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医疗行业知识】关于 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 的学习与了解

    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是一种第三方医学检验医疗机构。尤其时近一两年,这个词越来越火。但是,它到底是什么,它能过什么?有什么价值?为了得到一些准确的信息,我花了20mins,简单阅读学习了一下。部分有用的信息和URL如下,可供参考,或再次阅读;

    通过这些文章,我大致了解到以下这些信息:

    一.我们搞清楚一些基本的概念:

    什么是独立医学影像中心?

    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指独立设置的应用X射线、CT、磁共振(MRI)、超声等现代成像技术对人体进行检查,并结合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及其他辅助检查,综合分析,出具影像诊断意见的医疗机构,不包括医疗机构内设的医学影像诊断部门。

    ----这话讲的比较官方,简单的来讲,就是有个组织或者机构,能够使用一些医疗设备,对病人进行影像拍片,并给出排片的诊断意见。再简单来说就是,以前拍片子的地方属于医院的一个科室,现在这个科室以独立的形式存在。和医院没有太大关系,是私人或者个体商户运营。

    类似教育一般,随着社会发展,以前只有国家部门能做的公立机构现在慢慢可以允许私企经营。教育方面,民办可以做私立学校(著名点的如山东蓝翔挖掘机技术培训学校),医疗方面,国家也允许私营企业开设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业务。

    当然,这个所谓的"独立影像中心"也并不是谁都可以去开的,它有一定的门槛设定,就是下面这三点:

    1.独立医学影像中心设置要求是什么?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指独立设置的应用X射线、CT、磁共振(MRI)、超声等现代成像技术对人体进行检查,并结合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及其他辅助检查,综合分析,出具影像诊断意见的医疗机构,不包括医疗机构内设的医学影像诊断部门。

    2.科室要求:分为必设科室和选设科室,其中必设科室主要包括放射科、超声科、设备信息科及辅助科室,可选设科室主要与中心开展业务相关,如核医学科等。
    3.设备要求:至少配备DR2台、16排CT和64排及以上CT各1台、1.5T或以上MRI1台;超声3台(具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心脏超声检查、超声造影及定量分析功能)。在此基础上可以选择配置SPECT、PET-CT、PET-MRI,开展核医学检查诊断。同时,防护和急救设备、信息化设备、抢救用房、抢救设备和急救药品也必不可少。

    来自这里的信息,可以看到:

    目前我国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仅有:山东省医学影像研究所、上海世正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广宇集团和上海世正)、江西一脉阳光医学影像中心、平安好医医学影像中心等。

     独立影像中心初期的壁垒在于配置证、批文,而核心的竞争力在于专业运营能力。省会城市的独立影像中心需要与大医院进行差异化定位,通过提供更先进的设备和更专业更人性化的读片服务,切入更高端的市场,以及做公立医院的互补;县级市的独立影像中心需要整合公立医院的影像业务,提供更有效率、成本更低的服务,提升公立医院的服务能力。而两者的运营都需要构建合理的共享机制,影像业务的开展需要依靠医院、医生进行引流,医院和医生核心主体的机制设置也是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这个“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能提供什么价值?商业模式又是怎样的?

    这玩意儿其实是一个Copy To China的东西,并不是什么商业模式上的创新。

    可以参考这篇文章可见,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在美国生根发展已经超过30年的时间,并且市场占比高35%。相比较而言,我国因医疗大环境不适合和政策限制等原因,在国内发展缓慢。

    美国独立的第三方影像中心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是因为相较于完全隶属于医院的影像科,其有自己的竞争优势:

    首先,保险公司需要为在医院影像科检查的病患支付更高的费用,而病患却不一定得到更好的服务;从目前的病患调查来看,第三方影像中心拥有相对低廉的价格以及更优质的服务。

    其次,第三方影像中心可以更为灵活或者更为及时的安排检查时间,方便部分特殊病患的需求。

    此外,相较于影像科一些特许读片医生(Sub-specialized Radiologist)相对匮乏的地区和医院,独立影像中心也能提供更全面的医疗专业服务。

    美国目前主要有两类医学影像中心模式,第一类是含设备的医学影像中心,第二类是虚拟影像中心的模式,只提供专家读片报告服务。并且美国大量的影像中心是以企业和医院或者医生集团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存在。以Alliance Healthcare Sevice为例,其14年独立影像中心有117家,其中与医院合作的有82家、与医生集团合作的有28家,真正独立提供零售业务的中心仅有7家。

