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唐郑国公魏征金口“斩龙台”梦斩泾河黄龙的传说

    唐郑国公魏征金口“斩龙台”梦斩泾河黄龙的传说

      (2013-03-23 19:43:43)

        在金口金水河东北岸,有一座高3米,呈不规则椭圆型,总面积约达8000平米的土台,此台东连南屏山,西望赤矶山。唐代以前因三国赤壁之战时,诸葛亮在此设七星祭风坛,借得东南风并于不远处的金口长江岸边赤矶山火烧赤壁,孙﹑刘联军一举大败曹军,从此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人们为纪念这一史实将此台唤为“祭风台”。祭风台的不远处,有一被人唤为“黄龙潭”的深潭,相传唐郑国公魏征梦斩泾河龙王(据传此龙王系一金角黄龙)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祭风台因这一段传说,唐代以后有了“斩龙台”的美名。在明代一度成为金口人传诵的“三台八景九庙一庵”胜景之一。

        话说贞观十三年(公元640年)唐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连年旱灾,赤地千里,黎民百姓天天逐魃求雨,就是盼不到一星半点雨水。当时著名的星象家﹑天文家﹑术数大师钦天监台正袁天罡的叔父袁守诚在长安城西门繁华大街上摆了一个课卦的小摊,专与人卜卦算命。由于他“能知前后,善断阴阳”相术精湛,故卦摊的生意十分兴隆。

        长安城外泾河边住着一群以捕鱼为生的贫苦渔民,袁守诚感念渔民们生活艰辛,常常免费将自己精准﹑高明相术占卜的讯息告知渔民。让渔民们依他的吉时和方位捕鱼,每次渔民们都是满载而归,网网不落空。收入的迅速提升,让渔民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出于对恩人袁守诚的感激,渔民们自发的每日将自己所捕的一尾金色鲤鱼赠与袁守诚品尝。

        凡事有利有弊,泾河里的水族经袁守诚向渔民们道破天机捕网后,一时之间数量减少了不少。这事让泾河里的水族们异常恐慌,泾河龙王很快获悉了事情的原委,他一下子就震怒了。决心化为一个白衣秀士去会会袁守诚,看这袁守诚到底是何方神圣?敢与泾河水族作对。一定要让他得到教训。

                       唐郑国公魏征金口“斩龙台”梦斩泾河黄龙的传说

                                              袁守诚为泾河龙王算卦 
       

        泾河龙王一下就找到了袁守诚的卦摊,但见这位叫袁守诚的先生生得相貌稀奇,仪容秀丽,言谈举止间,自有一派道骨仙风。泾河龙王料定袁守诚不是凡俗之人,本想来寻衅闹事的,没曾想竟让袁守诚给震慑住了。于是泾河龙王只好硬着头皮,就他最擅长的,也是当时久旱的民间最渴望的施雨一事,请袁守诚打卦占卜,再伺机报复。

        袁守诚客气地问泾河龙王:“公来问何事”。

        龙王爽快的答道:“请卜天上阴晴事如何?”

        袁守诚即打卦从袖内取出一签,签文写道:“云迷山顶,雾罩林梢。若占雨泽,则在明朝”。

        龙王看着卦文,心中暗惊,进一步询问袁守诚:“明日甚时下雨?雨有多少尺寸?”

        袁守诚详细地告诉龙王:“明日辰时(约今上午七点到九点,八点为正点)布云,已时(约今上午九点到十一点,十点为正点)发雷,午时(约今中午十一点到一点,十二点为正点)下雨,未时(约今下午一点到三点,二点为正点)雨足,共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点。”

        龙王心想:施雨是我的天职,你一个凡人怎么可能比我还先洞悉天机。你说得精准,倒还罢了,如若不灵,我正好借这个由头找你袁守诚的麻烦,料你逃不脱我泾河龙王的龙掌。龙王怕袁守诚看出自己不怀好意的小算盘,故意佯装出一副很正常的不屑模样。笑着对袁守诚说:“先生此言不可作戏,如是明日有雨,依先生所断的时辰数目,我付先生卦金五十两,作为酬劳。若无雨,又或明日之雨不依先生所言的时辰数目。我与先生实说,我定会扯碎先生神算的招牌,砸烂先生这热闹的门面,将先生即时赶出这长安城,从此再不允先生在此招摇撞骗﹑谎言惑众!”

