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一条SQL语句的执行过程

    1、MySQL基本结构分析
     
    1.1 、基本框架
    下图是 MySQL 的一个简要架构图,从下图你可以很清晰的看到用户的 SQL 语句在 MySQL 内部是如何执行的。
    如上图所示,MySQL服务器逻辑架构从上往下可以分为三层:
    (1)第一层:处理客户端连接、授权认证等。
    (2)第二层:服务器层,负责查询语句的解析、优化、缓存以及内置函数的实现、存储过程等。
    (3)第三层:存储引擎,负责MySQL中数据的存储和提取。MySQL中服务器层不管理事务,事务是由存储引擎实现的。MySQL支持事务的存储引擎有InnoDB、NDB Cluster等,其中InnoDB的使用最为广泛;其他存储引擎不支持事务,如MyIsam、Memory等。
    其中:
    • 连接器: 身份认证和权限相关(登录 MySQL 的时候)。
    • 查询缓存: 执行查询语句的时候,会先查询缓存(MySQL 8.0 版本后移除,因为这个功能不太实用)。
    • 分析器:没有命中缓存的话,SQL 语句就会经过分析器,分析器说白了就是要先看你的 SQL 语句要干嘛,再检查你的 SQL 语句语法是否正确。
    • 优化器:按照 MySQL 认为最优的方案去执行。
    • 执行器:执行语句,然后从存储引擎返回数据。
    很明显,最重要的是分析器,优化器和执行器。
    MySQL 主要分为 Server 层和存储引擎层:
    • Server 层:主要包括连接器、查询缓存、分析器、优化器、执行器等,所有跨存储引擎的功能都在这一层实现,比如存储过程、触发器、视图,函数等,还有一个通用的日志模块 binlog 日志模块。
    • 存储引擎: 主要负责数据的存储和读取,采用可以替换的插件式架构,支持 InnoDB、MyISAM、Memory 等多个存储引擎,其中 InnoDB 引擎自有的日志模块 redolog(重做日志) 模块。现在最常用的存储引擎是 InnoDB,它从 MySQL 5.5.5 版本开始就被当做默认存储引擎了。InnoDB的整体架构分为两个部分:内存架构和磁盘架构:
     

    1.2 Server 层基本组件介绍

    1) 连接器

    连接器主要和身份认证和权限相关的功能相关,就好比一个级别很高的门卫一样。主要负责用户登录数据库,进行用户的身份认证,包括校验账户密码,权限等操作,如果用户账户密码已通过,连接器会到权限表中查询该用户的所有权限,之后在这个连接里的权限逻辑判断都是会依赖此时读取到的权限数据,也就是说,后续只要这个连接不断开,即时管理员修改了该用户的权限,该用户也是不受影响的。

    2) 查询缓存(MySQL 8.0 版本后移除)

    查询缓存主要用来缓存我们所执行的 SELECT 语句以及该语句的结果集。连接建立后,执行查询语句的时候,会先查询缓存,MySQL 会先校验这个 sql 是否执行过,以 Key-Value 的形式缓存在内存中,Key 是查询预计,Value 是结果集。如果缓存 key 被命中,就会直接返回给客户端,如果没有命中,就会执行后续的操作,完成后也会把结果缓存起来,方便下一次调用。当然在真正执行缓存查询的时候还是会校验用户的权限,是否有该表的查询条件。
    MySQL 查询不建议使用缓存,因为查询缓存失效在实际业务场景中可能会非常频繁,假如你对一个表更新的话,这个表上的所有的查询缓存都会被清空。对于不经常更新的数据来说,使用缓存还是可以的。
    所以,一般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不推荐去使用查询缓存的。MySQL 8.0 版本后删除了缓存的功能,官方也是认为该功能在实际的应用场景比较少,所以干脆直接删掉了。

    3) 分析器

    MySQL 没有命中缓存,那么就会进入分析器,分析器主要是用来分析 SQL 语句是来干嘛的,分析器也会分为几步:
    第一步,词法分析,一条 SQL 语句有多个字符串组成,首先要提取关键字,比如 select,提出查询的表,提出字段名,提出查询条件等等。做完这些操作后,就会进入第二步。
    第二步,语法分析,主要就是判断你输入的 sql 是否正确,是否符合 MySQL 的语法。
    完成这 2 步之后,MySQL 就准备开始执行了,但是如何执行,怎么执行是最好的结果呢?这个时候就需要优化器上场了。

