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链接
自激振荡的引起,主要是由于放大器内部是由多级直流放大器组成的,由于每级放大器的输出以及后一级放大器的输入都存在输出阻抗,输入阻抗和分布电容。这样在级间都存在R-C相移网络。当信号每通过一级R-C网络后就要产生一个附加相移。此外,在运放的外部偏置电阻和运放输入电容,分布电容电感,寄生电容电感都有可能产生附加相移。结果运放输出的信号通过负反馈回路再叠加增到180度附加相移,而且假若反馈量足够大,终将使得负反馈转变为正反馈,从而引起振荡。一般来说,主要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输出端有容性负载,二是反馈深度过深。
常见的解决办法为:
-
在放大器的输出端并接反馈电容:
消除反馈极点,Cf应该如何选择;
-
在运放的输出端串接小电阻:
串接电阻调节极点分布。
1.三极管的稳定性
三极管出现自激振荡的条件。
2.微波网络角度看自激
自激的现象:在实际测试中,观察到在如下结构中的一部分组件中,存在一个自激信号。自激信号表现为频点为6GHz,幅值大于0dBm,相对比较稳定。在第二级的低噪放输出端没有观察到这种现象(当时应该是没有仔细看,但是考虑到滤波器的滤波效应,6GHz的带外抑制是比较强的,所以可以通过幅值来判断是第二级产生的,还是放大第一级的自激信号)。此时低噪放输入端开路,由于第一级低噪放输出端接的SIW滤波器的通带为4.6GHz~5GHz,带外抑制为40dB以上(6GHz处的带外抑制应该有45dB以上)。
自激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我们所产生的自激现象实际上是自激振荡,因为是一个单频点的信号,非常稳定。而如果是低噪放不稳定性形成的自激现象的话,带内的增益会发生抖动。这主要是因为由于引发的不稳定性应该在一定频带内表现为连续现象,即在一个比较宽的频带内都出现杂散信号。
《稳定性描述》
似乎自激与二端口网络的匹配特性无关,继续排查。我们发现只要拆除掉低噪放偏置输入端口的滤波电容,自激现象就消失了。所以怀疑应该跟偏置端口的退耦电路有关。继续排查发现,假设是电源是噪声源,那么滤波电容必须要在噪声源的去耦半径之内。
经过排查发现,两个LC滤波电容(C1=10nF,C2=10pF)的去耦距离都在指定的范围内,首先两个都为0402的陶瓷贴片电容,焊接时的ESL(等效串联电感)的值都大约是550pH,算下来两个滤波电容的谐振点分别
f1 = 67.86MHz
f2 = 2.146GHz
按照上述文件关于去耦距离的描述(按照波长的1/40进行计算)
d1 = 5.86cm
d2 = 1.8mm
而两块低噪放距离电源的距离都超过40cm。我们后来把电容移到电源旁边,成功解决了问题。
问题
问题应该在E类功放上,参考以下几个文档:
对于低噪放出现的自激振荡的现象我们当时的解决方案是拆掉了去耦电容。此外观察发现在去耦电容的旁边发现PCB上面存在一个过孔。过孔应该也就相当于一个等效串联一个电感。两路都出现了类似的自激现象。
所以两个电容并没有实现合理的去耦功能,这就导致电源噪声没有被良好的滤除。我们将电源滤波电容进行了一下更新。成功避免了问题。
?匹配,对于源和对于阻抗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