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Weekly Issue #222
September 11th, 2016
Android Weekly Issue #222
ARTICLES & TUTORIALS
Forcing bytes download in Okio
这是Jake Wharton的文章, 关于Okio的BufferedSink
.
okio 是一个java io库, 包装了一套API用来读写和处理数据. 文档见: okio doc.
很多库都是在其之上写的, 比如okhttp, Retrofit, Moshi. 这里有个视频: A Few OK libraries
有三个方法可以强制把bytes放入底层的Sink
.
flush(), emit() and emitCompleteSegments()
flush()
调用这个方法会使得所有缓存的字节移动到Sink, 然后Sink立即flush自己. 所以调用flush()
方法返回后, 你可以保证所有的字节都到了目的地Sink.
当用多级buffer时, flush()
会清除所有level的buffer. Okio中多级buffer的花销很小, 一个flush会让每一级把自己的segments移到下一级.
java io中的多级buffer每一级都自己管理自己的字节, 所以flush操作会让每一级都拷贝数据到下一级.
流类型的close()
和flush()
的行为类似, 在关闭流之前把所有的字节都写了.
emit()
发射字节的行为和flush类似, 但是不是递归的. 调用emit()
会使得所有缓存的字节移动到Sink, 但是与flush()
不同, 此时Sink并不会做其他的操作.
emitCompleteSegments()
调用这个emitCompleteSegments()
方法仅仅移动那些完整segment
的字节移动到Sink.
segment
是okio的一个概念.
原文中有动图图解, 看起来更清楚一些.
Use cases
Writing messages to a WebSocket -> flush()
Encoding a video to a file -> emitCompleteSegments()
+ emit()
/flush()
at the end
Serializing an object to JSON -> emit()
Using Android Studio's Performance Monitors
作者他的音乐应用遇到了不响应的问题, 然后他打开Android Studio的performance monitor看到了是内存问题, 然后他track了一下出问题的时候的memory allocation, 最后发现是有一张要下载的图太大了.
The hidden cost of code coverage
测试覆盖率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来激励你和你的团队多写一些测试, 但是你知道吗, 打开测试覆盖率的检测会让你的build变慢.
要测量build时间:
./gradlew clean assembleDebug --profile
然后作者发现其中:app:transformClassesWithJacocoForDailyDebug
占用的时间达到了build时间的14%.
就是因为这句:
buildTypes {
debug {
...
testCoverageEnabled true
}
}
解决办法
只在需要测试覆盖率的时候用它, 所以加一个变量:
/gradlew -Pcoverage clean connectedDebugAndroidTest
gradle里这样写:
buildTypes {
debug {
...
testCoverageEnabled (project.hasProperty('coverage') ? true : false)
}
}
当你不加这个flag的时候就不会检查测试覆盖率.
Android Development Useful Tools
methodscount 可以统计library的方法数, 因为Android有64k的方法数限制.
Stetho
可以看网络请求, 数据库, shared preferences等.
LeakCanary 检测内存泄露的库.
apk-method-count 这个网站可以检测apk中的方法数, 根据包分别显示.
Android Asset Studio
生成图片, 9-patch等的一系列工具.
Buck Facebook开发的一套build系统.
Gradle, please 输入你要的库, 然后就可以找到对应的dependencies里应该写的 compile xxx.
Introduction to Automated Android Testing - Part 6
系列文章的最后一篇, 作者讲用Espresso写UI测试.
如果数据是动态的, 那么要测试View包含指定的信息是很难的. 数据有可能变化, 但是我们的测试不能因此而失败. 所以为了测试可靠和可重复, 我们不应该调用production的API.
所以第一步是mock API, 有几种方法:
-
- 用WireMock (需要server).
-
- 用OkHttp的MockWebServer, 在你的设备上跑一个webserver.
-
- 创建一个Retrofit REST接口, 返回一些dummy对象.
