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COM学习(三)——COM的跨语言

    COM是基于二进制的组件模块,从设计之初就以支持所有语言作为它的一个目标,这篇文章主要探讨COM的跨语言部分。

    idl文件

    一般COM接口的实现肯定是以某一具体语言来实现的,比如说使用VC++语言,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不同的语言对于接口的定义,各个变量的定义各不相同,如何让使用vc++或者说Java等其他语言定义的接口能被别的语言识别?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定义了一种文件格式idl——(Interface Definition Language)接口定义语言,IDL提供一套通用的数据类型,并以这些数据类型来定义更为复杂的数 据类型。一般来说,一个文件有下面几个部分说明

    1. 接口的定义
    2. 组件库的定义
    3. 实现类的定义
      而各个部分又包括他们的属性定义,以及函数成员的定义

    属性:

    属性是在接口定义的上方,使用“[]”符号包裹,一般在属性中使用下面几个关键字:
    object:标明该部分是一个对象(可以理解为c++中的对象,包括接口和具体的实现类)
    uuid:标明该部分的GUID
    version:该部分的版本

    接口定义

    接口定义采用关键字interface,接口函数定义在一对大括号中,它的定义与类的定义相似,其中函数定义需要修饰函数各个参数的作用,比如使用in 表示它作为输入参数,out表示作为输出参数,retval表示该参数作为返回值,一般在VC++定义的接口中,函数返回值为HRESULT,但是需要返回一个值供外界调用,此时就使用输出参数并加上retval表示它将在其他语言中作为函数的返回值。

    组件库定义

    库使用library关键字定义,在定义库的时候,它的属性一般定义GUID和版本信息,而在库中通常定义库中的实现类的相关信息,库中的信息也是写在一对大括号中

    实现类的定义

    接口实现类使用关键字coclass,接口类的属性一般定义一个object,一个GUID,然后一般定义实现类不需要向在C++中那样定义它的各个接口,各个数据成员,只需要告知它实现哪些接口即可,也就是说它继承自哪些接口。
    下面是一个具体的例子:

    import "unknwn.idl";
    
    [
    	object,
    	uuid(CF809C44-8306-4200-86A1-0BFD5056999E)
    ]
    interface IMyString : IUnknown
    {
    	HRESULT Init([in] BSTR bstrInit);
    	HRESULT GetLength([out, retval] ULONG *pretLength);
    	HRESULT Find([in] BSTR bstrFind, [out, retval] BSTR* bstrSub);
    };
    
    [
    	uuid(ADF50A71-A8DD-4A64-8CCA-FFAEE2EC7ED2),
    	version(1.0)
    ]
    library ComDemoLib 
    {
    	importlib("stdole32.tlb");
    	[
    		uuid(EBD699BA-A73C-4851-B721-B384411C99F4)
    	]
    	coclass CMyString
    	{
    		interface IMyString;
    	};
    };
    

    上面的例子中定义了一个IMyString接口继承自IUnknown接口,函数参数列表中in表示参数为输入参数,out表示它为输出参数,retval表示该参数是函数的返回值。import导入了一个库文件类似于include。而importlib导入一个tlb文件,我们可以将其看成VC++中的#pragma comment导入一个lib库
    从上面不难看出一个IDL文件至少有3个ID,一个是接口ID,一个是库ID,还有一个就是实现类的ID
    在VC环境中通过midl命令可以对该文件进行编译,编译会生成下面几个我们在编写实现时会用到的重要文件:

    1. 一个.h文件:包含各个部分的声明,以及接口的定义
    2. 一个_i.c文件:包含各个部分的定义,主要是各个GUI的定义

    需要实现的导出函数

    一般我们需要在dll文件中导出下面几个全局的导出函数:

    STDAPI DllRegisterServer(void);
    STDAPI DllUnregisterServer(void);
    STDAPI DllGetClassObject(const CLSID & rclsid, const IID & riid, void ** ppv);
    STDAPI DllCanUnloadNow(void);
    

