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私董会”是干啥的?

    私董会是干啥的?我用一句话概括:一群老板在一位教练的主导下为其中一位老板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私董会,既要为老板们开思路,更要为老板们寻出路。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学习型研讨,是私董会的本质特征。
     
     
     
     
    “私董会”是干啥的?
    穆胜
       
      “博士,您也做私董会?我们这里也常做,像头脑风暴、世界咖啡、主题演讲……学员们可喜欢了。”一家培训机构的负责人曾对我这样说。
      类似的场景有过多次。如果再不正本清源,不明就理的人就会认为:“私董会,不就是一群人坐在一块儿聊吗?!”
      作为私董会的一个推广者,我有必要在此分享主持私董会的经验,以及私董会的真正本质,以期带给大家更透彻的认知。
      要聚焦
      私董会不是漫谈,而是有主题的,而且一定要把主题锁定在一个“点”上。如果没有这个“点”就不是私董会,而是“各种会”。
      这个“点”就是“问题所有者”的“痛点”。参加一场私董会的私董伙伴(企业家)有15人左右,每次仅选择其中一位作为“问题所有者”,将所有私董伙伴的“火力”(智慧)都集中到他/她身上,要找出痛点,打穿打透。这种追求极致体验的做法,也是颇为“互联网化”的。
      但是,这种选择其实是“没有选择的选择”。私董伙伴的企业不同,视角不同,问题不同,如果我们贪大求全,同时处理几个私董伙伴的问题,只会造成主题混乱,对于问题浅尝辄止,所有人都不会尽兴。
      很多机构根本不了解这一点,而是深怕自己的VIP们成了配角,“您到时候多给他发言机会,让他发挥发挥。”一般说到这里,我就基本不约了。因为他们没有领会私董会2.0的要义:这里不是茶话会、演讲会、领导见面会,而是“解决问题的会”。在私董会上,所有人都是配角,全部服务于“问题所有者”,这就是聚焦。如果不聚焦,大家自说自话,观点都浅尝辄止,VIP们水平又高,根本学不到东西,照不到镜子,怎么服务好“问题所有者”?
      另外,这种捧着VIP的态度,还会破坏私董会里平等沟通的氛围。只有当你真正为他们提供价值时,他们才会尊重私董会并融入这个群体。
      找痛点
      每个私董伙伴在进入私董会时,都是带着自己的问题来的,但他们对于问题并没有想得太清楚,否则,他们自己早就解决问题了。同时,他们认为的问题,不一定是真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
      这个过程就是总裁教练和私董伙伴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我把这一过程描述为一个漏斗(见图表),总裁教练负责开闸,让“问题所有者”的问题涌进来,而十余位私董伙伴则负责探究,让问题收缩到一个“痛点”上。
      具体来说,总裁教练会先做一个引领,界定问题,铺陈背景,引发思考,这一步骤是“开闸”。一般来说,“问题所有者”敢于提出问题,肯定是自己有切肤之痛,而且,这个痛一定会引发连锁反应。正因为反应太多,才会造成“问题所有者”描述失真。此时,教练需要将讨论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描述企业的基础背景,引入相似的案例作为对比,初步聚焦一个问题。为了做到心中有数,我一般会提前一两个月与“问题所有者”进行沟通,听他/她吐槽,并准备相应的周边资料(前两期介绍过)。教练把“闸”开在哪里,就会有什么样的问题涌进来,所以这一步至关重要。
      随后,私董伙伴们开始发问,这些问题可能是关于背景的,也可能是刺探痛点的,前者是“铺陈”,后者是“杀招”。这个时候,教练唯一要管控的,是一定不能出现企业家将建议“包裹”成问题。例如,“你要不要这样?”“你能不能那样?”私董伙伴都是企业家,当然有豪气去解决问题。但一定要让他们记住:第一,你没有弄清他/她的问题之前,仅仅凭借经验就给出建议有可能误导当事人;第二,大家要保持在同一个沟通频道上,否则无法同频共振。
      现实的私董会中,当你聚集了十几位一定级别的企业家,就会发现这群人简直就是智慧的宝库,眼光毒辣者,视野广阔者,绵里藏针者等各类人,简直把“问题所有者”剥解得体无完肤。这个时候,教练大可以作壁上观,仅仅起到控场、翻译和推进流程的作用,让私董伙伴们“自相残杀”。
      临门一脚
      当然,有些私董伙伴已经走到了问题的门口,但还是没有完成临门一脚。所以,有时教练也要负责找出问题,把这临门一脚的事情给做了。当大家经过一轮炮轰之后,才突然发现“问题所有者”提出的问题根本不是他的问题,或者说不是痛点。