Mock数据的时候利用了Gradle的flavor, 可以创建一个mockDebug flavor, 然后在src目录下建一个mock目录, 放一些mock的代码进去, 然后再建一个prod目录, 把真实的实现移动到那里去.
Espresso基础
用Espresso写测试, 基本格式是这样:
onView(withId(R.id.menu_search)) // withId(R.id.menu_search) is a ViewMatcher
.perform(click()) // click() is a ViewAction
.check(matches(isDisplayed())); // matches(isDisplayed()) is a ViewAssertion
ViewMatchers
是用来定位View的 有withId, withText, withTag等.
ViewActions
是用来跟View交互的, 比如点击, 输入等.
ViewAssertations
是用来做出断言的.
这里有个cheat-sheet可以查: android-expresso-testing.pdf
Writing Espresso UI Tests
这部分具体讲了作者例子的UI测试写法, 见原文.
最后作者还看了一下测试覆盖率.
What 2 years of Android Development Have Taught Me
作者讲了他两年来的心路历程, 以及他总结的一些To do和Not to do.
-
不要重复造轮子.
可以用android-arsenal来查库. -
明智地选择库.
选择库的时候看看星多不多, 作者有没有什么其他流行的库. 再看看issues, 有时间的话可以看代码.
Dryrun可以用来跑sample. -
坐下来看代码. 我们应该花费多数的时间阅读别人的代码, 而不是写自己的代码.
你能写出来的代码是你已经知道的东西的一个反映, 要不断成长和提高自己, 只能不断阅读和学习别人的代码.
这里有Library列表和app列表. -
保持一个好的代码风格. 这里有一些参考: code-style, android-guidelines.
-
用Proguard, 这样release版本不但缩小了代码也做了混淆. 这里还有一个DexGuard.
-
使用一个合理的架构. 可以用MVP来解耦, 这里有个demo: Android-CleanArchitecture, 这里是它相关的Guide文章: Guide on Clean Architecture.
更多资源:
androidmvp,
mosby,
android-architecture. -
对于独立工作的开发, 还需要注意一些UI/UX相关的原则. 可以上Dribble和MaterialUp多看看.
-
分析是你的好朋友. 分析包括了crash报告和app使用记录, 可以用Firebase.
-
做一个市场忍者. 对于独立开发者来说, 需要marketing. 这是一个市场分析工具: sensor tower.
-
优化你的App. 推荐检查内存泄露的工具: leakcanary.
-
优化gradle的build时间. 这里有两个Guides: speeding up gradle build, making gradle builds faster
-
多做测试. 发布前花时间测试, 不要急.
-
兼顾多种机型, 包括屏幕尺寸, API level, 不同厂商的OS等.
-
用Git. 这是一个Git branch model. 如果你不能负担github上的private repo, 你可以试试BitBucket
-
让黑客觉得难处理. Android很容易被攻击, app可以被轻易地反编译和分析. 你需要知道如何处理你的API keys, 如果你需要处理用户的敏感信息, 你应该知道如何加密. 秘钥也要妥善存储. 任何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敏感信息也都要加密. 相关的资料可以看Adding Tampering Detection to Your app和Hiding Secrets in Android Apps.
-
在低级设备上开发. 低级的设备容易暴露问题.
-
学习设计模式. 这里有一个repo讲了所有的Java中的设计模式: java-design-patterns. 另外还推荐书籍: GoF的设计模式, Martin Fowler的重构, Joshua Bloch的Effective Java.
-
贡献自己的力量. StackOverflow, Github, blog posts...
Android Support Annotations
使用Annotation library:
compile 'com.android.support:support-annotations:<latest-library-version>'
如果你已经用了appcompat library
, 你就已经可以用annotations了, 因为appcompat自己就用了它.
annotations按照用法和功能来分组:
- Nullness Annotations
- Resource Annotations
- Thread Annotations
- Value Constraints Annotations
- Others : Permissions Annotations, CheckResults Annotations and CallSuper Annotations.
Nullness Annotations
@Nullalbe
和@NonNull
用来检查变量, 参数和方法返回值为null与否.
