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redis 安装配置 [转]

    Redis是目前众多NoSQL产品中非常有特点的一款,支持的数据类型和方法都非常丰富,做为一款具备持久化功能的软件,实际使中更多却是将其做为cache。
    三思在个人的测试环境中安装使用了两三天,这期间尽管文档看了不少,但其实收获不多,不过对于NoSQL产品的整体看法一直没变,我觉着各类型NoSQL产品都还只是工具,并且是小工具,称不上产品。小工具能起大作用这不假(redis目前在国内最知名的案例应该是新浪微博),但前提是为其找到适合的应用场景,深入的了解才能用好它。
    本文简要描述了linux环境安装redis的过程,redis相关参数以及简单的使用。
     
    1、安装
    下载源码包:
    # wget http://redis.googlecode.com/files/redis-2.4.10.tar.gz
    解压缩:
    # tar xvfz redis-2.4.10.tar.gz 
    进入目录:
    # cd redis-2.4.10
    编译:
    # make
    接下来不需要make install
    Src目录下的redis-server和redis-cli两个命名就是redis服务端和客户端的应用程序,这两个命令可以直接调用,建议直接复制到用户bin目录下,以方便调用:
    # cp src/redis-* /usr/local/bin/
     
    安装至此完成。
     
    2、配置
    直接执行redis-server就可以启动redis服务,默认监听端口为6379,而后客户端即可以连接服务端,执行操作。有朋友看到这里可能按捺不住的惊奇,这也太简了吧。没错,确实可以如此简单,好的工具都有这样的特点,上手特别容易,但是想要用好,还是需要深一步研究的。
    Redis也是如此,它提供了若干参数,可以用来定制redis服务,以达到更好的性能和匹配业务端的需求。源码包中有一个名为redis.conf的配置文件,其中包含redis各参数的示例和功能描述。
    daemonize:默认值no,该参数用于定制redis服务是否以守护模式运行。
    pidfile:默认值/var/run/redis.pid,指定redis服务的进程号文件路径,以守护模式运行时需要配置本参数;
    port:默认值6379,指定redis服务的端口;
    bind:绑定ip,默认是本机所有网络设备;
    timeout:客户端空闲n秒后断开连接;
    loglevel:设置服务端的日志级别,有下列几种选择:
    debug:记录详细信息,用于开发或调试;
    verbose: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但是又不像debug那么详尽,默认就是这一选项;
    notice:适度提醒,多用于产品环境;
    warning:仅显示重要的警告信息;
    logfile:指定日志的输出路径,默认值stdout,表示输出到屏幕,守护模式时则输出到/dev/null;
    如果要输出日志到syslog中,可以启动syslog-enabled yes,默认该选项值为no。
    databases:指定数据库的数量,默认为16个,默认使用的数据库是DB 0。
     
    以下为快照相关的设置
    save <seconds> <changes>:指定多长时间刷新快照至磁盘,这个选项有两个属性值,只有当两个属性值均满足时才会触发;可以设置多种级别,例如默认的参数文件中就设置了:
    save 900 1:每900秒(15分钟)至少一次键值变更时被触发;
    save 300 10:每300秒(5分钟)至少10次键值变更时被触发;
    save 60 10000:每60秒至少10000次键值变更时被触发;
    rdbcompression:默认值yes,当dump数据库时使用LZF压缩字符串对象,如果CPU资源比较紧张,可以设置为no,选择不压缩;
    dbfilename:默认值dump.rdb,dump到文件系统中的文件名;
    dir:默认值./,即当前目录,dump出的数据文件的存储路径;
     
    以下为复制相关的设置,复制默认是不启用的,因此在默认的参数文件下列表参数均被注释
    # slaveof <masterip> <masterport>:指定主端ip和端口,用于创建一个镜像服务;
    # masterauth <master-password>:如果master配置了密码的话,此处也需做设置;
    slave-serve-stale-data:默认值yes。当slave丢失与master端的连接,或者复制仍在处理,那么slave会有下列两种表现:
    当本参数值为yes时,slave为继续响应客户端请求,尽管数据已不同步甚至没有数据(出现在初次同步的情况下);
    当本参数值为no时,slave会返回"SYNC with master in progreee"的错误信息;
    # repl-ping-slave-period:默认值10,指定slave定期ping master的周期;
    # repl-timeout:默认值60,指定超时时间。注意本参数包括批量传输数据和ping响应的时间。
     
