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建造者模式是一种创建型设计模式,使你能够分步骤创建复杂对象。该模式允许你使用相同的创建代码生成不同类型和形式的对象。
一个 Builder 类会一步一步构造最终对象。这个 Builder 类是独立于其他对象的。
使用场景
在阅读源码过程中经常看到建造者模式,主要是为了简化复杂对象的创建。
具体那些房子啥的举例子就不扯了,以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为主。
@Builder 注解
如果小伙伴使用 lombok 这个框架的话,那一定对 @Builder
这个注解不会陌生。
@Data
@Builder
public class UserRespVo {
/**
* 用户名字
*/
private String userName;
/**
* 用户 id
*/
private String userId;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UserRespVo respVo = UserRespVo.builder()
.userId("liuzhihang")
.userName("程序员小航")
.build();
}
}
看一下编译后的 .class 文件。
public class UserRespVo {
private String userName;
private String userId;
UserRespVo(final String userName, final String userId) {
this.userName = userName;
this.userId = userId;
}
public static UserRespVo.UserRespVoBuilder builder() {
return new UserRespVo.UserRespVoBuilder();
}
public static class UserRespVoBuilder {
private String userName;
private String userId;
UserRespVoBuilder() {
}
public UserRespVo.UserRespVoBuilder userName(final String userName) {
this.userName = userName;
return this;
}
public UserRespVo.UserRespVoBuilder userId(final String userId) {
this.userId = userId;
return this;
}
public UserRespVo build() {
return new UserRespVo(this.userName, this.userId);
}
}
}
其实就是在内部创建了一个 Builder 的静态内部类,以及一个 builder() 方法。这样就可以进行链式调用
了。
如果对于复杂对象的创建,小伙伴也可以采用 lombok 的这种方式,先创建 builder 对象,然后一步一步构建对象。
在源码和工作中
在阅读源码,或者是使用开源软件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建造者模式,比如 OkHttp3Utils
private static OkHttpClient client = new OkHttpClient
.Builder()
.readTimeout(60, TimeUnit.SECONDS)
.connectTimeout(60, TimeUnit.SECONDS)
.writeTimeout(120, TimeUnit.SECONDS)
.build();
比如 Eureka
源码中 InstanceInfo
的构建。
比如使用 Elasticsearch
创建 client 的代码
RestClient restClient = RestClient.builder(
new HttpHost("localhost", 9200, "http"),
new HttpHost("localhost", 9201, "http"))
.build();
还比如 Mybatis Plus,等等等……
总结
本文介绍了在工作中使用建造者模式,因为这是在工作中经常见到的一种设计模式。只不过很多人容易忽略,然后看各种资料,又是房子又是窗户的,云里雾里,一大堆代码。
淡定,淡定,没必要的。其实很多设计模式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使用了,只不过没有归纳总结而已。
相关资料
- 《深入设计模式》:https://refactoringguru.cn/design-patterns
- 封面图:https://refactoringguru.cn/design-patterns/bui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