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python装饰器

    在python的世界里,函数和我们之前的[1,2,3],'abc',8等一样都是对象,而且函数是最高级的对象(对象是类的实例化,可以调用相应的方法,函数是包含变量对象的对象,牛逼!)。

    1
    2
    3
    4
    5
    6
    7
    8
    9
    10
    def foo():
        print('i am the foo')
        bar()
         
    def bar():     
        print('i am the bar')
     
    foo()
    # def bar():      #报错
    #     print('i am the bar')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聊一聊函数在内存的存储情况:

                                      

                                                       图1

    函数对象的调用仅仅比其它对象多了一个()而已!foo,bar与a,b一样都是个变量名。

    那上面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只有函数加载到内存才可以被调用。

    既然函数是对象,那么自然满足下面两个条件:

    1. 其可以被赋给其他变量

    1
    2
    3
    4
    5
    6
    def foo():
        print('foo')
    bar=foo
    bar()
    foo()
    print(id(foo),id(bar))  #4321123592 4321123592

    2. 其可以被定义在另外一个函数内(作为参数&作为返回值),类似于整形,字符串等对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函数名作为参数**********
    def foo(func):
        print('foo')
        func()
     
    def bar():
        print('bar')
     
    foo(bar)
     
    #*******函数名作为返回值*********
     
    def foo():
        print('foo')
        return bar
     
    def bar():
        print('bar')
     
    b=foo()
    b()

    注意:这里说的函数都是指函数名,比如foo;而foo()已经执行函数了,foo()是什么类型取决于return的内容是什么类型!!!

             另外,如果大家理解不了对象,那么就将函数理解成变量,因为函数对象总会由一个或多个变量引用,比如foo,bar。

    法宝三(函数的嵌套以及闭包):

    抛一个小问题:

    1
    2
    3
    4
    5
    6
    def foo():
        print('foo')
        def bar():
            print('bar')
        # bar()
    bar()

    是的,bar就是一个变量名,有自己的作用域的。

    Python允许创建嵌套函数。通过在函数内部def的关键字再声明一个函数即为嵌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想执行inner函数,两种方法
    def outer():
         = 1
         def inner():
             print (x) # 1
         # inner() # 2
         return inner
     
    # outer()
    in_func=outer()
    in_func()

    在这里,你有没有什么疑问?如果没有,那我问你:

    1 两种调用方式有区别吗,不都是在外面调用inner吗?

    1
    2
    3
    4
    in_func=outer() 
    in_func()  
    ###########
    inner()(已经加载到内存啦)
     原因

    2  

    1
    2
    3
    def outer():
        x=1    #函数outer执行完毕即被销毁
    print(x)    

    既然这样,i()执行的时候outer函数已经执行完了,为什么inner还可以调用outer里的变量x呢?

    哈,这就涉及到我们叫讲的闭包啦!

    因为:outer里return的inner是一个闭包函数,有x这个环境变量。

     OK,那么什么是闭包呢?

    闭包(closure)是函数式编程的重要的语法结构。

    定义:如果在一个内部函数里,对在外部作用域(但不是在全局作用域)的变量进行引用,那么内部函数就被认为是闭包(closure).

    如上实例,inner就是内部函数,inner里引用了外部作用域的变量x(x在外部作用域outer里面,不是全局作用域),

    则这个内部函数inner就是一个闭包。

    再稍微讲究一点的解释是,闭包=函数块+定义函数时的环境,inner就是函数块,x就是环境,当然这个环境可以有很多,不止一个简单的x。

    1
    print(in_func.__closure__[0].cell_contents)  

     用途省略

     用途1
     用途2

    装饰器概念

    说了这么多,终于到了我们的装饰器了。

    装饰器本质上是一个函数,该函数用来处理其他函数,它可以让其他函数在不需要修改代码的前提下增加额外的功能,装饰器的返回值也是一个函数对象。它经常用于有切面需求的场景,比如:插入日志、性能测试、事务处理、缓存、权限校验等应用场景。装饰器是解决这类问题的绝佳设计,有了装饰器,我们就可以抽离出大量与函数功能本身无关的雷同代码并继续重用。概括的讲,装饰器的作用就是为已经存在的对象添加额外的功能。

    业务生产中大量调用的函数:

    1
    2
    3
    def foo():
        print('hello foo')
    foo()

