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什么是专业? 谁更专业?

    说实话,不想再激情四射的讨论这个问题了, 借这位老兄的帖子(来谈谈从专业到更专业)的东风 ,随便说两句吧。

    基本上我觉得这位老兄说的道理都对, 只是不免又使用了所谓的春秋笔法; 将"更专业"等同于一个人是否具有除专业技能以外的一些能力。 首先我要说明的是, 某总编助人为乐也罢, 某兄弟是自己体会也罢,由于专业是做培训使然也罢,很多道理确实是客观存在的;就拿沟通能力来说,咱不说什么干程序员,一个人不会沟通,想活的愉快都成问题。

    人, 是社会性动物。

    其次,我相信, 作为一个普通的行业从业者,在从事的相关领域,绝对存在很多非技术性的问题; 解决了这些问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某培训, 真能在相关的领域,帮助我们的从业者做出这种改变, 我完全不想挡人财路。至于是不是这些培训班有这种能力,只有大家自己去判断; 我也鼓励那些寻求改变但找不到方法的兄弟们, 不妨一试: 如果不灵, 就来告诉大家, 现在不是Web 2.0了嘛, 牺牲自己为别人做点贡献; 如果灵, 你自己受益了, 也可以来告诉大家,让大家都可以分享。

    只是我想, 现在在这方面做宣传的兄弟, 恐怕方法不太对。我也随便说说例子吧:

    尼采, 不擅长交流,活着的时候不被认可, 但你不可以认为一个那会儿在社会上更吃的开的教授们, 在哲学上比它更专业; 叔本华, 他的大学里有一个当时很牛的教授, 那个教授讲课的时候人满为患, 而叔本华的课堂里只有两个人; 多少年过去了, 谁更专业我想不用多说,起码我不知道那个教授的名字。梵高生前是什么状况, 大家都很清楚了; 但是有一个反例: 毕加索的画, 在生前就卖的很好。 只是毕加索和梵高的专业性, 是由他们其中一个比另外一个更吃得开, 而决定的吗?

    (Update: 根据22楼的指点,叔本华的故事还有另一个版本: 叔本华的PK对手是黑格尔,而不是某无名氏; 这样这个例子更多的象梵高和毕加索的例子了: 对他俩在哲学上的造诣的评判, 是否依赖于谁更满足人的社会性这个指标呢?)


    莫扎特最后也是找不到像样的工作养活自己而死去, 而萨列里则一辈子被人当大音乐家供奉,甚至还是贝多芬的老师之一,但是谁更专业些呢?我觉得这个例子非常适合说明这个问题: 大家作为宫廷乐师, 很显然, 萨列里的所作所为比起莫扎特更加到位; 但正是这种到位, 让他也许能够做到职业, 在一定程度上专业, 但是永远不可能更专业, 至少不能像莫扎特那么专业。

    我相信, 大多数经常扮演多种角色的程序员, 也不可能比Linus专业,而这位老兄个性到为一点小事破口大骂所有面向对象程序员,而不顾这些人中很多也在Linux领域中工作或贡献; Scott大家都知道, 他现在负责处理那么多问题, 都处理的很好; 但是作为一个技术专家, Anders直接负责的小组里只有5个人,Scott比Anders专业吗? 咱们再回过头来看"职业性", 的确, Scott够职业, 但是Anders就不够职业吗? 可能只能说大家任务不同罢了。

    对游戏感点兴趣的, 一定知道John Carmack大神, 他现在拥有很多法拉利还不过瘾, 开始玩火箭了。id software有很多机会做大, 但是他都放弃了。到今天为止, id还维持着一个非常小型的组织,程序方面只有两个下手; 这完全可以看作是Carmack缺乏其他能力的缘故。你可以说他不是一个职业/专业的企业家, 但你不能说他是一个不职业/不专业的游戏人或不职业/不专业的程序员。

    社会给他的一切褒奖与回报, 都是因为他是一个称职且比一般人更专业的游戏人和程序员。我想世界上任何一个游戏行业的从业人员, 包括程序员与非程序员, 无论是专业还是职业二字, 都不可能骑到Carmack头上: 不是每一个写游戏的, 微软和nVidia在实现自己的API和硬件时,都要去征求他的意见的。

    反过来看上面这位兄弟的文章, 充斥着一些专业和非专业的混淆,是因为没有界定角色的缘故。针对那个理发师的那个例子,在这里我想再提一个例子。在建筑行业中, 香港有一家工作室, 据说是贝隶铭的儿子开的。他们工作室有一个著名的原则: 如果你雇佣他们, 你就必须全部听他们的, 否则给多少钱也一切免谈。 虽然奉行这么不近人情的原则,上门去请的仍旧络绎不绝。

    这信心正是源自于专业: 他们不会为了什么商业利益而做出妥协,因为他们相信, 当你真需要足够专业的方案的时候, 你就只能来找包括他们在内那少数几家真正专业的组织; 而社会总会需求像他们这种更专业的组织。相反, 当你不需要那么严格的专业性的时候, 你可以去找那些让你觉得舒服的,会沟通会妥协的组织: 那些组织要价也更低。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来上面这篇文章的兄弟所谓的“更专业”, 以这个视角看来, 反而等于“非专业”。 那么就像这位兄弟问的, 疏忽什么啦?

