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松开手,你可以拥有更多

    融入新环境,主动空杯

      进入一个新环境,就要勇于将原来环境里熟悉、习惯、喜欢的东西"放下",而从零开始。

      一个人在职场要成功,首先就要培养"适应力"。

      从"自然人"转化为"单位人"是融入职场的基本条件。

      一个人在职场起点低并不可怕,怕的是境界低。

      一个人越计较自我,在职场中便越没有发展前景,越会主动付出,越会快速发展。

      职场要成功,首先培养"适应力"

      在职场中,我们常常会面临角色的转换和环境的改变,有时是从学校到单位,有时是从一个单位到另一个单位、从一份工作到另一份工作。

      这时候,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将过去的成功和经验用于新的角色和环境中,结果处处碰壁,造成了很大的瓶颈和障碍。

      要想迅速在新角色、新环境中获得成功,就必须放下过去,主动空杯,抱着从零开始、重新学习的心态,培养自己对新角色、新环境的"适应力"。

      《读者》上曾经上登过一篇《"扔掉北大的'光环'" 》的文章,正是对这一观点很好的注解。

      文章讲述了一个北大学子求职的经历。文章中的主人公曾是理科的高考状元,并以优异的成绩,从北京大学医学专业毕业。

      本以为顶着北大这样的"光环",找份工作是轻而易举的事,然而当他第一次在人才招聘会场将简历递给一家招聘台的主管时,对方却并没有对他表现太多的关注,只是简单地聊了几句,然后就跟旁边另一位应聘的小伙子交谈起来。

      见对方对自己这样冷落,他几次想重新上前介绍自己,但始终没好意思开口。最后见没人理会自己,他只好悻悻地走开了。

      第一次求职的失败让自尊心极强的他感到心灰意冷,一段时间内,他常常是一个人在宿舍里躺在床上发呆。

      但随着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少,他不得不重新去找工作,可每次都被招聘单位客气地拒绝了。

      迫不得已,他只好离开北京,到另一个城市找工作。可情况也差不多:没有单位愿意接受他。 

      带着失落,他做了一个决定:和乡下的父母一起去卖糖葫芦!

      这个决定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一个北大毕业的高材生,怎么能去卖糖葫芦呢?

      然而他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第一次出去卖糖葫芦,就引来了众人的议论:

      "这不是某某某吗?他不是考上北京大学了吗?怎么卖起糖葫芦来了?"

      别人异样的目光,就像芒刺扎在他身上,他连头都不敢抬。

      就这样,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他连一根糖葫芦都没卖出去。

      他心急如焚,最后逼着自己开口吆喝。一些好奇的人围了过来,有的还掏钱买了一支。就这样,他慢慢有了勇气,吆喝声渐渐响亮起来。很快,所有的糖葫芦都卖光了。

      就这样,他每天都去卖糖葫芦。在这样的生活中,他体会了在北大时所体会不到的东西,那就是一个人做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尽早地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

      带着这样的心态,他再一次进入了职场。这一次前去应聘,他显得很自信,落落大方,当招聘方提出:

      "假如在这次见面会以至今后的一段时间里,你仍然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你该怎么办?"他回答说:

      "我会努力拓宽职业发展视野、培养广泛的职业发展兴趣,我相信凭着我的智慧和才华、乐观的心态,我终究会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会让自己的职业生涯变得丰富而厚重。"

      现在的他,已找到了一份非常不错的工作,并且也在工作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在文章的最后,他这样说道:

      "从此,除了学业,'北大'二字在我的生活中渐行渐远。"

      我想,他所谓的远离"北大",就是指扔掉"北大"的光环。

      这样的"光环",在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存在着,然而,在新的环境中,如果一味强调过去的"光环",那么只能是百害而无一益。

      因为新的工作、新的环境,并不会为你的过去买单,而只会为你现在对单位的价值买单!

