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学习鸟哥的Linux私房菜笔记(12)——系统监视2

    四、控制进程

    kill :语法 kill [-signal] PID     向进程传送一个特定的讯号,默认为15(终结)

    kill -l  :列出所有可以由kill传递的讯号

       1 :重启进程

       2 :相对于ctrl + c

       9 :强制结束进程

    killall 后面可接进程名称 

    五、进程优先级

    进程的优先级,用nice值来表示

    nice :以一个不同的nice值来运行指令

    进程默认nice值是0,范围-20~19,一般用户只能设置0~19,而root用户可以从-20到19,值越小优先级越高

    nice -n num command

    renice :改变一个运行进程的nice值

    renice -n pid


    在top中直接按下键盘r会出现如下,输入PID回车后在输入进程等级也可以改变


    六、前台和后台

    默认情况下,一个命令执行后,此指令将独占shell,并拒绝其他输入。我们称之为前台进程。反之则称为后台进程。

    对每一个控制台,都允许多个后台进程。

    对前台/后台进程的控制与调度,被称为任务控制。

    七、将进程丢入后台

    command & :将一个进程直接丢入后台运行。


    nohup command & :将一个进程直接丢入后台运行,而且在该控制台退出后,进程仍不挂断。

    ctrl + z  :将一个正在运行的前台进程暂停,并丢入后台。


    八、工作

    jobs :列出系统当前的后台进程


    fg :将后台进程拉回到前台


    bg :激活后台暂停的进程

    九、/proc目录

    /proc目录是一个虚拟的文件系统,包含了来自正在运行着的核心的信息

    用户可以通过cat  /proc/下的文件,来获得系统信息

    这些信息包括系统硬件、网络设置、内存使用,及其他一些东西

    /proc/sys目录下的文件,允许系统管理员更改,这些变动会直接影响当前核心


    /proc/cmdline   系统的启动信息

    /proc/cpuinfo   cpu信息

    /proc/devices  系统设备信息

    /proc/filesystem

    /proc/iterrupts

    ......

    系统中所有进程都会以进程PID号作为目录名在/proc/目录下

    注意:不要读取kcore文件

    十、系统日志

    系统日志记录着系统运行中的记录信息

    在服务或系统发生故障的时候,通过查询系统日志,可以帮助我们诊断。

    系统日志可以预警安全问题

    系统日志一般都存放在/var/log目录下


    十一、常用的系统日志

    cat  /var/log/dmsg   或   dmsg

    核心启动日志

    /var/log/messages

    系统报错日志


    /var/log/maillog

    邮件系统日志

    /var/log/xferlog

    FTP服务用日志

    /var/log/secure

    安全信息,系统登录与网络连接的信息

    /var/log/wtmp

    登录记录












  • 相关阅读:
    How To Build CyanogenMod Android for smartphone
    CentOS安装Code::Blocks
    How to Dual boot Multiple ROMs on Your Android SmartPhone (Upto Five Roms)?
    Audacious——Linux音乐播放器
    How to Dual Boot Multiple ROMs on Your Android Phone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Rooting Your Android Phone
    How to Flash a ROM to Your Android Phone
    什么是NANDroid,如何加载NANDroid备份?
    Have you considered compiled a batman-adv.ko for android?
    BATMAN—Better Approach To Mobile Adhoc Networking (B.A.T.M.A.N.)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anzhi/p/6469352.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