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工作模式不知不觉已经五个月,近半年的时间过着跟家人聚少离多的日子,大部分时间都放在工作上了,更确切地说是放在一个项目上,这似乎有违背我当初选择的初衷,莫名其妙我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项目经理,而且一直干到现在,项目进行到当前这个阶段感觉无力往前推进,倒不是因为项目存在技术实现问题,反而是对项目的业务前景堪忧,没有清晰的产品定位,属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模式,这河有多宽,多深都不清楚,方向在哪里?我们(2人)很迷茫。
暂且抛开业务,从项目角度整体回顾下主要时间节点和阶段性输出。
15年6月立项进入需求调研。
10月投入一个研发,一个实施共2人驻厂,打酱油模式,混个好态度。
16年1月投入所有人员6人进行第一轮封闭集中开发,完成数据库表主体结构设计和搭建完成项目原型,产出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玩具。
2月中旬到公司入职了解项目稀里糊涂成为项目经理,月底正式接手,成员结构调整,变为4人小组,老成员全部撤离做别的项目,全新的成员,重新梳理需求,大量优化和重构。
4月离职一人,基本完成数据录入功能,搭建web展示系统,阶段汇报会、培训提交部分功能,进入测试联调阶段。
5月入职一人,离职一人,3人小组完成部分数据展示功能。
6月离职一人变为2人小组,搭建移动端H5站点,并完成阶段汇报和总结。
当前2人小组,一个负责cs部分重构,剩下全盘靠我一人,还有两块比较大的内容报表和系统整合都是原有系统基础上需要迁移的功能。
项目原定的交付时间是5月底,已经delay2个多月,制定的新的交付时间计划在8月底,依旧问题多多,如果只是应付勉强及格。
根据关键时间节点可以看出来真正开发也就几个月时间,还是在不断进行人员变换的前提下,需求不确定前提下,步子迈得太大的前提下,太多不确定因素和不稳定因素,项目缺少计划性,人员之间缺少沟通,成员的频繁调整导致项目缺少连续性,项目的这种开发节奏是靠着客户的良好关系才能继续,要不然很难想象会有持续的项目合作。
在当今团队作战的时代,迟迟没有组建好团队,暂不说一只高效,默契的团队,散兵游将注定是作坊。好一点的做法是在现有基础上先聚焦做好一件事,一方面把手头上的项目持续的改进和优化,另一方面在其他厂家持续推广,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知易改难。
回顾这五个月,大部分时间都在客户现场出差,以往的出差随笔一直在给自己加油打气,现在心态有了一些改变,时间也给了我答案,方向比努力重要,是动摇了么?
暂且抛开业务,从项目角度整体回顾下主要时间节点和阶段性输出。
15年6月立项进入需求调研。
10月投入一个研发,一个实施共2人驻厂,打酱油模式,混个好态度。
16年1月投入所有人员6人进行第一轮封闭集中开发,完成数据库表主体结构设计和搭建完成项目原型,产出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玩具。
2月中旬到公司入职了解项目稀里糊涂成为项目经理,月底正式接手,成员结构调整,变为4人小组,老成员全部撤离做别的项目,全新的成员,重新梳理需求,大量优化和重构。
4月离职一人,基本完成数据录入功能,搭建web展示系统,阶段汇报会、培训提交部分功能,进入测试联调阶段。
5月入职一人,离职一人,3人小组完成部分数据展示功能。
6月离职一人变为2人小组,搭建移动端H5站点,并完成阶段汇报和总结。
当前2人小组,一个负责cs部分重构,剩下全盘靠我一人,还有两块比较大的内容报表和系统整合都是原有系统基础上需要迁移的功能。
项目原定的交付时间是5月底,已经delay2个多月,制定的新的交付时间计划在8月底,依旧问题多多,如果只是应付勉强及格。
根据关键时间节点可以看出来真正开发也就几个月时间,还是在不断进行人员变换的前提下,需求不确定前提下,步子迈得太大的前提下,太多不确定因素和不稳定因素,项目缺少计划性,人员之间缺少沟通,成员的频繁调整导致项目缺少连续性,项目的这种开发节奏是靠着客户的良好关系才能继续,要不然很难想象会有持续的项目合作。
在当今团队作战的时代,迟迟没有组建好团队,暂不说一只高效,默契的团队,散兵游将注定是作坊。好一点的做法是在现有基础上先聚焦做好一件事,一方面把手头上的项目持续的改进和优化,另一方面在其他厂家持续推广,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知易改难。
回顾这五个月,大部分时间都在客户现场出差,以往的出差随笔一直在给自己加油打气,现在心态有了一些改变,时间也给了我答案,方向比努力重要,是动摇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