      在此,我举几个例子。
      一位正在转型互联网的传统企业老板作为“问题所有者”,将自己的问题描述为“互联网人才的稳定性管理”。这很好理解,在“互联网+”时代,供需关系推高了互联网人才的价格,加上年轻人追逐冒险,自然出现了大量的人才流动,企业肯定迫切希望稳定人才。但经过我们的发问,才发现,这位老板并不在乎花钱激励,也不在乎为互联网模块制定专门的领先薪酬机制,他的难处在于无法识别互联网人才的真伪。他害怕自己把钱投进去变成了打水漂,但互联网人才却觉得他太纠结,没有诚意。于是,来了一批又走了一批,一边喊缺人,一边骂虚伪。他还以为是这批人有问题。
      另一位多次尝试互联网的餐饮企业(火锅)老板作为“问题所有者”,将自己的问题描述为“餐饮企业应不应该全盘对接互联网”。在互联网风潮袭来之际,她的企业是最先尝试互联网的餐饮企业,但“一入网络深似海”,就发现接网带来了诸多问题:一是网络是价格战的红海,产品的售价被压到最低;二是在网络上获取流量需要高额成本,必须要向其他平台(如美团、大众点评)等买流量;三是用O2O的方式将本来在门店的服务送上门,也造成了产品品质不可控,成本也不可控(如外卖产生的包装、运送等成本)。这样一来,整个收益和成本倒挂,他们苦不堪言。试错之后,老板将心思放在了挖掘火锅文化的内涵上,并重新打造了线下门店的“场景”,引入了诸多的怀旧元素,增强了门店内就餐的体验感。这种措施取得了让人惊喜的效果,很多人甚至将他们别具特色的门店晒到朋友圈里,通过“自传播”引入了大量的免费流量。通过我们的发问才知道,这位老板已经想清楚了“打造线下体验,利用互联网营销界面”是正途,提出问题只是希望得到验证,但除了她自己经营这个行业,又有谁能够帮她验证?她的焦虑是,这群“自传播”的流量依旧不稳定,只是路人(消费者),不是情人(用户),更不是老婆(粉丝)。她真正的问题是“如何做社群管理,将消费者变成用户甚至粉丝”。
      还有一名归国的“投行高富帅”,创立了一个消费领域的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并获得了A轮融资,他作为“问题所有者”将自己的问题描述为“如何收割流量”。他已经完成了基础用户的累积,有交互,有数据沉淀,他希望找到更多的收割方式。我们发现,他的商业模式决定了用户是低频消费,相对怎么收割,如何黏住用户才是关键。他所谓的收割,也是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多的体验,粘性是互联网商业的基础。在私董会上,我单刀直入,问他是否因为金融产品玩得太熟而忽略了用户分析。这位“高富帅”大方承认,而后,问题就自然浮出水面了。
      找到“痛点”是极具挑战的,但也是最有成就感的。通常,找到了“痛点”,私董会就成功了一大半。而这时,所有人都有一种拨云见日的快感。这一步,对于私董会1.0(聚焦领导力的私董会)和私董会2.0(深入专业的私董会)都是一样的。不同在于,由于深入了专业,私董会2.0中“问题所有者”的痛点往往更难找,且每次都不一样。
    私董会1.0和私董会2.0在路程上,最大的区别在于找到“痛点”后的玩法。
    无论是私董会1.0还是2.0,只要用集体的智慧和见识找到痛点,都是固定程序。但是,找到痛点之后的玩法,两者却有天壤之别。
        私董会1.0专注于领导力,最后一般不给出解决方法,只修炼了企业家自身。这个逻辑也很强劲,你几乎无法反驳——企业的对都是企业家的对,企业的错都是企业家的错。所以,找到痛点之后会不断聚焦,最终把“命门”找到企业家的身上。真是应了那句话“企业要做多大,唯一的限制条件就是企业家自己”。
        但是,除了用这种“当头一棒”让企业家自省以外,他们更需要的是一种方向和引领。企业家都不是圣人,都是在自我修炼的路上。但你挖了一个“坑”,要让他们自己爬出来,太慢了,而这个残酷的互联网时代显然不会等他们。
        事实上,我在做私董会之初就对于私董会1.0的定位颇有微词。道理很简单,你集中了云端的十几位高级智囊(私董伙伴)来找到痛点,但在解决问题这个程序上,又让企业家依赖本地资源(他自己),这完全不是“互联网思维”了!
        所以,我们开始思考如何继续使用云端,如何让私董伙伴们将智慧用得淋漓尽致,将痛点打穿打透。这就是私董会2.0的另一半程序。
    要发散
        针对痛点,可以有若干解决方案。例如:企业的人才队伍不强,可以外引优质人才,可以自己培养人才,甚至还可以外包。严格意义上说,这些解决方案都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放到企业的现实情境中,有的方案就不太可行。你可能会问,私董伙伴们的建议不是在充分了解企业现状的情况下提出的吗?