    与美国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发展如火如荼相比,我国的才开始逐渐崭露头角。

    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不仅整个医疗大环境在发生巨变,给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而且国家也出台了系列政策来促进其健康发展。此外,影像技术的进步和临床医生对影像学的依赖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

    对于私立诊所、中小型私立医疗机构以及医生集团来说,购置大型影像检验设备面临资金和审批两大困难,但如果在区域内有独立影像中心,实现资源共享,则不需要自行购买大型设备,避免了重复建设的浪费。同时,独立影像中心通过分流医疗专家和远程会诊等手段,达到分流患者的目的,缓解大医院“看病难”的现状。

     三.在当前的大环境和背景下,它是怎么来的,它的需求出发点是什么,它到底有什么用?

    从大环境上来看,在我国随着分级诊疗的推进,大型公立医院新增设备受限、以及独立影像中心的政策限制放开,催生了独立医学影像中心的机遇。据国金证券报告显示,目前国内影像市场规模在2000多亿,省会城市的影像中心规模在250~300亿,县级市影像中心规模在300多亿。未来,线上远程读片与线下第三方影像中心结合是龙头企业的主流模式。

    除了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之外,影像中心市场的发展驱动力主要是来自于以下三点:

      (1)影像技术的进步,更多更先进的影像检测技术被研发出来,更多的影像设备也被不断的投入到临床使用;
      (2)临床医生对于影像作为主要的检查手段之一认可度越来越高,依赖性也越来越强;
      (3)更多的病患开始明白影像检查在患病早期筛查与干预的重要性。

    而相较于完全隶属于医院的影像科,在美国,独立的第三方影像中心有自己的竞争优势:
      首先,保险公司需要为在医院影像科检查的病患支付更高的费用,而病患却不一定得到更好的服务;从目前的病患调查来看,第三方影像中心拥有相对低廉的价格以及更优质的服务。
      其次,第三方影像中心可以更为灵活或者更为及时的安排检查时间,方便部分特殊病患的需求。
      此外,相较于影像科一些特许读片医生(Sub-specialized Radiologist)相对匮乏的地区和医院,独立影像中心也能提供更全面的医疗专业服务。

    基于独立医学影像中心新的商业模式——从线下影像中心延伸至线上的远程读片云服务平台更有优势。
    轻资产的远程读片平台难点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如何获取稳定、高附加值的片源,如何让医院或者患者愿意为纯粹的服务买单(如“万里云”医学影像平台)。线下的独立影像中心是流量入口,在中心体系内提供远程读片服务比纯粹轻资产的读片云平台更具操作性。影像中心未来有优势向后端延伸至肿瘤放疗领域。影像和放疗业务的特点在于整个服务过程中设备的重要性高,相较公立医院体系,民营资本具有优势。另外影像诊断作为患者的信息入口,可筛选出需要进行放疗的肿瘤患者,向后端延伸服务链条。
    政策利好和变革催生独立医学影像中心大机遇;对于医疗影像设备企业来说,无疑意味着是一片红海中的蓝海,谁能率先布局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谁就能引领医学影像未来市场先机。

    四.这个"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是否存在问题?

    前面提到,从整个大环境大局上来看,政策利好和变革催生独立医学影像中心大机遇;对于医疗影像设备企业来说,无疑意味着是一片红海中的蓝海,谁能率先布局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谁就能引领医学影像未来市场先机。以已见报道的重资产模式的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为例,按照目前公开的资料,其定位主要是以满足中高端人士的需求,且大都优先选择医疗消费需求足够多的省会城市或区域核心城市,其吸引患者的“招牌”着眼于设备配置和服务水平定位为高于大型三甲医院。

    但是,患者选择影像检查到底有什么考量和标准?我们还是来看看国外私立影像中心的情况作为对照和借鉴。这篇文章里面从比较专业的角度给出了一些看法,值得阅读。

    首先,国外患者选择私立影像中心的最大驱动力或者说第一要素,就是时间。社会医疗体系的不同,使得国外公立医院影像检查的预约时间相当漫长,尤其是CT、MRI这种大型检查。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获得及时的诊断很多患者可能就会去选择私立私立影像中心。