    其中DllRegisterServer用来向注册表中注册模块的相关信息,主要注测在HKEY_CLASSES_ROOT中,主要定义下面几项内容:

    1. 字符串名称项,该项中包含一个默认值,一般给组件的字符串名称;CLSID子健,一般给实现类的GUID;CurVer子健一般是子健的版本
    2. 以版本字符串为键的注册表项,该项中主要保存:默认值,当前版本的项目名称;CLSID当前版本库的实现类的GUID
    3. 在HKEY_CLASSES_ROOT/CLSID子健中注册以实现类GUID字符串为键的注册表项,里面主要包含:默认值,组件字符串名称;InprocServer32,组件所在模块的全路径;ProgID组件名称;TypeLib组件类型库的ID,也就是在定义IDL文件时,定义的实现库的GUID。
      下面是具体的定义:
    const TCHAR *g_RegTable[][3] = {
    	{ _T("CLSID\{EBD699BA-A73C-4851-B721-B384411C99F4}"), 0, _T("FirstComLib.MyString")}, //组件ID
    	{ _T("CLSID\{EBD699BA-A73C-4851-B721-B384411C99F4}\InprocServer32"), 0, (const TCHAR*)-1 }, //组建路径
    	{ _T("CLSID\{EBD699BA-A73C-4851-B721-B384411C99F4}\ProgID"), 0, _T("FirstComLib.MyString")}, //组件名称
    	{ _T("CLSID\{EBD699BA-A73C-4851-B721-B384411C99F4}\TypeLib"), 0, _T("{ADF50A71-A8DD-4A64-8CCA-FFAEE2EC7ED2}") }, //类型库ID
    	{ _T("FirstComLib.MyString"), 0, _T("FirstComLib.MyString") }, //组件的字符串名称
    	{ _T("FirstComLib.MyString\CLSID"), 0, _T("{EBD699BA-A73C-4851-B721-B384411C99F4}")}, //组件的CLSID
    	{ _T("FirstComLib.MyString\CurVer"), 0, _T("FirstComLib.MyString.1.0") }, //组件版本
    	{ _T("FirstComLib.MyString.1.0"), 0, _T("FirstComLib.MyString") }, //当前版本的项目名称
    	{ _T("FirstComLib.MyString.1.0\CLSID"), 0, _T("{EBD699BA-A73C-4851-B721-B384411C99F4}")} //当前版本的CLSID
    };
    

    使用上一篇博文的代码,来循环注册这些项即可
    DllGetClassObject:该函数用来生成对应的工厂类,而工厂类负责产生对应接口的实现类。
    DllCanUnloadNow:函数用来询问是否可以卸载对应的dll,一般在COM中有两个全局的引用计数,用来记录当前内存中有多少个模块中的类,以及当前有多少个线程在使用它,如果当前没有线程使用或者存在的对象数为0,则可以卸载

    实现类的定义

    实现部分的整体结构图如下:

    类图

    由于所有类都派生自IUnknown,所在在这里就不显示这个基类了。
    每个实现类都对应了一个它具体的类工厂,而项目中CMyString类的类厂的定义如下:

    class CMyClassFactory : public IClassFactory
    {
    public:
    	CMyClassFactory();
    	~CMyClassFactory();
    
    	STDMETHOD(CreateInstance)(IUnknown *pUnkOuter, REFIID riid, void **ppvObject);
    	STDMETHOD(LockServer)(BOOL isLock);
    
    	STDMETHOD(QueryInterface)(REFIID riid, void **ppvObject);
    	STDMETHOD_(ULONG, AddRef)(void);
    	STDMETHOD_(ULONG, Release)(void);
    
    protected:
    	ULONG m_refs;
    };
    

    STDMETHOD宏展开如下:

    #define STDMETHOD(method) virtual HRESULT __stdcall method
    

    所以上面的代码展开后就变成了:

    virtual HRESULT __stdcall CreateInstance((IUnknown *pUnkOuter, REFIID riid, void **ppvObject);
    

