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你可能还是低估了云计算的力量......

      你可能还是低估了云计算的力量......

      云计算就好比自来水的供应模式,IT用户不需要建造自己的机房,不需要机房维护人员,也不需要购买服务器等设备,就能轻松获取计算资源。然而,如果你只把云看作一种按需使用计算资源的模式,那你可能还是低估了云的力量!

      当我们使用自来水的时候,没有必要在家自建一座水厂,而是拧开水龙头,用多少取多少。这个过程中,我们无需关心水源维护和净化工艺等问题,只需按照用水量每月缴纳相应的水费即可。

      云计算就好比自来水的供应模式,IT用户不需要建造自己的机房,不需要机房维护人员,也不需要购买服务器等设备,就能轻松获取计算资源。然而,如果你只把云看作一种按需使用计算资源的模式,那你可能还是低估了云的力量!

      在由AWS于广州主办的“重构高频·AWS转型与创新峰会”上,AWS企业战略总监Mark Schwartz畅谈了自己对于云和创新的独到见解。在他看来,云能够打破企业的传统界限,赋予企业新生的力量,让传统企业可以便捷的使用物联网、机器学习、AR/VR等工具,并以一个初创企业的速度去创新,从低频转向高频。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让笔者受益匪浅。

      颠覆无处不在

      在当前的全球经济形势下,大型企业正在面临怎样的挑战?我们不如先来看一组数据:标普500指数(标普500是根据市值及流通量,在美国股票市场内挑选出500家最具代表性的各产业龙头,能够反映广泛的市场变化)里的公司在上世纪60年代的平均寿命为33年,但现在只有24年,未来可能进一步缩短至12年。也就是说,十年以后,标普500指数中有一半的公司将被替换。

      这意味着那些原本领先的公司正在被颠覆,而且他们领先的时间正在不断地缩短。巨头们之所以会被颠覆,是因为他们在面临新的竞争对手和新的商业模式时没有及时、正确的进行反击。

      企业可能永远不知道自己的竞争对手来自何处:百度干了广告的事儿,淘宝干了超市的事儿,微博干了媒体的事儿,微信干了通讯的事儿……类似的,中国的出租车市场曾长期被地方政府和国营利益把持,成为效率底下、服务质量饱受批评的僵化领域,可是在滴滴、快的等公司的攻击下,旧有格局以难以想象的速度被彻底击溃。

      然而,颠覆未必都是坏事,变化也可能意味着前所未有的新机遇,这完全取决于公司和组织的应对策略。那么企业究竟应该如何转危为机呢?Mark Schwartz表示:“在一个快速变化的环境里,要想随时抓住市场机会并进一步发展壮大,就必须要用创新的方法来快速进行响应。”

      创新——这是一个我们日常工作中听得耳朵都起了茧子的热词,然而嘴上说说容易,创造新事物的过程却难于登天。正如Mark Schwartz所述:“创新的挑战不在于你有没有新的想法和点子,而在于你是否能够提供一种机制,让这些创新的想法和点子真正落地。”

      从“低频”向“高频”组织进化

      在传统企业,尤其是那些“百年老店”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某个新想法诞生时,他们会非常谨慎,往往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成本进行测试,以至于错过了最佳时机。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低频组织,他们觉得变化是偶发的,日常默认的状态是“稳定”、“秩序”、“维持”。当然他们也会变化,但主流思路还是先做好自己的主营业务,然后再去缓慢地变化。高频企业则正好相反,他们假设变化是频发的,所以他们需要做好准备,随时感知环境中的变化,并快速应对。

      低频企业和高频企业所处的环境就像两份形状迥异的波形图:一份的曲线疏松而平缓,仿佛某人正在闲适地休息;一份的曲线紧凑而激烈,仿佛某人正在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奋力冲刺。

      高下立判!

      那么,企业应该怎么从“低频”向“高频”进化呢?Mark Schwartz道出了其中的秘诀:“云环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所以,向云上迁移并在云上进行开发部署,将有助于企业成为一个高频组织。”

      Mark Schwartz认为,以AWS为代表的云平台将从四个方面为创新铺平道路:

      第一,快速试验。如果没有云环境,一个新想法的测验可能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资来支撑。因为企业可能需要硬件来测试你的想法,需要购置新的设备,并做部署和配置。但是基于云平台,尝试的成本是非常低的,因为企业只需要按照使用量来付费。

      例如,Agero创建了MileUp应用程序,并使用碰撞预测模式来加快应急响应速度。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利用了云技术对未经证实的概念进行快速测试。得益于AWS技术和服务的加持,他们的产品得以快速面市,从创意诞生到完成仅用了8周的时间。