    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蛋糕美味却隔层橱窗

    然而,实事求是的说,国外公立医院那种影像检查预约时的“CT若干月,MRI甚至大半年”的情况在国内并不存在。

    由于传统医疗文化背景的原因,国内大众就医时都是向往着耳熟能详的“药到病除”的结果,这种心态本质上也是人之常情,但一旦由国内的人口基数放大,就不可避免的催生了医患关系的紧张。抛开这些不说,为了更好的满足患者的需求,国内的影像部门从医生到技师事实上都付出了圈外人所看不到的辛苦和努力,可以负责任的说,以我所见国内大型公立医院的影像服务,从预约到检查再到正式报告的效率,远超国外私立影像服务的平均线以上水平。因此,“时间”这个因素,在国内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吸引患者方面,要充分注意到它的局限性。

    国外这种时间造成的患者分流,不止是影像,其他任何医学学科都存在相同的情况,这也是为什么国外私立和公立医疗机构各自都能支撑医疗界的半壁江山。这个情况也相应的催生了各种项目林立的私立医疗保险计划。

    相应的,私立医保支付也成为国外患者选择私立影像中心的第二个基本原因。在花费昂贵的费用购买医疗保险以后,必然要享受应有的福利。而私立医疗保险的发展,也同样“投桃报李”地促进了国外私立影像中心的发展,换而言之,这是一个医疗产业联合体。就目前国内的实际情况而言,私立医疗保险对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的患者引流 (高端商业保险用户)就整个医疗大市场而言是相当有限的,这方面国内相关行业的市场功课以及同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的战略合作视野都是需要有深度的考量。

    接下来不可避免的要谈谈医疗质量。虽然国外也有“名医”,但大多数情况下国外患者选择私立影像中心时是没有这个所谓“名医效应"的。西方医疗的良好口碑,来源于标准化的医学培训和医疗规程。发达医疗国家标准化体系的建立,既弱化了个人因素又提高了整体服务的水准,使得各个检查中心乃至城市和乡村的医疗差异率变的相对很小。

    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蛋糕美味却隔层橱窗

    具体到私立影像中心,患者在任何中心检查时其安全性和医疗质量都有着体系的保障,也就淡化了专家的因素。而国内的情况则不同,病人选择医疗时一定会以“名医”这个要素为导向。实事求是的说,国内从医学培训开始就有着地域性和传承性的特点,使得医疗服务体系布局不完善,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

    具体到医学影像学,事实上国内各大领域的知名专家都是众所周知的,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的各个学组委员会其实也可以说就是各个专业领域的精英荟萃。而基于国内大型医疗教学机构的金字塔形人员情况,这些专业学组委员大都承担了复合型的临床、教学、科研乃至行政工作,其对于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的参与度是需要打问号的。就目前公开的资料为参考,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目前往往采用的是聘用退休或者接近退休年龄的知名教授的方式,而真正中青年骨干力量相对而言仍然比较薄弱。

    事实上,目前中国医疗大环境是专业医疗人才的缺乏。前几年轰轰烈烈的网络医疗之所以后来不得不向医疗周边比如挂号等等方向转变,就是因为投资者无论线上包装可以做到多好,缺少了线下医疗人才这个医疗领域真正主体的积极参与,任何构想中的医疗行为都难以为继。这一点,对于国内方兴未艾的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而言是值得警惕和借鉴的。

    从笔者的所见所闻而言,参照国外成熟模式的经验,鼓励多点执业甚至8小时以外有限执业,使得高端影像医疗人才免除彻底脱离其本身体制的担忧,从而能够将碎片化的专业人员和产能集中加以导向配置,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医疗人才资源,也避免了高年资的医疗人员脱离公立体制对公立机构医疗造成的冲击。这一点对于作为重要的人力资源和影像质量保障关键的影像技师和影像护士也同样适用。

    最后提一下医疗设备的影响。必须指出,医疗行业中硬件的优势并不直接等同于医疗服务质量,尽管其对医疗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提升作用,真正决定一个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还是上述医疗从业人员。