@NonNull
表示变量, 参数或返回值不能为null, 如果为null了编译器会给出警告.
@Nullalbe
表示可能为null, 用这个注解的时候表示代码中应该加上null check.
Resource Annotations
因为资源号都是int值, 所以如果你把一个drawable的int传给一个期待string resource的代码, 编译器是会接受的.
资源注解就是用来做这种情况的类型检查的.
比如用@StringRes
来标记参数, 如果你传入一个drawable的id, IDE就会把它标记出来.
每一个Android的资源类型都有一个对应的资源注解, 比如类型是Foo
, 那么对应的资源类型注解就是FooRes
.
有一个特殊的@AnyRes
, 用来表示任意的资源类型.
Thread Annotations
这种注解用来检查方法是不是在特定的线程调用的. 有:
@UiThread
@MainThread
@WorkerThread
@BinderThread
@UiThread
和@MainThread
是可互换的.
如果一个类中的所有方法都是从同样的线程调用搞得, 那么可以直接把类给标记了.
Value Constraints Annotations
@IntRange
, @FloatRange
和@Size
注解是用来验证参数的值的. 比如@IntRange
就验证参数是在一个给定的int范围之内.
比如下面的方法确保传入的参数是0到255:
public void setAlpha(@IntRange(from=0, to=255) int alpha) {
//set alpha
}
相应的@FloatRange
检查参数是在一个指定范围内的浮点数.
@Size
注解是用来检查集合的大小, 还有字符串的长度. 比如@Size(min=1)
用来检查集合不为空, @Size(2)
检查集合有两个元素.
CheckResult Annotations
这个注解是用来检查一个方法的返回值确实被使用了.
一个比较好的例子是String.trim
方法, 当这个方法被@CheckResult
标注, 如果它的返回值没有被使用, IDE就会报错.
另外一些比较值得看的注解有@CallSuper
, @Keep
和@RequiresPermission
.
可以直接查看support annotations的reference.
其他参考资料:
Improve code Inspection with Annotations
Support Annotation documentation
Improving your code with android support annotations
ActivityTestRule: Espresso's Test "Lifecycle"
作者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讲讲用Espresso的ActivityTestRule
写的测试中的操作顺序, 讨论像beforeActivityLaunched()
, afterActivityLaunched()
, 和 afterActivityFinished()
这些方法相对于测试和Activity的生命周期都是什么时候被调用的.
首先作者介绍了Espresso 2.0及之前的旧的ActivityInstrumentationTestCase2
.
ActivityTestRule
的"生命周期".
新的写法是这样:
@RunWith(AndroidJUnit4.class)
public MyNewTest {
@Rule
public MyCustomRule<MyActivity> testRule = new MyCustomRule<>(MyActivity.class);
@Test
public void testStuff() {
// Wow where's all the boilerplate code?
// Verify Oscar Grouch is no longer grouchy.
}
}
而其中的MyCustomRule:
public class MyCustomRule<A extends My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TestRule<A> {
public MyCustomRule(Class<A> activityClass) {
super(activityClass);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beforeActivityLaunched() {
super.beforeActivityLaunched();
// Maybe prepare some mock service calls
// Maybe override some depency injection modules with mocks
}
@Override
protected Intent getActivityIntent() {
Intent customIntent = new Intent();
// add some custom extras and stuff
return customIntent;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afterActivityLaunched() {
super.afterActivityLaunched();
// maybe you want to do something here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afterActivityFinished() {
super.afterActivityFinshed();
// Clean up mocks
}
}
ActivityTestRule
: launchActivity=false;
ActivityTestRule
的第三个参数允许开发者明确指定对每一个test case启动一个Activity.
public ActivityTestRule(Class activityClass, boolean initialTouchMode, boolean launchActivity)
.
