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uboot.lds链接文件详解

    GNU编译器生成的目标文件缺省为elf格式,elf文件由若干段(section)组成,如不特殊指明,由C源程序生成的目标代码中包含如下段:

    • .text(正文段)包含程序的指令代码;
    • .data(数据段)包含固定的数据,如常量、字符串;
    • .bss(未初始化数据段)包含未初始化的变量、数组等。

    C++源程序生成的目标代码中还包括

    • .fini(析构函数代码)
    • .init(构造函数代码)等.

    链接器的任务就是将多个目标文件的.text、.data和.bss等段链接在一起,而链接脚本文件是告诉链接器从什么地址开始放置这些段.简而言之,由于一个工程中有多个.c文件,当它们生成.o文件后如何安排它们在可执行文件中的顺序,这就是链接脚本的作用.

    这里以u-bootlds为例说明uboot的链接过程,首先看一下GNU官方网站上对.lds文件形式的完整描述:
    SECTIONS {
    ...
    secname start BLOCK(align) (NOLOAD) : AT ( ldadr )
    { contents } >region :phdr =fill
    ...
    }
    其中,secnamecontents是必须的,前者用来命名这个段,后者用来确定代码中的什么部分放在这个段,以下是对这个描述中的一些关键字的解释。
    •  secname:段名
    •  contents:决定哪些内容放在本段,可以是整个目标文件(如start.o),也可以是目标文件中的某段(代码段、数据段等)(如start.o (.text .rodata))
    •  start:是段的重定位地址,本段链接(运行)的地址,如果代码中有位置无关指令,程序运行时这个段必须放在这个地址上。start可以用任意一种描述地址的符号来描述。
    •  ATldadr):定义本段存储(加载)的地址,如果不使用这个选项,则加载地址等于运行地址,通过这个选项可以控制各段分别保存于输出文件中不同的位置。

    例1

    /* nand.lds */
    SECTIONS {
    firtst 0x00000000 : { head.o init.o }
    second 0x30000000 : AT(4096) { main.o }
    }
    其中,
    1. head.o放在0x00000000地址开始处,init.o放在head.o后面,他们的运行地址也是0x00000000,即链接和存储地址 相同(没有AT指定);
    2. main.o放在40960x1000,是AT指定的,存储地址)开始处,但它的运行地址在0x30000000,运行之前需要 从0x1000(加载地址处)复制到0x30000000(运行地址处),此过程也就需要读取 flash,把程序拷贝到相应位置才能运行。存储地址和运行地址,又称为加载时域和运行时域,可以在.lds链接脚本文件中分别指定。

    例2

    ENTRY(begin) 
    SECTION 

         .=0x00300000; 
         .text : { *(.text) } 
         .data: { *(.data) } 
         .bss: { *(.bss) } 
    }  
    其中,
    1.  ENTRY(begin)指明程序的入口点为begin标号;
    2.  .=0x00300000指明目标代码的起始地址为0x00300000,这一段地址可以是SDRAM的起始地址;
    3.  .text : { *(.text) }表示从0x00300000开始放置所有目标文件的代码段,
    4.  .data: { *(.data) }表示数据段从代码段的末尾开始,
    5.  再后是.bss段.

    二进制化

    链接生成的elf文件不能直接下载到逻辑开发板上执行,通过objcopy工具可生成最终的二进制文件:
    arm-linux-objcopy -O binary bootstrap.elf bootstrap.bin
    所生成的目标二进制文件bootstrap.bin就可以直接写入Flash中运行了.
    其中:
        -O binary指定生成为二进制格式文件。
        Objcopy还可以生成S格式的文件,只需将参数换成-O srec。
    如果想将生成的目标代码反汇编,还可以用objdump工具:
    arm-linux-objdump -dS bootstrap.elf
    输出可执行程序bootstrap.elf的反汇编代码
    其中,
        -d:反汇编所有包含指令的段
        -D:反汇编所有段
        -S:源代码和汇编代码穿插显示(使用-g选项编译)
     

    编写好的.lds文件,在用arm-linux-ld链接命令时带-Tfilename来调用执行,如

    arm-linux-ld -Tnand.lds x.o y.o -o xy.o

    也用-Ttext参数直接指定链接地址,如

    arm-linux-ld –Ttext 0x30000000 x.o y.o –o xy.o。

    既然程序有了两种地址,就涉及到一些跳转指令的区别。ARM汇编中,常有两种跳转方法:

    1. b跳转指令
    2. ldr指令向PC赋值

    要特别注意这两条指令的意思:

    b step

        b跳转指令是相对跳转,依赖当前PC的值,偏移量是通过该指令本身的 bit[23:0]算出来的,这使得使用b指令的程序不依赖于要跳到的代码的位置,只看指令本身。

    ldr pc, =step

    该指令是一个伪指令编译后会生成以下代码:
    ldr pc, 0x30008000
    <0x30008000>
    step
    从内存中的某个位置(step)读出数据并赋给PC,同样依赖当前PC的值,但是偏移量是step的链接地址(运行时的地址),所以可以用它实现从FlashRAM的程序跳转。
    此外,有必要回味一下adr伪指令,U-boot中那段relocate代码就是通过adr实现当前程序是在RAM中还是flash中:
    relocate: /* 把U-Boot重新定位到RAM */
    adr r0, _start /* r0是代码的当前位置 */