    以下为安全相关的设置
    # requirepass:指定一个密码,客户端连接时也需要通过密码才能成功连接;
    # rename-command:重定义命令,例如将CONFIG命令更名为一个很复杂的名字:
    rename-command CONFIG b840fc02d524045429941cc15f59e41cb7be6c52;
    rename-command CONFIG "":取消这个命令;
     
    以下为资源限制方面的设置
    # maxclients:指定客户端的最大并发连接数,默认是没有限制,直到redis无法创建新的进程为止,设置该参数值为0也表示不限制,如果该参数指定了值,当并发连接达到指定值时,redis会关闭所有新连接,并返回'max number of clients reached'的错误信息;
    # maxmemory:设置redis最大可使用内存。当达到最大内存后,redis会尝试按照设置的回收策略删除键值。如果无法删除键值,或者保留策略设置为不清除,那么redis就会向发出内存的请求返回错误信息。当把redis做为一级LRU的缓存时本参数较为有用。
    # maxmemory-policy:默认值volatile-lru,指定清除策略,有下列几种方法:
    volatile-lru -> remove the key with an expire set using an LRU algorithm
    allkeys-lru -> remove any key accordingly to the LRU algorithm
    volatile-random -> remove a random key with an expire set
    allkeys->random -> remove a random key, any key
    volatile-ttl -> remove the key with the nearest expire time (minor TTL)
    noeviction -> don't expire at all, just return an error on write operations
    # maxmemory-samples:默认值3,LRU和最小TTL策略并非严谨的策略,而是大约估算的方式,因此可以选择取样值以便检查。
     
    以下为APPEND ONLY模式的设置,默认情况下redis采用异步方式dump数据到磁盘上,极端情况下这可能会导致丢失部分数据(比如服务器突然宕机),如果数据比较重要,不希望丢失,可以启用直写的模式,这种模式下redis会将所有接收到的写操作同步到appendonly.aof文件中,该文件会在redis服务启动时在内存中重建所有数据。注意这种模式对性能影响非常之大。
    appendonly:默认值no,指定是否启用直写模式;
    # appendfilename:直写模式的默认文件名appendonly.aof;
    appendfsync:调用fsync()方式让操作系统写数据到磁盘上,数据同步方式,有下列几种模式:
    always:每次都调用,比如安全,但速度最慢;
    everysec:每秒同步,这也是默认方式;
    no:不调用fsync,由操作系统决定何时同步,比如快的模式;
    no-appendfsync-on-rewrite:默认值no。当AOF fsync策略设置为always或everysec,后台保存进程会执行大量的I/O操作。某些linux配置下redis可能会阻塞过多的fsync()调用。
    auto-aof-rewrite-percentage:默认值100
    auto-aof-rewrite-min-size:默认值64mb
     
    以下为慢日志相关的设置,用以记录执行时间超出阀值的查询。执行时间不包括I/O操作或发送数据到客户端等占用的时间,而是真正执行命令所花费的时间(即线程阻塞不能接受其它请求的时间):
    slowlog-log-slower-than:默认值10000,单位微秒,定义为慢的执行的阀值;
    slowlog-max-len:默认值1024,慢日志的最大数据。注意这会占用内容资源,如果要清空它可以执行SLOWLOG RESET命令;
     
    以下为虚拟内存相关的设置,虚拟内存在2.4版本废弃,这里也略过不提了
    vm-enabled no
    vm-swap-file /tmp/redis.swap
    vm-max-memory 0
    vm-page-size 32
    vm-pages 134217728
    vm-max-threads 4
     
    以下为高级配置相关的设置
    hash-max-zipmap-entries:默认值512,当某个map的元素个数达到最大值,但是其中最大元素的长度没有达到设定阀值时,其HASH的编码采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更有效利用内存)。本参数与下面的参数组合使用来设置这两项阀值。设置元素个数;
    hash-max-zipmap-value:默认值64,设置map中元素的值的最大长度;这两个
    list-max-ziplist-entries:默认值512,与hash类似,满足条件的list数组也会采用特殊的方式以节省空间。
    list-max-ziplist-value:默认值64
    set-max-intset-entries:默认值512,当set类型中的数据都是数值类型,并且set中整型元素的数量不超过指定值时,使用特殊的编码方式。
    zset-max-ziplist-entries:默认值128,与hash和list类似。
    zset-max-ziplist-value:默认值64
    activerehashing:默认值yes,用来控制是否自动重建hash。Active rehashing每100微秒使用1微秒cpu时间排序,以重组Redis的hash表。重建是通过一种lazy方式,写入hash表的操作越多,需要执行rehashing的步骤也越多,如果服务器当前空闲,那么rehashing操作会一直执行。如果对实时性要求较高,难以接受redis时不时出现的2微秒的延迟,则可以设置activerehashing为no,否则建议设置为yes,以节省内存空间。
     