把第三个参数设置为false, 就可以写出这样的测试:
@RunWith(AndroidJUnit4.class)
public class MultipleIntentsTest {
@Rule
public ActivityTestRule<MyActivity> testRule = new ActivityTestRule<>(MyActivity.class,
false, // initialTouchMode
false); // launchActivity. False to set intent per test);
@Test
public void testOscarGrouchy() {
Intent grouchyIntent = new Intent();
// intent stuff
grouchyIntent.putExtra("EXTRA_IS_GROUCHY", true);
testRule.launchActivity(grouchyIntent);
// verify Oscar is grouchy
}
@Test
public void testOscarNotGrouchy() {
Intent happyIntent = new Intent();
// intent stuff
happyIntent.putExtra("EXTRA_IS_GROUCHY", false);
testRule.launchActivity(happyIntent);
// verify Oscar is not grouchy
}
}
这个lauchActivity的值默认是为true. 设置为false之后我们在每一个test case里面自己启动activity. 对生命周期产生的影响作者也做了图对比分析, 见原文.
作者最后还讲了几个点, 关于测试迁移, 以及Activity的生命周期方法中启动Intent相关的需要注意的地方.
People and resources to learn Android programming from
作者分享了关于Android编程学习中他积累的人和资源.
Donn Felker, 他的博客: blog. 他和Kaushik Gopal一起弄了Fragmented Podcast. 这里还有一个视频教程的网站: Caster.io.
Jake Wharton, 这个大家都知道啦, 这是他的博客: blog.
Kristin V Marsicano, 这里有一个她的关于Activity生命周期的演讲Activities in the Wild, 可能有一些你没有想过的东西.
最后这有一个列表: Tweet Android List
Podcasts
Fragmented 两个独立开发者办的.
Android Developers Backstage 写Android的那些人办的.
Material 这不是一个技术广播, 讲一些Google新闻.
Videos
Newsletters
General Reading
Medium: 标签androiddev和android-app-development
Conferences
ThirtyInch - a new MVP library for Android
近年来MVP已经变成了Android社区中很流行的一种设计模式, MVC和MVVM也有人用. 这些模式的共同点就是把业务逻辑从Activity中抽取来.
这样做的好处首先是我们可以尽量把需要测试的逻辑用JVM上的单元测试测, 而不是用模拟器上的androidTests.
当然有些需要UI测试的地方仍然会用Espresso.
作者介绍了他们的MVP库: ThirtyInch.
这个库开始的时候mosby还没有release, 建议读一下mosby作者关于MVP的文章: mosby, 其中关于passive View的概念也在ThirtyInch中用到.
ThirtyInch:
有TiPresenter
, TiView
.
TiView
是一个接口, 可以被attach和detach.
TiPresenter
有四个生命周期事件:
onCreate()
: 初始化的时候调用一次, 此时view还没有attach.onWakeUp()
: view attach了, 并且对用户变为可见.onSleep()
: 在这个调用之后, view将被detach, 并且变为对用户不可见.onDestroy()
: 在Activity/Fragment完全销毁的时候调用一次.
onWakeUp()
和onSleep()
对应了onStart()
和onStop()
, onResume/onPause没有对应的回调支持, 因为这些生命周期回调应该在View层处理, 见: Presenters dont need lifecycle
ThirtyInch有什么不同
- 可配置. 可以传
TiConfiguration
对象给TiPresenter, 去掉一些features. - 所有Presenter的生命周期都按照正确的顺序调用,
onCreate()
和onDestroy()
只调用一次. - 不依赖RxJava. 它有一个独立的Rx module.
- View接口的方法注解. 比如
@CallOnMainThread
和@DistinctUntilChanged
. - Public API. 一些基层API可以被所有人利用起来.
- 不用继承
TiActivity
. 你可以利用CompositeAndrodi, 把plugin module作为你的依赖, 然后把TiActivityPlugin
加到你的Activity.
之后作者举了一个Hello World的例子, 附图讲解很好, 见原文.
不是严格的MVP, MVVM也可以
作者又列出了一个ViewModel的图.
ViewModel存储了当前UI的状态数据.
