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结构与算法(3)-----冒泡、选择、插入排序算法

    1、冒泡排序

      该名词的由来很好理解,一般河水中的冒泡,水底刚冒出来的时候是比较小的,随着慢慢向水面浮起会逐渐增大。

      冒泡算法的运作规律如下:

      ①、比较相邻元素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就交换他们两个

      ②、对每一对相邻元素作同样的工作,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这步做完后,最后的元素会是最大的数第一波冒泡完成)。

      ③、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最后一个

      ④、持续每次对越来越少的元素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没有任何一对数字需要比较。

      

      

      代码如下:

           

    /* 冒泡排序 */
    public class BubbleSort {
        public static int[] sort(int[] array) {
            // 这里for循环表示总共需要比较多少轮
            for (int i = 1; i < array.length; i++) {
                // 设定一个标记,若为true,则表示此次循环没有进行交换,也就是待排序列已经有序,排序已经完成
                boolean flag = true;
                // 这里for循环表示每轮比较参与的元素下标
                // 对当前无序区间array[0......length-i]进行排序
                // j 的范围很关键这个范围是在逐步缩小的,因为每轮比较都会将最大的放在右边
                for (int j = 0; j < array.length - i; j++) {
                    if (array[j] > array[j + 1]) {   //如果前一个元素 > 后一个元素 (则需要进行位置交换)
                        int temp = array[j];         1、 第一个元素放到临时位置
                        array[j] = array[j + 1];     2、 将第二个元素的位置,往前调
                        array[j + 1] = temp;         3、 在将原来寄存在临时位置的元素,取出来放到第二个位置上
                        flag = false;
                    }
                }
                if (flag) {
                    break;
                }
                // 第 i 轮排序的结果为
                System.out.print("第" + i + "轮排序后的结果为:");
                display(array);
    
            }
            return array;
    
        }
    
        // 遍历显示数组
        public static void display(int[] array) {
            for (int i = 0; i < array.length; i++) {
                System.out.print(array[i] + " ");
            }
            System.out.printl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ay = { 4, 2, 8, 9, 5, 7, 6, 1, 3 };
            // 未排序数组顺序为
            System.out.println("未排序数组顺序为:");
            display(array);
            System.out.println("-----------------------");
            array = sort(array);
            System.out.println("-----------------------");
            System.out.println("经过冒泡排序后的数组顺序为:");
            display(array);
        }
    }

      结果如下:

      

      本来应该是 8 轮排序的,这里我们只进行了 7 轮排序,因为第 7 轮排序之后已经是有序数组了。

      冒泡排序解释:

      冒泡排序是由两个for循环构成,第一个for循环的变量 i  表示总共需要多少轮比较第二个for循环的变量 j 表示每轮参与比较的元素下标【0,1,......,length-i】,因为每轮比较都会出现一个最大值放在最右边,所以每轮比较后的元素个数都会少一个,这也是为什么 j 的范围是逐渐减小的。相信大家理解之后快速写出一个冒泡排序并不难。

      冒泡排序性能分析:

      假设参与比较的数组元素个数为 N,则第一轮排序有 N-1 次比较,第二轮有 N-2 次,如此类推,这种序列的求和公式为:

      (N-1)+(N-2)+...+1 = N*(N-1)/2

      当 N 的值很大时,算法比较次数约为 N2/2次比较,忽略减1。

      假设数据是随机的,那么每次比较可能要交换位置,可能不会交换,假设概率为50%,那么交换次数为 N2/4。不过如果是最坏的情况,初始数据是逆序的,那么每次比较都要交换位置。

      交换和比较次数都和N2 成正比。由于常数不算大 O 表示法中,忽略 2 和 4,那么冒泡排序运行都需要 O(N2) 时间级别。

      其实无论何时,只要看见一个循环嵌套在另一个循环中,我们都可以怀疑这个算法的运行时间为 O(N2)级,外层循环执行 N 次,内层循环对每一次外层循环都执行N次(或者几分之N次)。这就意味着大约需要执行N2次某个基本操作。

    2、选择排序 

      选择排序是每一次从待排序的数据元素中选出最小的一个元素放在序列的起始位置,直到全部待排序的数据元素排完。

      分为三步:

      ①、从待排序序列中,到关键字最小的元素

      ②、找到的最小元素不是待排序序列的第一个元素将其和第一个元素互换

      ③、从余下的 N - 1 个元素中,找出关键字最小的元素,重复(1)、(2)步,直到排序结束

       

      

           代码如下:

           

    package com.jkqiang.demo;
    
