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几种方法判断平面点在三角形内

    最近在做一个Unity实现的3D建模软件,其中需要在模型表面进行操作的时候,需要用到点和三角形位置关系的判定算法。由于一个模型往往是几千个三角片,所以这个判定算法必须高效,否则会影响最终程序的整体性能。这里记录一下一些算法,如有误请指出,谢谢!

    首先假设点和三角形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不在同一平面,需要用其它方法先筛选。

    常用的几种平面点-三角形位置关系判定方法有(以下算法执行必须先保证点和三角形位于同平面)

    1.顺时针/逆时针判定法

    该方法要求点的顺序是顺时针或逆时针的,如果是顺时针的点,沿着3条边走,如果目标点P在三角形内,那么P始终在边的右侧。

    同理,如果是逆时针的话,目标点p应该始终在边的左侧。

    例:逆时针的三个点abc,判断abXap , bcXbp , caXcp,如果这三个向量叉积的Z值都同向,并且都为负的话(左手系),说明p点在三角形内部。

    向量叉积较为简单,这里不再赘述。

    2.面积法

    已知三角形的三点坐标,由海伦公式可以直接得到面积,只需要比较Spab+Spbc+Spca和Sabc的大小关系即可。但是由于面积公式涉及开平方根,会产生浮点数的精度问题。

    3.角度法

    同面积法类似,如果点在三角形内,则pa,pb,pc与ab,bc,ca,形成6个角,这6个角的和应该为180度。同样由于求角度涉及三角函数运算,效率较慢,并且有浮点数的精度问题,所以这个方法一般是不被采用的。

    4.斜坐标系法

    这个方法正是我主要想介绍的方法,思路来源于网上,我整理了一下,感觉效率应该是这几种方法里最快的了。

    首先上图:

    首先以AC、AB为i、j基向量,建立斜坐标系。首先得知道斜坐标系有两个性质:

    1)平面向量中的结论在斜坐标系中成立。

    2)直线方程求法和直角坐标系相同。

    其中2)可以用直线的几何性质在斜坐标系中推导得到,具体方法和直角坐标系中推导直线方程类似,只不过多了个斜坐标系的夹角三角函数而已。

    下面记AB、AP、AC、i、j均为向量,并且i==AC,j==AB,是斜坐标系的基向量。

    且BC的直线方程为i+j=1;

    设P坐标为(p_i,p_j),若要P点在三角形内,必满足  1) p_i>=0,  2) p_j>=0,  3)p_i+p_j<=1。

    这里可以用向量表示为: AP=p_i*AC+p_j*AB

    左右两边同乘AC、AB。可以得到两个方程。

    AP•AC=p_i*(AC•AC)+p_j(AB•AC)    -----1

    AP•AB=p_i*(AC•AB)+p_j*(AB•AB)  -----2

     由这两个方程可以得到:

    p_i=((AP•AC)*(AB•AB)-(AP•AB)*(AC•AB))/((AC•AC)*(AB•AB)-(AC•AB)*(AC•AB));

    p_j=((AP•AB)*(AC•AC)-(AP•AC)*(AB•AC))/((AC•AC)*(AB•AB)-(AC•AB)*(AC•AB));

    --------------------------------------------------

    至此已经能够判断点是否在三角形内,下面可以借助柯西不等式,避免作浮点数除法,改为减法。

    由柯西不等式的向量形式可以得到:

    (AC•AC)*(AB•AB)>=(AC•AB)*(AC•AB)恒成立,所以分母不会为负,我们只需要判断分子的正负即可。

    即,判断p_i>=0 , p_j>=0,等价于:

    (AP•AC)*(AB•AB)-(AP•AB)*(AC•AB)>=0  ,(AP•AB)*(AC•AC)-(AP•AC)*(AB•AC)>=0,

    并且p_i+p_j<=1,可以两边同乘以分母,避免了浮点数的除法运算,即如下式:

    ((AP•AC)*(AB•AB)-(AP•AB)*(AC•AB))+((AP•AB)*(AC•AC)-(AP•AC)*(AB•AC))-((AC•AC)*(AB•AB)-(AC•AB)*(AC•AB))<=0

    代码如下:

     1     static public bool pointInTriangle(Vector3 p,Vector3 a,Vector3 b,Vector3 c)
     2     {
     3         if(pointInTrianglePlane(p,a,b,c)==false)
     4             return false;
     5         Vector3 AC=c-a;
     6         Vector3 AB=b-a;
     7         Vector3 AP=p-a;
     8 
     9         float f_i=Vector3.Dot(AP,AC)*Vector3.Dot(AB,AB)-Vector3.Dot(AP,AB)*Vector3.Dot(AC,AB);
    10         float f_j=Vector3.Dot(AP,AB)*Vector3.Dot(AC,AC)-Vector3.Dot(AP,AC)*Vector3.Dot(AB,AC);
    11         float f_d=Vector3.Dot(AC,AC)*Vector3.Dot(AB,AB)-Vector3.Dot(AC,AB)*Vector3.Dot(AC,AB);
    12         if(f_d<0) Debug.Log("erro f_d<0");
    13         //p_i==f_i/f_d
    14         //p_j==f_j/f_d
    15         if(f_i>=0 && f_j>=0 && f_i+f_j-f_d<=0)
    16             return true;
    17         else
    18             return false;
    19     }

     附上一个判断四点共面的算法,这里四个点不能有浮点精度误差,,否则算法不成立。

     1     static public bool pointInTrianglePlane(Vector3 p,Vector3 a,Vector3 b,Vector3 c)
     2     {
     3         Vector3 pa=a-p;
     4         Vector3 pb=b-p;
     5         Vector3 pc=c-p;
     6 
     7         Vector3 normal1=Vector3.Cross(pa,pb);
     8         Vector3 normal2=Vector3.Cross(pa,pc);
     9         Vector3 result=Vector3.Cross(normal1,normal2);
    10         //证明:若pab平面的法向量平行于pac平面的法向量,则说明平面pab和pac平行或重合,
    11         //且p点为两平面公共点,所以pab、pac平面重合,pabc四点共面。
    12         if(result==Vector3.zero)
    13         {
    14             Debug.Log(result);
    15             return true;
    16         }
    17         else
    18             return false;
    19     }

     

  • 相关阅读:
    java设计模式----工厂设计模式
    java拓展----CountDownLatch同步辅助类
    java设计模式----单例模式
    java拓展----Lock锁
    Orcal学习----初识Orcal
    java学习----泛型
    java学习----Junit&Log4j
    java学习----注解
    java学习----反射
    java学习----数据解析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kyokuhuang/p/4314173.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