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不是存出来的,是赚出来的。
这句话经常出自我们身边那些成功人士之口。而与勤俭节约的老一辈相比,很多年轻人的确更加坚信,只有不断提高收入,才能积累财富,节衣缩食地存钱难以让财富快速增长。
但是,设想一下,假如你突然丢了工作或者裸辞,你的存款能够维持多久?如果家人或自己突然得了一场重病,你能拿出多少医疗费用?
5月19日,美联储发布了《2016年美国家庭经济状况报告》(Report on the Economic Well-Being of U.S. Households in 2016)。这份调查报告显示,美国居然有44%的成年人连400美元(约合人民币2700元)的应急款都拿不出来。面对突发情况时,他们不得不变卖物品或找朋友借钱。
在这个人均收入如此高的国家,为什么这么多人存不住钱呢?理解美国人这一尴尬境地的成因,也有助于我们避免类似的陷阱 。
44%的美国人拿不出400美元
从2013年开始,美联储每年都会发布《美国家庭经济状况报告》,而家庭应急存款一直是报告中的重要内容。2016年,应急存款低于400美元的成年人占比达到44%,但在2013年,这一比例高达50%。虽然这一情况近年来有所改观,但依然是美国社会的一个不安定因素。
▲美联储《2016年美国家庭经济状况报告》
在美联储的2016年报告中,受访者被问及,如果发生了意外(突然汽车坏了需要修理、家用电器需要更换或者突发疾病需要支付医疗费用)能否立即拿出400美元?只有56%的人表示能够拿出相应的现金,或者能够用信用卡支付,而且能在下一个还款日还清这笔钱。
而在另外44%的受访者中,有45%表示将用信用卡支付,但会逾期还款;27%表示完全拿不出这400美元;还有15%的受访者说能从亲戚朋友那里借钱。
▲拿不出400美元应急款怎么办(来源:美联储《2016年美国家庭经济状况报告》)
此外,对于那56%能够拿出这笔钱的成年人来说,这400美元会对他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呢?其中,有13%的人表示,花了这400美元,其他方面就入不敷出了。
需要注意的是,美联储报告中的400美元应急款部分包含在存款中,但又不完全是存款。有时候,即便你有500美元存款,但如果突然掏出400美元应急,那么随后的生活必然会受到严重影响。那么美国人的存款有多少呢?
银行利率咨询机构GOBankingRates的统计显示,2016年,有69%的美国人银行账户中存款低于1000美元,而在2015年,这一比例为62%。令人吃惊的是,有34%的美国人表示自己银行卡里一分钱都没有。
▲美国人银行存款情况(来源:GOBankingRates)
美国人的钱都花哪儿了
作为世界第一大国,美国人均收入并不低,但为什么将近一半的美国人连400美元都拿不出来,为什么1/3的美国人一分钱存款都没有,他们的钱都花到哪去了?从美国劳工统计局(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2013年的一份统计可见一斑。
2013年,美国家庭平均收入是6378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3万元),如果在中国绝大多数城市,肯定算是中高等收入家庭了。
从开销来看,美国家庭平均有5252美元用于偿还债务或存款,仅占年收入的8%;纳税7432美元,占比12%,其余51100美元都花掉了。其中,最大的一笔开销是住房,买房(还房贷)或租房开销10080美元,与之相关的水电费物业等花费是7068美元,这两项占总消费的33.5%。
那么,在美国,买房划算还是租房划算呢?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买房家庭在住房各方面花费9552美元,租房家庭开销9477美元,两者似乎差不多。但是,每经小编从另一组数据中发现,美国家庭房屋自有率和个人可支配收入存款率之间有着惊人的联系。
