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操作系统(一)——概述和进程与线程基础

    iwehdio的博客园:https://www.cnblogs.com/iwehdio/

    1、概述

    • 操作系统的概念:
      • 负责管理协调硬件、软件等计算机资源的工作。
      • 为上层的应用程序、用户提供简单易用的服务。
      • 操作系统是系统软件。
    • 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目标:
      • 作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
        • 功能:处理机(CPU)管理、存储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
        • 目标:安全、高效。
      • 作为用户的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接口:
        • 功能:命令接口(分为联机和脱机)、程序接口(系统调用)、图形用户接口(GUI)。统称为用户接口。
        • 目标:方便用户使用。
      • 作为最接近硬件的层次:
        • 功能与目标:实现对硬件机器的拓展,提供方便用户的服务功能。
    • 操作系统的四个特征:
      • 并发、共享、虚拟、异步。
      • 并发和共享为最基本的特征,并且互为存在条件。
      • 并发: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事件在宏观上是同时发生的,微观上的交替发生的。
      • 共享:资源共享,指系统中的资源可供内存中多个并发执行的进程共同使用。分为互斥共享方式和同时共享方式。
      • 如果失去并发性,共享性失去存在的意义;失去共享性,并发性就不可能被实现。
      • 虚拟:指把一个物理上的实体变为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虚拟存储器空分复用、虚拟处理器时分复用,没有并发性,虚拟性也没有实现的意义)
      • 异步:多道程序环境下,允许多个程序并发执行,但由于可分配的资源有限,进程的执行不是一贯到底的,而是走走停停,以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没有并发性,就不会导致异步性)
    • 操作系统的发展和分类:
      • 手工操作阶段。
      • 批处理阶段(单道和多道)。
      • 分时操作系统。
      • 实时操作系统。
      • 网络操作系统。
      • 分布式操作系统。
      • 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
    • 操作系统运行机制:
      • 指令:处理器能识别、执行的最基本的命令。
      • 两种指令:
        • 特权指令:不允许用户程序使用。
        • 非特权指令。
      • 两种处理器状态:
        • 用户态(目态):只能执行非特权指令。
        • 核心态(管态):特权、非特权指定都可以执行。
      • 两种程序:
        • 内核程序:系统的管理者,运行在核心态。
        • 应用程序:运行在用户态。
      • 操作系统的内核:
        • 最接近硬件的层次被称为内核,是操作系统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实现内核功能的就是内核程序。
        • 上面还有非内核功能。
        • 内核中包括时钟管理、中断处理、原语(最接近硬件的部分,具有原子性)。
        • 还包括进程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等。
    • 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
      • 大内核:将主要功能模块都作为内核,运行在核心态,性能高。
      • 微内核:只把最基本的功能保留在内核,需要在核心态和用户态之间切换,性能较低。
    • 中断和异常:
      • 中断机制的诞生:
        • 本质:发生中断就意味着需要操作系统介入,开展管理工作。
        • 引入中断,可以实现多道程序并发执行。
      • 中断的概念和作用:
        • 中断发生,需要操作系统切换到核心态进行处理。
        • 中断发生后,当前进程暂停运行,由内核对中断进行处理。
        • 用户态切换为核心态是通过中断实现,而且中断是唯一途径。
        • 核心态切换为用户态是通过执行一个特权指令切换标志位实现。
      • 中断的分类:
        • 内中断(异常):信号来源于CPU内部,与当前执行的指令有关。
          • 自愿中断:指令中断。
          • 强迫中断:硬件故障、软件中断。
          • 陷入、故障、终止。
        • 外中断(中断):信号来源于CPU外部,与当前执行的指令无关。
          • 外设请求。
          • 人工干预。
      • 外中断的处理过程:
        • 执行完每个指令之后,CPU都要检查当前是否有外部中断。
        • 如果检测到外部中断,则需要保护被中断进程的CPU环境。
        • 根据中断信号类型转入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
        • 恢复原进程的CPU环境并退出中断,原进程继续执行。
    • 系统调用:
      • 概念:操作系统供应用程序使用的接口,是可供调用的特殊函数。
      • 应用系统想要使用共享资源,只能通过系统调用的方式向操作系统提出服务请求。这样可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功能分类:设备管理、文件管理、进程控制、进程通信、内存管理。
      • 系统调用的相关处理需要在核心态下使用。
      • 与库函数的区别:应用程序调用库函数,库函数请求系统调用。当然库函数不一定需要调用系统调用。
      • 背后的过程:
        • 传递系统调用参数 -> 执行陷入指令(用户态) -> 执行系统调用相应服务程序(核心态) -> 返回用户程序。
        • 陷入指令执行后引发一个内中断,CPU进入核心态。陷入指令是唯一一个只能在用户态执行,不能在核心态执行的指令。
        • 发出系统调用是在用户态,处理系统调用是在核心态。

    2、进程与线程基础

    • 进程实体:由内存中的程序段、数据段和进程控制块PCB组成。

    • PCB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创建进程就是创建PCB。

    • 进程是进程实体的运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 进程实体是静态的,进程是动态的。

