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NGINX配置文件详解

    worker_cpu_affinity auto;
    Binds worker processes to the sets of CPUs.

    worker_rlimit_nofile number;
    worker进程所能打开的最大文件描述符数量,一般与ulimit -n相同即可

    error_log logs/error.log;
    存放错误日志路径

    pid logs/nginx.pid;
    pid进程路径

    event{
    use epoll;
    #epoll是多路复用IO(I/O Multiplexing)中的一种方式,但是仅用于linux2.6以上内核,可以大大提高nginx的性能

    worker_connections 1024;
    #单个后台worker process进程的最大并发链接数

    accept_mutex off;
    #当一个新连接到达时,如果激活了accept_mutex,那么多个Worker将以串行方式来处理,其中有一个Worker会被唤醒,其他的Worker继续保持休眠状态;如果没有激活accept_mutex,那么所有的Worker都会被唤醒,不过只有一个Worker能获取新连接,其它的Worker会重新进入休眠状态,这就是「惊群问题」。一般为了吞吐量还是关闭好一点。

    multi_accept on;
    #尽可能多的接受请求,否则一个worker进程只接收一个连接。
    }

    http{
    include mime.types; #文件扩展名与类型映射表

    default_type application/octet-stream; #默认文件类型


    #设定请求缓存
    server_names_hash_bucket_size 128;
    #设置服务器名称哈希表的存储大小。默认值取决于处理器缓存行的大小。

    client_header_buffer_size 128k;
    #设置客户端请求头的缓冲区大小。对于大多数请求,1K字节的缓冲区就足够了。

    client_body_buffer_size 128K;
    #缓冲区请求body最大缓存

    sendfile on;
    #开启高速传输。不适用于下载等高IO应用。

    tcp_nopush on;
    #激活tcp_nopush参数可以允许把httpresponse header和文件的开始放在一个文件里发布,积极的作用是减少网络报文段的数量

    tcp_nodelay on;
    #激活tcp_nodelay,内核会等待将更多的字节组成一个数据包,从而提高I/O性能

    gzip on;

    gzip_min_length 1K;
    #设置允许压缩的页面最小字节数,

    gzip_comp_level 9;
    #压缩比率。用来指定GZIP压缩比,1压缩比最小,处理速度最快;9压缩比最大,传输速度快,但处理最慢,也比较消耗cpu资源。

    gzip_types text/plain application/x-javascript text/css application/xml;
    #用来指定压缩的类型,“text/html”类型总是会被压缩

    log_format main '$remote_addr - $remote_user [$time_local] "$request" '
    '$status $body_bytes_sent "$http_referer" '
    '"$http_user_agent" $http_x_forwarded_for';
    #设置日志格式

    keepalive_timeout 65;
    #保持连接超时数。可避免重新连接。

    server{
    location /{

    }
    }
    }

  • 相关阅读:
    设计模式之工厂模式 练习
    c++智能指针(1)
    记录下 UTF6 GBK 转换函数
    ip白名单 通过* ? 检测IP匹配 轻量级
    stl学习记录(2)
    boost 学习(1)
    stl string 小练习
    stl string 使用指定的分隔符分割成数个子字符串
    [open source] skinbuilder发布
    Builder模式实例分析(C语言版)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hsh/p/11397372.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