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36)Spring Boot Cache理论篇【从零开始学Spring Boot】

    Spring Boot Cache理论篇

           在上一篇中我们介绍了Spring Boot集成Redis的实战例子,里面使用到了Spring Cache,那么什么是Spring Cache呢,本章将会做一个理论介绍,至于实战的话,可以在上一章节进行实战测试。

    35Spring Boot集成Redis实现缓存机制【从零开始学Spring Boot

    http://412887952-qq-com.iteye.com/blog/2294942

     

    Spring 3.1 引入了激动人心的基于注释(annotation)的缓存(cache)技术,它本质上不是一个具体的缓存实现方案(例如EHCache 或者 OSCacheRedis等),而是一个对缓存使用的抽象,通过在既有代码中添加少量它定义的各种 annotation,即能够达到缓存方法的返回对象的效果。

    Spring 的缓存技术还具备相当的灵活性,不仅能够使用 SpELSpring Expression Language)来定义缓存的 key 和各种 condition,还提供开箱即用的缓存临时存储方案,也支持和主流的专业缓存例如 EHCache 集成。

           其特点总结如下:

    ·         通过少量的配置 annotation 注释即可使得既有代码支持缓存

    ·         支持开箱即用 Out-Of-The-Box,即不用安装和部署额外第三方组件即可使用缓存

    ·         支持 Spring Express Language,能使用对象的任何属性或者方法来定义缓存的 key condition

    ·         支持 AspectJ,并通过其实现任何方法的缓存支持

    ·         支持自定义 key 和自定义缓存管理者,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我们以前如何自己实现缓存的呢?

           以前我们是在service层通过先判断缓存中是否存在缓存数据,如果存在直接返回数据,如果不存在从数据库中进行查询数据的方式,那么我们会发现这种方式的代码耦合型太高了。如果你之前的代码就是这么设计的,那么你可以考虑使用Spring Cache优化你的代码,你的代码将会变得优雅很多。

    实现方式主要在方法上加上注解,可以注解的注解类有:

    Cacheable 支持如下几个参数:

    value:缓存位置名称,不能为空,如果使用EHCache,就是ehcache.xml中声明的cachename

    key:缓存的key,默认为空,既表示使用方法的参数类型及参数值作为key,支持SpEL

    condition:触发条件,只有满足条件的情况才会加入缓存,默认为空,既表示全部都加入缓存,支持SpEL

    以下有一个例子:

    1.  //将缓存保存进andCache,并使用参数中的userId加上一个字符串(这里使用方法名称)作为缓存的key   

    2.  @Cacheable(value="andCache",key="#userId + 'findById'")  

    3.  public SystemUser findById(String userId) {  

    4.      SystemUser user = (SystemUser) dao.findById(SystemUser.class, userId);        

    5.      return user ;         

    6.  }  

    7.  //将缓存保存进andCache,并当参数userId的长度小于32时才保存进缓存,默认使用参数值及类型作为缓存的key  

    8.  @Cacheable(value="andCache",condition="#userId.length < 32")  

    9.  public boolean isReserved(String userId) {  

    10.    System.out.println("hello andCache"+userId);  

    11.    return false;  

    12.}  

     

    @CacheEvict 支持如下几个参数:

    value:缓存位置名称,不能为空,同上

    key:缓存的key,默认为空,同上

    condition:触发条件,只有满足条件的情况才会清除缓存,默认为空,支持SpEL

    allEntriestrue表示清除value中的全部缓存,默认为false

     

    以下是一个小例子:

    1.  //清除掉指定key的缓存  

    2.  @CacheEvict(value="andCache",key="#user.userId + 'findById'")  

    3.  public void modifyUserRole(SystemUser user) {  

    4.           System.out.println("hello andCache delete"+user.getUserId());  

    5.  }  

    6.    

    7.  //清除掉全部缓存  

    8.  @CacheEvict(value="andCache",allEntries=true)  

    9.  public void setReservedUsers() {  

    10.    System.out.println("hello andCache deleteall");  

    11.}  

     

    一般来说,我们的更新操作只需要刷新缓存中某一个值,所以定义缓存的key值的方式就很重要,最好是能够唯一,因为这样可以准确的清除掉特定的缓存,而不会影响到其它缓存值

    比如我这里针对用户的操作,使用(userId+方法名称)的方式设定key,当然,你也可以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方式去设定。

     

    @CachePut 注释,这个注释可以确保方法被执行,同时方法的返回值也被记录到缓存中,实现缓存与数据库的同步更新,理解为update语句。

     

    更具体的可以参考:http://hanqunfeng.iteye.com/blog/1158824 因为本系列教材并不是要介绍Spring 的一些特定的东西,只是在上一章节以及下一章节会用到,所以在这里进行提及下。

     

     

     

    Spring Boot 系列博客】

    0)前言【从零开始学Spring Boot :

    http://412887952-qq-com.iteye.com/blog/2291496

     

    1spring boot起步之Hello World【从零开始学Spring Boot:

    http://412887952-qq-com.iteye.com/blog/2291500

     

    2Spring Boot返回json数据【从零开始学Spring Boot

    http://412887952-qq-com.iteye.com/blog/2291508

     

    (15)Spring Boot使用Druid和监控配置【从零开始学Spring Boot】

    http://412887952-qq-com.iteye.com/blog/2292362

     

    16Spring Boot使用Druid(编程注入)【从零开始学Spring Boot

    http://412887952-qq-com.iteye.com/blogs/2292376

     

    17Spring Boot普通类调用bean【从零开始学Spring Boot】:

    http://412887952-qq-com.iteye.com/blog/2292388

    ......

    (35)Spring Boot集成Redis实现缓存机制【从零开始学Spring Boot】

    http://412887952-qq-com.iteye.com/blog/2294942

     

     

    更多查看博客:http://412887952-qq-com.iteye.com/blog

     

     

  • 相关阅读:
    转发:前端新人少走弯路
    react 表单(受控组件和非受控组件)
    axios封装的拦截器的应用
    react与redux的一点心得(理解能力有限,蜗牛进度)
    redux一些自习时候自己写的的单词
    react路由的跳转和传参
    学以致用,react学习前奏准备阶段
    原型,原型链,给予原型和class的继承
    rpm安装和卸载
    .net项目发布到iis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ehehaha/p/6147107.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