        听了龙王的话,袁守诚不但没有因龙王的嚣张气焰而惧怕,反而信心满满欣然的告诉龙王:“这个一定认你所言,请了,请了,明朝雨后来会。”

                                 唐郑国公魏征金口“斩龙台”梦斩泾河黄龙的传说

                                                     泾河龙王

        泾河龙王自忖为司雨龙神,与袁守诚的这一场赌赛,他料定自己是赢家无疑。因而非常得意的离开袁守诚的卦摊,静待明日得尝所愿,为泾河的水族们出一口恶气。龙王前脚刚回泾河龙宫,后脚天庭命龙王明日降雨长安的《风雨簿》便传到了府里。龙王展簿一看,簿内所记的降雨时辰与雨量同袁守诚所言的竟惊人一致,分毫不差。这个意外令龙王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在惊叹世间竟有如此深谙天机的奇人异士之余,生性刚烈,从不轻易服输的龙王不甘心输给一介凡人,为了在这场赌赛中胜出,作为司雨的操作执行者,他决定利用职务之便私自篡改降雨时辰与雨量。

         第二天龙王故意拖到已时(约今上午九点至十一点)才布云,午时(约今上午十一点至一点)方起雷,未时(约今下午一点到三点)才落雨,申时(约今下午三点至五点)雨便停了。由于降雨量不匀,城内普降暴雨,滂沱的大雨导致许多黎民百姓被无辜淹死,城外急需雨水的乡村,却只落了稀稀落落的几点雨,导致田地依然干旱,禾苗大多枯死,庄稼颗粒无收。当日的降雨经龙王操控,最终将《风雨簿》上的时辰改晚了一个时辰,共降雨三十零四十点,龙王克扣了三寸八点。

         雨后初晴,龙王迫不急待地如约化为白衣秀士,直奔袁守诚的卦摊而来,不由分说将袁守诚的卦摊砸得稀烂,还让袁守诚履约即刻滚出长安城。袁守诚就冷静的站在龙王旁边,并不阻止龙王动粗,眼见龙王毁了自己的卦摊,似乎气消了些。袁守诚冷笑着义正辞严的点破了龙王自以为经化妆凡人无法知晓的身份:“我早就知道你并不是什么白衣秀士,你是泾河的龙王,你砸了我这不值钱的卦摊,无外乎是为泾河的水族出一口恶气。我履约让你砸了,你私改天庭《风雨簿》的时辰,克扣雨量,要得雨的没有雨,要少雨的下大雨,致生灵涂炭﹑庄稼无收。为了与我赌羸,你已触犯了天条,可你却毫不自省。明天恐怕就要被天谴诛杀了!”

         听了袁守诚的一席话,泾河龙王知道袁守诚决不是在欺骗威吓自己,他为自己连日来一时冲动丧失理智和一念之差犯下的种种错误后悔不已,“扑通”一声龙王头一次跪在一个凡人面前,乞求袁守诚指点迷津,帮他消灾免祸,度过此劫。袁守诚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一边扶起跪地的龙王,一边告诉龙王:“现在求我无用,天上的玉帝获悉你的过失后,大怒。已下旨命明日午时初三刻由“武曲星”魏征处斩你。此魏征正是当朝丞相郑国公魏征(魏玄成),如果你能至唐宫太宗皇帝处求个人情,或许尚有一线生机。”

         泾河龙王得袁守诚指点,谢毕即匆匆赶至唐宫。白天见太宗皇帝日理万机﹑公务繁忙,龙王不敢打扰。直至子时,龙王怕吓着太宗,借太宗入梦之机,进入其梦乡。梦中龙王直奔主题,对着太宗就高呼:“陛下,请救我性命!”太宗恍惚间经此一呼,惊奇的问眼前的陌生人:“你是何人,朕因何要救你性命?”于是龙王便将自己的身世及来历一一告知太宗。龙王谦逊的答道:“臣乃是陛下帝都长安城外泾河之龙王。陛下为当世的真龙天子,受诸神庇护。“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臣为陛下所辖一方水域业龙。臣与人赌赛,因好胜私自篡改天庭旨意,不计民生疾苦及百姓性命,铸下大错!此番犯下天条,当被陛下金殿贤臣魏征处斩。特托梦乞求陛下救臣性命。”太宗见龙王言辞恳切,苦苦相求,不由得心生恻隐之心,心中思量:谁人能无过失?“知错就改,善莫大焉”。况“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此龙王经劫后余生,定当吸取教训,从此弃恶扬善,造福百姓也不失为天下我民的一大福祉!不由得当即答应了龙王的请求。“既然是魏征来处斩,朕可以救你性命,你安心回泾河龙宫去吧!”龙王听太宗皇帝金口玉言,方才放心的叩谢隐身而去。太宗一觉从梦中惊醒,不禁细细回味起梦中龙王所托之事,思来想去唯有明日将魏征留于宫中,自己身边,设法令魏征无法分身离宫,方可救下泾河龙王的性命。

