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第一章)-----总结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

    1>人工管理阶段

    2>文件系统管理

    缺点:数据冗余、数据不一致、数据联系弱

    3>数据库阶段

    标志(三个):1968年IBM公司推出层次模型IMS、1969年CODASYL发布DBTG报告,提出网状模型、1970年IBM公司的E.F.Codd连续发表论文,提出关系模型,奠定关系型数据库理论基础

    4>高级数据库阶段

    数据描述(三个阶段)

    1>概念设计

    实体、实体集、属性、实体标识码

    2>逻辑设计

    字段、记录、文件、关键码

    3>物理设计

    位、字节、字、块、桶、卷

    数据联系

    1:1(一对一联系)俩个实体集E1和E2间一一对应

    1:N(一对多联系)俩个实体集E1和E2间一对多联系

    N:M(多对多联系)俩个实体集E1和E2间多对多联系

    数据模型(四种模型)

    1>概念模型

    2>逻辑模型(层次、网状、关系模型(用关键码而不是指针导航数据))

    3>外部模型

    4>内部模型

    概念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逻辑模型是用某种DBMS软件对DB管理的数据的描述,外部模型是逻辑模型的逻辑子集,是用户使用的数据模型,内部模型是对逻辑模型的物理实现

    章节习题

    名词解释

    DB:数据库

    DBMS:数据库信息管理

    DBS:数据库系统

    联系的元数:与一个联系有关的实体集的个数

    1:1联系: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至多和实体集E2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

    1:N联系: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至少和实体集E2中一个实体有联系,而实体集E2中每个实体至多和实体集E1中一个实体有联系

    M:N联系: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至少和实体集E2中每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

    数据模型:在数据库技术中,我们用数据模型来描述数据库的定义和语义,对现实数据进行抽象

    概念模型:表达用户需求观点的数据模型

    逻辑模型:表达计算机观点的DB全局结构逻辑模型

    外部模型:表达用户使用观点的DB全局结构逻辑模型

    内部模型:表达DB物理结构的模型

    层次模型:用树形结构来表达实体类型与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

    网状模型:用有向图结构来表达式题类型与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

    关系模型:由若干个关系模式组成的集合,实际上是一张二维度图

    外模式:用户与数据库的接口

    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的描述

    内模式:是数据库在物理存储方面的描述

    外模式/逻辑模式映像:用于定义外模式与逻辑模式的对应性

    逻辑模式/内模式:用于定义逻辑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的对应性

    数据独立性: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数据结构之间相互独立,不受影响,修改数据库的数据结构的时候,应尽可能不修改应用程序

    物理独立性:内模式修改时,对逻辑模式/内模式映像做相应的修改,不影响逻辑模式

    逻辑独立性:逻辑模式修改时,对外模式/逻辑模式映像作相应的修改,不影响外模式

    主语言:在数据库技术中,用于编写应用程序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DDL:数据库定义语言

    DML:数据库操纵语言

    过程性语言:用户在编程过程中,不仅要指出“做什么”,还要指出“怎么做”

    非过程性语言:用户在编程过程中,只需要指出“做什么”,不需要指出“怎么做”

    DD:数据库系统中存放三级结构定义的数据库 ,还存放数据库运行时的统计信息

    DD系统:管理DD的子系统

    人工管理阶段的数据管理有哪些特点

    1>数据不保存在计算机中

    2>没有专门的软件对数据库进行管理

    3>只有程序概念,没有文件概念

    4>数据面向程序

    文件管理系统有哪些特点

    1>数据以文件的形式保存在外部存储磁盘上

    2>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有了区别,但是比较简单

    3>文件组织多样化,有索引文件,链接文件等

    4>数据不在属于某个特点的程序,可以重复使用

    5>对数据的操作以记录为单位

    文件系统阶段的数据管理有哪些缺陷,举例说明

    1>数据冗余

    2>数据不一致

    3>数据联系弱

    数据管理的数据库阶段产生的标志是那三件事情

    1>1968年IBM公司推出层次模型的IMS系统

    2>1969年CODASYL组织发布了DBTG报告

    3>1970年E.F.Codd连续发表论文,提出关系模型

    数据库阶段的数据管理有哪些特色

    1>采用数据模型表示复杂的数据结构

    2>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3>数据库系统为用户提供了方便的用户接口

    4>数据库系统提供了四个方面的数据控制功能:数据库的恢复、数据库的并发控制、数据库的完整性、数据库的安全性

    5>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

    高级数据库阶段有哪些技术

    1>面向对象的概念建模

    2>开放数据库互联技术

    逻辑记录和物理记录,逻辑文件和物理文件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数据抽象的过程,有那几个步骤

    1>根据用户需求,设计数据库的概念模型

    2>根据转换规则,把概念模型转换为数据库的逻辑模型

    3>根据用户的业务特点,设计不同的外部模型,给程序员使用

    4>数据库实现时,要根据逻辑模型设计其内部模型

    层次、网状和关系等三种逻辑数据模型的区别

    层次:用树形来表示(复杂),只能表示1:N,记录间联系需要指针,过程性DML

    网状:用有向图表示(复杂),可以表示1:N,M:N,记录间联系需要指针,过程性DML

    关系:由关系模式集合表示,可以表示!:N,M:N,记录间联系用关键码,非过程性DML

    DBMS的工作模式和主要功能

    接受应用程序的数据请求和处理请求,将用户的数据指令转换为复杂的机器代码,实现对数据库的操作,从对数据库的操作中接受查询结果,对查询结果进行处理,将处理结果返回给用户

    主要功能:数据库的定义功能、数据库的操纵功能、数据库的保护功能、数据库的维护功能、数据字典

    什么是DB的系统缓冲区,有什么功能

    DBMS为应用程序在内存中开辟了一个DB的系统缓冲区,用于数据的传输和格式的转换

    什么是DBA,DBA的素质是什么,DBA的职责是什么

    DBA是控制数据整体结构的一组人员,负责DBS的正常运行,承担创建,监控,维护数据库正常运行的职责

    DBA的素质:

    熟悉企业全部数据的性质以及用途

    对所有用户的需求有充分的了解

    对系统的性能十分了解

    兼有系统分析员和运筹学专家的品质和知识

    DBA的职责

    定义模式

    定义内模式

    与用户的联络

    定义安全性规则,对用户访问数据库授权

    定义完整性规则,监督数据库的运行

    http://www.chinadmd.com/file/ou6erwxevpvixvuiex63zpsx_9.html

  • 相关阅读:
    优化Hibernate所鼓励的7大措施:
    Java未赋值变量的默认初始值
    年轻代
    JVM介绍
    Java锁的种类以及辨析
    java语言复制数组的四种方法
    static和final
    抽象函数抽象类
    try catch finally
    九大内置对象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uxiaojun/p/8311145.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