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查询索引状态的时候,通常会用到user_indexes这张表,这张表中有一列(CLUSTERING_FACTOR 聚簇因子),这里简单的介绍下聚簇因子的意思,大家知道数据表中的数据都是无序的存在库中,当我们在对数据进行检索的时候,查找起来很是耗费资源,于是我们就需要为表创建索引,索引的作用就是把表中的数据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保存起来,于是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有的表中的数据和索引想要排列的顺序很是相近,而另一些表中的数据和索引想要排列的顺序相距甚远,聚簇因子的作用就是用来标示这个的,聚簇因子越小,相似度越高,聚簇因子越大,相似度越低。
我们知道了聚簇因子是干嘛的了,但是还不了解标示数据的相似度有何意义,我们继续讨论:
oracle在存储数据的时候,并不是按照数据块的顺序挨个进行存入数据,因为前面存入的数据经常会有dml或者ddl操作,删除数据后,原先存有数据的数据块就变成了空块,oracle为了节省存储空间,当数据库再次有新数据进行插入的话,就会优先使用那些空块,只有当空块不够使用的时候,才会去高水位以上开辟新块,这种情况也就会导致,一张表中的数据,并不是存储在相邻的数据块中,于是聚簇因子变的很大,当这种情况进行逻辑读取的时候,就会增加IO的次数,影响了读取的速度。
既然说聚簇因子关系着表的读取速度,那么我们能够手工控制聚簇因子的大小吗?
答案是肯定的,但是事情总是有利也有弊,
1)我们可以对表进行重构(alter table emp move);
2)或者按照索引的顺序重建表(create table emp_bk as select * from emp order by empno);
3)可以在高水位以上开辟足够的新块,把一张表的数据全部存入这里,以达到降低 聚簇因子的目的,但是带来的结果也就是空间的浪费,同时因为高水位线是全表 扫描的终点,人为的拔高了水位线,容易造成全表扫的速率降低,因此需要慎重 考虑。
4)创建分区表,以减少对数据块的访问
例如 emp表中,雇员共分3个部门(deptno:10,20,30),我们按照部门号进行分区:
create table EMP
(
empno NUMBER(4) not null,
ename VARCHAR2(10),
job VARCHAR2(9),
mgr NUMBER(4),
hiredate DATE,
sal NUMBER(7,2),
comm NUMBER(7,2),
deptno NUMBER(2)
)
partition by list(deptno)
(partition dept_10 values(10),
partition dept_20 values(20),
partition dept_30 values(30),
partition dept_other values(default));
当我们执行 select * from emp where deptno=10; 时,oracle会将不属于10分区的其他分区,全部剔除出去,只访问10部门分区。
查看10部分分区:select * from emp partition(dept_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