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为什么需要 RPC 服务?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362880b635f0

    在传统的开发模式中,我们通常将系统的各个服务部署在单台机器,随着服务的扩展,这种方式已经完全无法满足系统大规模的扩展需要,分布式系统由此诞生,在分布式系统中,最重要就是各个服务之间的 RPC 调用。

    RPC 全称 Remote Procedure Call——远程过程调用,它是一种通过网络从远程计算机程序上请求服务,而不需要了解底层网络技术的方式。简单一点就是:通过一定协议和方法使得调用远程计算机上的服务,就像调用本地服务一样。

    通常来说,RPC 的实现方式有很多,可以基于常见的 HTTP 协议,也可以在TCP上层封装自定义协议,常见的 Web Service 就是基于 HTTP 协议的 RPC,HTTP 协议的优点是具有良好的跨平台性,特别适合异构系统较多的公司,但是由于 HTTP 报头较为冗长,性能较差,基于 TCP 协议的 RPC 可以建立长连接,速度和效率明显,但是难度和复杂程度很高。

    RPC 的诞生让构建分布式应用更容易,极大的扩大系统的可扩展性,容错性。为复杂业务逻辑的系统进行服务化改造和高可用性升级提供了可能。

    RPC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请求程序就是一个客户机,而服务提供程序就是一个服务器。首先,客户机调用进程发送一个有进程参数的调用信息到服务进程,然后等待应答信息。在服务器端,进程保持睡眠状态直到调用信息的到达为止。当一个调用信息到达,服务器获得进程参数,计算结果,发送答复信息,然后等待下一个调用信息,最后,客户端调用进程接收答复信息,获得进程结果,然后调用执行继续进行。

    目前,有多种 RPC 模式和执行。最初由 Sun 公司提出。IETF ONC 宪章重新修订了 Sun 版本,使得 ONC RPC 协议成为 IETF 标准协议。现在使用最普遍的模式和执行是开放式软件基础的分布式计算环境(DCE)

    协议结构

    远程过程调用(RPC)信息协议由两个不同结构组成:调用信息和答复信息。信息流程如下所示:

    RPC:远程过程调用流程

    RPC 调用信息:每条远程过程调用信息包括以下无符号整数字段,以独立识别远程过程:

    程序号(Program number)

    程序版本号(Program version number)

    过程号(Procedure number)

    RPC 调用信息主体形式如下:

    struct call_body {

    unsigned int rpcvers;

    unsigned int prog;

    unsigned int vers;

    unsigned int proc;

    opaque_auth cred;

    opaque_auth verf;

    1 parameter

    2 parameter . . . };

    RPC 答复信息:RPC 协议的答复信息的改变取决于网络服务器对调用信息是接收还是拒绝。答复信息请求包括区别以下情形的各种信息:

    RPC 成功执行调用信息。.

    RPC 的远程实现不是协议第二版,返回 RPC 支持的最低和最高版本号。

    在远程系统中,远程程序不可用。

    远程程序不支持被请求的版本号。返回远程程序所支持的最低和最高版本号。

    请求的过程号不存在。通常是呼叫方协议或程序差错。

    RPC答复信息形式如下:

    enum reply_stat stat

    {MSG_ACCEPTED = 0,

    MSG_DENIED = 1 };

    工作原理

    运行时,一次客户机对服务器的RPC调用,其内部操作大致有如下十步:

    1.调用客户端句柄;执行传送参数

    2.调用本地系统内核发送网络消息

    3.消息传送到远程主机

    4.服务器句柄得到消息并取得参数

    5.执行远程过程

    6.执行的过程将结果返回服务器句柄

    7.服务器句柄返回结果,调用远程系统内核

    8.消息传回本地主机

    9.客户句柄由内核接收消息

    10.客户接收句柄返回的数据

    RPC 调用分类

    RPC 调用的分类方式有很多种。

    从通信协议层面可以分为:

    基于 HTTP 协议的 RPC;

