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请回望开学时的第一次作业,你对于软件工程课程的想象
对比开篇博客你对课程目标和期待,“希望通过实践锻炼,增强计算机专业的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对比目前的所学所练所得,在哪些方面达到了你的期待和目标,哪些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为什么?
总结这门课程的实践总结和给你带来的提升,包括以下内容:
1)统计一下,你在这门课程中,完成了多少行的代码;
好多代码是与团队成员合作完成的,不容易算清楚,大致有500行代码
2)软工的各次作业分别花了多少时间?(做一个列表)
3)哪一次作业让你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软工网络15个人阅读作业1”那一次的印象最深刻,那是我接触软件工程的第一次博客作业,虽然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次的博客作业麻烦又没有什么含金量,但我的心情却跟随着题目起起伏伏。这是我在大学两年半后第一次回顾我的大学生涯,回忆起当初入学时的激动和宏图壮志,想到那些未完成的心愿,我深有感触,定下了新的目标和计划。
4)累计花了多少个小时在软工上?平均每周花多少个小时?
累计148小时,平均一周10.6个小时(14周)
5)学习和使用的新软件;
vs2017,markdown,sql,eclipse等,不是第一次用了,但是以前只是模糊的了解,现在更为熟练了
6)学习和使用的新工具;
Photoshop修图,Xmind作图,Visual Studio Code编写博客等等
7)学习和掌握的新语言、新平台;
GitHub,电脑远程访问
8)学习和掌握的新方法;
懂得了了解市场需求比盲目开发更为重要,与团队其他成员协作沟通比一个人做得很好更有效率等等
9)其他方面的提升。
知道软件项目开发流程,学会用码云管理代码等等
二、写下属于自己的人月神话——个人或结对或团队项目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实例/例证结合的分析
团队项目的代码规范很重要,一开始我们就没有重视这个环节,由一个人去写代码规范,但部分成员并没有参考这个规范,同时规范也写得不够全面,导致后来整合代码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调整,之后我们的会议讨论了这个问题,集中起来一起完成这个代码规范,使用相同的规范去完成代码,果然整合的压力小很多。
三、对下一届实践的建议,或者对于开学初的你,对于大一的你,对于开学初的我,你有什么想建议和告知的呢?对于后来人的期许。对于换人机制,有什么样的建议?
我觉得时间还是不够用的,如果要写好一个项目,越早开始越完善,如果能从开学初就着手了解项目,效果会更好。
对于换人机制,我觉得挺伤感情的,我们组用的是掷骰子的方式换人,且商量好去哪个小组,但把合作伙伴换走还是让我们依依不舍。然而换过来的人却没那么出色,大致是我们误解了这种机制想表达的“挖人”性质。
四、分析一下自己所处的团队。软件工程实践是大学里少有的认真的团队协作经验。《构建之法》上说团队的发展有几个阶段,你的团队都经历过么,最后到达了“创造”阶段了么?(参考《构建执法》第17章 人、绩效和职业道德)
萌芽阶段、磨合阶段、规范阶段、创造阶段。我们的起步我觉得挺不错的,磨合阶段与队友的相处也很是融洽,规范一开始没有被重视,后来也做的不错,创造还是缺乏一些,我们是参考已有的淘宝网作为原型,如果能有更多的新颖的点子就好了。
五、怎样证明你学会了软件工程?
研发出符合用户需求的软件
我们的项目根据身边朋友使用的口头反馈,表明确实有市场价值,但需要推广并不简单,可以说它符合我们日常的需求,但推广需要大量的资金让同学们从淘宝转向更快捷的我们,这一点比较难做到。
通过一系列工具,流程,团队合作,能够在预计的时间内发布 “足够好” 的软件
我们的任务都会有提前量,提前做完一起整合,而不是最后一天才来询问做完没有。
并且通过数据展现软件是可以维护和继续发展的。
我们的源代码暂时存在码云里,并且在本地也有几个备份。
https://gitee.com/yebuxing999/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