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IA32指令,Linux沿用的对齐策略是:2字节数据类型的地址必须是2的倍数,而较大的数据类型(int, int*, float和double)的地址必须是4的倍数。
Microsoft Windows对齐的要求更为严格--------任何K字节基本对象的地址都必须是K的倍数,K= 2, 4或者8。
事实上,在扩展到X86-64指令之后,就都是后一种对齐方式了。
这里有一点要指出的是,K字节基本对象,也就是说我们只考虑基本数据类型。
考虑如下几个结构体:
struct P1{int i; char c; long j; char d;};
i的偏移量为0,要求的对齐为4
c的偏移量为4,要求的对齐为1
j的偏移为8,要求的对齐为8。(不是5,因为那样不满足对齐策略)
d的偏移为16,要求的对齐为1。
整个结构体占24字节,可以分析下,本来17字节似乎可以,但是考虑各个基本数据的对齐要求,整个结构体占用的字节数必须是8的倍数。而且
整个结构体的对齐要求为8。(只考虑基本数据类型,所以只要按8对齐就能满足各项的对齐要求)。
第二个结构体:
struct p2{short w[3]; char *c[3];}(64位程序,所以指针为8字节)
w的偏移为0,要求的对齐为2。(再次强调,只考虑基本类型)
c的偏移为8,要求的对齐为8。
所以整个结构体占用的字节为32,要求的对齐为8。
第三个结构体:
struct p3{struct P1 a[2]; struct P2 *p;};
a的偏移为0, 要求的对齐为8。
p的偏移为48,要求的对齐为8。
所以整个结构体占用的字节为56,要求的对齐为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