一般来说,当美国经济发展、个人收入增长时,存款则会增加,因为存款更加容易。但是,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人收入增长很快,但存款率却下降了超过5个百分点,下降幅度是20世纪后半叶最大的十年。而正是在90年代,按揭贷款买房开始兴盛起来。
▲1985年~2010年美国人可支配收入存款率走势(来源:圣路易斯联储)
美国家庭住房自有率从90年代开始增长,到了2005年左右达到顶峰。
▲1985年~2010年美国住房自有率走势(来源:圣路易斯联储)
美国《大西洋月刊》解释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量美国人开始贷款买房,很多人放弃了70年代经济不景气时养成的存款习惯。到了1998年,除了最富有的10%的人口之外,其余人口的存款率变成了负数,这正是房贷上涨造成的结果。
“爱攀比、爱买房”的中国人能存钱吗
除了贷款买房之外,炫耀性消费也导致美国人存款率下降。2012年,芝加哥(专题)大学布斯商学院的两位经济学家Marianne Bertrand和Adair Morse研究发现,过去30年,美国普通人的收入增长缓慢,而富有阶层收入却急速增加,但同时美国平均存款率也在下降。对此,两位专业研究结果表明,过去30年,至少有1/4的存款率下降是由于“渗透消费”导致的。这种“渗透消费”其实就是一种攀比性消费,当人们看见其他人吃着美食、手拿奢侈品包包、过着奢华生活,于是自己哪怕没钱,也不惜贷款购买。研究显示,在美国一些富裕的州,中产家庭的开销从水电气和食物等生活必需品,转移到了珠宝、家具、健身房课程等消费。
▲黑色:非富有家庭年收入;红色:非富有家庭攀比消费(来源:Marianne Bertrand和Adair Morse论文)
而在目前移动互联网时代,美国“千禧一代”更面临过分消费的压力。GOBankingRates统计显示,52%的年轻人表示,和朋友攀比所带来的消费给自己造成了压力。还有46%的年轻人说,社交媒体上的炫富照片,也让自己压力山大。
其实,爱攀比爱面子是全球年轻人的通病,中国也不例外。很多年轻人在收入还不够高的时候,就开始追求奢侈品包包、最新款的数码产品、出国旅游。而且现在银行信用卡、手机端的信用支付也给这种超前的面子消费提供了便利。不仅如此,这种消费风气在大学中也很盛行,于是就有了“裸贷”。
之前,人们都说中国人爱存钱不爱消费,储蓄率一直处于全球最前列,达50%左右。但事实上,中国国民的高储蓄率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政府和企业储蓄高导致的。来自国际清算局的数据就显示,在2000到2008年间,中国国民总储蓄增长中有80%源于政府及公司部门,并非来自家庭。
除了攀比和面子消费,中国年轻人还爱买房。4月份汇丰银行的一份报告称,中国“千禧一代”(即80后、90后)住房拥有率达到70%,同时有4成青年买房靠父母。在买房年轻人越来越多,但大部分还得依靠父母的存款提供首付,同时自己每月还要负担贷款。这势必会减少老一辈的存款,并导致年轻人存款难度增加。
不过,可喜的是,有一组数据显示,年轻人爱攀比、爱消费、不存款的刻板印象逐渐被打破。多家企业联合发布的《2017年轻人消费趋势数据分析》显示,2016年,全国年轻人人均收入6726元/月,月均支出4386元,月存款达到了2340元。
▲图片来源:《2017年轻人消费趋势数据分析》
而且,收入越低的年轻人,越具有理财意识。可见,与美国人相比,中国人爱存钱的习惯依然很强。
▲图片来源:《2017年轻人消费趋势数据分析》
这句话经常出自我们身边那些成功人士之口。而与勤俭节约的老一辈相比,很多年轻人的确更加坚信,只有不断提高收入,才能积累财富,节衣缩食地存钱难以让财富快速增长。
但是,设想一下,假如你突然丢了工作或者裸辞,你的存款能够维持多久?如果家人或自己突然得了一场重病,你能拿出多少医疗费用?