    4) 优化器

    优化器的作用就是它认为的最优的执行方案去执行(有时候可能也不是最优,这篇文章涉及对这部分知识的深入讲解),比如多个索引的时候该如何选择索引,多表查询的时候如何选择关联顺序等。
    可以说,经过了优化器之后可以说这个语句具体该如何执行就已经定下来。

    5) 执行器

    当选择了执行方案后,MySQL 就准备开始执行了,首先执行前会校验该用户有没有权限,如果没有权限,就会返回错误信息,如果有权限,就会去调用引擎的接口,返回接口执行的结果。
     
    2 语句分析
     
    2.1 查询语句
    说了以上这么多,那么究竟一条 sql 语句是如何执行的呢?其实我们的 sql 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查询,一种是更新(增加,更新,删除)。我们先分析下查询语句,语句如下:
    select * from tb_student A where A.age='18' and A.name=' 张三 ';
    结合上面的说明,我们分析下这个语句的执行流程:
    • 先检查该语句是否有权限,如果没有权限,直接返回错误信息,如果有权限,在 MySQL8.0 版本以前,会先查询缓存,以这条 sql 语句为 key 在内存中查询是否有结果,如果有直接缓存,如果没有,执行下一步。
    • 通过分析器进行词法分析,提取 sql 语句的关键元素,比如提取上面这个语句是查询 select,提取需要查询的表名为 tb_student,需要查询所有的列,查询条件是这个表的 id='1'。然后判断这个 sql 语句是否有语法错误,比如关键词是否正确等等,如果检查没问题就执行下一步。
    • 接下来就是优化器进行确定执行方案,上面的 sql 语句,可以有两种执行方案:
      a.先查询学生表中姓名为“张三”的学生,然后判断是否年龄是 18。
      b.先找出学生中年龄 18 岁的学生,然后再查询姓名为“张三”的学生。
      那么优化器根据自己的优化算法进行选择执行效率最好的一个方案(优化器认为,有时候不一定最好)。那么确认了执行计划后就准备开始执行了。
    • 进行权限校验,如果没有权限就会返回错误信息,如果有权限就会调用数据库引擎接口,返回引擎的执行结果。

    2.2 更新语句

    以上就是一条查询 sql 的执行流程,那么接下来我们看看一条更新语句如何执行的呢?sql 语句如下:
    update tb_student A set A.age='19' where A.name=' 张三 ';
    我们来给张三修改下年龄,其实条语句也基本上会沿着上一个查询的流程走,只不过执行更新的时候肯定要记录日志啦,这就会引入日志模块了,MySQL 自带的日志模块式 binlog(归档日志,在Server层) ,所有的存储引擎都可以使用,我们常用的 InnoDB 引擎还自带了一个日志模块 redo log(重做日志),我们就以 InnoDB 模式下来探讨这个语句的执行流程。流程如下:
    • 先查询到张三这一条数据,如果有缓存,也是会用到缓存。
    • 然后拿到查询的语句,把 age 改为 19,然后调用引擎 API 接口,写入这一行数据,InnoDB 引擎把数据保存在内存中,同时记录 redo log,此时 redo log 进入 prepare 状态,然后告诉执行器,执行完成了,随时可以提交。
    • 执行器收到通知后记录 binlog,然后调用引擎接口,提交 redo log 为提交状态。
    • 更新完成。
    这里肯定有同学会问,为什么要用两个日志模块,用一个日志模块不行吗?
    这是因为最开始 MySQL 并没有 InnoDB 引擎( InnoDB 引擎是其他公司以插件形式插入 MySQL 的) ,MySQL 自带的引擎是 MyISAM,但是我们知道 redo log 是 InnoDB 引擎特有的,其他存储引擎都没有,这就导致会没有 crash-safe 的能力(crash-safe 的能力即使数据库发生异常重启,之前提交的记录都不会丢失),binlog 日志只能用来归档。
    并不是说只用一个日志模块不可以,只是 InnoDB 引擎就是通过 redo log 来支持事务的。那么,又会有同学问,我用两个日志模块,但是不要这么复杂行不行,为什么 redo log 要引入 prepare 预提交状态?这里我们用反证法来说明下为什么要这么做?
    • 先写 redo log 直接提交,然后写 binlog,假设写完 redo log 后,机器挂了,binlog 日志没有被写入,那么机器重启后,这台机器会通过 redo log 恢复数据,但是这个时候 bingog 并没有记录该数据,后续进行机器备份的时候,就会丢失这一条数据,同时主从同步也会丢失这一条数据。
    • 先写 binlog,然后写 redo log,假设写完了 binlog,机器异常重启了,由于没有 redo log,本机是无法恢复这一条记录的,但是 binlog 又有记录,那么和上面同样的道理,就会产生数据不一致的情况。
    如果采用 redo log 两阶段提交的方式就不一样了,写完 binglog 后,然后再提交 redo log 就会防止出现上述的问题,从而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那么问题来了,有没有一个极端的情况呢?假设 redo log 处于预提交状态,binglog 也已经写完了,这个时候发生了异常重启会怎么样呢? 这个就要依赖于 MySQL 的处理机制了,MySQL 的处理过程如下:
    • 判断 redo log 是否完整,如果判断是完整的,就立即提交。
    • 如果 redo log 只是预提交但不是 commit 状态,这个时候就会去判断 binlog 是否完整,如果完整就提交 redo log, 不完整就回滚事务。
    这样就解决了数据一致性的问题。
     
