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Python 高级(二)

    多继承以及MRO顺序

    1. 单独调用父类的方法

    # coding=utf-8
    
    print("******多继承使用类名.__init__ 发生的状态******")
    class Parent(object):
        def __init__(self, name):
            print('parent的init开始被调用')
            self.name = name
            print('parent的init结束被调用')
    
    class Son1(Parent):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print('Son1的init开始被调用')
            self.age = age
            Parent.__init__(self, name)
            print('Son1的init结束被调用')
    
    class Son2(Parent):
        def __init__(self, name, gender):
            print('Son2的init开始被调用')
            self.gender = gender
            Parent.__init__(self, name)
            print('Son2的init结束被调用')
    
    class Grandson(Son1, Son2):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gender):
            print('Grandson的init开始被调用')
            Son1.__init__(self, name, age)  # 单独调用父类的初始化方法
            Son2.__init__(self, name, gender)
            print('Grandson的init结束被调用')
    
    gs = Grandson('grandson', 12, '')
    print('姓名:', gs.name)
    print('年龄:', gs.age)
    print('性别:', gs.gender)
    
    print("******多继承使用类名.__init__ 发生的状态******
    
    ")

    运行结果:

    ******多继承使用类名.__init__ 发生的状态******
    Grandson的init开始被调用
    Son1的init开始被调用
    parent的init开始被调用
    parent的init结束被调用
    Son1的init结束被调用
    Son2的init开始被调用
    parent的init开始被调用
    parent的init结束被调用
    Son2的init结束被调用
    Grandson的init结束被调用
    姓名: grandson
    年龄: 12
    性别: 男
    ******多继承使用类名.__init__ 发生的状态******

    2. 多继承中super调用有所父类的被重写的方法

    print("******多继承使用super().__init__ 发生的状态******")
    class Parent(object):
        def __init__(self, name, *args, **kwargs):  # 为避免多继承报错,使用不定长参数,接受参数
            print('parent的init开始被调用')
            self.name = name
            print('parent的init结束被调用')
    
    class Son1(Parent):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args, **kwargs):  # 为避免多继承报错,使用不定长参数,接受参数
            print('Son1的init开始被调用')
            self.age = age
            super().__init__(name, *args, **kwargs)  # 为避免多继承报错,使用不定长参数,接受参数
            print('Son1的init结束被调用')
    
    class Son2(Parent):
        def __init__(self, name, gender, *args, **kwargs):  # 为避免多继承报错,使用不定长参数,接受参数
            print('Son2的init开始被调用')
            self.gender = gender
            super().__init__(name, *args, **kwargs)  # 为避免多继承报错,使用不定长参数,接受参数
            print('Son2的init结束被调用')
    
    class Grandson(Son1, Son2):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gender):
            print('Grandson的init开始被调用')
            # 多继承时,相对于使用类名.__init__方法,要把每个父类全部写一遍
            # 而super只用一句话,执行了全部父类的方法,这也是为何多继承需要全部传参的一个原因
            # super(Grandson, self).__init__(name, age, gender)
            super().__init__(name, age, gender)
            print('Grandson的init结束被调用')
    
    print(Grandson.__mro__)
    
    gs = Grandson('grandson', 12, '')
    print('姓名:', gs.name)
    print('年龄:', gs.age)
    print('性别:', gs.gender)
    print("******多继承使用super().__init__ 发生的状态******
    
    ")

    运行结果:

    ******多继承使用super().__init__ 发生的状态******
    (<class '__main__.Grandson'>, <class '__main__.Son1'>, <class '__main__.Son2'>, <class '__main__.Parent'>, <class 'object'>)
    Grandson的init开始被调用
    Son1的init开始被调用
    Son2的init开始被调用
    parent的init开始被调用
    parent的init结束被调用
    Son2的init结束被调用
    Son1的init结束被调用
    Grandson的init结束被调用
    姓名: grandson
    年龄: 12
    性别: 男
    ******多继承使用super().__init__ 发生的状态******

    注意:

    1. 以上2个代码执行的结果不同
    2. 如果2个子类中都继承了父类,当在子类中通过父类名调用时,parent被执行了2次
    3. 如果2个子类中都继承了父类,当在子类中通过super调用时,parent被执行了1次

    调用父类的三种方法:1、类名.xxx(self, 形参);2、super().xxx(形参);3、super(类名, self).xxx(形参)

    区别:

    在多继承中,如果使用 类名.xxx(self, 形参) 的方法是话,可能会造成父类的多次调用,例如在创建套接字的时候,这种情况会使本来只需要创建一个套接字的情况变成创建两个,浪费了资源。