    • 进程的组成:

      • 程序段:程序代码存放。
      • 数据段:程序运行时使用、产生的运算数据。
      • PCB:操作系统对进程进行管理的各种信息。
    • PCB包括:进程描述信息、进程控制和管理信息、资源分配清单和处理机相关信息。

    • 进程的组织方式:

      • 链接方式和索引方式。
      • 根据进程状态(运行、就绪、阻塞)将PCB分为多个队列/索引表,操作系统持有指向各个队列/索引表的指针。
    • 进程的特征:动态性、并发性、独立性、异步性、结构性。

    • 进程的状态:

      • 三种基本状态:
        • 运行态:占有CPU,并在CPU上运行。
        • 就绪态:具备运行条件但没有空闲CPU,暂时不能运行。(具备除了CPU之外的所有条件)
        • 阻塞态:因等待某一事件而暂时不能运行。
      • 另外两种状态:
        • 创建态:进程正在被创建,操作系统为进程分配资源、初始化PCB。
        • 终止态:进程正在从系统中撤销,操作系统回收资源、撤销PCB。
    • 进程状态的转换:

      • 就绪 -> 运行:进程被调度。
      • 运行 -> 就绪:时间片到或CPU被其他进程抢占。
      • 运行 -> 阻塞:等待系统资源分配或等待某事件发生(主动行为)。
      • 阻塞 -> 就绪:资源分配到位,等待的事件发生(被动行为)。

    • 进程控制:

      • 概念:对系统中的所有进程实施有效管理,实现进程状态的转换。
      • 用原语实现进程控制,特点是执行期间不允许中断,即原子操作。通过关中断和开中断指令(特权指令)实现。
      • 进程控制相关的原语:
        • 更新PCB中的信息,如修改进程状态标准、将运行环境保存到PCB、从PCB中恢复环境。
        • 将PCB插入合适的队列。
        • 分配/回收资源。
        • 进程的创建和撤销原语、阻塞和唤醒原语、切换原语。
    • 进程通信:

      • 进程通信就是进程之间的信息交换。
      • 各进程拥有的内存地址空间相互独立,一个进程不能直接访问另一个进程的地址空间。
      • 共享存储:
        • 两个进程可以访问同一块共享空间,进行信息交换。
        • 两个进程对共享空间的访问必须是互斥的。
        • 分为基于数据结构/存储区的共享。
      • 管道通信:
        • 用一个共享文件连接读写进程,即在内存中开辟一个大小固定的缓冲区。
        • 一个管道只能实现半双工通信,同一时间只能实现单向传输。而且各个进程要互斥的访问管道。
        • 管道写满时,写进程的写操作将被阻塞;管道取空时,写进程的写操作将被阻塞。
        • 管道没写满就不允许读,没读空就不允许写。
        • 数据被读出就会被抛弃,读进程最多只能有一个。
      • 消息传递:
        • 使用发送消息/接收消息的原语进行数据交换。
        • 分为直接/间接通信方式。
    • 线程:

      • 为什么引入线程:有的进程需要同时做很多事,而传统的进程只能串行的执行一系列程序。为此,引入线程来增加并发度。

      • 传统的进程是程序执行流的最小单位,引入线程后,线程成为了程序执行流的最小单位。

      • 线程是一个基本的CPU执行单元。引入线程后,进程只作为除CPU之外的系统资源分配单元。

      • 引入线程后带来的变化:

      • 线程的属性:

      • 线程的实现方式:

        • 用户级线程:由应用程序通过线程库实现。线程管理工作由应用程序管理,无需操作系统干预。在用户看来是多个线程,在操作系统内核看来,意识不到线程的存在。
        • 内核级线程:线程管理工作由操作系统内核完成。线程切换必须在核心态下完成。
        • 内核级线程才是处理机分配的单位。
    • 多线程模型:

      • 几个用户级线程映射到几个内核级线程。
      • 多对一模型:
        • 多个用户级线程映射到一个内核级线程。
        • 不需要切换到核心态,系统开销小、效率高。
        • 当一个用户级线程阻塞后,整个进程都会被阻塞,并发度不高。
      • 一对一模型:
        • 一个用户级线程映射到一个内核级线程。
        • 一个线程被阻塞,其他线程还可以执行,并发能力强。
        • 一个用户进程会占用多个内核级线程,线程切换需要核心态,系统开销大。
      • 多对多模型:
        • n个用户级线程映射到m个内核级线程(n>=m)。
        • 克服了多对一并发度不高的缺点和一对一模型系统开销大的缺点。

    iwehdio的博客园:https://www.cnblogs.com/iwehdio/
    来源与结束于否定之否定。
  • 相关阅读:
    可视化数据库管理工具DataGrip使用详解
    MySQL常用函数
    你必须掌握的 21 个 JAVA 核心技术!
    idea中那些好用到飞起的插件
    Object使用
    单页面应用和多页面应用的区别及优缺点
    正则常用匹配
    npm --save-dev 和 --save 的区别
    js常用小技巧
    js复制文字到剪切板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iwehdio/p/13636045.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