    同样以重资产模式的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为例,尽管其吸引患者的“招牌”着眼于设备配置和服务水平定位为高于大型三甲医院,事实上如果能够设身处地的调研一番,目前而言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的硬件配置同大型三甲医院的规模仍然是有相当差异的,且不说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准入标准中的硬件设备本就相当“入门”,但就目前主流大型三甲医院动辄数十台CT乃至数十台MRI的规模而言,即使所谓的重资产模式也是不可复制的,这事实上是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的定位使然,从一开始就需要目标明确。

    还是以重资产模式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为例,目前唯一超越大型三甲医院的设备也就是卫计委规定中的“选配件”PET(事实上各个中心的“标配件”)。从目前的情况看,当前国内部分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仍然脱不开“高端体检”的蚕茧,远未到化蝶彩翼飞的阶段。一些中心一年的时间就可以实现盈利的根本原因,也就是在于所配备的PET检查的高金含量。在一个行业发展的早期,这种高金项目具有一定的地域垄断性从而有可操作空间,然而一旦所有的投资竞争者都复制此模式,必然造成供给端的过剩,更不要说国内本身存在的PET应用指征和过度检查的问题,国内之前的γ刀热潮就是值得回顾和借鉴的。

    五.关于我国的第三方影像中心市场情况

    这篇文章其实已经写到了,并且有一些数据参考,我摘录部分要点信息如下:

    看下国家2016年8月发布的《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通知:

    关于设备方面的基础要求:

    六.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未来前瞻展望

    我看看下医疗智能诊断科技企业吧,自从IBM沃森机器人开始,人工智能辅助疾病治疗开始被大家认知。

    我国由于信息化建设较晚等原因,影像智能分析市场万宇美国,目前美国一级市场的影像智能分析公司多处于A轮融资阶段,个别已获得B轮融资。这个市场由于技术壁垒较高,不会出现蜂拥而入的场面,市场竞争应该会比较明朗。

    根据人工智能的路径不同,目前影像智能分析市场公司可分为两类: 

    • 一类是通过大量电子患者数据累积,实现对医院影像的诊断分析,主要以帮助医生提升影像诊断效率为目的,如IBM Watson、百度医疗大脑等
    • 另一类是通过对医学影像数据的解读,帮助医生提高影像诊断精准度的企业,如阿里和万里云搞的Doctor You,Edda、腾讯的觅影,等,当然平安、美年健康、恒康医疗等资本也早已埋伏于此领域。

    附录:部分参考信息:

    多地出现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医疗影像市场将格局大变?:http://doc.orz520.com/a/doc/2016/0710/2143980.html

    【行业新闻】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迎来春天: http://www.sohu.com/a/152500509_694090

    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中国落后美国30年:http://blog.sina.com.cn/s/blog_be62e9a90102we4v.html

    分析中国第三方影像中心市场:http://med.sina.com/article_detail_103_2_13565.html

    资本大鳄“埋伏”第三方医学影像 阿里健康携万东医疗“智能”探索:http://money.163.com/17/0713/06/CP71H8VE002580S6.html

    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蛋糕美味却隔层橱窗:http://www.toutiao.com/i6432787011601433090/

    声明:文章部分数据等摘自互联网,并不确保真实性,制作学习行业领域知识用,如不希望被引用,请联系即可删除。

  • 相关阅读:
    HDU 6143 Killer Names【dp递推】【好题】【思维题】【阅读题】
    HDU 6143 Killer Names【dp递推】【好题】【思维题】【阅读题】
    POJ 3974 Palindrome【manacher】【模板题】【模板】
    POJ 3974 Palindrome【manacher】【模板题】【模板】
    HDU 6127 Hard challenge【计算机几何】【思维题】
    HDU 6127 Hard challenge【计算机几何】【思维题】
    HDU 6129 Just do it【杨辉三角】【思维题】【好题】
    HDU 6129 Just do it【杨辉三角】【思维题】【好题】
    HDU 3037 Saving Beans【Lucas定理】【模板题】【模板】【组合数取余】
    8.Math 对象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aochuang/p/7606651.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