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软工课程总结

    一、软工初印象


    • 期待、目标和不足

      • 期待:坦诚的说,一开始没有很多期望,想着组队水一水,过了就行了,在组队后却成了队长,就期望着能和大家一起做东西出来,能让每个人得到不错的分数,以及有好的收获。
      • 不足:没有负责项目的代码部分,是很可惜的一点,但也是自己的选择,会利用寒假的时间去弥补这样的遗憾。
      • 目标:希望能在寒假完善好小二结账的商家端,也通过这个过程,弥补下在软工实践中缺失的部分。
    • 提升总结

      • 代码行数

        • 软工实践的代码大量集中在团队项目中,而我本身在团队项目中不主要负责代码部分,所以个人主要代码分布在个人项目和结对项目的代码,以及部分团队项目中的代码,一共只有只有1140行左右
      • 作业时间列表

        作业名称 耗时(h) 任务
        软工实践第一次作业 2 跟随问题引导,反思自己,做出预期
        个人作业-词频统计 15 复习c++,学习github使用
        第三次作业-结对作业(原型设计) 2 接触墨刀,尝试原型设计
        第四次作业 - 团队展示 5 设计团队头像,确定项目,开会讨论并拍照
        第五次作业 - 结对作业2 10 负责文本处理部分的代码
        第六次作业 - 团队答辩 10 开会确定团队的分配和管理,书写博客,ppt制作演讲
        项目UML设计 3 开了临时会议,紧急分配任务,并去别组制作UML图
        需求分析报告 10 项目logo设计,思维导图制作,博客整理
        团队现场编程实战(抽奖系统) 8 进度协调,需求分析,博客、文案撰写,演示视频制作
        Alpha 冲刺 50 机动+任务分配+答辩准备+美工设计+答辩准备+博客整理+拍摄演示视频
        Alpha 事后诸葛亮 1 博客整理,alpha反思,beta 计划
        项目测评(团队) 6 任务分配,ppt制作,演讲,博客整理
        BETA 版冲刺前准备(团队) 1 组织会议,反思总结,分配任务,博客撰写
        Beta 冲刺 30 机动+任务分配+答辩准备+美工设计+答辩准备+博客整理+拍摄演示视频
        本次作业 3 反思总结,博客撰写
        总计 221
      • 印象最深刻的作业

        • 现场编程实战作业
        • 我们在头一天的熬夜开会做了准备,提前配置好了了编程环境,在第二天拿到题目后,从一开始的懵逼,到冷静下来后的分析、分配和构建,到紧张编程到最后没有做出东西,再到任务的重新分配,以及之后一个下午+一个晚上的团队编程,最后终于成功做出东西并提交github。经历了一个软件完整的构建过程,有deadline的刺激、有团队的协作,有失败、有反思、有调整,最终也有了一个好的结果。是很棒、很难忘的经历!
      • 累计时长

        • 累计大约花了221个小时,按15周次来算,平均每周14个小时
    • 学习和使用的新软件

      • typora可以编辑markdown
      • 有道云笔记可以做笔记
      • 墨刀可以做原型设计
      • powerpoint的功能非常丰富且强大
      • 格式工厂对文件格式转换的处理很棒
    • 学习和掌握的新语言、新平台

      • 小程序开发平台
      • 学习了部分小程序的开发语言
    • 学习和掌握的新方法

      • markdown语法排版简洁明了
      • 创客贴和千图网都是很棒的素材网站
      • 阿里巴巴矢量图库有很多矢量素材,可以做ppt
    • 其他方面的提升

      • 做了三次ppt答辩,演讲方面得到了锻炼,提升空间很大
      • 做了四次ppt,收集了很多素材,也多了些设计思路
      • 博客整理,让我做笔记的整理更简洁、明了
      • 有道云笔记很好用,多端同步,很方便

    二、人月神话


    • 个人作业

      个人作业难度是经过老师和助教讨论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对这个难度我觉得是,班上绝大部分同学自身通过花费时间学习,就可以完成地不错,但结果并不是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完成地很好,包括我自己也一样,排除个人能力的差异以外,更多的还是态度差异,有的人“想着怎么去完成作业”,有的人“想着怎么完成好作业”,类似于这样的态度差异,也决定了最终结果上的差异。

    • 团队作业

      在团队作业中当了小组长,所以对团队领导者的角色有了新的认识,作为一个好的团队领导者应该有两个基本的品质:一个是团队中必要且领先的个人能力,另一个是足够的个人魅力。