                              唐郑国公魏征金口“斩龙台”梦斩泾河黄龙的传说

                                    

                                    魏征与唐太宗论治国之道

        于是翌日,金銮殿上百官退朝后,太宗特意佯称有军机要事,独宣魏征进皇宫便殿相商。魏征不知此为太宗的计谋,便依旨进入内廷。这太宗还真煞有介事的与魏征就军国大事,君臣二人似模似样的切磋起来:两人先谈论天下初定之时,如何安邦的国策?后又议论贞观之治始如何战后与民休养生息,恢复并发展生产,如何定国的谋略?君臣二人不觉间已谈至已时末,午时(约上午11点至下午13点)始之时。太宗见魏征已显疲态,心中暗自焦急,龙王梦中所言的午时初三刻(约为当今中午11点45分,一刻为15分,三刻为45分。)斩杀之时将至,绝不能让魏征就此借故离宫。太宗灵机一动,命左右随侍宫人取来棋枰,欲与魏征纹枰论道,魏征虽然心中不悦,但也不敢公然表现出来,只好谢过太宗恩赐,君臣二人对弈开来。魏征的棋术本就高明,太宗名为下棋,实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借对弈之机挽留魏征,拖延斩杀的时辰,因而君臣厮杀至中盘,太宗已初显败局的端倪。眼前的一切不由得令太宗低头思索起如何拈子落枰,挽回败局来。待太宗考虑周详,意欲落子时,抬眼见对面的魏征竟然精力萧索的对弈也能伏在案头呼呼酣睡。太宗不免微笑着心生感慨:“玄成贤卿真是匡扶社稷之辛劳,创立江山之力倦。”于是太宗退去宫中左右宫人,决定不扰人清梦,唤醒魏征,只要他不出宫,任由他在宫中安然打盹歇息。

        转眼午时初三刻到了,太宗想着魏征一直就在身边,并未曾远离,泾河龙王想必是逃过了这一劫。眼见着伏案酣睡案头的魏征,额头汗珠密布,神态焦躁,太宗不忍心腹贤臣因天气炎热睡不安稳,便悄悄走到案前,对着魏征亲摇小扇,徐徐清风扑面而至,魏征额前﹑鼻头及脸庞的汗水顿时散去,睡得比先前更安详了。

        宫外一群宫人一阵突然传来的呼叫骚动声,惊动了摇扇的太宗,他起身观看,只见英国公李勣(即徐茂公)﹑胡国公秦琼(即秦叔宝)等人向太宗处奔来,秦琼手提一包东西,见太宗后掷于地上,不想此物竟能滚动,滚至太宗脚下便停了下来,太宗定睛细看:此物血肉已模糊不清,须发皆披散张开,一双依稀可见的眼睛死不瞑目的似极不甘心而又极愤怒的瞪着太宗。太宗也是南征北战见过无数世面的人,由于此物滚落来得太突然,不禁很自然的向后退了一步。太宗预感可能为昨日托梦求救的泾河龙王的龙头,但又确实不敢认定。忙问秦琼:“此乃为何物?”秦琼如实的回禀道:“此为京中闹市,不知何故从云端落下的一颗龙头?天子脚下竟出了这等异事,吉凶难断。或关乎国运,卑职不敢隐瞒,据实向陛下奏明。”

    唐郑国公魏征金口“斩龙台”梦斩泾河黄龙的传说

     