    另外3个派生自IUnknown接口就没什么好说的,主要说说另外两个:
    CreateInstance:主要用来生成对应的实现类,然后再调用实现类——CMyString的QueryInterface函数生成对应的接口
    LockServer:当前是否被锁住:如果传入的值为TRUE,则表示被锁住,对应的锁计数器+1, 否则 -1
    至于CMyString类的代码与之前的大同小异,也就没什么说的。
    其他语言想要调用,以该项目为例,一般会经历下面几个步骤:

    1. 调用对应语言提供的产生接口的函数,该函数参数一般是传入一个组件的字符串名称。如果要引用该项目中的组件则会传入FirstComLib.MyString
    2. 在注册表的HKEY_CLASSES_ROOT组件字符串名CLSID(比如HKEY_CLASSES_ROOTFirstComLib.MyStringCLSID)中找到对应的CLSID值
    3. 在HKEY_CLASSES_ROOTCLSID对应IDInprocServer32(CLSID{EBD699BA-A73C-4851-B721-B384411C99F4}InprocServer32)位置处找到对应模块的路径
    4. 加载该模块
    5. 根据IDL文件告知其他语言里面存在的接口,由语言调用对应的创建接口的函数创建接口
    6. 调用模块的导出函数DllGetClassObject将查询到的CLSID作为第一个参数,并将接口ID作为第二个参数传入,得到一个接口
      6.后面根据idl文件中的定义,直接调用接口中提供的函数

    真实ATLCOM项目的解析

    最后来看看一个正式的ATLCOM项目里面的内容,来复习前面的内容,首先通过VC创建一个ATLCOM的dll项目
    在项目上右键-->New Atl Object,输入接口名称,IDE会根据名称生成一个对应的接口,还是以MyString接口为例,完成这一步后,整个项目的类结构如下:
    项目类结构图
    这些全局函数的作用与之前的相同,它里面多了一个_Module的全局对象,该对象类似于MFC中的CWinApp类,它用来表示整个项目的实例,里面封装了对于引用计数的管理,以及对项目中各个接口注册信息的管理,所以看DllRegisterServer等函数就会发现它们里面其实很简单,大部分的工作都由_Module对象完成。
    整个IDL文件的定义如下:

    
    import "oaidl.idl";
    import "ocidl.idl";
    	[
    		object,
    		uuid(E3BD0C14-4D0C-48F2-8702-9F8DBC96E154),
    		dual,
    		helpstring("IMyString Interface"),
    		pointer_default(unique)
    	]
    	interface IMyString : IDispatch
    	{
    	};
    
    [
    	uuid(A61AC54A-1B3D-4D8E-A679-00A89E2CBE93),
    	version(1.0),
    	helpstring("FirstAtlCom 1.0 Type Library")
    ]
    library FIRSTATLCOMLib
    {
    	importlib("stdole32.tlb");
    	importlib("stdole2.tlb");
    
    	[
    		uuid(11CBC0BE-B2B7-4B5C-A186-3C30C08A7736),
    		helpstring("MyString Class")
    	]
    	coclass MyString
    	{
    		[default] interface IMyString;
    	};
    };
    
    

    里面的内容与上一次的内容相差无几,多了一个helpstring属性,该属性用于产生帮助信息,当使用者在调用接口函数时IDE会将此提示信息显示给调用者。
    由于有系统框架给我们做的大量的工作,我们再也不用关心像引用计数的问题,只需要将精力集中在编写接口的实现上,减少了不必要的工作量。

    至此从结构上说明了为了实现跨语言COM组件内部做了哪些工作,当然只有这些工作是肯定不够的,后面会继续说明它所做的另一块工作——提供的一堆通用的变量类型。

  • 相关阅读:
    个人作业——软件工程实践总结&个人技术博客
    个人作业——软件评测
    结对第二次作业——某次疫情统计可视化的实现
    结对第一次—疫情统计可视化(原型设计)
    软工实践寒假作业(2/2)
    软工实践寒假作业(1/2)
    C#MD5判断文件是否修改
    Socket抓包工具WireShark使用
    C#窗体最大化最小化等比例缩放
    QMessageBox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anuage/p/7758219.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