    /* adr伪指令,汇编器自动通过当前PC的值算出这条指令中“_start"的值,执行到_startPC的值放到r0中,当此段在flash中执行时r0 = _start = 0;当此段在RAM中执行时_start = _TEXT_BASE(board/smdk2410/config.mk中指定的值为0x33F80000,即u-boot在把代码拷贝到RAM中去 执行的代码段的开始) */

    ldr r1, _TEXT_BASE /* 测试判断是从Flash启动,还是RAM */

    /* 此句执行的结果r1始终是0x33FF80000,因为此值是链接指定的 */

    cmp r0, r1 /* 比较r0和r1,调试的时候不要执行重定位 */

    结合u-boot.lds谈谈链接脚本。

    OUTPUT_FORMAT("elf32-littlearm","elf32-littlearm","elf32-littlearm)    #指定输出可执行文件是elf格式,32位ARM指令,小端
    OUTPUT_ARCH(arm)                    
    #指定输出可执行文件的平台为ARM
    ENTRY(_start)                       
    #指定输出可执行文件的起始代码段为_start.
    SECTIONS
    {
        . = 0x00000000;                
    #定位当前地址为0地址
        . = ALIGN(4);                   #代码以4字节对齐
        .text :                         #指定代码段:必须将start.o文件放在代码段的开始位置,其它文件可任意放
        {
            cpu/arm920t/start.o (.text)
    #代码段第一部分,指明start.s是入口程序,被放到代码段开头
            *(.text)          
              #其它代码部分.其中的*表示其它任意文件,即所有其它文件的代码段
        }

        . = ALIGN(4);
        .rodata : { *(.rodata) } 
           #指定只读数据段,RO段

        . = ALIGN(4);
        .data : { *(.data) }            #指定读/写数据段,RW段

        . = ALIGN(4);
        .got : { *(.got) }             
    #指定got段, got段式是uboot自定义的一个段, 非标准段
        __u_boot_cmd_start = .         
    #把__u_boot_cmd_start赋值为当前位置, 即起始位置
        .u_boot_cmd : { *(.u_boot_cmd) }
    #指定u_boot_cmd段, uboot把所有的uboot命令放在该段.
        __u_boot_cmd_end = .            
    #把__u_boot_cmd_end赋值为当前位置,即结束位置

        . = ALIGN(4);
        __bss_start = .                 #把__bss_start赋值为当前位置,即bss段的开始位置
        .bss : { *(.bss) }             
    #指定bss段
        _end = .                        #把_end赋值为当前位置,即bss段的结束位置
    }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 由于在链接脚本中规定了文件start.o(对应于start.S)作为整个uboot的起始点,因此启动uboot时会执行首先执行start.S
    • 一般来说,内存空间可分为代码段、数据段、全局变量段、未初始化变量区、栈区、堆区等.其中,栈区由指针SP决定,堆区实质上是由C代码实现的,其它段则由编译器决定.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从0x00000000地址开始,编译器首先将代码段放在最开始的位置,然后是数据段,然后是bss段(未初始化变量区).

    附另一链接文件

    OUTPUT_FORMAT("elf32-littlearm", "elf32-littlearm", "elf32-littlearm")
    OUTPUT_ARCH(arm)
    ENTRY(_start)
    SECTIONS {
      . = 0x30000000;
      . = ALIGN(4);
      .init : AT(0) {start.o nand.o}

      . = ALIGN(4);
      . = 0x30001000; 
      .text : AT(4096) { *(.text) }

      .rodata ALIGN(4) : AT((LOADADDR(.text)+SIZEOF(.text)+3)&~(0x03)) { *(.rodata*) }

      .data ALIGN(4) : AT((LOADADDR(.rodata)+SIZEOF(.rodata)+3)&~(0x03)) { *(.data) }

      . = ALIGN(4);
      __bss_start = .;
      .bss :{ *(.bss) *(COMMON)}
      __bss_end = .;
    }





  • 相关阅读:
    python初学第一节课
    关于float类型和u32类型问题
    今天的工作状态,规划未来一段时间内必须完成的事情(Record the working status of today,planning for the next period of time must be completed)
    STM32 硬件I2C初始化 I2C1_GPIO_AF_Config
    C语言编程规范--------12 宏
    C语言编程规范--------11 代码测试、维护
    C语言编程规范--------10 代码编辑、编译、审查
    C语言编程规范--------9 质量保证
    C语言编程规范--------8 效率
    C语言编程规范--------7 可测性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gylei/p/3076637.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