    魏征向太宗禀明斩龙实情

    唐郑国公魏征金口“斩龙台”梦斩泾河黄龙的传说

    梦中魏征“斩龙台”斩龙


        经此喧哗,酣睡中的魏征也被弄醒了。他快步行至太宗面前,俯首即叩拜太宗道:“臣罪该万死!适才困顿迷糊,不知所为,望陛下恕臣怠慢君上之罪。”太宗一时被弄糊涂了,不解的问:“贤卿有何怠慢之罪?卿且站起,此龙头却是有何讲究?”魏征知自己闯了大祸,开明的太宗虽好言劝勉,但他并不敢起身站立,仍旧跪在太宗面前,异常愧疚的告知太宗:“此龙适才是臣梦中所斩。”太宗听闻此言大惊:“贤卿适才与朕对弈,因精力萧索便酣睡案头,并未见贤卿动身,更未见刀兵,如何斩却此龙?”魏征解释道:“此龙因触犯天条,依天令当被臣于今日午时初三刻处斩。臣虽身与陛下对弈,然梦早已远离陛下提剑追斩此龙而去。此龙早获天机知我欲斩杀,便离了京师泾河,四处仓皇逃窜。臣一路上天入地追杀千里,因力乏被此龙抛之脑后,臣唯恐此龙就此逃逸,额头不免沁出豆大汗珠,心中焦躁不已。幸得陛下怜悯,为臣打扇。借陛下三扇凉风,臣于山南道鄂州江夏县涂口界碑所在,终得撩衣箭步追上孽龙。此龙甚为狡诈,凭涂口(今金口)众多江河湖泊相连贯通地利之便,一举潜入涂水(今金水河)附近深潭中。臣早有所耳闻:此地昔有深谙术数之诸葛丞相所设七星祭风台,曾借得东风一举大败曹操。料定此台所在必为祥瑞之地,定能以地气镇住孽龙。臣乃挥剑劈波斩浪,孽龙从潭内腾空而起,逃至祭风台前,臣手执霜剑一举斩下龙头。臣本欲手提龙头来见陛下请罪,不想那龙头就此滚落云间,终落入千里外的京师。”

        太宗听完魏征斩龙的经过,既悲又喜。悲的是曾亲向泾河龙王许诺,救他性命,谁想天意难测,最终竟没能保住,魏征更凭自己的三扇凉风之力,千里之外祭风台上斩却了龙王;喜得是大唐得魏征这等良臣相助,定能江山稳固,国祚绵长。于是太宗也不便道破他与泾河龙王之间的承诺,只好强忍收敛着这一层悲凉而无奈的情愫,不但没有惩罚魏征,反而因魏征惩恶扬善,为民除害赏赐了他。

       

    唐郑国公魏征金口“斩龙台”梦斩泾河黄龙的传说

     

     门神:尉迟恭与秦琼二将



        后来,这泾河龙王不甘心枉死,依然托梦给太宗。欲与太宗到冥殿阎君处讨说法。幸得太宗有鄂国公尉迟恭,胡国公秦琼两员大将金盔银甲,持鞭举锏以威仪把守唐宫正门,郑国公魏征则扼守唐宫后门,震慑泾河龙王,方才免祸平息了泾河龙王的惊扰,从此相安无事,安享太平。太宗恐日连夜三人守护辛劳,便令画师将三人的真容绘于宫门之上。千年后沿袭至今,成为新年中国南北方均可见的门神。           

                        


    魏征是人槽官。第九回 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 魏征所斩之龙是泾河龙王,龙王因私改降雨进辰,雨量,违旨被唐丞相魏征处斩 这天晚上的时候,在魏征的梦中,他梦到了一个金甲天将对他说道:“明日你必须前往斩龙台斩泾河龙王,这是玉帝的仙旨,不得违抗。这里有一把斩龙剑,给你斩龙之用。” 他醒过来之后,果然发现自己床榻之旁有一把梦中所见的那样的斩龙剑。 第二天,魏征一早就起身沐浴,毕竟斩龙王这等大事可马虎不得啊,要严肃对待的。刚洗完澡,皇帝就来口令了,命他前往皇宫。魏征不得以,只得前往。 赶到了宫里,李世民就对他说:“魏卿家,我们也好久没好好聚过了吧?今日你就陪朕好好玩一天吧。”魏征心里非常郁闷,自己可是今天要去斩龙王的啊,怎么皇上早不找自己,晚不找自己,偏偏这个时候来找呢?但是自己也没办法,毕竟他是皇帝啊,他的话就是圣旨,自己可不能违抗啊,自己这个脑袋可还不想丢了呢。 于是,就只好陪李世民下棋,下着下着,魏征不知道怎么的就睡着了。李世民见他睡着了,心里更加踏实了,也不管他这个举动是不是对自己的不尊重了。 魏征并不是无缘无故的睡着的,原来天界见他久久不来斩龙台,便命令金甲天将把他的魂魄给强行召唤过来,于是就造成了魏征睡着的假象。魏征来到斩龙台斩了龙王之后,醒了过来了,一想到刚才自己竟然在皇上面前睡着了,虽然并不是自己愿意的,但这可也是死罪啊!吓得慌忙跪下说:“臣竟然与圣上对弈之际睡着,实在罪该万死!” 李世民眼见太阳已经下山了,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也没怪罪魏征,挥了挥手说道:“罢了,魏卿家相必是操心国事太过劳累才会睡着的,朕今天强行唤你前来陪朕对弈倒是朕的不是了。我赐你无罪,你下去吧。”魏征千恩万谢之后回去了丞相府。


