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链模式的定义:
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了请求的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将这些对象连成一条链,并沿着这条链传递该请求,直到有对象处理它为止。
责任链模式的重点是在“链”上,由一条链去处理相似的请求在链中决定谁来处理这个请求,并返回相应的结果。
责任链模式的通用类图如下所示:
通用源代码:
package com.package4; public class Test4{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声明所有的处理节点 Handler handler1 = new ConcreteHandler1(); Handler handler2 = new ConcreteHandler2(); Handler handler3 = new ConcreteHandler3(); //设置链中的阶段顺序1-->2-->3 handler1.setNext(handler2); handler2.setNext(handler3); //提交请求,返回结果 Response response = handler1.handleMessage(new Request()); } } abstract class Handler { private Handler nextHandler; //每个处理者都必须对请求做出处理 public final Response handleMessage(Request request){ Response response = null; //判断是否是自己的处理级别 if(this.getHandlerLevel().equals(request.getRequestLevel())){ response = this.echo(request); }else{ //不属于自己的处理级别 //判断是否有下一个处理者 if(this.nextHandler != null){ response = this.nextHandler.handleMessage(request); }else{ //没有适当的处理者,业务自行处理 } } return response; } //设置下一个处理者是谁 public void setNext(Handler _handler){ this.nextHandler = _handler; } //每个处理者都有一个处理级别 protected abstract Level getHandlerLevel(); //每个处理者都必须实现处理任务 protected abstract Response echo(Request request); } class ConcreteHandler1 extends Handler { //定义自己的处理逻辑 protected Response echo(Request request) { //完成处理逻辑 return null; } //设置自己的处理级别 protected Level getHandlerLevel() { //设置自己的处理级别 return null; } } class ConcreteHandler2 extends Handler { //定义自己的处理逻辑 protected Response echo(Request request) { //完成处理逻辑 return null; } //设置自己的处理级别 protected Level getHandlerLevel() { //设置自己的处理级别 return null; } } class ConcreteHandler3 extends Handler { //定义自己的处理逻辑 protected Response echo(Request request) { //完成处理逻辑 return null; } //设置自己的处理级别 protected Level getHandlerLevel() { //设置自己的处理级别 return null; } } class Level { //定义一个请求和处理等级 } class Request { //请求的等级 public Level getRequestLevel(){ return null; } } class Response { //处理者返回的数据 }抽象的处理者实现三个职责:
一是定义一个请求的处理方法handle Message,唯一对外开放的方法;
二是定义一个链的编排方法setNext,设置下一个处理者;
三是定义了具体的请求者必须实现的两个方法:定义自己能够处理的级别get Handler Level和具体的处理任务echo。
/*************************************************************************************************
注意handler Message方法前的final关键字,模板方法模式中的模板方法也是final类型的。
**************************************************************************************************/
1、责任链模式的优点:
责任链模式非常显著的优点是将请求和处理分开。
2、责任链模式的缺点:
一是性能问题,每个请求都是从链头遍历到链尾,特别是在链比较长的时候,性能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二是调试不很方便,特别是链条比较长,环节比较多的时候,由于采用了类似递归的方式,调试的时候逻辑可能比较复杂。
3、使用责任链模式的注意事项:
链中节点数量需要控制,避免出现超长链的情况,一般的做法是在Handler中设置一个最大节点数量,在setNext方法中判断是否已经是超过其阈值,超过则不允许该链建立,避免无意识地破坏系统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