    让我们再来看看原来例子里那个理发师,他本来就身兼两个角色: 技术的和非技术的。所以在我看来, 关键是, 我们的角色是什么。 也许, 你的公司雇你来, 就根本不是看中你专业,他就是要求你又会干活,又会沟通; 如果我们也觉得不打算追求一个完美的技术人生,这恰恰是个机会, 好好锻炼一下; 如果培训真的有用, 培训一下也未尝不可。 但是, 如果智力、精力和可利用时间不存在差别的话, 一个多角色的人, 永远也不可能比别人更专业。就像园子里很多人说的, 专业来自于专注。

    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世界上很多人都同时身兼数种角色(包括我)这一前提的同时不小心就侮辱(我这个词用的一点也不重)那些世界上也存在很多的、角色相对单一的家伙 这个侮辱在于, 发言者通过曲解“专业”这个词,间接的抹杀了别人身上最珍贵(就少数人对社会和组织发挥的作用来说, 甚至比Gates的价值也不差)且可能是仅存的东西。 当然可能有人会问: 花点时间也掌握一下其它角色的能力不好吗? 问题是精力、个性和习惯。 说一句漂亮话让大家都高兴容易,做一辈子人见人爱的家伙, 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所以到底是角色越多越好, 还是角色越少越好, 是因人而异的。

    对于组织来说,非得要求那个最不适合跟客户交流的人去和客户交流吗? 这样的组织在社会上, 恐怕也放不下更专业人士; 这倒不是说公司大小: Jobs和Woz不就合作的很好吗?

    当然,组织内也存在协作和沟通的问题。但是我想象不出, 除了神经病, 或者利益上存在严重冲突, 谁会非要跟别人, 尤其是朝夕相处的同事、合作伙伴,或者决定自己工资、地位的老板和管理者,对着干不可。 如果是神经病,没什么说的, 直接送医院; 至于办公室斗争太厉害, 这是程序员自己的问题吗? 更普遍的,对于那些环境不好也不坏的组织,更多的是组织内部的结构/流程/规章制度,管理者采取的方式等等,还存在着太多死角; 以至于在充满个性的, 一个又一个的活生生的人面前, 失去了组织应该发挥的作用。

    至于说到不同角色之间的人因为技术原因沟通不当的问题, 我想这个确实可以通过培训解决: 培训其中一方可以, 培训两方也可以; 花钱培训可以,管理者多花点心思内部培训也可以。 还可以通过增加中间人的角色来解决, 这个中间人是多角色的: 每个人在各自的领域中都比他更专业, 但他比其他人更适合当胶水。 后一种解决办法可能造成更多的误传, 但是也会有更明确的责任人。 不过无论采取哪种做法, 这都应该由组织来安排, 而不是要求程序员怎么怎么地: "大都会"进入中国时, 培训费都是按千万计的, 现在去忽悠程序员自己负担成本(甚至自我学习和锻炼所消耗的更多精力也算), 想想大家都是人,恐怕不那么容易施行;实际上,这种嚷着程序员再教育才是问题解决之道的声音, 受害者正是被雇佣者所在的组织: 拿出很难做到的解决方案, 等于没有方案。

    总之我还是认为, 当我们处于管理者的角色中时, 自己发挥了什么作用是主要的, 而不是去要求程序员更加敬业的做牛做马; 组织内部缺乏良好的环境和充分的支持, 再专业或再职业的程序员也玩不转: 这就像我上篇文章说的,程序员不职业, 说明管理者或者组织本身不专业

    这里又有一个据说的但是真实性上还算有保障的例子,而且这样的例子在咱们身边也存在很多: 某测试大牛在微软做的非常好, 被Google挖走了; 干了1年之后, 实在干不下去了, 于是离职。 别人问他怎么回事, 他说简而言之一句话: Google根本就不存在他能够发挥专长的环境。嗯, 这可是个按某些人说法, "效率高10倍"的美国技术人, 而且水平绝对够得上专业二字,其它方面绝对够得上职业二字。这位老兄去哪儿培训一下好呢?

    这些就是我个人对所谓"专业性"的一个回答。 至于那些不合乎逻辑的言论, 我想程序员尤其容易分辨其中是非, 也就不需要我多话了。 我也奉劝一些宣传者, 平心静气的想想你们的言论中,我说的那种对别人的伤害, 找准你们的目标客户或读者群(我想我的文章对你们应该有个提示作用吧), 谨慎发言。

    毕竟, 置信度和亲和力对你们的影响, 比我一个没有任何利益瓜葛的人, 重要得多。
  • 相关阅读:
    所有选择器
    display:block、display:inline与displayinline:block的概念和区别
    jQuery 选择器
    JS日历制作获取时间
    HTML DOM 事件
    访问HTML元素(节点)
    HTML常用标签
    flask+mysql的Docker 部署
    docker(三)
    flask如何部署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guaiguai/p/1104168.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