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网卡

    一、什么是网卡?
    它是主机的网络设备,本身是LAN(局域网)的设备,通过网关、路由器等设备就可以把这个局域网挂接到Internet上。网卡工作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MAC子层,数据链路层还有LLC层,它在MAC层之上。

    网卡按照数据链路层控制来分有以太网卡,令牌环网卡,ATM网卡等;按照物理层来分类有无线网卡,RJ-45网卡,同轴电缆网卡,光线网卡等等。它们的数据链路控制、寻址、帧结构等不同;物理上的连接方式不同、数据的编码、信号传输的介质、电平等不同。普通程序员常用的应该是以太网网卡。

    以太网采用的CSMA/CD(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的控制技术。他主要定义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工作方式。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各自实现自己的功能,相互之间不关心对方如何操作。二者之间有标准的接口(例如MII,GMII等)来传递数据和控制。

    以太网卡的物理层可以包含很多种技术,常见的有RJ45,光纤,无线等,它们的区别在于传送信号的物理介质和媒质不同。(这些不太是程序员所关心的)

    二、网卡的组成
    1.网卡的基本结构

    以太网网卡包括OSI(开方系统互联)模型的两个层。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定义了数据传送与接收所需要的电与光信号、线路状态、时钟基准、数据编码和电路等,并向数据链路层设备提供标准接口。数据链路层则提供寻址机构、数据帧的构建、数据差错检查、传送控制、向网络层提供标准的数据接口等功能。

    2.什么是MAC?

    以太网数据链路层其实包含MAC(介质访问控制)子层和LLC(逻辑链路控制)子层。MAC从PCI总线收到IP数据包(或者其他网络层协议的数据包)后,将之拆分并重新打包成最大1518Byte,最小64Byte的Frame。这个帧里面包括了目标MAC地址、自己的源MAC地址和数据包里面的协议类型(比如IP数据包的类型用80表示)。最后还有一个DWORD(4Byte)的CRC码。

    收到数据帧的时候也是一样,做完CRC以后,如果没有CRC效验错误,就把帧头去掉,把数据包拿出来通过标准的接口传递给驱动和上层的协议栈,最终正确的达到我们的应用程序。

    3.网络传输

    PHY还有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实现CSMA/CD的部分功能。它可以检测到网络上是否有数据在传送,如果有数据在传送中就等待,一旦检测到网络空闲,再等待一个随机时间后将送数据出去。如果两块网卡碰巧同时送出了数据,那样必将造成冲突,这时候,冲突检测机构可以检测到冲突,然后各等待一个随机的时间重新发送数据。

    4.关于网络间的冲突

    交换机和HUB最大的区别就是:一个是构建点到点网络的局域网交换设备,一个是构建冲突域网络的局域网互连设备。

    当我们给网卡接入网线的时候,PHY不断发出的脉冲信号检测到对端有设备,它们通过标准的”语言”交流,互相协商并确定连接速度、双工模式、是否采用流控等。

    通常情况下,协商的结果是两个设备中能同时支持的最大速度和最好的双工模式。这个技术被称为Auto Negotiation。

    Linux的网卡级丢包剖析
    参考:http://blog.csdn.net/zhangskd/article/details/22211295

    (1) 网卡收包
    网线上的packet首先被网卡获取,网卡会检查packet的CRC校验,保证完整性,然后将packet头去掉,得到frame。网卡会检查MAC包内的目的MAC地址,如果和本网卡的MAC地址不一样则丢弃(混杂模式除外)。

    网卡将frame拷贝到网卡内部的FIFO缓冲区,触发硬件中断。(如有ring buffer的网卡,好像frame可以先存在ring buffer里再触发软件中断(下篇文章将详细解释Linux中frame的走向),ring buffer是网卡和驱动程序共享,是设备里的内存,但是对操作系统是可见的,因为看到linux内核源码里网卡驱动程序是使用kcalloc来分配的空间,所以ring buffer一般都有上限,另外这个ring buffer size,表示的应该是能存储的frame的个数,而不是字节大小。另外有些系统的 ethtool 命令 并不能改变ring parameters来设置ring buffer的大小,暂时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驱动不支持。)