      无论是名校、高学历还是过去辉煌的业绩,在进入新环境、转换新角色前,它们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为我们提供了一块外表"漂亮"的敲门砖。

      如果只有"漂亮"的外表,而不能适应单位的需要,无法促进单位的发展,那么即使是顶着"博士"的光环,在职场也不可能获得发展。

      所以,在面对新环境、新角色的时候,更需要主动空杯,空掉过去的"光环",适应现在的角色和环境,将过去的能力转化为现在的能力,将过去的经验先放在一边,甚至有必要的话,完全倒掉过去的经验。

      不要觉得这样委屈了自己,连世界首富比尔•盖茨都说:

      "生活是不公平的,要学会适应它。"

      作为将世界带入信息社会、改变世界的人,连比尔•盖茨都有这样的心态,我们又何妨多向他学习学习?

      其实,培养适应新环境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彻底放下"我曾经……",而时时想着:"现在我该怎么做……"。有了这样的心态,就能最快地在新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最大的发展。



    从"自然人"到"单位人"

      想在职场上获得成功,仅有知识、能力还不够,还必须完成一个大的转换:

      从"自然人"到"单位人"。

      所谓的"自然人",也就是"个人",所做所想随心所欲,完全从自己的情绪和本性出发。而"单位人"也就是"集体人",时时想到自己是集体的一份子,具有集体精神、团队精神,尊重单位的制度与文化。

      有一次,我出差住在希尔顿酒店,酒店里一位普通的服务员给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那是一位十分开朗、阳光的服务员,无论什么时候见她,她的脸上都绽放着使人非常舒服的微笑。很多顾客都和她很熟悉,就像是老朋友一样。

      一天,我到酒店附近的商店买东西,刚好她也在,我发现她当时的神色非常悲伤,和平时很阳光的感觉大不一样。

      和她打招呼时,我看到她的左臂上系了一块黑纱,也就是说,她刚刚失去了一位亲人。但当她看到我的那一刹那,却奇迹般的又一次露出了那种使人感到温暖的微笑。

      我问她:

      "家里有人去世了吗?"

      她回答说:

      "是我的父亲,上个星期去世的……"

      我很惊讶说:

      "平时怎么一点也看出来呢?"

      她继续微笑着说:

      "希尔顿酒店有一条规定:无论如何不能把我们的愁云摆在脸上!哪怕饭店本身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希尔顿服务员脸上的微笑也永远是顾客的阳光。"

      她的话让我十分感慨,也让我更深地认识和理解了什么是"单位人":

      毫无疑问,亲人去世所带来的巨大悲痛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但她只是将这种悲痛放在心里,放在独自一人的时候,而面对工作和顾客的时候,依然保持一如既往的微笑,做"顾客的阳光"。

      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优秀的"单位人"所具备的职业素养。在工作中,谁都难免有个人情绪的时候,这些情绪很多都可以理解,也值得安慰,但它毕竟只属于个人,作为一个职业人,我们没有理由将个人情绪转嫁到工作和顾客身上。

      我想,正因为有这样优秀的员工,希尔顿饭店才能遍布世界并受到众多顾客的喜爱。
     "做顾客的阳光",这样的理念并不仅仅适用于服务业,也适用所有的单位和行业。如果能将工作中服务的每一个人都当成"顾客",当成要给予温暖和阳光的人,那么即使最小的事也能做到最好。毫无疑问,这样的人,也是职场中最有发展的人。

      几年前,我到青岛做培训。一天的课程,有两个人一直站着,一个是我,另一个是主办方负责课堂服务的小李。

      我讲课的时候,他一直面带微笑站在教室不显眼的角落,一旦发现大家有什么需要,就立即轻轻走上前去服务。但实际上,绝大部分时候,大家都在安静地听课,所以他服务的机会并不是太多。

      在这种情况下,他完全可以坐下来听课,但他却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始终站着。

      课间休息的时候,我问他为什么不坐下来,一直站着多辛苦。

      他笑着回答说:

      "您也一直站着啊,我这种做,会显得对您的尊重,另一方面,也能及时发现大家的需求,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这句话让我感动的同时也觉得很温暖,我想,凭着这样的素养,他一定在职场上有很好的发展前途。

      三年后,我再一次应邀到青岛做培训,举办方仍然是三年前的那一家,但这一次,微笑着站在教室角落为大家服务的已经不再是小李,因为小李已经是这家企业的部门经理。

      对于小李三年就有这样的发展,我丝毫没有感到惊讶,一个时时用"单位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处处将自己当成单位的形象和"金字招牌"的人,不管在哪里,都是最受欢迎的人。

