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我是一只IT小小鸟》

       从小到大,有意义的课外书还真的从来没有完完整整的读完一本!而在前几天这个尴尬的记录总算被打破了。

      从现在或者说从上个学期开始,自己渐渐喜欢上了读书,读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的课外书,像《编程珠玑》《C++编程思想卷一&卷二》《Effective C++》《More Effective C++》《C陷阱与缺陷》......【尽管我并没有看很多,只看了《编程珠玑》和《C陷阱与缺陷》,但这些经典著作,我一定会细心仔细的看完!】这些非常经典的书,似乎在JLU永远不会成为教科书!所以这些书只能称为是课外书,经典的课外书。

      今天我想就《我是一只IT小小鸟》,写一下自己的感触。

      当我坐上回家的火车,翻了几页后,感觉此书写得平淡无奇,只感觉是一篇篇个人传记的集成本,也就将其束之高阁了。寒假无聊的时候,还真是读了十几页,感受也不是很深刻!转眼间伴随着春节气息的渐渐淡去,浮躁的心也平静了下来,我开始慢慢品味这本书,也做了一些简单的读书笔记:

      “算法 数据结构 一门程序设计语言,一个开发工具,一个系统平台,一种编程思想” 

      “Java是如何实现constJavaconstC++中的一样吗?怎么实现的?” 

      “有没有想过网游中的升级算法是怎么设计的?【暴雪中的魔兽的算法】”

      “如何保证种族的平衡性?”  ... ... 

      在家总是虚度时光,萎靡颓废,所以我提前半个月坐上了回长春的火车... ...

      回到学校后,整理休息了两天,首先做的当然是把刚刚读上瘾的《我是一只IT小小鸟》再看看【我真的没想到自己最后能够看完】,没想到,这一次真的一气呵成,把这本书读完了,越发感觉到这本书的迷人之处,每一位作者的切身经历犹如电影般放映在我的脑海中,让我随之感慨,随之沮丧,而又随之振奋!读书笔记也由一句句,变成了一段段:

      “深度!!!!!!”

      “平时没有怎么去想,脑子之前没怎么转过,现场去转总会犯傻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NB的公司总会问到我们的软肋!好的外企或好的技术公司希望招聘到的学生是做事超级投入,特别乐意思考,充满活力,并且具备一定的行业知识的,因此,在面试准备的时候,应该充分了解自己应聘的公司,多思考,多关注架构等背后的东西,才能应付比较深层次的技术面试。另外,谦虚、和善、愿意向别人学习、擅长理性思维,是技术类工作面试中的加分项。”

      “珍惜每一个生命阶段。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是精彩的,没有必要厚此薄彼,也没有必要给自己太多的打击。”

      “做自己的主人。不要辜负上帝给我们的聪慧的大脑,用它来独立的想问题,用自己的眼睛来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来感受,用自己的金口来提问。不要害怕,不要退缩。

      加强实践与执行力。不要欠生活,不要欠工作。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你不会的知识,你懒于想通的东西,总是会在一个必要的时候提醒你、惩罚你。将没有搞懂的,希望做到的东西,写在纸上、贴在面前,认真实践,当你做到的越来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来越自信,你的层次会提高的,相信我,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很大,原因在于自我控制力有差距。”

      “软件技术的学习方法:大多是“实践先行”,然后在实战之后,再开始补上“理论”这一基础。”

      “我之所以坚持写博客,一是为了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留待今后回忆,二则是把它当做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朋友们可以通过它来了解我,我也能够因此而结识更多志同道和的朋友。”

