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机器学习 | 算法笔记- 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前言

    本系列为机器学习算法的总结和归纳,目的为了清晰阐述算法原理,同时附带上手代码实例,便于理解。

    目录

      决策树
      组合算法(Ensemble Method)
      K-Means
      机器学习算法总结

    一、简介

    1 概述

    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常简称为SVM)是一种监督式学习的方法,可广泛地应用于统计分类以及回归分析。支持向量机属于一般化线性分类器,这族分类器的特点是他们能够同时最小化经验误差与最大化几何边缘区,因此支持向量机也被称为最大边缘区分类器。
    如上图所示,SVM的目的是寻找一个最优分割面,使得分类分类间隔最大化。而最优分割面求解原则可以大致归纳如下:
    最优决策面能够容忍更多噪声—>所有样本与分割超平面的距离尽可能远—>最差的样本(离分割超平面最近的样本)与分割超平面的距离要尽可能远。

    2 数学建模

    以上简单概括了SVM工作的大致思路,下面要进一步求解“决策面”,也就是最优化。在这个最优化问题中,目标函数对应的是“分类间隔”,而优化对象则是决策面。
     
    (1)决策面方程(超平面方程)
    将二维空间直线y = ax + b进行转换和向量化,可得
    其中向量w和x分别为:
    向量化后的w和r几何意义分别是原直线的法向量和截距。
    将上式推广到n维空间就变成了超平面方程(一个超平面,在二维空间的例子就是一个直线),而且公式没有变,只是
     
    (2)“分类间隔”方程
    由图可知间隔的大小实际上就是支持向量对应的样本点到决策面的距离的二倍。而
    公式中的直线方程为Ax0+By0+C=0,点P的坐标为(x0,y0)。
    将直线方程扩展到多维,求得我们现在的超平面方程,对公式进行如下变形:
    这个d就是"分类间隔"。其中||w||表示w的二范数,求所有元素的平方和,然后再开方。因此
    目的是为了找出一个分类效果好的超平面作为分类器。分类器的好坏的评定依据是分类间隔W=2d的大小,即分类间隔w越大,我们认为这个超平面的分类效果越好。此时,求解超平面的问题就变成了求解分类间隔W最大化的为题。W的最大化也就是d最大化的。
     
    (3)约束条件
    获得目标函数的数学形式之后,需要将约束条件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即如何判断超平面是否将样本点正确分类?以及怎么在众多的点中选出支持向量上的点?
    首先如果完全正确分类,会满足
    如果我们目标是求解中轴线上的决策面,并且相应的支持向量对应的样本点到决策面的距离为d,代入整理并简化,最终可得SVM最优化问题的约束条件
     
    (4)线性SVM优化问题基本描述
    得到我们的目标函数,我们的目标是d最大化。
    而支持向量上的样本点满足
    因此可以将目标函数进一步简化,
    随后我们求解d的最大化问题变成了||w||的最小化问题
    上述等效是为了求导方便,并不影响求解过程。因此,将最终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放在一起进行描述:
    上述公式描述的是一个典型的不等式约束条件下的二次型函数优化问题,同时也是支持向量机的基本数学模型。
     
    (5)求解准备
    最优化前提是目标函数必须是凸函数,其几何意义表示为函数任意两点连线上的值大于对应自变量处的函数值。其中根据凸集L的定义域,可以分为局部凸和全局凸
    而我们的目标函数是凸函数,因此可以采用下面几种方法求解。
     
    通常我们需要求解的最优化问题有如下几类:
    · 无约束优化问题,可以写为:
    · 有等式约束的优化问题,可以写为:
    · 有不等式约束的优化问题,可以写为:
    对于第(a)类的优化问题,尝试使用的方法就是费马大定理(Fermat),即使用求取函数f(x)的导数,然后令其为零,可以求得候选最优值,再在这些候选值中验证;如果是凸函数,可以保证是最优解。这也就是我们高中经常使用的求函数的极值的方法。
     
    对于第(b)类的优化问题,常常使用的方法就是拉格朗日乘子法(Lagrange Multiplier) ,即把等式约束h_i(x)用一个系数与f(x)写为一个式子,称为拉格朗日函数,而系数称为拉格朗日乘子。通过拉格朗日函数对各个变量求导,令其为零,可以求得候选值集合,然后验证求得最优值。
     
