积极的生活,并且,无论遇到什么挫折,和困难,只要这个东西还在,就不会垮掉。失去了这个东西,就像失去荣誉的战士,那么,变得颓废也不是不可以理解。

    现在大概能梳理出,一些东西,目标,信仰,精神支柱,自己一直为之努力,所追求的东西,而兴趣是引导,引导自己的目标,和信仰。而压力,来自于主观和客观的矛盾。压力也可以和自己的目标一致。

    今天又想到工作中,所存在的另一项隐含的东西,权利,作为找工作只关注技术的我们,几乎都会忽略这个问题。可是当我,把我企业和mentor,和教研室的老师联系起来,我发现,教研室的老师有很大的权利。首先,对于企业的导师以及主管,更多的是尊敬,但是我们之间本身是平等的关系。而教研室的老师,则拥有很多权利,这些权利直接约束于你,甚至是老师说的话,也能成为规定,这本身是不平等的,这种情况,在社会上还要被放大数倍。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学生对于老师的尊敬,有时候,会变成老师的权利。而我即将要寻找的工作中,我们一般只会关注,待遇,主要是薪资,成长空间,加班,等等,一些暂时的利益。而这份工作的权利和义务(职责),我们通常看不到,也不会去过多的讨论。

    晚上回到宿舍,依旧没有做什么事情,有点意义的是,还是坚持跑了步,因为,在这里,我还有目标。明天,是美好的一天,或许,真的会,去公司打了卡,就出去旅行,因为不想在公司里,消磨美好的记忆,而是要创造美好的经历!

  • 相关阅读:
    返回一个整数数组中最大子数组的和
    对autocad的建议
    作业:30道四则运算——C++编程
    四则运算2
    [leetcode] Letter Combinations of a Phone Number
    [leetcode] Pow(x, n)
    [leetcode] Longest Common Prefix
    [leetcode] Binary Tree Zigzag Level Order Traversal
    [leetcode] Construct Binary Tree from Preorder and Inorder Traversal
    [leetcode] Construct Binary Tree from Inorder and Postorder Traversal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fengjl/p/5891081.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