当ViewModel中的数据变化时立即应用到View, 这里@DistinctUtilChanged
的使用避免了数据不变时候的重复操作.
测试, Keep Android At Arm's Length
MVP的初衷之一是为了方便写测试, 因为Android SDK中的一些方法和类不好mock, 所以Presenter中应该是没有Android相关的东西的, 比如Context和Fragment等, Presenter只知道View接口和其中的方法, 是纯java的.
这就是"Keep Android At Arm's Length."的意思, 不要把Android和逻辑代码绑在一起, 库的名字ThirtyInch也是来自于这个原则, 因为三十寸是人类手臂, 肩膀到手指的平均长度.
How does the Presenter survive the configuration change?
Activity在屏幕方向旋转时会被重建. 此时没有被序列化保存的信息就会丢失, 网络请求要么被取消, 要么被忽略, 重新请求.
序列化数据会费时, 而且在这种情况下, 序列话的数据几秒之后就要被反序列化.
Android Framework提供了两个方法来避免这种不必要的序列化:
- Fragment的
setRetainInstance(true)
, 之前的那个Fragment实例会被保存. - 使用
Activity#onRetainNonConfigurationInstance()
和Activity#getLastNonConfigurationInstance()
来存储和恢复对象. 这也是Android保存上面retained Fragments的方法. 这个方法最近被废弃了.
在Java中还有一个比较简单粗暴的方法是保存一个应用级别的单例.
ThirtyInch使用了上述的三种方法来确保TiPresenter在configuration变化的时候不死. 单例的解决方法尽在一些边缘情况必须.
当使用TiPresenter
的时候不需要再实现onSaveInstanceState(Bundle)
方法了, 因为数据都存在Presenter中.
Firebase Analytics VS Google Analytics
作者之前对比过 Firebase Crash Reporting和Crashlytics.
在这篇文章里, 作者对比Firebase和Google的分析工具, 下面简称FA和GA.
首先GA是2005年就推出了, 那时候根本没有Android和iOS, 所以GA最开始是网站用的, FA是今年推出的, 从一开始目标就是移动应用.
然后作者总结了FA的优势和当前存在的几个不足.
最后的结论就是:
如果你只有app, 用FA; 如果你只有网站, 用GA; 如果你两个都有, 则两个都用.
VectorDrawable Fill Windings
作者有一个Sketch做的资源, 是一个空洞图, 结果放在程序里看的时候中间的洞没有了, 变成实心的了.
作者分析并详细解释了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 并提供了两种解决方案.
DESIGN
Basic Patterns for Mobile Navigation
这篇文章作者分析了三种导航模式: hamburger menu, tab bar和gesture-base navigation.
Hamburger Menu
Pros: 导航选项多, 设计干净, 给主要内容留出了更多空间.
Cons: 不易被发现.
在iOS实现时, 和iOS的基本导航元素冲突.
hamburger的icon并没有给出上下文.
需要点两下才到目标页面.
Tips: 给选项排列优先级. 如果你的高优先级选项不多, 可以考虑用tabs或者tab bar. 重审你的信息结构, 有没有必要划分成多个简单的app.
Tab Bar
Pros: Tab bar可以反映出当前在哪. 它们是永久存在的, 用户可以单击访问.
Cons: 有限的选项数. iOS和Android可能会有不同的设计规范.
Tips: 让点击区域足够大. icon要经过可用性测试. icon和label一起用.
Gesture-Based Navigation
Pros: 移除了UI杂项, 节约了屏幕空间. 自然的人机交互接口.
Cons: 导航不可见. 增加了用户教育成本.
Tips: 确保不要必须教给用户一种全新的交互方式, 设计相似的体验. 使用过程动画的形式教用户如何使用.
Design Reviews: Going beyond the surface
关于设计的review.
LIBRARIES & CODE
green-coffee
一个Android库, 让你可以在instrumentation测试中跑Cucumber.
ThirtyInch
一个Android MVP库.
Tools
Exynap
一个Android Studio插件, 可以生成实现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