      作为我自己来说,在整个过程中,因为没有参与代码编写部分,在后期会感觉到与团队脱节,而作为队长又会大概率承担一些与项目无关的以外的事情,花费了很多时间,但却对自己的所需要的能力的成长帮助不大。所以我自己以后不会像这次软工一样,在没有相关能力和好的考虑情况下,草率地担任一个团队的领导者,那样对自己和对团队都不能够很好地担负责任,可能作为一个组员在团队中工作,提高自己的核心业务能力,同时向好的领导者学习管理经验,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三、前车之鉴


    • 建议、告知和期许

      • 期许:希望他们对自己想做的东西,能有更创新有趣的想法,也希望他们能收获自己想要的东西。
      • 建议:建议每个人都要参与代码的编程,不要留下和我一样的遗憾。
      • 告知:少熬夜!少熬夜!少熬夜!
    • 跳槽建议

      交换队员,更建议采取自愿,强制换队本意是好的,但这种骚操作很难把控利弊,容易翻车,造成不好的结果。

    • 人数

      人数在6-7人比较合适,任务量、沟通交流、团队协作都比较有利。

    • 作业规模

      • 个人作业:难度上,希望能让多数同学通过查询和学习能独立完成;任务量上,希望平均能在10h左右完成比较好。
      • 结对作业:难度上,还是要能让大多数人通过努力做出来,任务量上平坦下来,平均每个人在7-8h左右比较好。
      • 团队作业:团队项目因为是各组自定、老师审核,所以觉得提醒同学们,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自己选择项目的难度即可,作业量的话希望能简化一些内容,比如:每天的冲刺博客这种,虽然是课程要求,但做到最后反而成了负担,没有了促进作用。
    • 感谢的人

      感谢刘浩同学,从结对作业到团队作业都给了我很多的帮助,也向他学习了很多东西,具体不想谈,放在心里就好。

    四、团队分析


    回想起来,我们小组一路走过来还是很不容易。最初组建时候,人员配置缺少大佬和有开发经验的同学,队内其实有一种不够自信的因素在其中;到第一次答辩的项目选题答辩的时候,尽管答辩成绩还不错,但答辩结束后却又两位同学选择跳槽,成为全班唯二的跳槽同学。整个小组就显得有些出师不利、摇摇欲坠的感觉;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不断的调整和努力,团队在一次又一次答辩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整个团队信心也越来越足,技术上也越来越成熟,不断遇到新的问题,不断解决新的问题;最后完成了完整的项目,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大家都收获很多,非常感谢这段经历!

    五、软件工程


    怎么证明你学会了软件工程?哈哈,对我而言这是个伪命题,当然是无法证明的。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在课程要求的引导下,经历了一个完整的软件工程,用期末的三天时间粗读了软工的理论,所以不敢说自己学会了软件工程,只能是对整个软件工程的过程有所体悟,也在整个过程中有了新的收获。

    对于项目的发布其实是比较可惜的一点,因为我们项目是基于微信平台的小程序,又涉及到支付的功能,所以本身具有很大的资质限制性,尽管我们已经尽最大努力去达成小程序的发布,但最终还是因为一个无法搞定的资质证书,宣告发布失败。但尽管如此,我们对项目自身的需求和可用性来讲都很有信心,作为一个软件也实现了完整的功能和交互。

    六、阅读笔记


    参考文献:

    [1] Stamelos I, Angelis L, Oikonomou A, et al. Code quality analysis in open source software development[J]. Information Systems Journal, 2002, 12(1): 43-60.

    这篇论文主要介绍了关于开源软件的开发。开源项目的代码需要是”严格模块化,自包含,自我解释“,由于其它程序员可以自由读取、修改,加快了系统的演化速度,而审核代码质量的关键在于带啊吗是否有注释,编码是否贵伐以及代码的可扩展性和移植性。

    七、个性发挥


    • 个人很喜欢自己为项目设计的宣传海报,所以最后的最后附在这里
  • 相关阅读:
    配置VRRP主备功能
    网络拓扑实例02:MSTP功能
    网络拓扑实例01:RSTP功能
    配置PoE交换机功能
    交换机基于接口划分VLAN(汇聚层设备作为网关)
    交换机基于接口划分VLAN(接入层设备作为网关)
    配置交换机Trunk接口流量本地优先转发(集群/堆叠)
    配置交换机之间直连链路聚合-LACP模式
    配置交换机之间直连链路聚合-手工模式
    配置交换机接口二三层切换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jjLcherry/p/10241062.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