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业内人士称游资3年前开始准备炒作糖价

    在经过长达半年多时间酝酿之后,食糖价格在今年八九月份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迅速飙升,从5000多元/吨迅速上涨到6000多元/吨,10月中旬以来,在不到半个月时间里,又迅速从6000多元/吨飙升到7000元/吨,进入11月之后,报价更一度逼近7500元/吨的历史高位。糖价高企,被网友戏称为“糖高宗”。

      令人惊奇的是,就在10月初,多位食糖业内人士还认为:糖价上涨因受旱情影响,价格上涨空间有限。然而,《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多位投融资专家则认为:食糖价格的快速飙升已经无法用供求关系、产销平衡来解释,只有深入了解整个产业的内外规律,才能明白食糖价格还将走多远。

      现象 批发零售诸多环节“涨声一片”

      胡启莲说:“这表明市场已经对价格波动非常敏感,从核心意义来看,很可能不仅仅是市场的敏感度进一步提升,更大程度上应该是过剩资金在寻找出口。”

      今年8月份以来,国内糖市出现了整体大幅度上扬的局面,在西安、青岛、廊坊、武汉、合肥、郑州、福州、上海、天津、石家庄、南昌、太原、哈尔滨、长春、北京等多个城市,8月30日的白糖吨价批发均突破5700元关口。其中,上海达到5830元/吨,创下今年国内“甜蜜”市场最高行情。8月30日,云南白糖价格大幅上扬,5450元/吨的报价,创下1995年以来云南白糖批发价最高行情。

      与此同时,终端零售的行情也在不断上涨。云南昆明、广西南宁、柳州、等地的零售商店和超市中,白糖价格已经上扬到7.5-8.5元/公斤,比7月份的价格平均上涨了0.5-0.8元。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广西南宁沃尔玛、南城百货、北京华联等超市采访时,一斤装的白糖售价基本上要在4元钱左右,也比上月增加了0.5元。

      在南宁市食品批发市场,一件(100斤)白糖要价达到337元,一家批发店店主黄女士告诉记者,一个月前每件白糖价格还停留在250元上下,最近则是一天几个价。

      食品工业、饮料业和饮食业是主要涉糖行业,其中糖果、糕点、饼干、速冻食品、乳制品、罐头、饮料等是用糖的主要领域。受糖价飙升影响,与食糖有关的糖果、巧克力等产品已经有不少品牌开始提价。其中,嘉士利旗下饼干上调5%,嘉顿罐装饼干提价6%。

      接受记者采访的诸多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论价格上涨的最大特点是传导性很强,期货、中远期现货交易和批发价格的飙升,迅速传递到零售终端市场。这意味着原来意义上仅仅停留在期货、中远期现货和批发领域的价格波动,已经能够迅速延伸到零售领域中。

      来自相当一部分国内乳制品、饼干和方便食品企业反馈的信息表明:如果糖价持续上涨,这一类产品的价格上涨就成为必然趋势,即使价格不上涨,生产企业也会采取减少包装重量等方式,缓解来自供应源头的压力。

      广西糖业专家胡启莲分析说,在2008年之前,期货、中远期现货糖价的迅速上扬,一般要花3个月到半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引发零售终端的价格上涨。但2008年之后,期货、中远期现货糖价上扬,只要不到2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能引发批发环节的价格上扬,并随之引起零售终端的价格飙升。

      胡启莲说:“这表明市场已经对价格波动非常敏感,从核心意义来看,很可能不仅仅是市场的敏感度进一步提升,更大程度上应该是过剩资金在寻找出口。”

      探因“业内人士”判断为何一再失误

      行家简天宇说:“我这样的老手,都无法判断价格是怎么涨上去的,现在问哪个食糖企业都说没有糖,市场上也只见价格不见放货,这样的情况确实罕见。”

      就在今年10月初,《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及相关行业专家的分析判断,均认为食糖价格的上涨是因为国内外产销因素造成的。

      国内方面:产量减少

      ——— 2009-2010榨季产量减少导致食糖价格有足够的“升值空间”。

      2009/2010年制糖期全国共生产食糖1073.83万吨,比上一制糖期少产糖169.29万吨,其中,产甘蔗糖1013.83万吨;产甜菜糖60万吨。

      截至2010年8月末,本制糖期全国累计销售食糖993.53万吨,上一制糖期同期销售食糖1140.73万吨,其中,销售甘蔗糖937.21万吨,而上一制糖期同期为1062.01万吨,销售甜菜糖56.32万吨,而上一制糖期同期销售78.72万吨。

      国际方面:全球市场白糖供应缺口较大

      ———全球的白糖库存在过去的两年下降了2070万吨,今年将出现780万吨的供需缺口,08/09榨季供需缺口达1280万吨,09/10榨季期末库存预计将达到5310万吨,库存消费

