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模型除TCP/IP应用层外的四层模型
--物理层
物理层定义了设备接口上的一些电子电气化的标准,比如接口、Hub集线器、传输介质(光纤、双绞线等)、波形编码、信令等。
--数据链路层
MAC地址:准确的说他必须在一个LAN内是唯一的。他又48位的十六进制组成,前24位是厂商表示,后24位 是厂商自定义的序列号。有时候 MAC地址就是表示了一个设备的位置。
--网络层
网络层是用来逻辑上选路寻址的,这一层最重要的就是IP协议。基于ip 又分为 ARP,RARP,ICMP,IGMP等。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是一个位于TCP/IP协议栈中的网络层,负责将某个IP地址解析成对应的MAC地址。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是一个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简称IGP),用于在单一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AS)内决策路由。
ICMP是(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它是TCP/IP协议族的一个子协议,是一种面向无连接的协议,用于在IP主机、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消息。控制消息是指网络通不通、主机是否可达、路由是否可用等网络本身的消息。
网关:网关实质上是一个网络通向其他网络的IP地址。
--传输层
这一层有 两个重要的协议 TCP(三次握手)和UDP (不需要三次握手)。还有就是端口概念,不同段的端口,代表不同的应用层协议。
TCP/IP四层模型图
NAT协议
NAT:nat网络地址转换,是为了解决ipv4地址空间不足产生的。
Nat的原理就是替换掉数据包中的源ip+端口或目标ip+端口,达到私有地址不能再公网上传播,或者是局域网中服务器的发布。Nat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局域网用户的安全性。
实现方式大概可以分成 静态NAT,动态NAT PAT(端口复用)。
描述一下HSRP
热备路由协议 是Cisco私有的网关冗余协议。它是由一组路由器(最低2台)构成的一个热备组 作用是为用户提供一个不间断的网关ip,用户通过这个ip访问互联网,即使真实的网关设备DOWN掉一台,也不会影响客户的正常工作。
原理: 热备组中包含4中路由器的角色,
活跃路由器:负责承载发往虚拟ip地址的流量,是真正转发用户数据流量的路由器,
同时向UDP1985发送hello包 表明自己的状态,一个组中只有一台
备份路由器:监听整个HSRP组的状态,是成为下一个活跃路由器之前的状态,一个组中只有一个 同时向组中发送
其他路由器:静听整个HSRP组的状态,是备份路由器的候选者
虚拟路由器:为客户端提供一个虚拟的ip和MAC 能够然活跃路由器转发。
当活跃路由器Down后 备份路由器收不到hello包 就会成为活跃路由器。而这个转换的过程用户是感觉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