    使用super().xxx(形参)的方法的话,有可能出现无法调用父类的情况,因为在super()中采用C3算法,C3算法是保证将来每个类只调用一次的算法。使用 类名.__mro__ 可以看到C3算法的最终结论,是一个元组,里面都是类的名字,类的名字的先后顺序决定以后去调用的时候的先后顺序。但super()里面没有写类名时,就拿当前继承的类名去元组里面找,找到之后的下一个类里面的方法就是将要调用的。

    使用super(类名, self).xxx(形参),可以指定将来继承的父类中要调用的类的名字。

    3. 单继承中super

    print("******单继承使用super().__init__ 发生的状态******")
    class Parent(object):
        def __init__(self, name):
            print('parent的init开始被调用')
            self.name = name
            print('parent的init结束被调用')
    
    class Son1(Parent):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print('Son1的init开始被调用')
            self.age = age
            super().__init__(name)  # 单继承不能提供全部参数
            print('Son1的init结束被调用')
    
    class Grandson(Son1):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gender):
            print('Grandson的init开始被调用')
            super().__init__(name, age)  # 单继承不能提供全部参数
            print('Grandson的init结束被调用')
    
    gs = Grandson('grandson', 12, '')
    print('姓名:', gs.name)
    print('年龄:', gs.age)
    #print('性别:', gs.gender)
    print("******单继承使用super().__init__ 发生的状态******
    
    ")

    总结

    1. super().__init__相对于类名.__init__,在单继承上用法基本无差
    2. 但在多继承上有区别,super方法能保证每个父类的方法只会执行一次,而使用类名的方法会导致方法被执行多次,具体看前面的输出结果
    3. 多继承时,使用super方法,对父类的传参数,应该是由于python中super的算法导致的原因,必须把参数全部传递,否则会报错
    4. 单继承时,使用super方法,则不能全部传递,只能传父类方法所需的参数,否则会报错
    5. 多继承时,相对于使用类名.__init__方法,要把每个父类全部写一遍, 而使用super方法,只需写一句话便执行了全部父类的方法,这也是为何多继承需要全部传参的一个原因

    *args、**kargs做形参用时即可以表示接收各种多余参数,并转化为元组和字典;也可以表示拆包。

    (类对象是大家共用的,实例化的时候不会创建,只会指向。

    实例对象中只有属性是私有的,其他liru方法等都是公有的,指向类模板那里。)

    由上图看出:

    • 类属性在内存中只保存一份
    • 实例属性在每个对象中都要保存一份

    应用场景:

    • 通过类创建实例对象时,如果每个对象需要具有相同名字的属性,那么就使用类属性,用一份既可

    2. 实例方法、静态方法和类方法

    方法包括:实例方法、静态方法和类方法,三种方法在内存中都归属于类,区别在于调用方式不同。

    • 实例方法:由对象调用;至少一个self参数;执行实例方法时,自动将调用该方法的对象赋值给self;
    • 类方法:由类调用; 至少一个cls参数;执行类方法时,自动将调用该方法的类赋值给cls;
    • 静态方法:由类调用;无默认参数;

    property属性

    1. 什么是property属性

    一种用起来像是使用的实例属性一样的特殊属性,可以对应于某个方法

    # ############### 定义 ###############
    class Foo:
        def func(self):
            pass
    
        # 定义property属性
        @property
        def prop(self):
            pass
    
    # ############### 调用 ###############
    foo_obj = Foo()
    foo_obj.func()  # 调用实例方法
    foo_obj.prop  # 调用property属性

    property属性的定义和调用要注意一下几点:
    • 定义时,在实例方法的基础上添加 @property 装饰器;并且仅有一个self参数
    • 调用时,无需括号

    property属性的有两种方式

    • 装饰器 即:在方法上应用装饰器
    • 类属性 即:在类中定义值为property对象的类属性

    3.1 装饰器方式

    在类的实例方法上应用@property装饰器

    Python中的类有经典类新式类新式类的属性比经典类的属性丰富。( 如果类继object,那么该类是新式类 )

    新式类,具有三种@property装饰器

    #coding=utf-8
    # ############### 定义 ###############
    class Goods:
        """python3中默认继承object类
            以python2、3执行此程序的结果不同,因为只有在python3中才有@xxx.setter  @xxx.deleter
        """
        @property
        def price(self):
            print('@property')
    
        @price.setter
        def price(self, value):
            print('@price.setter')
    
        @price.deleter
        def price(self):
            print('@price.deleter')
    