    基于二进制协议的 RPC;

    基于 TCP 协议的 RPC。

    从是否跨平台可分为:

    单语言 RPC,如 RMI, Remoting;

    跨平台 RPC,如 google protobuffer, restful json,http XML。

    从调用过程来看,可以分为同步通信RPC和异步通信RPC:

    同步 RPC:指的是客户端发起调用后,必须等待调用执行完成并返回结果;

    异步 RPC:指客户方调用后不关心执行结果返回,如果客户端需要结果,可用通过提供异步 callback 回调获取返回信息。大部分 RPC 框架都同时支持这两种方式的调用。

    RPC 框架结构

    一个完整的 RPC 框架的架构主要模块如图所示。

     
     

    RPC 服务方的主要职责是提供服务,供客户端调用访问,服务端会通过一个接收器接受客户端的调用请求,根据相应的 RPC 协议进行解码获取调用方法以及相关参数,当调用完成后,服务器端通过后台处理模块处理完成并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

    上 手 篇

    RPC 模块详解

    下面我们根据上面的RPC的架构图,对图中的各个模块进行拆解,并解释每个模块的作用。

    1.服务端(Server):RPC 服务的提供者,负责将 RPC 服务导出;

    2.客户端 (Client):RPC 服务的消费者,负责调用 RPC 服务;

    3.代理(Proxy):通过动态代理,提供对远程接口的代理实现;

    4.执行器(Invoker):对于客户端:主要负责服务调用的编码,调用请求发送和等待结果返回;对于服务方:负责处理调用逻辑并返回调用结果;

    5.协议管理(Protocol):协议管理组件,负责整个 RPC 通信协议的编/解码;

    6.连接端口(Connector):负责维持客户方和服务方的长连接通道;

    7.后台处理(Processor):负责整个调用服务中的管理调度,包括线程池,分发,异常处理等;

    8.连接通道(Channel):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数据传输通道。

    具体到 JAVA 平台来说,其中的3,4通常使用动态代理实现,5,6,7,8使用 NIO 或者一些高性能 NIO 框架,如 mina,netty 实现。



    最简单的 RPC JAVA 实现

    在进一步拆解了组件并划分了职责之后,这里以一个最简单 Java RPC 框架实现为例,对 RPC 具体逻辑进行分析。

    RPC 框架服务发布代码:

    服务端发布服务的代码如上,首先校验传入的端口和服务是否合法,然后开启一个 socket 监听,这儿为了简便,没有采用 NIO 方式,同时直接采用 java 的序列化方式,将传入的数据通过反射取出调用的方法和参数,本地执行后将运行结果通过 socket 套接字返回给客户端。

    RPC 框架服务调用代码

    框架中客户端调用的代码中,首先校验对应的端口和主机是否合法,然后通过动态代理生成一个代理对象,在代理对象的方法中,拦截调用,通过建立 socket 连接,将方法和参数传递到远端执行并获取远程执行返回结果。

    RPC 调用测试:

    如上图所示,服务器端发布一个接口服务 HelloService,客户端成功通过 RPC 调用。

    思 考 篇

    自定义 RPC 协议

    协议头

    在上面的示例程序当中,我们仅仅是完成了一个基本的远程调用,并没有实现 RPC 框架中的很多组件功能,从最简单的代码版本中我们可以发现,发起一个 RPC 调用,需要传输的最基本数据如下:

    接口方法:包括接口的名字和相应的方法名字;

    方法参数:包括参数的类型和取值;

    附件参数,包括调用接口版本,接口超时时间等等。

    因此,如果要自定义协议实现 RPC,我们必须再协议的消息体中包含这部分数据,另外,我们需要定义一些协议元数据,这些元数据通常放在协议头中,和包含必要参数的协议体一期组成了自定义消息。