       其实,没有任何的私董会可以完全呈现“问题所有者”的企业现实情境,不仅因为时间所限,也因为问题所有者的陈述始终带着个人视角(尽管他是最了解企业的人)。所以,私董伙伴们的建议只能是建议,不可能成为决策。尽管这些建议是“顶级智慧”,但真正的“遥控器”仍然掌握在“问题所有者”手中。通常的情况是,“问题所有者”带着某个方案回到企业,在执行的过程中却发现方向需要进行“大手术”式的调整,究其原因,有些“堵点”是自己没有摆上私董会桌面的,私董伙伴的建议自然就被诱导到了“弯路”上。
        要求“问题所有者”精心准备是必须的。事实上,“问题所有者”越是精心准备,他(她)越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智慧支持;反之,“问题所有者”越是敷衍了事,不仅痛点抓不住,建议也不好给。
        有了对于“问题所有者”企业情况的充分掌握,我们就能够确保“大方向”不会跑偏。此时,就需要针对“大方向”给出若干条“路”,或者说要准备A计划、B计划和C计划……“问题所有者”可能选择其中一种,也可以混搭。多数情况下,“问题所有者”选择什么代表了他心中的一些“约束条件”,但这些约束条件又不能直接说(即使是在私董会这样开诚布公的场合),所以,就让他(她)选吧,总有一款适合他(她)。
        一个常见的误区是私董伙伴的“代入感”。由于在“找痛点”阶段把“问题所有者”架到了火上去“烤”,大多私董伙伴对于企业的情况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此时,他们的建议会如洪水喷涌而出。而且,他们对于某些解决方案会特别坚持,甚至出现“恨铁不成钢”的情绪,“这个问题很简单,你就应该……”这其实很正常。私董伙伴作为企业家都是做决策的人,让他们作壁上观,显然有点为难他们。另外,他们提出的建议,一部分是基于“问题所有者”的企业情况,另一部分则是基于自己企业的情况。换句话说,他们说的是对方,想到的是自己,他们过于“代入”了。这时,我就会提醒私董伙伴,遥控器是在“问题所有者”手中,他们考虑的更多。
        举个例子,一位“问题所有者”将自己的经营困境问题提到私董会上,相当一部分私董伙伴认为电商大势不可逆,应该勇敢触网,督促他要走上“风口”。他却一直坚持要走区域市场的线下,大家都很困惑。于是我问他:“是不是怕烧钱也烧不上去?”这时他敞开了心扉:“XXX比我有钱吧,后面是马云,他烧上互联网了吗?穆老师,您告诉我一个例子,我们这个行业有哪个传统企业转型电子商务是成功了的?”说到此,问题便搞清楚了。
    我告诉他,线上线下都是导流的端口,线下导流的效果也不差(在这个时代甚至更好),只要有“终端+云端”的思路,不是不可以触网。
         给建议
        在找痛点阶段,再天马行空的问题也可以呈现企业在某一个维度上的现状。所以,专家教练不要过于严格地控制大家的发言方向。但在“提建议”的阶段,由于私董伙伴们的建议都是碎片化的,如果不加以“统合”,就容易让讨论变成“头脑风暴”,只“发散”而背离了私董会2.0解决问题的宗旨。
        私董会2.0是解决问题的私董会,一定要形成能够让“问题所有者”带回去执行的方案。在私董会的道场里,好比是专家教练带着十几个全明星阵容的咨询师(私董伙伴)为企业提供解决方案。每个咨询师都可以独当一面,放到任何一个咨询团队都可以带项目,这群人组合在一起,就好比足球领域皇家马德里队一样的一艘“银河战舰”。所以,教练不仅要是一个“腕儿”,还必须有执教的技巧。
       具体来说,执教技巧就是教练的“框架”,只有基于框架,才能高效整合私董伙伴们的智慧,形成解决方案。但一方面,这个框架不是专家教练一开始心中就有的——那样,就是专家教练而不是私董伙伴们在主导制定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如果专家教练心中完全没有框架,就只是个“主持人”或“小粉丝”,只能随着私董伙伴们海阔天空地聊。直观点说,专家教练基于平时知识和经验的累积,心中存在若干个框架,好比他(她)的武功套路。这些框架以Demo(小样,基础版本)的形式存在,会随着私董伙伴们的建议被调出某个进行对接。而后,这个Demo会随着私董伙伴们不同的建议快速迭代,直到形成最终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私董会2.0的道场才能发挥出那种“知识交互”并“形成方案”的神奇功能。
        框架是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是越深越好,还是越浅越好?毫无疑问,大的浅的框架是纲领,小的深的框架才是方案,在寻找方案的过程中,框架都是从大到小、从浅入深的。为了推动这种迭代,我一般会设置两轮以上的建议环节。具体来说,第一轮是针对痛点的发散建议,是为了探测私董伙伴们针对痛点,希望把“问题所有者”带向何方;第二轮则是针对建议进行整合,给出初步的框架,让私董伙伴们在这个框架里玩。通过将第二轮反复重复,就可以让方案越来越小,越来越深。
    ——来源于《中外管理》
  • 相关阅读:
    竞赛中遇到的英文单词集锦
    #复习 搜索与图论:排列数字、走迷宫~ 20.8.20起
    #容斥原理 20.9.10
    #sort :快速排序、第k个数 20.09.12
    #STL #unordered_map : C++11 unordered_map详细介绍
    Java 面试必备(字符串专题)
    JAVA面试必备题(垃圾回收专题)
    Collection框架的结构(面试重点)
    CSS 层级样式表
    window搭建mongodb副本集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flyingsir/p/15062958.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