      无论是希尔顿酒店那位服务员的微笑还是小李那让人难忘的站姿,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单位人"的风范。

      完成"自然人"到"单位人"的转换,并不只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做的工作,也是不少已经在职场多年的人要尽快完成的转变。

      在职场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喜欢做的事情、情绪好的时候,对工作才有热情,能够好好做;而面对不喜欢的事情、不喜欢的人、不符合自己想法的工作,或者情绪不好的时候,对工作就敷衍了事。这其实就是典型还处于"自然人"状态。

      要完成"自然人"到"单位人"的转变,就需要主动空掉自己情绪、好恶甚至某些个性,而用"单位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是等着单位来适应自己,而是让自己主动去适应单位和环境,让自己的能力和单位的发展紧密相连,以获得更好的发展。


    将最大决心落实到最大行动

      彻底的"空杯",并不只是一个理论认知,也意味着一个最大的决心。不仅如此,还要将最大的决心,落实到最大的行动!

      如果不能体现在行动上的改变,所谓的"空杯"就是虚假的,就毫无疑问的"口头禅"

      在日本有"推销之神"之称的原一平,在谈到自己的成长时说,自己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来自年轻时一次失败的经历。

      在遭遇那次经历前,他的业绩一直在同事中名列前茅。再刁难的客户,只要他出马,几个回合就能解决。

      同事们都崇拜他,领导也都看好他。在成绩和赞扬面前,他有点飘飘然,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可以把任何东西卖给任何人。

      有一天,他经过一间寺庙,于是突发奇想:向和尚推销保险!

      他认为,凭着自己的口才和多年积累起来的推销经验,一定能做到。

      进到庙里,他看到一个非常和善的老和尚在扫地,便拉住他,施展浑身解数,滔滔不绝地推销起保险来。

      老和尚始终笑眯眯地听着他推销,还不时点点头,原一平心想,看样子推销肯定能成功。

      可正当他高兴时,老和尚却说了这样一句话:

      "人啦,最好是第一次见面就有一种让人记得住的东西,否则,一生不会有什么成就。"

      这句话就像当头一棒,将原一平良好的自我感觉打了个粉碎!要知道,之前,他可是一直以自己很有吸引力而感到自豪的,谁知道在老和尚眼里,他最大的缺点竟是不能吸引人!


      但这句话也像一盆冷水,让他那颗骄傲自大的心冷静了下来。他终于开始意识到,成功的飘飘然,已经让自己看不到了自己的不足。

      他下决心彻底改变自己。

      但光有决心是不够的,他还要把这份决心转变为彻底的行为。

      为此,他决定从两方面开始"空杯":一是跟随老和尚打坐以"洗心",一方面是自己花钱请客户来给自己开"原一平批评会",恳请大家对他的缺点加以指正。

      这样的批评会,一直坚持了很多年。有时他手头不宽裕,但即使借钱,他也要保证"原一平批评会"准时进行。

      正是这些宝贵意见,指出了他成长中的盲点,让他能够清楚地认识自己,不断地完善和提升,最终成为了全世界都赫赫有名的"推销之神"

      原一平成功的关键之一,就在于他能够将"当头棒喝"转化为"空杯"的动力。

      彻底的"空杯",总要先有脱胎换骨的想法,之后则要有不达目标誓不休的决心,最后还要一定落实到行动中。这样,真正的"空杯"才会产生!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禅宗非常重视""的智慧。在谈到什么是""的智慧时,禅宗六祖惠能的证悟,能给我们很大启示: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是一种真正彻底""的境界。而它启示的对象,绝不只是修禅的人,也包括我们这些红尘中的人,包括职场中想成功的人。

  • 相关阅读:
    3_数据类型
    2_十进制与二进制的互相转换
    1_初识Java
    Jedis 常用API
    Eazfuscator.net 2020 IL级指令虚拟化保护(Virtualization)机制分析
    C#实现——十大排序算法之选择排序
    Flutter 开发从 0 到 1(三)布局与 ListView
    使用 .NET 进行游戏开发
    Metasploit简单使用——后渗透阶段
    ElasticSearch 索引 VS MySQL 索引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jackrex/p/3001253.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