    元数据通常会包含以下字段,大部分字段只需要1-2位:

    magic: 魔数,方便协议解码

    header_size: 协议头大小,便于解码,同时可用用于处理TCP粘包问题

    id :消息 id,用来标示这次调用

    version: 接口版本

    type:消息类型,可用包括普通调用消息,心跳,控制消息

    status:消息状态,是否首次处理或者已经处理

    body_size: 消息体长度

    serialize_type:消息体序列化类型

    body:具体消息

    具体消息

    消息内容在网络上传输需要对其进行编码,这个编码的过程就是序列化过程,显然,对于网络传输的数据,在能够保证信息足够解码的情况下,序列化的大小越小,传输的开销就越小,效率就越高,目前 JAVA 平台常用的序列化方式有:xml,json ,binary(包括 thrift; hession; kryo 等)。

    在 RPC 调用中我们推荐使用二进制方式进行序列化,在大部分的测试中,二进制方式序列化具有相当好的表现,另外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地方是,每一次 JDK 版本的升级,JAVA 自带的序列化方式的效率都有提升。

    服务端调用优化

    从前面的示例代码中,我们仅仅简单的考虑了实现了组件中的服务端和客户端,并没有考虑效率问题,在一个完整的 RPC 框架中,我们需要考虑实现并优化调用的每一个地方,同时,为了符合业务需求,需要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容错机制。

    具体来说,在动态代理模块,我们不会采用 java 自带的动态接口,而是会采用一些性能更高的三方库,在连接通道和连接模块,我们会采用更优秀的三方NIO,如 netty 来实现,在后端处理模块,我们也不会仅仅是执行结果并返回,要考虑更多的东西:

    并发控制:当多个请求并发处理的时候,如何管理和控制线程池和超时等待时间;

    版本隔离:当服务有多个版本的时候,如何让不同的调用者能够调用正确的服务;

    服务路由:当服务提供者有多台机器的时候,如何提高系统负载均衡,路由到正确的服务端;

    服务降级:当多个服务重要性有不同的时候,如果保证核心业务的稳定性,适当的降低非核心业务优先级;

    服务监控和报警:服务出现异常情况时候,运维和对应的系统负责人能够第一时间得到告警和错误信息。

    以上的思考大部分要结合运维层面一起考虑,但是 RPC 框架本身也要提供足够的支持才能保证它足够的健壮性。

    需要注意的一些地方

    虽然 RPC 有足够多的优点让你去使用,但是当真正转向服务化的时候,依然有很多需要考虑的地方:

    网络问题:本地调用无需考虑是否能够执行问题,网络调用可能会因为各种外部网络环境,端口拦截,IP 受限等可能情况导致无法成功执行。所以 RPC 的服务端通常要考虑幂等性和容错性,接口需要较强的鲁棒性设计。

    异常处理:RPC 和本地服务最大的不同就是 RPC 服务存在分布式一致性问题,当服务没有调用成功情况下,本地和远程的服务可能处于一个不一致的状态,如何进行异常处理和事物的回滚机制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是需要保障强一致性和最终一致性通常取决于具体的业务需求。

    由于网络原因,RPC 服务通常会被本地服务处理慢一个数量级,在比较轻量级的业务和并发量很小的情况下,并不需要 RPC 服务,引入 RPC 服务后,无论是系统的调试,还是线上问题分析都会变得非常复杂,是否引入也需要权衡相关利弊。

    文末小结

    本文简单的介绍了 RPC 的基本知识和相关分析以供抛砖引玉,进一步的学习可以参考当前最主流的一些 RPC 框架,如dubbo, protobuff ,thrift 通过对其源码的深入学习,相信能获益匪浅。







  • 相关阅读:
    pom.xml配置文件内容记录
    如何做出一个博客网站
    PHP中cookie和session的区别
    PHP链接mysql 出现:由于目标计算机积极拒绝,无法连接
    DOM增删操作(创建删除表格)
    DOM增删操作(select动态增加和删除以及清空)
    DOM增删改操作
    DOM操作表格
    SSD性能测试
    我的配置单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ukelook/p/11185612.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