    3、日志模块
     
    3.1、redo log
    在 MySQL 中,如果每一次的更新操作都需要写进磁盘,然后磁盘也要找到对应的那条记录,然后再更新,整个过程 IO 成本、查找成本都很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MySQL 的设计者就采用了日志(redo log)来提升更新效率。
     
    Redo log记录的是新数据的备份。在事务提交前,只要将Redo Log持久化即可,不需要将数据持久化。当系统崩溃时,虽然数据没有持久化,
    但是RedoLog已经持久化。系统可以根据RedoLog的内容,将所有数据恢复到最新的状态。
     
    InnoDB有buffer pool(简称bp)。bp是数据库页面的缓存,对InnoDB的任何修改操作都会首先在bp的page上进行,然后这样的页面将被标记为dirty并被放到专门的flush list上,后续将由master thread或专门的刷脏线程阶段性的将这些页面写入磁盘(disk or ssd)。这样的好处是避免每次写操作都操作磁盘导致大量的随机IO,阶段性的刷脏可以将多次对页面的修改merge成一次IO操作,同时异步写入也降低了访问的时延。然而,如果在dirty page还未刷入磁盘时,server非正常关闭,这些修改操作将会丢失,如果写入操作正在进行,甚至会由于损坏数据文件导致数据库不可用。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Innodb将所有对页面的修改操作写入一个专门的文件,并在数据库启动时从此文件进行恢复操作,这个文件就是redo log file。这样的技术推迟了bp页面的刷新,从而提升了数据库的吞吐,有效的降低了访问时延。带来的问题是额外的写redo log操作的开销(顺序IO,当然很快),以及数据库启动时恢复操作所需的时间。
     
    日志和磁盘配合的整个过程,其实就是 MySQL 里的 WAL 技术,WAL 的全称是 Write-Ahead Logging,它的关键点就是先写日志,再写磁盘。
    具体来说,当有一条记录需要更新的时候,InnoDB 引擎就会先把记录写到 redo log(redolog buffer)里面,并更新内存(buffer pool),这个时候更新就算完成了。同时,InnoDB 引擎会在适当的时候(如系统空闲时),将这个操作记录更新到磁盘里面(刷脏页)。
    redo log 是InnoDB存储引擎层的日志,又称重做日志文件,redo log是循环写的,redo log不是记录数据页更新之后的状态,而是记录这个页做了什么改动。redo log 是固定大小的,比如可以配置为一组 4 个文件,每个文件的大小是 1GB,那么日志总共就可以记录 4GB 的操作。从头开始写,写到末尾就又回到开头循环写,如下图所示。
    图中展示了一组 4 个文件的 redo log 日志,check point 是当前要擦除的位置,擦除记录前需要先把对应的数据落盘(更新内存页,等待刷脏页)。write pos 到 checkpoint 之间的部分可以用来记录新的操作,如果 write pos 和 checkpoint 相遇,说明 redolog 已满,这个时候数据库停止进行数据库更新语句的执行,转而进行 redo log 日志同步到磁盘中。checkpoint 到 write pos 之间的部分等待落盘(先更新内存页,然后等待刷脏页)。有了 redo log 日志,那么在数据库进行异常重启的时候,可以根据 redo log 日志进行恢复,也就达到了 crash-safe。
    redo log 用于保证crash-safe能力。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这个参数设置成 1 的时候,表示每次事务的 redo log 都直接持久化到磁盘。这个参数建议设置成 1,这样可以保证 MySQL 异常重启之后数据不丢失。
     