    现在有一个新的需求,希望可以记录下函数的执行时间,于是在代码中添加日志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import time
    def foo():
        start_time=time.time()
        print('hello foo')
        time.sleep(3)
        end_time=time.time()
        print('spend %s'%(end_time-start_time))
     
    foo()

    bar()、bar2()也有类似的需求,怎么做?再在bar函数里调用时间函数?这样就造成大量雷同的代码,为了减少重复写代码,我们可以这样做,重新定义一个函数:专门设定时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import time
    def show_time(func):
        start_time=time.time()
        func()
        end_time=time.time()
        print('spend %s'%(end_time-start_time))
     
     
    def foo():
        print('hello foo')
        time.sleep(3)
     
    show_time(foo)

    逻辑上不难理解,而且运行正常。 但是这样的话,你基础平台的函数修改了名字,容易被业务线的人投诉的,因为我们每次都要将一个函数作为参数传递给show_time函数。而且这种方式已经破坏了原有的代码逻辑结构,之前执行业务逻辑时,执行运行foo(),但是现在不得不改成show_time(foo)。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方式的呢?当然有,答案就是装饰器。 

    简单装饰器

    if  foo()==show_time(foo) :问题解决!  

       所以,我们需要show_time(foo)返回一个函数对象,而这个函数对象内则是核心业务函数:执行func()与装饰函数时间计算,修改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import time
     
    def show_time(func):
        def wrapper():
            start_time=time.time()
            func()
            end_time=time.time()
            print('spend %s'%(end_time-start_time))
     
        return wrapper
     
     
    def foo():
        print('hello foo')
        time.sleep(3)
     
    foo=show_time(foo)
    foo()

    函数show_time就是装饰器,它把真正的业务方法func包裹在函数里面,看起来像foo被上下时间函数装饰了。在这个例子中,函数进入和退出时 ,被称为一个横切面(Aspect),这种编程方式被称为面向切面的编程(Aspect-Oriented Programming)。 

    @符号是装饰器的语法糖,在定义函数的时候使用,避免再一次赋值操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import time
     
    def show_time(func):
        def wrapper():
            start_time=time.time()
            func()
            end_time=time.time()
            print('spend %s'%(end_time-start_time))
     
        return wrapper
     
    @show_time   #foo=show_time(foo)
    def foo():
        print('hello foo')
        time.sleep(3)
     
     
    @show_time  #bar=show_time(bar)
    def bar():
        print('in the bar')
        time.sleep(2)
     
    foo()
    print('***********')
    bar()

          如上所示,这样我们就可以省去bar = show_time(bar)这一句了,直接调用bar()即可得到想要的结果。如果我们有其他的类似函数,我们可以继续调用装饰器来修饰函数,而不用重复修改函数或者增加新的封装。这样,我们就提高了程序的可重复利用性,并增加了程序的可读性。

          这里需要注意的问题:  foo=show_time(foo)其实是把wrapper引用的对象引用给了foo,而wrapper里的变量func之所以可以用,就是因为wrapper是一个闭包函数。

    key:

    @show_time帮我们做的事情就是当我们执行业务逻辑foo()时,执行的代码由粉框部分转到蓝框部分,仅此而已!

    装饰器在Python使用如此方便都要归因于Python的函数能像普通的对象一样能作为参数传递给其他函数,可以被赋值给其他变量,可以作为返回值,可以被定义在另外一个函数内。

    带参数的被装饰函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import time
     
    def show_time(func):
     
        def wrapper(a,b):
            start_time=time.time()
            func(a,b)
            end_time=time.time()
            print('spend %s'%(end_time-start_time))
     
        return wrapper
     
    @show_time   #add=show_time(add)
    def add(a,b):
     
        time.sleep(1)
        print(a+b)
     
    add(2,4)
     注意点

    不定长参数

    复制代码
    #***********************************不定长参数
    import time
    
    def show_time(func):
    
        def wrapper(*args,**kwargs):
            start_time=time.time()
            func(*args,**kwargs)
            end_time=time.time()
            print('spend %s'%(end_time-start_time))
    
        return wrapper
    
    @show_time   #add=show_time(add)
    def add(*args,**kwargs):
    
        time.sleep(1)
        sum=0
        for i in args:
            sum+=i
        print(sum)
    
    add(2,4,8,9)
    复制代码
  • 相关阅读:
    C++——模板、数组类
    JSP教程(四)—— JSP内置对象(上)
    JSP教程(三)—— 基本语法
    JSP教程(二)—— JavaWeb简介
    JSP教程(一)—— JavaWeb开发环境
    关于余弦定理的一些见解
    文本相似度比较(网页版)
    关于SimHash算法的实现及测试V4.0
    关于SimHash算法的实现及测试V3.0
    关于SimHash算法的实现及测试V2.0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okerx/p/10769249.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