    网卡驱动程序通过硬中断处理函数,构建sk_buff,把frame从网卡FIFO拷贝到内存skb中,接下来交给内核处理。(支持napi的网卡应该是直接放在ring buffer,不触发硬中断,直接使用软中断,拷贝ring buffer里的数据,直接输送给上层处理,每个网卡在一次软中断处理过程能处理weight个frame)

    过程中,网卡芯片对frame进行了MAC过滤,以减小系统负荷。(除了混杂模式)

    (2) 网卡发包
    网卡驱动程序将IP包添加14字节的MAC头,构成frame(暂无CRC)。Frame(暂无CRC)中含有发送端和接收端的MAC地址,由于是驱动程序创建MAC头,所以可以随便输入地址,也可以进行主机伪装。

    驱动程序将frame(暂无CRC)拷贝到网卡芯片内部的缓冲区,由网卡处理。

    网卡芯片将未完全完成的frame(缺CRC)再次封装为可以发送的packet,也就是添加头部同步信息和CRC校验,然后丢到网线上,就完成一个IP报的发送了,所有接到网线上的网卡都可以看到该packet。

    (3) 网卡中断处理函数
    产生中断的每个设备都有一个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是设备驱动程序的一部分。每个网卡都有一个中断处理程序,用于通知网卡该中断已经被接收了,以及把网卡缓冲区的数据包拷贝到内存中。

    当网卡接收来自网络的数据包时,需要通知内核数据包到了。网卡立即发出中断。内核通过执行网卡已注册的中断处理函数来做出应答。中断处理程序开始执行,通知硬件,拷贝最新的网络数据包到内存,然后读取网卡更多的数据包。

    这些都是重要、紧迫而又与硬件相关的工作。内核通常需要快速的拷贝网络数据包到系统内存,因为网卡上接收网络数据包的缓存大小固定,而且相比系统内存也要小得多。所以上述拷贝动作一旦被延迟,必然造成网卡FIFO缓存溢出 - 进入的数据包占满了网卡的缓存,后续的包只能被丢弃,这也应该就是ifconfig里的overrun的来源。

    当网络数据包被拷贝到系统内存后,中断的任务算是完成了,这时它把控制权交还给被系统中断前运行的程序。

    缓冲区访问:
    网卡的内核缓冲区,是在PC内存中,由内核控制,而网卡会有FIFO缓冲区,或者ring buffer,这应该将两者区分开。FIFO比较小,里面有数据便会尽量将数据存在内核缓冲中。

    网卡中的缓冲区既不属于内核空间,也不属于用户空间。它属于硬件缓冲,允许网卡与操作系统之间有个缓冲;
    内核缓冲区在内核空间,在内存中,用于内核程序,做为读自或写往硬件的数据缓冲区;
    用户缓冲区在用户空间,在内存中,用于用户程序,做为读自或写往硬件的数据缓冲区;
    另外,为了加快数据的交互,可以将内核缓冲区映射到用户空间,这样,内核程序和用户程序就可以同时访问这一区间了。

    对于有ring buffer的网卡,ring buffer是由驱动与网卡共享的,所以内核可以直接访问ring buffer,一般拷贝frames的副本到自己的内核空间进行处理(deliver到上层协议,之后的一个个skb就是按skb的指针传递方式传递,直到用户获得数据,所以,对于ring buffer网卡,大量拷贝发生在frame从ring buffer传递到内核控制的计算机内存里)。

  • 相关阅读:
    How to determine proper SQL Server configuration settings [ZT from MS]
    How to Create a Performance Monitor Log for NT Troubleshooting [ZTfrom MS]
    HOW TO: Troubleshoot Application Performance with SQL Server[ZTfrom MS]
    INF: How to Monitor SQL Server 7.0 Blocking [ZT from MS]
    ADO.Net基础复习(一)
    JS实现跟随鼠标的魔法文字
    ADO.NET基础复习(二)
    SQL 基础复习
    关于Visual Studio无法连接到Visual Studio 的Localhost Web服务器问题
    计算机十二种常用密码破解法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inguoguo/p/12324327.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