    对于第(c)类的优化问题,常常使用的方法就是KKT条件。同样地,我们把所有的等式、不等式约束与f(x)写为一个式子,也叫拉格朗日函数,系数也称拉格朗日乘子,通过一些条件,可以求出最优值的必要条件,这个条件称为KKT条件。
     
    因此,求解最优化问题前,还需要学习拉格朗日函数和KKT条件
     
    (6)拉格朗日函数
    使用拉格朗日方程的目的,它将约束条件放到目标函数中,从而将有约束优化问题转换为无约束优化问题,并使用拉格朗日对偶优化求解过程。
    公式变形如下:
    问题变成了求解新目标函数的最小值
    新目标函数,先求最大值,再求最小值。这样的话,我们首先就要面对带有需要求解的参数w和b的方程,而αi又是不等式约束,这个求解过程不好做。所以,我们需要使用拉格朗日函数对偶性,将最小和最大的位置交换一下,这样就变成了:
    而我们要的解是d = p,而满足这个条件,首先必须是凸优化问题,同时要满足KKT条件。
     
    (7)KKT条件
    KKT条件的全称是Karush-Kuhn-Tucker条件,KKT条件是说最优值条件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条件一:经过拉格朗日函数处理之后的新目标函数L(w,b,α)对x求导为零:
    条件二:h(x) = 0;
    条件三:α*g(x) = 0;
    可证以上条件均满足,详细证明过程见参考。现在,凸优化问题和KKT都满足了,问题转换成了对偶问题。而求解这个对偶学习问题,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要让L(w,b,α)关于w和b最小化,然后求对α的极大,最后利用SMO算法求解对偶问题中的拉格朗日乘子。
     
    (8)SMO算法
    SM表示序列最小化(Sequential Minimal Optimizaion),目标是将大优化问题分解为多个小优化问题来求解的。这些小优化问题往往很容易求解,并且对它们进行顺序求解的结果与将它们作为整体来求解的结果完全一致的。在结果完全相同的同时,SMO算法的求解时间短很多。
    SMO算法的目标是求出一系列alpha和b,一旦求出了这些alpha,就很容易计算出权重向量w并得到分隔超平面。
    SMO算法的工作原理是:每次循环中选择两个alpha进行优化处理。一旦找到了一对合适的alpha,那么就增大其中一个同时减小另一个。这里所谓的"合适"就是指两个alpha必须符合以下两个条件,条件之一就是两个alpha必须要在间隔边界之外,而且第二个条件则是这两个alpha还没有进行过区间化处理或者不在边界上。

    3 非线性SVM

    在线性不可分的情况下,SVM通过某种事先选择的非线性映射(核函数)将输入变量映到一个高维特征空间,将其变成在高维空间线性可分,在这个高维空间中构造最优分类超平面。
    对于线性不可分,我们使用一个非线性映射,将数据映射到特征空间,在特征空间中使用线性学习器,分类函数变形如下:
    建立非线性学习器分为两步:首先使用一个非线性映射将数据变换到一个特征空间F;然后在特征空间使用线性学习器分类。
    使用核函数后,可以在低维特征空间中直接计算内积 <ϕ(xi),ϕ(x)>,简化求解过程。
     
    径向基核函数采用向量作为自变量的函数,能够基于向量举例运算输出一个标量。径向基核函数的高斯版本的公式如下:
    σ是用户自定义的用于确定到达率(reach)或者说函数值跌落到0的速度参数。通过调控参数σ,高斯核实际上具有相当高的灵活性,也是使用最广泛的核函数之一。

    二、代码实战

    2.1 核函数非线性SVM实现

     
    # -*-coding:utf-8 -*-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random
    
    
    class optStruct:
        """
        数据结构,维护所有需要操作的值
        Parameters:
            dataMatIn - 数据矩阵
            classLabels - 数据标签
            C - 松弛变量
            toler - 容错率
            kTup - 包含核函数信息的元组,第一个参数存放核函数类别,第二个参数存放必要的核函数需要用到的参数
        """
        def __init__(self, dataMatIn, classLabels, C, toler, kTup):
            self.X = dataMatIn                                #数据矩阵
            self.labelMat = classLabels                        #数据标签
            self.C = C                                         #松弛变量
            self.tol = toler                                 #容错率
            self.m = np.shape(dataMatIn)[0]                 #数据矩阵行数
            self.alphas = np.mat(np.zeros((self.m,1)))         #根据矩阵行数初始化alpha参数为0    
            self.b = 0                                         #初始化b参数为0
            self.eCache = np.mat(np.zeros((self.m,2)))         #根据矩阵行数初始化虎误差缓存,第一列为是否有效的标志位,第二列为实际的误差E的值。
            self.K = np.mat(np.zeros((self.m,self.m)))        #初始化核K
            for i in range(self.m):                            #计算所有数据的核K
                self.K[:,i] = kernelTrans(self.X, self.X[i,:], kTup)
    