      比从上个榨季的38 .1%下降到32 .6%,降到20年来的最低点。07/08榨季末1380万吨的剩余库存一个榨季就被消耗殆尽,到了本榨季甚至出现了780万吨的缺口。

      当时,业内人士对整个食糖走势的判断基本是:糖价在6000元每吨左右已经到头,持续升值的空间非常有限。然而,这一判断与随后发生的走势截然相反。

      10月中旬开始,糖价迅速飙升,到10月25号左右,食糖价格已经爆出6500-6800元/吨的高价,11月初,迅速突破7000元/吨的历史新高,11月8日,食糖价格再创新高,逼近7500元/吨的历史关口。

      面对诡异上涨的糖价,《经济参考报》记者试图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纷纷“三缄其口”。多年从事食糖产销的行家张茂坚说:“前一阵都说糖价要跌,最谨慎的也说糖价最少不会再涨,结果现在是不仅还在涨,而且屡创新高,所以往下的走势,谁也不敢判断。”

      已经在食糖期货和中远期现货交易市场摸爬滚打了27个年头的行家简天宇说:“我这样的老手,都无法判断价格是怎么涨上去的,现在问哪个食糖企业都说没有糖,市场上也只见价格不见放货,这样的情况确实罕见。”

      应对 应尽快树立“产业链竞争”的思维方式

      国内制糖企业尚不懂得站在产业之外判断整个市场。一旦价格飙升,就很容易“捂糖惜售”,而遇到价格下跌的时候,又纷纷“吐血销售”,这就给国外金融资本操纵中国食糖市场提供了“炒作温床”。

      《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仅靠供求关系、产销信号来进行分析判断,已经无法对整个食糖价格的走势做出准确的评估,事实上食糖的“定价权”已经掌握在少数握有大量资金的投资利益集团手中,因此,“金融食糖”远比“产销食糖”带来的冲击更为明显。

      早在2009年上半年,记者采访的金融期货交易专家张天运就明确表示:中国的食糖期货交易市场和中远期现货交易市场存在巨大漏洞,按照资金操作的“杠杆效应”,只需要当前价格的十分之一就能将市场上的所有食糖货源基本掌控。

      作为销区珠三角一带主要食糖采购商之一的冷云斐认为:“按照这一基本判断,在糖价不过3000元每吨左右的阶段,即使按照我国2010年食糖消费量1500万吨来进行评估,也只需要450亿元就能买断国内食糖供应,由于资金的杠杆效应,只需要45亿元的资金,就完全能够掌控所有的食糖资源。”

      张天运认为,国内制糖企业在应对“金融食糖”中准备非常不足,相当一部分企业只懂得套期保值交易,不懂得怎样站在食糖产业之外的高度来判断整个市场的走势,一旦出现价格飙升的时候,就很容易“捂糖惜售”,一旦遇上价格下跌的时候,又纷纷“吐血销售”,这就给国外金融资本操纵中国食糖市场提供了“炒作温床”。

      金融交易专家钟启轩说:“食糖是季产年销的产品,能够储藏的时间相对较长,这就为资金的炒作提供了丰厚的空间,2008年末一度出现价格低迷到2600-2700元/吨的阶段,但从2009年开始,游资一路进场‘潜伏’,并充分掌握了中国西南地区夏秋冬连旱的气候情况,直到2010年才在充分构筑飙升空间后,在短时间里快速发力,这样的手段,已经不能用简单的炒作来概括。”

      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办公室主任、广西师范大学教授陈雄章认为,这实际上已经是涉及到产业链领域的深层竞争,国内的制糖企业仅靠原来“套期保值”的传统金融运作方式,依靠稳定产糖区域、改善食糖品种、提高食糖亩产量等做法,以及国储糖高抛低吸、平抑糖价等手段,已经无法应对来自国外资本的强势竞争。已经日益全球化的中国食糖,应该尽快树立“产业链竞争”的思维方式,最大限度地规避市场风险。

      业内人士揭秘

      游资炒作糖价凶悍手法

      短短半年时间,整个食糖价格就从原来的3000多元每吨,迅速逼近7500元每吨的历史新高。一方面,多位食糖业内人士作出的分析判断屡屡“失语”,另一方面,则是国家储备糖拍卖“屡拍屡高”。《经济参考报》记者经过多方联系,采访了一位在食糖市场里“风起云涌”16年之久的行家。他给记者的要求是:“在确保不透露姓名的前提下,可以揭秘游资炒作糖价的凶悍手法。”

      “为了迎接这波行情,我们准备了3年时间”

      从2008年开始,我所负责的几十个海外基金进入糖市、农产品市场。

      谁也不会想到,我们这群操盘手,为了迎接这一轮的行情,足足准备了3年左右的时间。早在2008年下半年金融风暴开始席卷全球的时候,我们的一个基本判断是———楼市会跌、房价会跌、股市会跌、服装价格会跌,只有农产品价格才会一路飙升。也就是在糖价2600-2900元/吨的阶段,国外不少金融投资公司,开始通过我们逐渐进入到中国市场,目标直指包括食糖在内的多种农产品。

