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来看一段代码:
public class Intern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str1 = new String("hello") + new String("world");
str1.intern();
String str2 = "helloworld";
System.out.println(str1 == str2);//true
System.out.println(str1.intern() == str2);//true
}
}
大家对上面代码的运行结果一定很疑惑吧,第二个为true可以理解,因为intern的返回值本来就是该常量在常量池中的地址,但是为什么第一个也是true呢?
那么是什么导致的呢?答案就是这个intern的实现方式。
在jdk1.7之前的版本,调用这个方法的时候,会去常量池中查看是否已经存在这个常量了,如果已经存在,那么直接返回这个常量在常量池中的地址值,如果不存在,则在常量池中创建一个,并返回其地址值。
但是在jdk1.7以及之后的版本中,常量池从perm区搬到了heap区。intern检测到这个常量在常量池中不存在的时候,不会直接在常量池中创建该对象了,而是将堆中的这个对象的引用直接存到常量池中,减少内存开销。
所以调用第二行代码的时候,就是将heap中的地址值存放到常量池中,多以第三行代码获取的就是该字符串在heap中的地址值。
如果我们将第二行代码和第三行代码的顺序调换:
public class Intern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str1 = new String("hello") + new String("world");
String str2 = "helloworld";
str1.intern();
System.out.println(str1 == str2);//false
System.out.println(str1.intern() == str2);//true
}
}
public class Intern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str1 = new String("java");
str1.intern();
String str2 = "java";
System.out.println(str1 == str2);//false
System.out.println(str1.intern() == str2);//true
}
}
这个结果其实很好理解,在第一行代码执行的时候,会在heap中创建一个对象,并且回去常量池中查看该字符串是否已经存在,如果不存在,那么久创建一个。所以第二行代码可以说是没什么作用的。
作者:Mazin
来源:my.oschina.net/u/3441184/blog/887152
- END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