5月19日,美联储发布了《2016年美国家庭经济状况报告》(Report on the Economic Well-Being of U.S. Households in 2016)。这份调查报告显示,美国居然有44%的成年人连400美元(约合人民币2700元)的应急款都拿不出来。面对突发情况时,他们不得不变卖物品或找朋友借钱。
在这个人均收入如此高的国家,为什么这么多人存不住钱呢?理解美国人这一尴尬境地的成因,也有助于我们避免类似的陷阱 。
44%的美国人拿不出400美元
从2013年开始,美联储每年都会发布《美国家庭经济状况报告》,而家庭应急存款一直是报告中的重要内容。2016年,应急存款低于400美元的成年人占比达到44%,但在2013年,这一比例高达50%。虽然这一情况近年来有所改观,但依然是美国社会的一个不安定因素。
▲美联储《2016年美国家庭经济状况报告》
在美联储的2016年报告中,受访者被问及,如果发生了意外(突然汽车坏了需要修理、家用电器需要更换或者突发疾病需要支付医疗费用)能否立即拿出400美元?只有56%的人表示能够拿出相应的现金,或者能够用信用卡支付,而且能在下一个还款日还清这笔钱。
而在另外44%的受访者中,有45%表示将用信用卡支付,但会逾期还款;27%表示完全拿不出这400美元;还有15%的受访者说能从亲戚朋友那里借钱。
▲拿不出400美元应急款怎么办(来源:美联储《2016年美国家庭经济状况报告》)
此外,对于那56%能够拿出这笔钱的成年人来说,这400美元会对他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呢?其中,有13%的人表示,花了这400美元,其他方面就入不敷出了。
需要注意的是,美联储报告中的400美元应急款部分包含在存款中,但又不完全是存款。有时候,即便你有500美元存款,但如果突然掏出400美元应急,那么随后的生活必然会受到严重影响。那么美国人的存款有多少呢?
银行利率咨询机构GOBankingRates的统计显示,2016年,有69%的美国人银行账户中存款低于1000美元,而在2015年,这一比例为62%。令人吃惊的是,有34%的美国人表示自己银行卡里一分钱都没有。
▲美国人银行存款情况(来源:GOBankingRates)
美国人的钱都花哪儿了
作为世界第一大国,美国人均收入并不低,但为什么将近一半的美国人连400美元都拿不出来,为什么1/3的美国人一分钱存款都没有,他们的钱都花到哪去了?从美国劳工统计局(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2013年的一份统计可见一斑。
2013年,美国家庭平均收入是6378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3万元),如果在中国绝大多数城市,肯定算是中高等收入家庭了。
从开销来看,美国家庭平均有5252美元用于偿还债务或存款,仅占年收入的8%;纳税7432美元,占比12%,其余51100美元都花掉了。其中,最大的一笔开销是住房,买房(还房贷)或租房开销10080美元,与之相关的水电费物业等花费是7068美元,这两项占总消费的33.5%。
那么,在美国,买房划算还是租房划算呢?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买房家庭在住房各方面花费9552美元,租房家庭开销9477美元,两者似乎差不多。但是,每经小编从另一组数据中发现,美国家庭房屋自有率和个人可支配收入存款率之间有着惊人的联系。
一般来说,当美国经济发展、个人收入增长时,存款则会增加,因为存款更加容易。但是,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人收入增长很快,但存款率却下降了超过5个百分点,下降幅度是20世纪后半叶最大的十年。而正是在90年代,按揭贷款买房开始兴盛起来。
▲1985年~2010年美国人可支配收入存款率走势(来源:圣路易斯联储)
美国家庭住房自有率从90年代开始增长,到了2005年左右达到顶峰。