      第二,构建能力。云环境之所以能助力企业转向高频,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能够让员工获得工具和能力,快速实现他们的想法。

      历经十三年的发展,今天的AWS已经可以提供超过165项功能全面的云服务,客户通过API就可以随时调用包括物联网、机器学习、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在内的工具,为客户满足从技术、存储、非关系型数据分析、移动数据工程、设备联网到机器学习等各个方面的需求。在过去,企业可能需要聘请相关专业的博士可能才能使用这样的技术。但是现在,云使得每一个人都能平等的获得这些技术。更重要的一点是,AWS还在持续不断地还在开发新的功能和服务,仅2018年,AWS就推出了1957项新的服务和功能,平均每天都有5个新功能或服务上线。。

      瑞安航空正在利用数据库、分析、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服务对客户旅行计划进行个性化的调整,使用AWS运营其主要网站及酒店预订服务Ryanair Rooms,并已开始使用AWS ML Solutions Lab开发能够识别特定航班需求激增的应用程序,预见任何航班时刻表的变化,从而为客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第三,专注关键。得益于云环境,企业无需自己购置服务器等硬件设备,也无需花费高昂的成本对设备进行维护,他们可以把“钱花在刀刃上”,并把精力和时间放在最重要的地方,即思考要为客户提供什么样的新应用,带来什么样的新价值。

      以大数据挖掘与创新技术见长的触宝科技,是一家专注于移动互联网领域的软件研发公司。AWS帮助触宝科技节省了海外自主运营成本及业务成本。作为中国公司,在海外的自主运维成本非常高,尤其是在创业的初步阶段,AWS在运维成本方面的节省确实成为了触宝科技很大的助力。此外,AWS的服务具有足够的弹性,可以根据业务量随时调整,这使得触宝科技可以在服务上线初期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运营,同时能够随着业务增长的灵活调整云端资源。同时,AWS帮助触宝科技缩短产品/服务的上市时间。和在国内的自主运维比较,触宝科技在使用了AWS云服务之后大幅减少了从服务器采购到服务上线的周期,从原来的2-4周的周期缩短到1-2天完成。

      第四,普及推广。如果企业想把自己的创新实践进行规模化推广,那么云还有利于企业的高效扩展,从而服务于全球客户。目前,AWS 云在全球 22 个地理区域内运营着 69 个可用区,而AWS为中国给客户提供的服务则离不开两个合作伙伴,西云数据和光环新网,三方密切配合,开放创新,不断地满足中国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

      目前,联想正在利用AWS 遍布全球的基础设施打造全球统一的数据湖和实时混合云,以支撑其世界范围内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其10个数据中心分布在中国、北美、亚太、欧洲、俄罗斯全球5个不同区域,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日增30TB数据,每日分析数据达到15PB。尤其是数据本地化收集的存储,符合海外相关数据保护和隐私保护法律,为联想的海外业务发展减少了很大的阻力。

      物联网时代的“边云协同”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数据量的激增让企业的IT业务呈现高速增长,从而推动了云计算的繁荣。而到了设备连接数以百亿计的物联网时代,数据的增长进一步爆发,也带来了更多新的挑战。

      “物联网设备的特点是计算、存储资源非常有限,这和云也是一种匹配,我们的云上有很多计算和存储资源来帮助这些IoT设备,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开发了大量IoT服务的原因。” Mark Schwartz在接受物联网智库的采访时如此表示。

      随着云端的负担进一步加重,在碎如鸡毛的物联网场景中,单纯依靠云计算往往并不是最佳策略,边缘的速算能力对物联网应用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边缘计算这种分布式计算的特征是每个节点都有计算功能,缺点是每个用户都需要管理自己的节点;云计算这种集中式计算的做法则解决了用户对中央计算的管理烦恼。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探索“边云协同”的解决方案,AWS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017年,亚马逊携AWS Greengrass率先进军边缘计算领域。该服务将AWS扩展到设备上,这样它们就可以“在本地处理它们所生成的数据,同时仍然可以使用云来进行管理、数据分析和持久的存储”。

      结语

      就像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所说的那样:“创新有多种和各种规模,最激进、最具变革性的创新是帮助他人释放创造力,以实现其梦想”。

      这正是云计算的力量!

  • 相关阅读:
    Windows环境下OpenLDAP安装配置
    jobcenter在Windows下连携LDAP
    OpenLDAP搭建
    Go 函数 #3
    Go 数组/多维数组/切片/map #2
    Go内置类型/变量/常量 #1
    git常用命令
    makefile基础_1
    kubernete的service
    配置开发环境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jinsexiaomifeng/p/11614374.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