    def kernelTrans(X, A, kTup): 
        """
        通过核函数将数据转换更高维的空间
        Parameters:
            X - 数据矩阵
            A - 单个数据的向量
            kTup - 包含核函数信息的元组
        Returns:
            K - 计算的核K
        """
        m,n = np.shape(X)
        K = np.mat(np.zeros((m,1)))
        if kTup[0] == 'lin': K = X * A.T                       #线性核函数,只进行内积。
        elif kTup[0] == 'rbf':                                 #高斯核函数,根据高斯核函数公式进行计算
            for j in range(m):
                deltaRow = X[j,:] - A
                K[j] = deltaRow*deltaRow.T
            K = np.exp(K/(-1*kTup[1]**2))                     #计算高斯核K
        else: raise NameError('核函数无法识别')
        return K                                             #返回计算的核K
    
    def loadDataSet(fileName):
        """
        读取数据
        Parameters:
            fileName - 文件名
        Returns:
            dataMat - 数据矩阵
            labelMat - 数据标签
        """
        dataMat = []; labelMat = []
        fr = open(fileName)
        for line in fr.readlines():                                     #逐行读取,滤除空格等
            lineArr = line.strip().split('	')
            dataMat.append([float(lineArr[0]), float(lineArr[1])])      #添加数据
            labelMat.append(float(lineArr[2]))                          #添加标签
        return dataMat,labelMat
    
    def calcEk(oS, k):
        """
        计算误差
        Parameters:
            oS - 数据结构
            k - 标号为k的数据
        Returns:
            Ek - 标号为k的数据误差
        """
        fXk = float(np.multiply(oS.alphas,oS.labelMat).T*oS.K[:,k] + oS.b)
        Ek = fXk - float(oS.labelMat[k])
        return Ek
    
    def selectJrand(i, m):
        """
        函数说明:随机选择alpha_j的索引值
    
        Parameters:
            i - alpha_i的索引值
            m - alpha参数个数
        Returns:
            j - alpha_j的索引值
        """
        j = i                                 #选择一个不等于i的j
        while (j == i):
            j = int(random.uniform(0, m))
        return j
    
    def selectJ(i, oS, Ei):
        """
        内循环启发方式2
        Parameters:
            i - 标号为i的数据的索引值
            oS - 数据结构
            Ei - 标号为i的数据误差
        Returns:
            j, maxK - 标号为j或maxK的数据的索引值
            Ej - 标号为j的数据误差
        """
        maxK = -1; maxDeltaE = 0; Ej = 0                         #初始化
        oS.eCache[i] = [1,Ei]                                      #根据Ei更新误差缓存
        validEcacheList = np.nonzero(oS.eCache[:,0].A)[0]        #返回误差不为0的数据的索引值
        if (len(validEcacheList)) > 1:                            #有不为0的误差
            for k in validEcacheList:                           #遍历,找到最大的Ek
                if k == i: continue                             #不计算i,浪费时间
                Ek = calcEk(oS, k)                                #计算Ek
                deltaE = abs(Ei - Ek)                            #计算|Ei-Ek|
                if (deltaE > maxDeltaE):                        #找到maxDeltaE
                    maxK = k; maxDeltaE = deltaE; Ej = Ek
            return maxK, Ej                                        #返回maxK,Ej
        else:                                                   #没有不为0的误差
            j = selectJrand(i, oS.m)                            #随机选择alpha_j的索引值
            Ej = calcEk(oS, j)                                    #计算Ej
        return j, Ej                                             #j,Ej
    
    def updateEk(oS, k):
        """
        计算Ek,并更新误差缓存
        Parameters:
            oS - 数据结构
            k - 标号为k的数据的索引值
        Returns:
            无
        """
        Ek = calcEk(oS, k)                                        #计算Ek
        oS.eCache[k] = [1,Ek]                                    #更新误差缓存
    
