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收到这样的反馈:做数据分析,做报表,做BI,每天面对无边的数据表,经常让人崩溃,还被老板diss,想辞职又不敢轻易走,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大部分职场人应该都有,可是至今没有一个数据人能给出明确的答案。
我一朋友在上海一家公司做了3年的数据分析,为了更好地完成目标,每天都赶着最后一班地铁回家。毕业3年,算上加班时长,说是工作了5年也不过分!
某天快下班的时候,领导突然安排了一个临时任务,让她准备一份季度销售数据分析报告,为了能按时完成,水都不敢多喝一口:
把成百上千个文档和表格中的数据,一个个复制、粘贴整理到新的表格…
好不容易完成了大部分数据的整理,但是由于打开的表格太多,电脑突然死机,之前录入的数据一下子全没了。看着黑黑的屏幕,无可奈何,从头来过。
或许你会说,用python啊,弄个自动化,10分钟不到就解决了。
她也学过,可是上手难度很大,做做取数也还行,而且可视化需要调用库,难度比较高,想速成很难。
其实不仅是数据人这样,听上去很高大上的大数据研发工程师/数仓工程师,日常工作很多时候就是给产品/运营sql跑一下数据,怀疑自己的也不在少数。
对于做报表的IT人来说,都会遇到这样的3个棘手问题:
- 数据来源分散,历史数据量大,出表效率低下且质量难以保证
- 报表冗余,过于零散,不成体系
- 展现形式单调,不利于分析使用
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得从3个方面着手,数据思维+整体规划+分析工具。
先从数据思维开始说吧,就是对业务的理解。
这个可能是最简单的部分,但也可能是最让人把握不定的东西,其实思维很简单,就是要挖出领导的真实需求,举个例子:比如“我要能看到采购价格的变动,要直观的图表“,实际上老板的真实需求是如何通过采购价格管控达到采购降本的管理目标。
所以数据思维要全面领先于企业的业务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规划。然后从自己专业的视角去分析业务,分析出达成公司战略的IT路径,分析出公司管理上的痛点、难点。
整体规划分为3步:夯实基础、能力提升、价值创造,其实也就是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前期可能很艰难,但是一旦起步,那产生的价值就是无穷的。
大家都知道,任何一个企业里都存在各种各样的数据系统,如果企业很大,甚至20个信息化系统也是有可能的,这时候就需要对每个进行梳理,不要小看了这一步,做好了节约很多时间。
下图就是一个完整的企业数据分析体系了。
最后再来看看工具的使用,我了解到身边还有不少人还在用Excel做报表,这其实是一个非常不明智的决定,无论是IT还是业务,开头说的大数据量卡死的情况,你如果不想经历,就寻求改变吧。
众所周知,报表最开始是做给领导看的,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和企业增长的压力,领导也从最初只关心有没有盈利,到哪个产品利润高,各地区的比较,同期比较上了,一个简单的一维表就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了。
关注的维度点越来越多,越来越细,满足这样需求的表也越来越复杂,就形成了中国式报表。
由于中国式报表的复杂,导致无法使用普通的报表,也使得需要表哥表姐望而却步,迫切寻求一种成熟的报表工具来使满足不规则分组、多源分片、动态格间运算、自由布局等特点,FineReport的出现让这些问题全都迎刃而解。
里面有很多的业务场景,可以了解一下。
我们回到上面提到的4个问题,看看FineReport是如何解决的。
1、数据来源分散,历史数据量大,出表效率低下且质量难以保证
这个就是我们说的数据孤岛了,Excel经常会遇到多表联动处理的情况,从这里复制到那里,累就累死了,FineReport的多数据源整合功能,无论是关系型数据库还是大数据平台,都能轻松连接,让不同类型的数据在同一张表上分析。
手动修改数据很麻烦是不是,FineReport可以直连数据库,所以准确性不用担心。
用FineReport做一张模板,可以替代N张手工重复劳作的Excel ,对于重复性很大的工作,可以将每一条数据明细上传到数据库,非常节约时间。
2、报表冗余,过于零散,不成体系
与其说它是报表工具,不如说它是报表管理平台,可以对报表/用户/系统配置进行统一管理。
很多公司都注重权限管理,可以实现不同子公司/部门共用系统,各个子公司/部门有其自己的管理员,并给其下属员工分配权限,即超级管理员控制所有权限,下级管理员只能管理自己职责范围内的用户和报表模板。
3、展现形式单调,不利于分析使用
很多人越来越看重颜值了,无论是可视化大屏还是dashboard,无须专门定制开发,使用FineReport就能轻松制作出酷炫的管理驾驶舱,支持发布到多场景的数据大屏上进行可视化集中管控。
关于这个工具,这只是冰山一角的功能,建议自己用一下,关注我并转发该文章,私信回复“报表”即可获得!
此外,我还整理了100+数字化报告,50+名企案例,10+行业解决方案,回复“资料包”即可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