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android ANR产生原因和解决办法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199e60101kvbl.html

    ANR (Application Not Responding)  

        ANR定义:在Android上,如果你的应用程序有一段时间响应不够灵敏,系统会向用户显示一个对话框,这个对话框称作应用程序无响应(ANR:Application Not Responding)对话框。用户可以选择“等待”而让程序继续运行,也可以选择“强制关闭”。所以一个流畅的合理的应用程序中不能出现anr,而让用户每次都要处理这个对话框。因此,在程序里对响应性能的设计很重要,这样系统不会显示ANR给用户。

        默认情况下,在android中Activity的最长执行时间是5秒,BroadcastReceiver的最长执行时间则是10秒。

    第一:什么会引发ANR?

     

        在Android里,应用程序的响应性是由Activity Manager和WindowManager系统服务监视的 。当它监测到以下情况中的一个时,Android就会针对特定的应用程序显示ANR:

      1.在5秒内没有响应输入的事件(例如,按键按下,屏幕触摸)
      2.BroadcastReceiver在10秒内没有执行完毕

      造成以上两点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在主线程中做了非常耗时的操作,比如说是下载,io异常等。

       

        潜在的耗时操作,例如网络或数据库操作,或者高耗时的计算如改变位图尺寸,应该在子线程里(或者以数据库操作为例,通过异步请求的方式)来完成。然而,不是说你的主线程阻塞在那里等待子线程的完成——也不是调用 Thread.wait()或是Thread.sleep()。替代的方法是,主线程应该为子线程提供一个Handler,以便完成时能够提交给主线程。以这种方式设计你的应用程序,将能保证你的主线程保持对输入的响应性并能避免由于5秒输入事件的超时引发的ANR对话框。

    第二:如何避免ANR?

     

    1、运行在主线程里的任何方法都尽可能少做事情。特别是,Activity应该在它的关键生命周期方法(如onCreate()和onResume())里尽可能少的去做创建操作。(可以采用重新开启子线程的方式,然后使用Handler+Message的方式做一些操作,比如更新主线程中的ui等)

     

    2、应用程序应该避免在BroadcastReceiver里做耗时的操作或计算。但不再是在子线程里做这些任务(因为 BroadcastReceiver的生命周期短),替代的是,如果响应Intent广播需要执行一个耗时的动作的话,应用程序应该启动一个 Service。(此处需要注意的是可以在广播接受者中启动Service,但是却不可以在Service中启动broadcasereciver,关于原因后续会有介绍,此处不是本文重点)

     

    3、避免在Intent Receiver里启动一个Activity,因为它会创建一个新的画面,并从当前用户正在运行的程序上抢夺焦点。如果你的应用程序在响应Intent广 播时需要向用户展示什么,你应该使用Notification Manager来实现。

     

    总结:anr异常也是在程序中自己经常遇到的问题,主要的解决办法自己最常用的就是不要在主线程中做耗时的操作,而应放在子线程中来实现,比如采用Handler+mesage的方式,或者是有时候需要做一些和网络相互交互的耗时操作就采用asyntask异步任务的方式(它的底层其实Handler+mesage有所区别的是它是线程池)等,在主线程中更新UI。

  • 相关阅读:
    三大主流负载均衡软件对比(LVS+Nginx+HAproxy)
    nginx 提示the "ssl" directive is deprecated, use the "listen ... ssl" directive instead
    centos安装nginx并配置SSL证书
    hadoop创建目录文件失败
    The server time zone value 'EDT' is unrecognized or represents more than one time zone.
    脚本启动SpringBoot(jar)
    centos做免密登录
    数据库远程连接配置
    Bash 快捷键
    TCP三次握手四次断开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ibertycode/p/5187627.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