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gzip & bz2


    15.1 gzip
    gzip(1) 是GNU的压缩程序。它只对单个文件进行压缩。基本用法如下:
    $ gzip filename 
    程序执行以后,文件名会变成filename.gz,而且一般情况下大小会比原文件要小。注意,程序并不新建一个新的文件filename.gz, 而是将filename变成filename.gz。一般来说,文本文件压缩率会比较高。而那些jpeg图像,mp3等类似文件的压缩率就没有那么好了, 因为它们本来就已经被压缩过了的。这个基本用法考虑了压缩时间和压缩后文件尺寸的平衡问题(译者注:如果要使压缩后的文件更小,就需要用到更多的时间)。 要得到最小文件大小(最大压缩),可以使用如下用法:
    $ gzip -9 filename 
    这样就可以得到gzip能够压缩的最小文件尺寸,但是需要更长的压缩时间。上面的数字越小,压缩就越快,相反压缩率也就越小。

    bzip2比传统的gzip或者ZIP的压缩效率更高,但是它的压缩速度较慢。从这点来说,它非常类似于最近出现的其它一些压缩算法。与RAR或者ZIP等其它不同的是,bzip2只是一个数据压缩工具,而不是归档工具,在这一点上它与gzip类似。程序本身不包含用于多个文件、加密或者文档切分的工具,相反按照UNIX的传统需要使用如tar或者GnuPG这样的外部工具。

    在有些情况下,按照绝对压缩效率来讲bzip2不如7z和RAR格式。根据摩尔定律的持续效应,计算时间越来越少并且也变得越来越不重要,所以类似的压缩方法变得越来越流行。根据作者的说法,在目前所有已知的压缩算法中,bzip2可以排到百分之十到十五这样最好的一类算法中(PPM),尽管它在压缩速度时大致快两倍,而解压速度有六倍快。

    bzip2使用Burrows-Wheeler transform将重复出现的字符序列转换成同样字母的字符串,然后用move-to-front transform进行处理,最后使用哈夫曼编码进行压缩。在bzip2中所有的数据块都是大小一样的纯文本数据块,它们可以用命令行变量进行选择,然后用从π的十进制表示得到的一个任意位序列标识成压缩文本。

    起初,bzip2的前一代bzip在数据块排列之后使用算术编码进行压缩,由于软件专利的限制现在已经不再使用算术编码

    [编辑]使用

    Unix系统下,bzip2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与tar一起使用。bzip2 file压缩文件,bzip2 -d file.bz2解压文件,解压也可以使用另外一个名字bunzip2

    bzip2的命令行标志大部分与gzip相同,所以,从tar文件解压bzip2压缩的文件可以用:

    bzcat archivefile.tar.bz2 | tar -xvf -
    

    生成bzip2压缩的tar文件可以使用:

    tar -cvf - filenames | bzip2 > archivefile.tar.bz2
    

    GNU tar支持 -j标志,这就可以不经过管道直接生成tar.bz2文件:

    tar -cvjf archivefile.tar.bz2 file-list
    

    解压GNU tar文件可以使用:

    tar -xvjf archivefile.tar.bz2

    这么多年来,数据压缩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有用的。无论是在邮件中发送的图片用的zip文件还是在服务器压缩数据文件,我们都可以让下载更容易或者有效 的节约磁盘空间。某些压缩格式有时允许我们以60%的比率(甚至更高)压缩文件。下面我将会给大家演示如何用这些命令在Linux下面去压缩文件或者目 录。我们将学习zip, tar, tar.gz和tar.bz2等压缩格式的基本用法。这几个是在Linux里面常用的压缩格式。

    在我们探究这些用法之前,我想先跟大家分享一下使用不同压缩格式的经验。当然,我这里讲到的只是其中的一些用法,除我讲到的之外,他们还有更多的地 方值得我们探讨。我已经意识到我需要了解两到三种压缩格式,才能更好的使用他们。zip格式是第一个需要了解的格式。因为它实际上已成为压缩文件的标准选 择,而且它在windows上也能使用。我经常用zip格式压缩那些需要共享给windows用户的文件。如果只是共享给linux用户或者Mac用户, 那我偏向于选择tar.gz格式。