    以下为包含方面的设置
    include:用于指定包含其它参数文件;
     
    创建一个conf文件(当然也可以直接使用redis自带的redis.conf)并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好参数,而后启动Redis服务时,指定配置文件即可,例如:
    # more redis.conf 
    daemonize yes
    pidfile /data/software/redis/redis.pid
    port 6379
    logfile /data/software/redis/redis.log
    databases 16
    save 900 1
    save 300 10
    save 60 10000
    rdbcompression yes
    dbfilename dump.rdb
    dir /data/software/redis/
    # redis-server /data/software/redis/redis.conf
     
    3、应用
    Redis自己也提供了一个命令行的客户端工具,可用于学习redis中数据操作的各项命令,这里进行一些简单的增删改查测试。
    插入数据:
    redis 127.0.0.1:6379> set name jss
    OK
    查询数据:
    redis 127.0.0.1:6379> get name
    "jss"
    改数据,不说了,还是set
    删除数据:
    redis 127.0.0.1:6379> del name
    (integer) 1
    验证键值是否存在:
    redis 127.0.0.1:6379> exists name
    (integer) 0
    操作结构化数据:
    redis 127.0.0.1:6379> hset tech:dep sa 10
    (integer) 1
    redis 127.0.0.1:6379> hset tech:dep dba 3
    (integer) 1
    redis 127.0.0.1:6379> hset tech:dep arch 6
    (integer) 1
    redis 127.0.0.1:6379> hgetall tech:dep
    1) "sa"
    2) "10"
    3) "dba"
    4) "3"
    5) "arch"
    6) "6"
    Redis的命令非常多,详细可以参考官方文档:http://redis.io/commands
     
    英文不好的朋友可以参考这个网站,它提供各个命令中文版说明:http://readthedocs.org/docs/redis/en/latest/
     
    Redis支持的客户端极为广泛,具体可以参考:http://redis.io/clients。
     
     
    4、帮助
    遇到错误怎么办!
    1、which: no tclsh8.5 ....错误
    [root@redis1 redis-2.4.10]# make test
    cd src && make test
    make[1]: Entering directory `/data/software/redis-2.4.10/src'
    which: no tclsh8.5 in (/usr/local/mysql55/bin:/usr/lib64/qt-3.3/bin:/usr/local/sbin:/usr/local/bin:/sbin:/bin:/usr/sbin:/usr/bin:/root/bin)
    You need 'tclsh8.5' in order to run the Redis test
    make[1]: *** [test] Error 1
    make[1]: Leaving directory `/data/software/redis-2.4.10/src'
    make: *** [test] Error 2
    原因:缺少tcl组件
    解决方案,安装即可,详细可参考http://www.linuxfromscratch.org/blfs/view/cvs/general/tcl.html
    安装步骤:
    # wget http://downloads.sourceforge.net/tcl/tcl8.5.10-src.tar.gz 
    # tar xvfz tcl8.5.10-src.tar.gz 
    # cd tcl8.5.10/unix
    # ./configure --prefix=/usr
               --enable-threads
               --mandir=/usr/share/man
    # make
    # sed -i
       -e "s@^(TCL_SRC_DIR=').*@1/usr/include'@"
       -e "/TCL_B/s@='(-L)?.*unix@='1/usr/lib@"
    tclConfig.sh
    # make install
    # make install-private-headers 
    # ln -v -sf tclsh8.5 /usr/bin/tclsh 
    # chmod -v 755 /usr/lib/libtcl8.5.so
  • 相关阅读:
    Java虚拟机垃圾收集器parallel Scavenge 与 Parallel Old 收集器
    docker部署单机rabbitmq(自测用)
    Json 字符串转 Json 对象,Json 字符串转 DataTable
    生产管理系统 品质管理 溯源系统 电子行业 制造业 MES 生产过程追溯 电子看板
    几何视角下的三角形面积最值问题探究|思维养成
    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相互转化
    《手把手教你》系列技巧篇(四十八)java+ selenium自动化测试判断元素是否可操作(详解教程) 北京
    《手把手教你》系列技巧篇(四十六)java+ selenium自动化测试web页面定位toast下篇(详解教程) 北京
    《手把手教你》系列技巧篇(五十二)java+ selenium自动化测试处理面包屑(详细教程) 北京
    《手把手教你》系列技巧篇(四十七)java+ selenium自动化测试判断元素是否显示(详解教程) 北京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uangfox/p/3371618.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