    
    def clipAlpha(aj,H,L):
        """
        修剪alpha_j
        Parameters:
            aj - alpha_j的值
            H - alpha上限
            L - alpha下限
        Returns:
            aj - 修剪后的alpah_j的值
        """
        if aj > H: 
            aj = H
        if L > aj:
            aj = L
        return aj
    
    def innerL(i, oS):
        """
        优化的SMO算法
        Parameters:
            i - 标号为i的数据的索引值
            oS - 数据结构
        Returns:
            1 - 有任意一对alpha值发生变化
            0 - 没有任意一对alpha值发生变化或变化太小
        """
        #步骤1:计算误差Ei
        Ei = calcEk(oS, i)
        #优化alpha,设定一定的容错率。
        if ((oS.labelMat[i] * Ei < -oS.tol) and (oS.alphas[i] < oS.C)) or ((oS.labelMat[i] * Ei > oS.tol) and (oS.alphas[i] > 0)):
            #使用内循环启发方式2选择alpha_j,并计算Ej
            j,Ej = selectJ(i, oS, Ei)
            #保存更新前的aplpha值,使用深拷贝
            alphaIold = oS.alphas[i].copy(); alphaJold = oS.alphas[j].copy();
            #步骤2:计算上下界L和H
            if (oS.labelMat[i] != oS.labelMat[j]):
                L = max(0, oS.alphas[j] - oS.alphas[i])
                H = min(oS.C, oS.C + oS.alphas[j] - oS.alphas[i])
            else:
                L = max(0, oS.alphas[j] + oS.alphas[i] - oS.C)
                H = min(oS.C, oS.alphas[j] + oS.alphas[i])
            if L == H: 
                print("L==H")
                return 0
            #步骤3:计算eta
            eta = 2.0 * oS.K[i,j] - oS.K[i,i] - oS.K[j,j]
            if eta >= 0: 
                print("eta>=0")
                return 0
            #步骤4:更新alpha_j
            oS.alphas[j] -= oS.labelMat[j] * (Ei - Ej)/eta
            #步骤5:修剪alpha_j
            oS.alphas[j] = clipAlpha(oS.alphas[j],H,L)
            #更新Ej至误差缓存
            updateEk(oS, j)
            if (abs(oS.alphas[j] - alphaJold) < 0.00001): 
                print("alpha_j变化太小")
                return 0
            #步骤6:更新alpha_i
            oS.alphas[i] += oS.labelMat[j]*oS.labelMat[i]*(alphaJold - oS.alphas[j])
            #更新Ei至误差缓存
            updateEk(oS, i)
            #步骤7:更新b_1和b_2
            b1 = oS.b - Ei- oS.labelMat[i]*(oS.alphas[i]-alphaIold)*oS.K[i,i] - oS.labelMat[j]*(oS.alphas[j]-alphaJold)*oS.K[i,j]
            b2 = oS.b - Ej- oS.labelMat[i]*(oS.alphas[i]-alphaIold)*oS.K[i,j]- oS.labelMat[j]*(oS.alphas[j]-alphaJold)*oS.K[j,j]
            #步骤8:根据b_1和b_2更新b
            if (0 < oS.alphas[i]) and (oS.C > oS.alphas[i]): oS.b = b1
            elif (0 < oS.alphas[j]) and (oS.C > oS.alphas[j]): oS.b = b2
            else: oS.b = (b1 + b2)/2.0
            return 1
        else: 
            return 0
    