    3.2、binlog
    MySQL 整体来看,其实就有两块:一块是 Server 层,它主要做的是 MySQL 功能层面的事情;还有一块是引擎层,负责存储相关的具体事宜。redo log 是 InnoDB 引擎特有的日志,而 Server 层也有自己的日志,称为 binlog(归档日志)。binlog 属于逻辑日志,是以二进制的形式记录的是这个语句的原始逻辑,依靠 binlog 是没有 crash-safe 能力的。
     
    binlog记录了数据库上的所有改变,并以二进制的形式保存在磁盘中;它可以用来查看数据库的变更历史、数据库增量备份和恢复、Mysql的复制(主从数据库的复制)。语句以“事件”的形式保存,它描述数据更改。因为有了数据更新的binlog,所以可以用于实时备份,与master/slave复制。高可用与数据恢复。
    • 恢复使能够最大可能地更新数据库,因为二进制日志包含备份后进行的所有更新。
    • 在主复制服务器上记录所有将发送给从服务器的语句。
     
    binlog有三种格式:Statement、Row以及Mixed。从安全性来看,ROW(最安全)、MIXED(不推荐)、STATEMENT(不推荐)。
     
    Statement:每一条会修改数据的sql都会记录在binlog中。在5.6.24中默认格式。
    优点:不需要记录每一行的变化,减少了binlog日志量,节约了IO,提高性能。
    缺点:由于记录的只是执行语句,为了这些语句能在slave上正确运行,因此还必须记录每条语句在执行的时候的一些相关信息,以保证所有语句能在slave得到和在master端执行时候相同 的结果。另外mysql的复制,像一些特定函数功能,slave可与master上要保持一致会有很多相关问题。
    ps:相比row能节约多少性能与日志量,这个取决于应用的SQL情况,正常同一条记录修改或者插入row格式所产生的日志量还小于Statement产生的日志量,但是考虑到如果带条件的update操作,以及整表删除,alter表等操作,ROW格式会产生大量日志,因此在考虑是否使用ROW格式日志时应该跟据应用的实际情况,其所产生的日志量会增加多少,以及带来的IO性能问题。
     
    Row:5.1.5版本的MySQL才开始支持row level的复制,它不记录sql语句上下文相关信息,仅保存哪条记录被修改。
    优点:binlog中可以不记录执行的sql语句的上下文相关的信息,仅需要记录那一条记录被修改成什么了。所以rowlevel的日志内容会非常清楚的记录下每一行数据修改的细节。而且不会出现某些特定情况下的存储过程,或function,以及trigger的调用和触发无法被正确复制的问题.
    缺点:所有的执行的语句当记录到日志中的时候,都将以每行记录的修改来记录,这样可能会产生大量的日志内容。
    ps:新版本的MySQL中对row level模式也被做了优化,并不是所有的修改都会以row level来记录,像遇到表结构变更的时候就会以statement模式来记录,如果sql语句确实就是update或者delete等修改数据的语句,那么还是会记录所有行的变更。
     
    Mixed:从5.1.8版本开始,MySQL提供了Mixed格式,实际上就是Statement与Row的结合。
    在Mixed模式下,一般的语句修改使用statment格式保存binlog,如一些函数,statement无法完成主从复制的操作,则采用row格式保存binlog,MySQL会根据执行的每一条具体的sql语句来区分对待记录的日志形式,也就是在Statement和Row之间选择一种。
     
    1、redo log 和 binlog 区别:
     
    redo log 是 InnoDB 引擎特有的;binlog 是 MySQL 的 Server 层实现的,所有引擎都可以使用。
    redo log 是物理日志,记录的是在某个数据页上做了什么修改;binlog 是逻辑日志,记录的是这个语句的原始逻辑。
    redo log 是循环写的,空间固定会用完;binlog 是可以追加写入的。追加写是指 binlog 文件写到一定大小后会切换到下一个,并不会覆盖以前的日志。
     
    有了对这两个日志的概念性理解后,再来看执行器和 InnoDB 引擎在执行这个 update 语句时的内部流程。
     
    UPDATE T SET c = c + 1 WHERE ID = 2;
     