      “6月份在应付期末考试的间隙,我把谭老那本《C语言程序设计》找出来翻了一遍。暑假两个月除了回家一周,其余时间主要都待在图书馆了。每天早上七点多去图书馆排队,与一群考研的学弟学妹们挤在那几间阅览室里。那阵子一下买了好几百块钱的书《C++ Primer》、《Thinking in C++Volume 1》,加上严蔚敏的《数据结构》、陈惠南的《算法设计与分析》、博文视点出的《编程之美——微软面试心得》、林锐博士的《高质量程序设计指南:C++/C语言》,两个月来大体上把这几本书扫荡了一遍,当然其中有些地方还不是太懂,书上的习题就没有时间做了,但《编程之美》因为讲的比较有趣,我就把后面的习题都粗略研究了一遍,其中关于数学和数字的习题都做了(没办法数学专业出身,看到那些问题就有点手痒)。幸好自己之前在编程语言和算法方面还有点基础,看起来倒也不太费劲,白天在图书馆看书,晚上九点钟回来敲代码。慢慢开始进入状态,9月份又看了一些书,K&R的《C程序设计语言》、weiss的《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还有《程序员面试宝典》(这本书上有些错误)、《算法引论》,另外还有本《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没看完。

      为了保证在下半年找到一个工作,以我当时的能力,就不得不在暑假下点苦功。于是我指定了一个计划,把时间分成几个阶段,其中每天又分成早中晚三段,每个阶段看哪几本书、那几本书需要在那段日期看完,都被我列入了这个计划,写在了小本子上。我还担心这个计划不能被严格执行,在计划表中把时间期限都缩短了一点,比如本来准备12天看完的某本书会被写成10天,在执行是即使因为某些原因比如偷懒等而延迟一点,但总会保证在12天际实际规定时间内完成。每天早上八点到晚上十点,除开吃饭、午睡外大概还有10小时,但期间我看那些书和编码的时间也只有5-8小时,看累了我就跑去翻阅杂志或听评书了。这段时间,我把它称为“临时抱佛脚,苦练小宇宙”。”

      “我谨记着当时一位老师的教诲:‘有些事情是该做的,有些事情是不该做的,有些事情是可做可不做的;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越少,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多大!’”

      “输出是测试输入有效与否的最佳手段,把自己学习和理解到的事物变成文字展示于人,不但可以检查自己是否已经形成深刻的见解,而且对他人也具有指导和交流意义!”

      “我是一个乐于动笔的人,喜欢把积累的知识和新的想法随时记录下来,并整理成文,我一直认为:看过了,听懂了,并不意味这真正的理解,只有亲身实践过,能将知识积累消化后分享给他人,才会让学到的东西真正了然于胸,随时拿起来都可以运用自如。”

      “因此数年来我一直坚持耕耘自己的技术博客,将学习积累的知识点滴变为文字,同时在空余时间里为杂志撰稿并参与技术书籍写作。在持续的技术写作中,积累和收获带给我的喜悦远大于写作中的辛勤付出。” 

      ... .... 

      不知不觉我的这篇文章写得有点儿长了,确实大部分是我摘自书中的原句和原段,因为我深知我的文字实在是没有什么吸引力,书中原话,比我在这儿的长篇大论要有趣和深刻的多。

      每当读到兴奋的时候总是想把书上自己喜欢的文字全部敲入电脑,但自己喜欢的部分太多,所以读完了师哥借给我的这本书后,我坚决的在网上买了一本,因为我知道自己一定会经常回头翻一翻这本书!

      BTW,“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很大,原因在于自我控制力有差距。”这句在空间里早就看过的话没想到我竟然能够找到它的源头出处。 

      如果你也是一名IT爱好者,请你在自己闲暇的时候也看看这本书,网上的资源很多,如果你嫌贵的话下载一本电子版的看一看吧,我相信当你读到让你产生共鸣的地方的时候,你会和我有一样的“冲动”的!

                                                         2012.3.8

                                                        -- By Liu Xiaowei

  • 相关阅读: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机器学习(六)
    机器学习一-三
    Leetcode 90. 子集 II dfs
    Leetcode 83. 删除排序链表中的重复元素 链表操作
    《算法竞赛进阶指南》 第二章 Acwing 139. 回文子串的最大长度
    LeetCode 80. 删除有序数组中的重复项 II 双指针
    LeetCode 86 分割链表
    《算法竞赛进阶指南》 第二章 Acwing 138. 兔子与兔子 哈希
    《算法竞赛进阶指南》 第二章 Acwing 137. 雪花雪花雪花 哈希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xw0109/p/lxw0109.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