    def smoP(dataMatIn, classLabels, C, toler, maxIter, kTup = ('lin',0)):
        """
        完整的线性SMO算法
        Parameters:
            dataMatIn - 数据矩阵
            classLabels - 数据标签
            C - 松弛变量
            toler - 容错率
            maxIter - 最大迭代次数
            kTup - 包含核函数信息的元组
        Returns:
            oS.b - SMO算法计算的b
            oS.alphas - SMO算法计算的alphas
        """
        oS = optStruct(np.mat(dataMatIn), np.mat(classLabels).transpose(), C, toler, kTup)                #初始化数据结构
        iter = 0                                                                                         #初始化当前迭代次数
        entireSet = True; alphaPairsChanged = 0
        while (iter < maxIter) and ((alphaPairsChanged > 0) or (entireSet)):                            #遍历整个数据集都alpha也没有更新或者超过最大迭代次数,则退出循环
            alphaPairsChanged = 0
            if entireSet:                                                                                #遍历整个数据集                           
                for i in range(oS.m):        
                    alphaPairsChanged += innerL(i,oS)                                                    #使用优化的SMO算法
                    print("全样本遍历:第%d次迭代 样本:%d, alpha优化次数:%d" % (iter,i,alphaPairsChanged))
                iter += 1
            else:                                                                                         #遍历非边界值
                nonBoundIs = np.nonzero((oS.alphas.A > 0) * (oS.alphas.A < C))[0]                        #遍历不在边界0和C的alpha
                for i in nonBoundIs:
                    alphaPairsChanged += innerL(i,oS)
                    print("非边界遍历:第%d次迭代 样本:%d, alpha优化次数:%d" % (iter,i,alphaPairsChanged))
                iter += 1
            if entireSet:                                                                                #遍历一次后改为非边界遍历
                entireSet = False
            elif (alphaPairsChanged == 0):                                                                #如果alpha没有更新,计算全样本遍历 
                entireSet = True  
            print("迭代次数: %d" % iter)
        return oS.b,oS.alphas                                                                             #返回SMO算法计算的b和alphas
    
    
    def testRbf(k1 = 1.3):
        """
        测试函数
        Parameters:
            k1 - 使用高斯核函数的时候表示到达率
        Returns:
            无
        """
        dataArr,labelArr = loadDataSet('testSetRBF.txt')                        #加载训练集
        b,alphas = smoP(dataArr, labelArr, 200, 0.0001, 100, ('rbf', k1))        #根据训练集计算b和alphas
        datMat = np.mat(dataArr); labelMat = np.mat(labelArr).transpose()
        svInd = np.nonzero(alphas.A > 0)[0]                                        #获得支持向量
        sVs = datMat[svInd]                                                     
        labelSV = labelMat[svInd];
        print("支持向量个数:%d" % np.shape(sVs)[0])
        m,n = np.shape(datMat)
        errorCount = 0
        for i in range(m):
            kernelEval = kernelTrans(sVs,datMat[i,:],('rbf', k1))                #计算各个点的核
            predict = kernelEval.T * np.multiply(labelSV,alphas[svInd]) + b     #根据支持向量的点,计算超平面,返回预测结果
            if np.sign(predict) != np.sign(labelArr[i]): errorCount += 1        #返回数组中各元素的正负符号,用1和-1表示,并统计错误个数
        print("训练集错误率: %.2f%%" % ((float(errorCount)/m)*100))             #打印错误率
        dataArr,labelArr = loadDataSet('testSetRBF2.txt')                         #加载测试集
        errorCount = 0
        datMat = np.mat(dataArr); labelMat = np.mat(labelArr).transpose()         
        m,n = np.shape(datMat)
        for i in range(m):
            kernelEval = kernelTrans(sVs,datMat[i,:],('rbf', k1))                 #计算各个点的核            
            predict=kernelEval.T * np.multiply(labelSV,alphas[svInd]) + b         #根据支持向量的点,计算超平面,返回预测结果
            if np.sign(predict) != np.sign(labelArr[i]): errorCount += 1        #返回数组中各元素的正负符号,用1和-1表示,并统计错误个数
        print("测试集错误率: %.2f%%" % ((float(errorCount)/m)*100))             #打印错误率
    
    
    def showDataSet(dataMat, labelMat):
        """
        数据可视化
        Parameters:
            dataMat - 数据矩阵
            labelMat - 数据标签
        Returns:
            无
        """
        data_plus = []                                  #正样本
        data_minus = []                                 #负样本
        for i in range(len(dataMat)):
            if labelMat[i] > 0:
                data_plus.append(dataMat[i])
            else:
                data_minus.append(dataMat[i])
        data_plus_np = np.array(data_plus)              #转换为numpy矩阵
        data_minus_np = np.array(data_minus)            #转换为numpy矩阵
        plt.scatter(np.transpose(data_plus_np)[0], np.transpose(data_plus_np)[1])   #正样本散点图
        plt.scatter(np.transpose(data_minus_np)[0], np.transpose(data_minus_np)[1]) #负样本散点图
        plt.show()
    
    if __name__ == '__main__':
        testRbf()
    View Code

    执行结果:

    2.2 Sklearn实现手写数字识别

    sklearn.svm模块提供了很多模型供我们使用,本文使用的是svm.SVC,它是基于libsvm实现的。
    SVC这个函数,一共有14个参数。具体每个参数代表内容参见官方材料https://scikit-learn.org/stable/modules/generated/sklearn.svm.SVC.html
    SVC很是强大,我们不用理解算法实现的具体细节,不用理解算法的优化方法。同时,它也满足我们的多分类需求。

    # -*- coding: UTF-8 -*-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operator
    from os import listdir
    from sklearn.svm import SVC
    
    
    def img2vector(filename):
        """
        将32x32的二进制图像转换为1x1024向量。
        Parameters:
            filename - 文件名
        Returns:
            returnVect - 返回的二进制图像的1x1024向量
        """
        #创建1x1024零向量
        returnVect = np.zeros((1, 1024))
        #打开文件
        fr = open(filename)
        #按行读取
        for i in range(32):
            #读一行数据
            lineStr = fr.readline()
            #每一行的前32个元素依次添加到returnVect中
            for j in range(32):
                returnVect[0, 32*i+j] = int(lineStr[j])
        #返回转换后的1x1024向量
        return returnVect
    
    def handwritingClassTest():
        """
        手写数字分类测试
        Parameters:
            无
        Returns:
            无
        """
        #测试集的Labels
        hwLabels = []
        #返回trainingDigits目录下的文件名
        trainingFileList = listdir('trainingDigits')
        #返回文件夹下文件的个数
        m = len(trainingFileList)
        #初始化训练的Mat矩阵,测试集
        trainingMat = np.zeros((m, 1024))
        #从文件名中解析出训练集的类别
        for i in range(m):
            #获得文件的名字
            fileNameStr = trainingFileList[i]
            #获得分类的数字
            classNumber = int(fileNameStr.split('_')[0])
            #将获得的类别添加到hwLabels中
            hwLabels.append(classNumber)
            #将每一个文件的1x1024数据存储到trainingMat矩阵中
            trainingMat[i,:] = img2vector('trainingDigits/%s' % (fileNameStr))
        clf = SVC(C=200,kernel='rbf')
        clf.fit(trainingMat,hwLabels)
        #返回testDigits目录下的文件列表
        testFileList = listdir('testDigits')
        #错误检测计数
        errorCount = 0.0
        #测试数据的数量
        mTest = len(testFileList)
        #从文件中解析出测试集的类别并进行分类测试
        for i in range(mTest):
            #获得文件的名字
            fileNameStr = testFileList[i]
            #获得分类的数字
            classNumber = int(fileNameStr.split('_')[0])
            #获得测试集的1x1024向量,用于训练
            vectorUnderTest = img2vector('testDigits/%s' % (fileNameStr))
            #获得预测结果
            # classifierResult = classify0(vectorUnderTest, trainingMat, hwLabels, 3)
            classifierResult = clf.predict(vectorUnderTest)
            print("分类返回结果为%d	真实结果为%d" % (classifierResult, classNumber))
            if(classifierResult != classNumber):
                errorCount += 1.0
        print("总共错了%d个数据
    错误率为%f%%" % (errorCount, errorCount/mTest * 100))
    
    if __name__ == '__main__':
        handwritingClassTest()
    View Code

    三、SVM的优缺点

    3.1 优点
    - 可用于线性/非线性分类,也可以用于回归,泛化错误率低,也就是说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且学到的结果具有很好的推广性。
    - 可以解决小样本情况下的机器学习问题,可以解决高维问题,可以避免神经网络结构选择和局部极小点问题。
    - SVM是最好的现成的分类器,现成是指不加修改可直接使用。并且能够得到较低的错误率,SVM可以对训练集之外的数据点做很好的分类决策。
     
    3.2 缺点
    - 对参数调节和和函数的选择敏感。
     
    参考:

  • 相关阅读:
    Longest Palindromic Substring问题
    twosum问题
    longest substring问题
    特殊的ARP
    【转】人肉搜索技巧
    ARP攻击
    Linux kali安装及常用命令收集
    【转】ICMP协议
    SpringBoot集成Mybatis-XML方式通用Mapper
    springMVC的controller中insert()多次,记优惠券被多次领取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geo-will/p/10503218.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