    # ############### 调用 ###############
    obj = Goods()
    obj.price          # 自动执行 @property 修饰的 price 方法,并获取方法的返回值
    obj.price = 123    # 自动执行 @price.setter 修饰的 price 方法,并将  123 赋值给方法的参数
    del obj.price      # 自动执行 @price.deleter 修饰的 price 方法

    注意

    • 经典类中的属性只有一种访问方式,其对应被 @property 修饰的方法
    • 新式类中的属性有三种访问方式,并分别对应了三个被@property、@方法名.setter、@方法名.deleter修饰的方法

    由于新式类中具有三种访问方式,我们可以根据它们几个属性的访问特点,分别将三个方法定义为对同一个属性:获取、修改、删除

    class Goods(object):
    
        def __init__(self):
            # 原价
            self.original_price = 100
            # 折扣
            self.discount = 0.8
    
        @property
        def price(self):
            # 实际价格 = 原价 * 折扣
            new_price = self.original_price * self.discount
            return new_price
    
        @price.setter
        def price(self, value):
            self.original_price = value
    
        @price.deleter
        def price(self):
            del self.original_price
    
    obj = Goods()
    obj.price         # 获取商品价格
    obj.price = 200   # 修改商品原价
    del obj.price     # 删除商品原价

    3.2 类属性方式,创建值为property对象的类属性

    • 当使用类属性的方式创建property属性时,经典类新式类无区别
    class Foo:
        def get_bar(self):
            return 'laowang'
    
        BAR = property(get_bar)
    
    obj = Foo()
    reuslt = obj.BAR  # 自动调用get_bar方法,并获取方法的返回值
    print(reuslt)

    property方法中有个四个参数

    • 第一个参数是方法名,调用 对象.属性 时自动触发执行方法
    • 第二个参数是方法名,调用 对象.属性 = XXX 时自动触发执行方法
    • 第三个参数是方法名,调用 del 对象.属性 时自动触发执行方法
    • 第四个参数是字符串,调用 对象.属性.__doc__ ,此参数是该属性的描述信息
    #coding=utf-8
    class Foo(object):
        def get_bar(self):
            print("getter...")
            return 'laowang'
    
        def set_bar(self, value): 
            """必须两个参数"""
            print("setter...")
            return 'set value' + value
    
        def del_bar(self):
            print("deleter...")
            return 'laowang'
    
        BAR = property(get_bar, set_bar, del_bar, "description...")
    
    obj = Foo()
    
    obj.BAR  # 自动调用第一个参数中定义的方法:get_bar
    obj.BAR = "alex"  # 自动调用第二个参数中定义的方法:set_bar方法,并将“alex”当作参数传入
    desc = Foo.BAR.__doc__  # 自动获取第四个参数中设置的值:description...
    print(desc)
    del obj.BAR  # 自动调用第三个参数中定义的方法:del_bar方法

    由于类属性方式创建property属性具有3种访问方式,我们可以根据它们几个属性的访问特点,分别将三个方法定义为对同一个属性:获取、修改、删除

    综上所述:

    • 定义property属性共有两种方式,分别是【装饰器】和【类属性】,而【装饰器】方式针对经典类和新式类又有所不同。
    • 通过使用property属性,能够简化调用者在获取数据的流程

    property属性-应用

    1. 私有属性添加getter和setter方法

    class Money(object):
        def __init__(self):
            self.__money = 0
    
        def getMoney(self):
            return self.__money
    
        def setMoney(self, value):
            if isinstance(value, int):
                self.__money = value
            else:
                print("error:不是整型数字")

    2. 使用property升级getter和setter方法

    class Money(object):
        def __init__(self):
            self.__money = 0
    
        def getMoney(self):
            return self.__money
    
        def setMoney(self, value):
            if isinstance(value, int):
                self.__money = value
            else:
                print("error:不是整型数字")
    
        # 定义一个属性,当对这个money设置值时调用setMoney,当获取值时调用getMoney
        money = property(getMoney, setMoney)  
    
    a = Money()
    a.money = 100  # 调用setMoney方法
    print(a.money)  # 调用getMoney方法
    #100

    3. 使用property取代getter和setter方法

    • 重新实现一个属性的设置和读取方法,可做边界判定
    class Money(object):
        def __init__(self):
            self.__money = 0
    
        # 使用装饰器对money进行装饰,那么会自动添加一个叫money的属性,当调用获取money的值时,调用装饰的方法
        @property
        def money(self):
            return self.__money
    
        # 使用装饰器对money进行装饰,当对money设置值时,调用装饰的方法
        @money.setter
        def money(self, value):
            if isinstance(value, int):
                self.__money = value
            else:
                print("error:不是整型数字")
    
    a = Money()
    a.money = 100
    print(a.money)