▲1985年~2010年美国住房自有率走势(来源:圣路易斯联储)
美国《大西洋月刊》解释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量美国人开始贷款买房,很多人放弃了70年代经济不景气时养成的存款习惯。到了1998年,除了最富有的10%的人口之外,其余人口的存款率变成了负数,这正是房贷上涨造成的结果。
“爱攀比、爱买房”的中国人能存钱吗
除了贷款买房之外,炫耀性消费也导致美国人存款率下降。2012年,芝加哥(专题)大学布斯商学院的两位经济学家Marianne Bertrand和Adair Morse研究发现,过去30年,美国普通人的收入增长缓慢,而富有阶层收入却急速增加,但同时美国平均存款率也在下降。对此,两位专业研究结果表明,过去30年,至少有1/4的存款率下降是由于“渗透消费”导致的。这种“渗透消费”其实就是一种攀比性消费,当人们看见其他人吃着美食、手拿奢侈品包包、过着奢华生活,于是自己哪怕没钱,也不惜贷款购买。研究显示,在美国一些富裕的州,中产家庭的开销从水电气和食物等生活必需品,转移到了珠宝、家具、健身房课程等消费。
▲黑色:非富有家庭年收入;红色:非富有家庭攀比消费(来源:Marianne Bertrand和Adair Morse论文)
而在目前移动互联网时代,美国“千禧一代”更面临过分消费的压力。GOBankingRates统计显示,52%的年轻人表示,和朋友攀比所带来的消费给自己造成了压力。还有46%的年轻人说,社交媒体上的炫富照片,也让自己压力山大。
其实,爱攀比爱面子是全球年轻人的通病,中国也不例外。很多年轻人在收入还不够高的时候,就开始追求奢侈品包包、最新款的数码产品、出国旅游。而且现在银行信用卡、手机端的信用支付也给这种超前的面子消费提供了便利。不仅如此,这种消费风气在大学中也很盛行,于是就有了“裸贷”。
之前,人们都说中国人爱存钱不爱消费,储蓄率一直处于全球最前列,达50%左右。但事实上,中国国民的高储蓄率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政府和企业储蓄高导致的。来自国际清算局的数据就显示,在2000到2008年间,中国国民总储蓄增长中有80%源于政府及公司部门,并非来自家庭。
除了攀比和面子消费,中国年轻人还爱买房。4月份汇丰银行的一份报告称,中国“千禧一代”(即80后、90后)住房拥有率达到70%,同时有4成青年买房靠父母。在买房年轻人越来越多,但大部分还得依靠父母的存款提供首付,同时自己每月还要负担贷款。这势必会减少老一辈的存款,并导致年轻人存款难度增加。
不过,可喜的是,有一组数据显示,年轻人爱攀比、爱消费、不存款的刻板印象逐渐被打破。多家企业联合发布的《2017年轻人消费趋势数据分析》显示,2016年,全国年轻人人均收入6726元/月,月均支出4386元,月存款达到了2340元。
▲图片来源:《2017年轻人消费趋势数据分析》
而且,收入越低的年轻人,越具有理财意识。可见,与美国人相比,中国人爱存钱的习惯依然很强。
▲图片来源:《2017年轻人消费趋势数据分析》
网编:大实话 |
|
14 条 | |||
|
|||||
热点评论更多...
哎!我住美国和澳洲,平时是存不住钱,存款基本都是靠反税,每次去costco都是几百几百,每个星期都还想买点新鲜物件,比如这个月入手的Dyson v8, 自动炒菜机ropot... 还有三不五时出去玩住个低档的airbnb..是存不了钱
有房的还要付各种税费,保险,维修,花园泳池打理,车子保养,孩子daycare,毛宝宝们的日常护理,除虫药, 等等等等,样样不便宜,发达国家的中产居民钱基本都用到这上面去了
德国蓝领收入算高的(相对于白领,差距不算大),但是每月工资到手就挥霍,月底别说400,很多人最后三天50欧都没有,,,,
不用着急,那一天,穷到像昔日中国人一样,见面问“吃了没?”,就懂精打细算了。如果这个调查报告是针对亚洲移民做的,数据和分析就不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