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top
第一行,任务队列信息,同 uptime 命令的执行结果
- 系统时间:15:23:10
- 运行时间:up 236 day,4min,
- 当前登录用户: 2个 user
- 负载均衡(uptime) load average: 1.90, 1.81, 1.79
- average后面的三个数分别是1分钟、5分钟、15分钟的负载情况。
- load average数据是每隔5秒钟检查一次活跃的进程数,然后按特定算法计算出的数值。如果这个数除以逻辑CPU的数量,结果高于5的时候就表明系统在超负荷运转了
第二行Tasks
- 总进程:160 total,
- 运行:1 running,
- 休眠:157 sleeping,
- 停止: 1 stopped,
- 僵尸进程: 0 zombie
第三行:CPU状态
- 6.2%us【user space】— 用户空间占用CPU的百分比。
- 0.7%sy【sysctl】— 内核空间占用CPU的百分比。
- 0.0%ni【】— 改变过优先级的进程占用CPU的百分比
- 92.4%id【idolt】— 空闲CPU百分比
- 0.0%wa【wait】— IO等待占用CPU的百分比
- 0.0%hi【Hardware IRQ】— 硬件中断占用CPU的百分比
- 0.6%si【Software Interrupts】— 软中断占用CPU的百分比
- 0.1%st(Steal time) :是当 hypervisor 服务另一个虚拟处理器的时候,虚拟 CPU 等待实际 CPU 的时间的百分比。
第四行,内存状态
- 总内存:8035560k total,
- 已用:5679464k used,
- 可用:2356096k free,
- 缓存的内存容量:281576k buffers
第五行,swap交换分区信息(虚拟内存)
- 虚拟内存总容量: 1998844k total,
- 已用:0k used,
- 可用:1998844k free,
- 缓冲的交换区总量:3840756k cached
备注:
- 可用内存=free + buffer + cached
- 对于内存监控,在top里我们要时刻监控第五行swap交换分区的used,如果这个数值在不断的变化,说明内核在不断进行内存和swap的数据交换,这是真正的内存不够用了。
- 第四行中使用中的内存总量(used)指的是现在系统内核控制的内存数,
- 第四行中空闲内存总量(free)是内核还未纳入其管控范围的数量。
- 纳入内核管理的内存不见得都在使用中,还包括过去使用过的现在可以被重复利用的内存,内核并不把这些可被重新使用的内存交还到free中去,因此在linux上free内存会越来越少,但不用为此担心。
进程信息
- PID(process id):进程id
- USER (user name):进程所有者的用户名
- PR (priority) :优先级
- NI (nice value) : 负值表示高优先级,正值表示低优先级
- VIRT (Virtual Image (kb)) : 进程使用的虚拟内存总量,单位kb。VIRT=SWAP+RES
- RES (Resident size (kb)) : 进程使用的、未被换出的物理内存大小,单位kb。RES=CODE+DATA
- SHR (Shared Mem size (kb)) : 共享内存大小,单位kb
- S (Process Status) : 进程状态。D=不可中断的睡眠状态,R=运行,S=睡眠,T=跟踪/停止,Z=僵尸进程
- %CPU (CPU usage) : 上次更新到现在的CPU时间占用百分比。这里可能超过100%,每一个100%表示占用了一个CPU,比如230%,表示目前这个进程占用了2核CPU
- %MEM (Memory usage (RES)) :进程使用的物理内存百分比
- TIME+ (CPU Time, hundredths) : 进程使用的CPU时间总计,单位1/100秒
- COMMAND (Command name/line) : 命令名/命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