    列表的切片可以直接设置值

    魔法属性

    什么是魔法属性:

      特殊情况下Python解释器会自动调用特殊的东西,这是魔法属性的体现

    无论人或事物往往都有不按套路出牌的情况,Python的类属性也是如此,存在着一些具有特殊含义的属性,详情如下:

    1. __doc__

    • 表示类的描述信息
    class Foo:
        """ 描述类信息,这是用于看片的神奇 """
        def func(self):
            pass
    
    print(Foo.__doc__)
    #输出:类的描述信息

    2. __module__ 和 __class__

    • __module__ 表示当前操作的对象在那个模块
    • __class__ 表示当前操作的对象的类是什么
    # test.py
    #
    -*- coding:utf-8 -*- class Person(object): def __init__(self): self.name = 'laowang'
    # main.py
    from test import Person
    
    obj = Person()
    print(obj.__module__)  # 输出 test 即:输出模块
    print(obj.__class__)  # 输出 test.Person 即:输出类

    3. __init__

    • 初始化方法,通过类创建对象时,自动触发执行
    class Person: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18
    
    
    obj = Person('laowang')  # 自动执行类中的 __init__ 方法

    4. __del__

    • 当对象在内存中被释放时,自动触发执行。

    注:此方法一般无须定义,因为Python是一门高级语言,程序员在使用时无需关心内存的分配和释放,因为此工作都是交给Python解释器来执行,所以,__del__的调用是由解释器在进行垃圾回收时自动触发执行的。

    class Foo:
        def __del__(self):
            pass

    5. __call__

    • 对象后面加括号,触发执行。

    注:__init__方法的执行是由创建对象触发的,即:对象 = 类名() ;而对于 __call__ 方法的执行是由对象后加括号触发的,即:对象() 或者 类()()

    class Foo:
        def __init__(self):
            pass
    
        def __call__(self, *args, **kwargs):
            print('__call__')
    
    
    obj = Foo()  # 执行 __init__
    obj()  # 执行 __call__

    6. __dict__

    • 类或对象中的所有属性

    类的实例属性属于对象;类中的类属性和方法等属于类,即:

    class Province(object):
        country = 'China'
    
        def __init__(self, name, count):
            self.name = name
            self.count = count
    
        def func(self, *args, **kwargs):
            print('func')
    
    # 获取类的属性,即:类属性、方法、
    print(Province.__dict__)
    # 输出:{'__dict__': <attribute '__dict__' of 'Province' objects>, '__module__': '__main__', 'country': 'China', '__doc__': None, '__weakref__': <attribute '__weakref__' of 'Province' objects>, 'func': <function Province.func at 0x101897950>, '__init__': <function Province.__init__ at 0x1018978c8>}
    
    obj1 = Province('山东', 10000)
    print(obj1.__dict__)
    # 获取 对象obj1 的属性
    # 输出:{'count': 10000, 'name': '山东'}
    
    obj2 = Province('山西', 20000)
    print(obj2.__dict__)
    # 获取 对象obj1 的属性
    # 输出:{'count': 20000, 'name': '山西'}

    7. __str__

    • 如果一个类中定义了__str__方法,那么在打印 对象 时,默认输出该方法的返回值。
    class Foo:
        def __str__(self):
            return 'laowang'
    
    
    obj = Foo()
    print(obj)
    # 输出:laowang

    8、__getitem__、__setitem__、__delitem__

    • 用于索引操作,如字典。以上分别表示获取、设置、删除数据
    # -*- coding:utf-8 -*-
    
    class Foo(object):
    
        def __getitem__(self, key):
            print('__getitem__', key)
    
        def __setitem__(self, key, value):
            print('__setitem__', key, value)
    
        def __delitem__(self, key):
            print('__delitem__', key)
    
    
    obj = Foo()
    
    result = obj['k1']      # 自动触发执行 __getitem__
    obj['k2'] = 'laowang'   # 自动触发执行 __setitem__
    del obj['k1']           # 自动触发执行 __delitem__

    9、__getslice__、__setslice__、__delslice__

    • 该三个方法用于分片操作,如:列表
    # -*- coding:utf-8 -*-
    
    class Foo(object):
    
        def __getslice__(self, i, j):
            print('__getslice__', i, j)
    
        def __setslice__(self, i, j, sequence):
            print('__setslice__', i, j)
    
        def __delslice__(self, i, j):
            print('__delslice__', i, j)
    
    obj = Foo()
    
    obj[-1:1]                   # 自动触发执行 __getslice__
    obj[0:1] = [11,22,33,44]    # 自动触发执行 __setslice__
    del obj[0:2]                # 自动触发执行 __delslice__

    with与“上下文管理器”