    //选择排序
    public class ChoiceSort {
        public static int[] sort(int[] array) {
            // 总共要经过N-1轮比较
            for (int i = 0; i < array.length - 1; i++) {
                int min = i;    //第一轮认为第一个元素最小        
    步骤1、找到最小元素
    // 每轮需要比较的次数 for (int j = i + 1; j < array.length; j++) { //从第二个元素开始取值,与最小元素比较 if (array[j] < array[min]) { min = j; // 记录目前能找到的最小值元素的下标 } }
    //步骤2、 将找到的最小值和i位置所在的值进行交换 if (i != min) { int temp = array[i]; array[i] = array[min]; array[min] = temp; }
    // 第 i轮排序的结果为 System.out.print("第" + (i + 1) + "轮排序后的结果为:"); display(array); } return array; } // 遍历显示数组 public static void display(int[] array) { for (int i = 0; i < array.length; i++) { System.out.print(array[i] + " "); } System.out.printl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ay = { 4, 2, 8, 9, 5, 7, 6, 1, 3 }; // 未排序数组顺序为 System.out.println("未排序数组顺序为:"); display(array); System.out.println("-----------------------"); array = sort(array); System.out.println("-----------------------"); System.out.println("经过选择排序后的数组顺序为:"); display(array); } }
     

      运行结果:

      

      选择排序性能分析:

      选择排序和冒泡排序执行了相同次数的比较:N*(N-1)/2,但是至多只进行了N次交换。

      当 N 值很大时,比较次数是主要的,所以和冒泡排序一样,用大O表示是O(N2) 时间级别。但是由于选择排序交换的次数少,所以选择排序无疑是比冒泡排序快的。当 N 值较小时,如果交换时间比选择时间大的多,那么选择排序是相当快的。

    3、插入排序

      直接插入排序基本思想是每一步将一个待排序的记录插入到前面已经排好序的有序序列中去直到插完所有元素为止

      插入排序还分为直接插入排序、二分插入排序、链表插入排序、希尔排序等等,这里我们只是以直接插入排序讲解,后面讲高级排序时会讲。

        

      

      代码如下:

           

    package com.jkqiang.demo;
    //直接插入排序
    public class InsertSort {
        public static int[] sort(int[] array) {
            int  j;
            // 从下标为1的元素开始选择合适的位置插入,因为下标为0的只有一个元素,默认是有序的
            for (int i = 1; i < array.length; i++) {
                int tmp = array[i];   //记录要插入的数据
                j = i;
                while (j > 0 && tmp < array[j - 1]) {  // 从已经排序的序列最右边的开始比较,找到比其小的数
                    array[j] = array[j - 1];  // 向后挪动
                    j--;
                }
                array[j] = tmp;  // 存在比其小的数,插入
            }
            return array;
        }
    
        // 遍历显示数组
        public static void display(int[] array) {
            for (int i = 0; i < array.length; i++) {
                System.out.print(array[i] + " ");
            }
            System.out.printl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ay = { 4, 2, 8, 9, 5, 7, 6, 1, 3 };
            // 未排序数组顺序为
            System.out.println("未排序数组顺序为:");
            display(array);
            System.out.println("-----------------------");
            array = sort(array);
            System.out.println("-----------------------");
            System.out.println("经过插入排序后的数组顺序为:");
            display(array);
        }
    }
     

      运行结果:

      

      插入排序性能分析:

      在第一轮排序中,它最多比较一次,第二轮最多比较两次,一次类推,第N轮,最多比较N-1次。因此有 1+2+3+...+N-1 = N*(N-1)/2。

      假设在每一轮排序发现插入点时,平均只有全体数据项的一半真的进行了比较,我们除以2得到:N*(N-1)/4。用大O表示法大致需要需要 O(N2) 时间级别。

      复制的次数大致等于比较的次数,但是一次复制与一次交换的时间耗时不同,所以相对于随机数据,插入排序比冒泡快一倍,比选择排序略快。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要进行逆序排列,那么每次比较和移动都会进行,这时候并不会比冒泡排序快。

    4、总结

      上面讲的三种排序,冒泡选择插入用大 O 表示法都需要 O(N2) 时间级别。一般不会选择冒泡排序,虽然冒泡排序书写是最简单的,但是平均性能是没有选择排序和插入排序好的

      选择排序把交换次数降低到最低,但是比较次数还是挺大的。当数据量小,并且交换数据相对于比较数据更加耗时的情况下,可以应用选择排序。

      在大多数情况下,假设数据量比较小或基本有序时插入排序是三种算法中最好的选择

      后面我们会讲解高级排序,大O表示法的时间级别将比O(N2)小。 

  • 相关阅读:
    NLP(二十一)根据已有文本LSTM自动生成文本
    Keras(五)LSTM 长短期记忆模型 原理及实例
    Keras(六)Autoencoder 自编码 原理及实例 Save&reload 模型的保存和提取
    NLP(二十) 利用词向量实现高维词在二维空间的可视化
    Keras(四)CNN 卷积神经网络 RNN 循环神经网络 原理及实例
    NLP(十六) DL在NLP中的应用
    Keras(三)backend 兼容 Regressor 回归 Classifier 分类 原理及实例
    ValueError: Error when checking input: expected conv2d_1_input to have 4 dimensions, but got array with shape (60000, 28, 28)
    Keras(二)Application中五款已训练模型、VGG16框架解读
    Python实现 下载IJCAI会议所有论文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jkqiang/p/9574626.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