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grep
grep(General Regular Expression Parser,通用规则表达式分析程序)是一种强大的文本搜索工具,它能使用正则表达式搜索文本,并把匹配的行打印出来。
它的使用语法为:
grep [选项] pattern [文件名]
. 匹配任意一个字符
* 匹配0 个或多个*前的字符
^ 匹配行开头
$ 匹配行结尾
[] 匹配[ ]中的任意一个字符,[]中可用 - 表示范围,
例如[a-z]表示字母a 至z 中的任意一个
转意字符
命令中的选项为:
-b 显示块号
-c 仅显示各指定文件中包含模式的总行数
-i 模式中字母不区分大小写
-h 不将包含模式的文件名显示在该行上
-l 仅显示包含模式的文件名
-n 显示模式所在行的行号
-s 指定文件若不存在或不可读,不提示错误信息
-v 显示所有不包含模式的行
其中,pattern为所要匹配的字符串。如在/etc/passwd文件下查找包含“carey”字符的行:
$ grep carey /etc/passwd
要用好grep这个工具,其实就是要写好正则表达式,所以这里不对grep的所有功能进行实例讲解,只列几个例子,讲解一个正则表达式的写法。
$ grep 'test' d*
显示所有以d开头的文件中包含test的行。
$ ls -l | grep '^public'
通过管道过滤ls -l输出的内容,只显示以public开头的行。
后面的^字符强制grep命令只在每行的开头找public。整个搜索模式(pattern)用单引号括起来,使shell不理会它们。shell只将单引号去掉,将搜索模式送给grep命令。
$ grep -i 'hello world' menu.h main.c
显示在menu.h和main.c文件中匹配“hello world”的行,忽略大小写。
例如:
grep 'sample' -R *
2、find
find是最常见和最强大的查找命令,你可以用它找到任何你想找的文件。
find的使用格式如下:
find <指定目录> <指定条件> <指定动作>
- <指定目录>: 所要搜索的目录及其所有子目录。默认为当前目录。
- <指定条件>: 所要搜索的文件的特征。
- <指定动作>: 对搜索结果进行特定的处理。
如果什么参数也不加,find默认搜索当前目录及其子目录,并且不过滤任何结果(也就是返回所有文件),将它们全都显示在屏幕上。
find的使用实例:
$ find . -name 'my*' –ls
搜索当前目录(含子目录,下同)中所有文件名以my开头的文件,并显示它们的详细信息。
$ find /home -user rtos
搜索/home下拥有者为rtos的文件
$ find . -type f -mmin -10
搜索当前目录中,在过去10分钟中更新过的所有的普通文件。如果不加-type f参数,则搜索普通文件+特殊文件+目录。
$ find / -type f -size +100M
查找系统中所有大于100M的文件
说明: 如果你要寻找一个档案的话,那么使用 find 会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不过,由于 find 在寻找数据的时候相当的耗硬盘,所以没事情不要使用 find 啦!有更棒的指令可以取代呦,那就是 whereis 与 locate 咯~
3、locate
locate命令其实是“find -name”的另一种写法,但是要比后者快得多,原因在于它不搜索具体目录,而是搜索一个数据库(/var/lib/locatedb),这个数据库中含有本地所有文件信息。Linux系统自动创建这个数据库,并且每天自动更新一次,所以使用locate命令查不到最新变动过的文件。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以在使用locate之前,先使用updatedb命令,手动更新数据库。
locate命令的使用实例:
$ locate /etc/sh
搜索etc目录下所有以sh开头的文件。
$ locate -i ~/m
搜索用户主目录下,所有以m开头的文件,并且忽略大小写。
4、whereis
whereis命令只能用于程序名的搜索,而且只搜索二进制文件(参数-b)、man说明文件(参数-m)和源代码文件(参数-s)。如果省略参数,则返回所有信息。
whereis命令的使用实例:
$ whereis grep
grep: /bin/grep /usr/share/man/man1p/grep.1p.gz /usr/share/man/man1/grep.1.gz
5、which
which命令的作用是,在PATH变量指定的路径中,搜索某个系统命令的位置,并且返回第一个搜索结果。也就是说,使用which命令,就可以看到某个系统命令是否存在,以及执行的到底是哪一个位置的命令。
which命令的使用实例:
$ which grep
/bin/grep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wanqieddy/archive/2011/07/15/2107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