    如果你有阅读源码的习惯,可能会看到一些优秀的代码经常出现带有 “with” 关键字的语句,它通常用在什么场景呢?今

    对于系统资源如文件、数据库连接、socket 而言,应用程序打开这些资源并执行完业务逻辑之后,必须做的一件事就是要关闭(断开)该资源。

    比如 Python 程序打开一个文件,往文件中写内容,写完之后,就要关闭该文件,否则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极端情况下会出现 "Too many open files" 的错误,因为系统允许你打开的最大文件数量是有限的。

    同样,对于数据库,如果连接数过多而没有及时关闭的话,就可能会出现 "Can not connect to MySQL server Too many connections",因为数据库连接是一种非常昂贵的资源,不可能无限制的被创建。

    来看看如何正确关闭一个文件。

    普通版:

    def m1():
        f = open("output.txt", "w")
        f.write("python之禅")
        f.close()

    这样写有一个潜在的问题,如果在调用 write 的过程中,出现了异常进而导致后续代码无法继续执行,close 方法无法被正常调用,因此资源就会一直被该程序占用者释放。那么该如何改进代码呢?

    进阶版:

    def m2():
        f = open("output.txt", "w")
        try:
            f.write("python之禅")
        except IOError:
            print("oops error")
        finally:
            f.close()

    改良版本的程序是对可能发生异常的代码处进行 try 捕获,使用 try/finally 语句,该语句表示如果在 try 代码块中程序出现了异常,后续代码就不再执行,而直接跳转到 except 代码块。而无论如何,finally 块的代码最终都会被执行。因此,只要把 close 放在 finally 代码中,文件就一定会关闭。

    高级版:

    def m3():
        with open("output.txt", "r") as f:
            f.write("Python之禅")

    一种更加简洁、优雅的方式就是用 with 关键字。open 方法的返回值赋值给变量 f,当离开 with 代码块的时候,系统会自动调用 f.close() 方法, with 的作用和使用 try/finally 语句是一样的。那么它的实现原理是什么?在讲 with 的原理前要涉及到另外一个概念,就是上下文管理器(Context Manager)。

    上下文管理器

    任何实现了 __enter__() 和 __exit__() 方法的对象都可称之为上下文管理器,上下文管理器对象可以使用 with 关键字。显然,文件(file)对象也实现了上下文管理器。

    那么文件对象是如何实现这两个方法的呢?我们可以模拟实现一个自己的文件类,让该类实现 __enter__() 和 __exit__() 方法。

    class File():
    
        def __init__(self, filename, mode):
            self.filename = filename
            self.mode = mode
    
        def __enter__(self):
            print("entering")
            self.f = open(self.filename, self.mode)
            return self.f
    
        def __exit__(self, *args):
            print("will exit")
            self.f.close()

    __enter__() 方法返回资源对象,这里就是你将要打开的那个文件对象,__exit__() 方法处理一些清除工作。

    因为 File 类实现了上下文管理器,现在就可以使用 with 语句了。

    with File('out.txt', 'w') as f:
        print("writing")
        f.write('hello, python')

    这样,你就无需显示地调用 close 方法了,由系统自动去调用,哪怕中间遇到异常 close 方法也会被调用。

    实现上下文管理器的另外方式

    Python 还提供了一个 contextmanager 的装饰器,更进一步简化了上下文管理器的实现方式。通过 yield 将函数分割成两部分,yield 之前的语句在 __enter__ 方法中执行,yield 之后的语句在 __exit__ 方法中执行。紧跟在 yield 后面的值是函数的返回值。

    from contextlib import contextmanager
    
    @contextmanager
    def my_open(path, mode):
        f = open(path, mode)
        yield f
        f.close()

    调用

    with my_open('out.txt', 'w') as f:
        f.write("hello , the simplest context manager")

    总结

    Python 提供了 with 语法用于简化资源操作的后续清除操作,是 try/finally 的替代方法,实现原理建立在上下文管理器之上。此外,Python 还提供了一个 contextmanager 装饰器,更进一步简化上下管理器的实现方式。

  • 相关阅读:
    序列化与反序列化
    反射学习 :反射程序集
    转载 [TopLanguage]: 马一哥对开发“过程”的描述
    DNS域名规则
    Joel Spolsky: 好的界面设计应当符合用户预期
    开始在博客园中写博客
    2009牛年的答卷及2010虎年的题目
    Jenkins安装使用教程
    git第一次上传代码
    allure安装配置集成测试报告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inyuhong/p/10050801.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