    1、执行器先找引擎取 ID=2 这一行。ID 是主键,引擎直接用树搜索找到这一行。如果 ID=2 这一行所在的数据页本来就在内存中,就直接返回给执行器;否则,需要先从磁盘读入内存,然后再返回。
    2、执行器拿到引擎给的行数据,把这个值加上 1,比如原来是 N,现在就是 N+1,得到新的一行数据,再调用引擎接口写入这行新数据。
    3、引擎将这行新数据更新到内存(InnoDB Buffer Pool)中,同时将这个更新操作记录到 redo log 里面,此时 redo log 处于 prepare 状态。然后告知执行器执行完成了,随时可以提交事务。
    4、执行器生成这个操作的 binlog,并把 binlog 写入磁盘。
    5、执行器调用引擎的提交事务接口,引擎把刚刚写入的 redo log 改成提交(commit)状态,更新完成。
    其中将 redo log 的写入拆成了两个步骤:prepare 和 commit,这就是两阶段提交(2PC)。
     
    2、redo log 和 binlog 是怎么关联起来的?
    redo log 和 binlog 有一个共同的数据字段,叫 XID。崩溃恢复的时候,会按顺序扫描 redo log:
     
    如果碰到既有 prepare、又有 commit 的 redo log,就直接提交;
    如果碰到只有 parepare、而没有 commit 的 redo log,就拿着 XID 去 binlog 找对应的事务。
     
    3、MySQL 怎么知道 binlog 是完整的?
     
    一个事务的 binlog 是有完整格式的:
    • statement 格式的 binlog,最后会有 COMMIT
    • row 格式的 binlog,最后会有一个 XID event
     
    在 MySQL 5.6.2 版本以后,还引入了 binlog-checksum 参数,用来验证 binlog 内容的正确性。对于 binlog 日志由于磁盘原因,可能会在日志中间出错的情况,MySQL 可以通过校验 checksum 的结果来发现。所以,MySQL 是有办法验证事务 binlog 的完整性的。
     
    4、redo log 一般设置多大?
    redo log 太小的话,会导致很快就被写满,然后不得不强行刷 redo log,这样 WAL 机制的能力就发挥不出来了。
     
    如果是几个 TB 的磁盘的话,直接将 redo log 设置为 4 个文件,每个文件 1GB。
     
    5、数据写入后的最终落盘,是从 redo log 更新过来的还是从 buffer pool 更新过来的呢?
    实际上,redo log 并没有记录数据页的完整数据,所以它并没有能力自己去更新磁盘数据页,也就不存在由 redo log 更新过去数据最终落盘的情况。
    • 数据页被修改以后,跟磁盘的数据页不一致,称为脏页。最终数据落盘,就是把内存中的数据页写盘。这个过程与 redo log 毫无关系。
    • 在崩溃恢复场景中,InnoDB 如果判断到一个数据页可能在崩溃恢复的时候丢失了更新,就会将它读到内存,然后让 redo log 更新内存内容。更新完成后,内存页变成脏页,就回到了第一种情况的状态,刷到磁盘。
     
    5、redo log buffer 是什么?是先修改内存,还是先写 redo log 文件?
    在一个事务的更新过程中,日志是要写多次的。比如下面这个事务:
    Copy
    begin;
    INSERT INTO T1 VALUES ('1', '1');
    INSERT INTO T2 VALUES ('1', '1');
    commit;
    这个事务要往两个表中插入记录,插入数据的过程中,生成的日志都得先保存起来,但又不能在还没 commit 的时候就直接写到 redo log 文件里。因此就需要 redo log buffer 出场了,它就是一块内存,用来先存 redo 日志的。也就是说,在执行第一个 insert 的时候,数据的内存被修改了,redo log buffer 也写入了日志。但是,真正把日志写到 redo log 文件,是在执行 commit 语句的时候做的。
     
    4、总结
    • MySQL 主要分为 Server 层和引擎层,Server 层主要包括连接器、查询缓存、分析器、优化器、执行器,同时还有一个日志模块(binlog),这个日志模块所有执行引擎都可以共用,redolog 只有 InnoDB 有。
    • 引擎层是插件式的,目前主要包括,MyISAM,InnoDB,Memory 等。
    • 查询语句的执行流程如下:权限校验(如果命中缓存)---》查询缓存---》分析器---》优化器---》权限校验---》执行器---》引擎
    • 更新语句执行流程如下:分析器----》权限校验----》执行器---》引擎---redo log(prepare 状态---》binlog---》redo log(commit状态)
     
      
     
     
  • 相关阅读:
    flexbox 伸缩布局盒
    border-radius 知识点
    appium+Python第一个unitest
    linux常用命令整理
    appium的demo编程
    appium+Python环境搭建
    pycharm将py文件打包成可执行文件exe
    jmeter线程组设置
    jmeter的如何设置headers
    Python使用pillow的坑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iujiarui/p/15614883.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