    之所以有唐僧师徒西游取经,是因为下面这个故事“唐王游地狱”,因泾河老龙触犯天条,玉帝文曲星魏征奉旨出斩,老龙托梦唐王李世民,向其求救,在得到太宗的许诺之后欢欣离去.第二天一早,太宗宣旨召魏征进宫对弈,临近午时三刻,魏丞相伏案入眠。顷刻,丞相梦中说“斩!斩!斩!”空中雷电交作,一颗龙头跌落到了院内。夜间,太宗梦见血淋淋来寻命闹事的老龙,后命大将秦琼和敬德把守宫门。老龙到阴曹地府告下阴状,阎王命小鬼索来太宗的三魂,到阴间对证,阎王遂判太宗游十八层地狱以示惩罚。
    花开两朵,各表一支.民间有一吃斋信佛的善人李翠莲,观音菩萨算得她有百日的阴罪,就化为和尚,到李翠莲家化缘,和尚不要吃不要穿偏要李氏头上的金簪,此物乃是李氏和他丈夫刘全的定亲之物,李氏面有难色,和尚遂出言相讥,说你吃斋信佛,却贪恋财物,原来是个口是心非,欺世盗名的人。就得了金簪并拿到李氏丈夫所开的倒金部兑现.刘全识得这是妻子身上之物,回家后责令李氏,“愿绳绳上死,愿刀刀上亡”。第二天刘全回家,未进门之前:“闻两小冤家啼哭不止,莫非这贱人已经去了。”当他看到妻子死去之后,悲痛不已。
    到了阴间的李氏和太宗一起游历阴曹。无论是刀山火海、无论是溺水孽桥,都为善人开了绿灯。但是戎马一生杀人无数的太宗皇帝处处遭遇亡魂怨鬼,太宗不能得过,崔判官告诉唐太宗,必须拿钱打点住他们,才能顺利通过此路。可帝王身上从不带钱,急得李世民直跳脚。后来还是崔判官了解地狱情形,想起“胡烧纸”相良在地狱有十三库银子。相良是一个贩卖乌盆瓦器的老头,平时没事做的时候就没情没由地去给阎王烧纸钱,人称“胡烧钱”。日积月累,他在地狱里竟有了十三库银子的积蓄。于是崔判官做个中介,借用其一库,让唐太宗打点这些冤魂,才得脱身。唐太宗还阳后,用银子去还“胡烧纸”的借债,相良不敢要。唐太宗便命人用这些银子,在开封府修了有名的大相国寺,以谢相良。
    太宗在返还阳间之前,阎王赠与阴间石榴,之后太宗还阳,派人去阴曹给阎王送南瓜,下令征召自愿者,有一刘全,因思妻之切,愿意头顶南瓜,服毒而亡,遂在阴间见了爱妻,阎王感念善人之德,修改生死薄,刘全夫妇重返阳世。
    游历幻境之后,太宗弃恶从善,找人去西天求取真经,《西游记》的主人公唐僧师徒出场,《西游记》的故事从这里才刚刚·········

  • 相关阅读:
    Leetcode NO.110 Balanced Binary Tree 平衡二叉树
    Leetcode NO.226 Invert Binary Tree 翻转二叉树
    Leetcode NO.215 Kth Largest Element In An Array 数组中的第K个最大元素
    根据特征的浏览器判断
    Cygwin在打开在当前目录
    【转帖】科学对待 健康养猫 打造快乐孕妇
    解决chrome浏览器安装扩展、应用程序一直处在“检查中”的问题
    对【SQL SERVER 分布式事务解决方案】的心得补充
    关于“点击这里继续访问您选择的百度XXX”
    VBA一例:如何保持文本框焦点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ioriwellings/p/8295152.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