      2008-2009年是较为难熬的一年,很多同行和我们一样,经常下到广西、云南、新疆、东北的甘蔗糖、甜菜糖种植基地,试图从供销源头来对食糖价格的走势进行判断。当年我们确实采取“老套”的高抛低吸手法,既赚过钱,也亏了不少钱。

      但国外资金的要求却不高,我和国内同行一个基本的感觉是:国外资金尽管控制很严,却不会提出很高的月度、季度、年度赢利要求,我所负责的几十个海外基金进入糖市、农产品市场,他们的要求往往与实际的走势密切相关。也就是从2008年开始,陆续有资金不断进入糖市,这意味着,国外资金为了这轮的涨势,最少准备了3年时间。

      “国内制糖企业不懂‘大势’才是最要命的”

      西南大旱期间之所以不想把糖价推得太高,是因为时机尚未成熟,整个食糖价格的产量还没有估算出来,而全球宏观经济的走势也尚未明确。

      很多人都认为今年西南大旱是造成今年糖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实际上,我们通过全球最先进的天气预测系统,加上这几年广西、云南等地连续出现的秋冬连旱现象,就已经开始对2010年的食糖走势进行布局了。西南大旱期间之所以不想把糖价推得太高,是因为时机尚未成熟,整个食糖价格的产量还没有估算出来,而全球宏观经济的走势也尚未明确。进入8月份以来,日本发出暂不调整利率,欧盟也发出经济复苏势头尚未清晰的信号,我们才大力推动整个糖价的走高。

      一个基本的经济规律是: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农产品的价格往往会持续攀升,因为农产品涨价具有很强的滞后性,金融风暴过后,大量的资金需要寻找利润增长点,在经济快速飙升时被忽视的农产品,恰恰成为最重要的利润增长点。遗憾的是,国内制糖企业也好、大豆、玉米等农产品企业也好,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重要的问题。

      “我的判断是糖价还能再涨,9000元/吨不会是尽头”

      对于国内制糖企业来说,学会如何利用“金融食糖”才是最紧迫的。

      食糖价格飙升到现在这个高度,竟然还有人在问“糖价还能走多远”。美国最近还发出将要印发6000亿美元货币的信号,这意味着全球食糖价格还会上涨,国内食糖价格当然不能游离于国际市场之外。价格飙升也是必然的。如果秋冬连旱的情况出现,9000元/吨的价格也不会是尽头。

      我认为,对于国内制糖企业来说,学会如何利用“金融食糖”才是最需要尽快学习的课程。

      观点

      “食糖战争”更需“调控后手”

      □丰伦

      食糖从两年前的跌落谷底,到如今价格屡创新高,以及食糖业界人士对未来走向的三缄其口,我们不难看出,食糖价格已经远远超出了整个行业自身可以预计的范畴。我们已经听过了“货币战争”、“石油战争”,如今,需要全力以赴面对“食糖战争”。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我们的调控体系仍然还是按照供求关系建设的,按照市场波动的正常轨迹打造的,因此,无论是在储备糖拍卖、收储过程中,还是制糖企业采取的自身套期保值交易等手段上,我们调控的力度要不就是显得相对乏力,要不就是屡拍屡高。

      “食糖战争”隐藏的深层含义在于:国际游资对中国食糖市场的介入已经从简单的期货、中远期现货,发展到了对产区、销区的全面渗透,要打赢这场“食糖战争”,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单一的在生产源头的收储拍卖,更需要对整个行业和产业链的整合能力,我们可以称之为储备糖的“调控后手”。

      “调控后手”的建立应该包括以食糖生产企业和行业为纽带的食糖储备基金、行业协会和企业的海外食糖基地建设,企业在国际食糖市场上的经营运作等等诸多领域。既然食糖价格已经是全球性的价格体系,我们的企业、行业、调控方式,也应该顺应这一历史趋势。

      纵观“大豆危机”、“食用油危机”的背后,无疑都是国际游资及其相关的产业链在作怪,要真正在“食糖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应该尽快通过金融手段来整合行业,化掌为拳,以“食糖铁拳”来迎战国际游资。

  • 相关阅读:
    模块总结
    安装python包时出现VC++ 错误的解决方案
    Android之drawable state各个属性详解
    【Android 复习】:第01期:引导界面(一)ViewPager介绍和使用详解
    Android 应用页面延缓载入
    Android系统手机端抓包方法
    【Android 复习】:Android之ViewFlipper(二)
    【Android 复习】:Android之ViewFlipper(一)
    【Android 复习】:Android五种布局的使用方法
    【Android 复习】:从Activity中返回数据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inbaba/p/1875881.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