    ZIP
    zip可能是目前使用得最多的文档压缩格式。它最大的优点就是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平台,比如Linux, Windows以及Mac OS,上使用。缺点就是支持的压缩率不是很高,而tar.gz和tar.gz2在压缩率方面做得非常好。闲话少说,我们步入正题吧:
    我们可以使用下列的命令压缩一个目录:
    # zip -r archive_name.zip directory_to_compress

    下面是如果解压一个zip文档:
    # unzip archive_name.zip

    TAR
    Tar是在Linux中使用得非常广泛的文档打包格式。它的好处就是它只消耗非常少的CPU以及时间去打包文件,他仅仅只是一个打包工具,并不负责压缩。 下面是如何打包一个目录:
    # tar -cvf archive_name.tar directory_to_compress

    如何解包:
    # tar -xvf archive_name.tar.gz

    上面这个解包命令将会将文档解开在当前目录下面。当然,你也可以用这个命令来捏住解包的路径:
    # tar -xvf archive_name.tar -C /tmp/extract_here/

    TAR.GZ
    这种格式是我使用得最多的压缩格式。它在压缩时不会占用太多CPU的,而且可以得到一个非常理想的压缩率。使用下面这种格式去压缩一个目录:
    # tar -zcvf archive_name.tar.gz directory_to_compress

    解压缩:
    # tar -zxvf archive_name.tar.gz

    上面这个解包命令将会将文档解开在当前目录下面。当然,你也可以用这个命令来捏住解包的路径:
    # tar -zxvf archive_name.tar.gz -C /tmp/extract_here/

    TAR.BZ2
    这种压缩格式是我们提到的所有方式中压缩率最好的。当然,这也就意味着,它比前面的方式要占用更多的CPU与时间。这个就是你如何使用tar.bz2进行 压缩。
    # tar -jcvf archive_name.tar.bz2 directory_to_compress

    上面这个解包命令将会将文档解开在当前目录下面。当然,你也可以用这个命令来捏住解包的路径:
    # tar -jxvf archive_name.tar.bz2 -C /tmp/extract_here/

    数据压缩是非常有用的,尤其是对于备份来说。所以,你现在应该考虑在你的备份脚本中使用你在这里学到的压缩方式备份你基本的规则文件以减小你备份文 件的大小。

    过段时间之后,你就会意识到,在压缩率与CPU占用时间上会有一个平衡,你也要学会如何去权衡什么时候你需要一个快但是压缩率低,什么时候需要一个 压缩率高但是CPU点用高的压缩方式,然后你才能避免无谓的空间与时间。

    来源:http://www.simplehelp.net/2008/12/15/how-to-create-and-extract-zip-tar-targz-and-tarbz2-files-in-linux/
    译者注:
    原作者弄错了一个概念。tar这个命令并没有压缩的功能,它只是一个打包的命令。tar.gz与tar.bz2都是在tar命令中调用了别的压缩命令实现 了一个压缩的功能,实际是实行一个先打包后压缩的过程,而且,tar.gz与tar.bz2只是一个公认的一个通行后缀而已,并不是一种压缩格式(真正实 现压缩的是gzip与bzip2,这是后话。),tar.gz在很多时候,也会被简写成tgz。
    在译文中,大部分地方尊重原作者,只是在tar的功能解释时,我做了修改。

    GZ

    压缩文件

    gzip sample_file_name

    解压缩文件

    gzip –d sample_file_name.gz

  • 相关阅读:
    Chandy-Lamport_algorithm
    3 differences between Savepoints and Checkpoints in Apache Flink
    列数 行数 表数 限制
    数据收集、传输、元数据管理、作业流调度、海量数据查询引擎、数据可视化
    分析云负载均衡产品
    端口被占用通过域名的处理 把www.domain.com均衡到本机不同的端口 反向代理 隐藏端口 Nginx做非80端口转发 搭建nginx反向代理用做内网域名转发 location 规则
    JSON Web Token
    查看开启端口的应用
    If the parts of an organization (e.g., teams, departments, or subdivisions) do not closely reflect the essential parts of the product, or i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s do not reflect the r
    微服务架构的理论基础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exus/p/1853875.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