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HTTP协议

    HTTP 请求的构建(TCP三次握手建立成功后)

           目前使用的 HTTP 协议大部分都是 1.1。在 1.1 的协议里面,默认是开启了 Keep-Alive 的,这样建立的TCP 连接,就可以在多次请求中复用。

    HTTP请求格式

    image

    HTTP 的报文大概分为三大部分:

    1. 请求行
    2. 请求的首部
    3. 请求的正文实体

    第一部分:

    URL: http://www.163.com

    版本:  HTTP 1.1

    方法:GET/POST/PUT/DELETE/UPDATE

    第二部分:

    首部字段(部分):

    Accept-Charset  表示客户端可以接受的字符集。防止传过来的是另外的字符集,从而导致出现乱码。

    Content-Type    指正文的格式。例如,我们进行 POST 的请求,如果正文是 JSON,那么我们就应该将这个值设置为 JSON。

    Cache-control   用来控制缓存的。当客户端发送的请求中包含 max-age 指令时,如果判定缓存层中,资源的缓存时间数值比指定时间的数值小,那么客户端可以接受缓存的资源;当指定max-age 值为 0,那么缓存层通常需要将请求转发给应用集群。

    If-Modified-Since 如果服务器的资源在某个时间之后更新了,那么客户端就应该下载最新的资源;如果没有更新,服务端会返回“304Not Modified”的响应,那客户端就不用下载了,也会节省带宽。

    HTTP 返回的构建

    HTTP 的返回报文也是有一定格式的。这也是基于 HTTP 1.1 的

    image

    构造好了返回的 HTTP 报文,接下来就是把这个报文发送出去。还是交给 Socket 去发送,还是交给TCP 层,让 TCP 层将返回的 HTML,也分成一个个小的段,并且保证每个段都可靠到达。

    HTTP 2.0改进

          HTTP 1.1 在应用层以纯文本的形式进行通信。每次通信都要带完整的 HTTP 的头,而且不考虑 pipeline模式的话,每次的过程总是像上面描述的那样一去一回。这样在实时性、并发性上都存在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HTTP 2.0 会对 HTTP 的头进行一定的压缩,将原来每次都要携带的大量 key value在两端建立一个索引表,对相同的头只发送索引表中的索引。
          另外,HTTP 2.0 协议将一个 TCP 的连接中,切分成多个流,每个流都有自己的 ID,而且流可以是客户端发往服务端,也可以是服务端发往客户端。它其实只是一个虚拟的通道。流是有优先级的。
         HTTP 2.0 还将所有的传输信息分割为更小的消息和帧,并对它们采用二进制格式编码。常见的帧有Header 帧,用于传输 Header 内容,并且会开启一个新的流。再就是Data 帧,用来传输正文实体。多个 Data 帧属于同一个流。
         通过这两种机制,HTTP 2.0 的客户端可以将多个请求分到不同的流中,然后将请求内容拆成帧,进行二进制传输。这些帧可以打散乱序发送, 然后根据每个帧首部的流标识符重新组装,并且可以根据优先级,决定优先处理哪个流的数据。

    举例:

            一个页面要发送三个独立的请求,一个获取 css,一个获取 js,一个获取图片 jpg。如果使用HTTP 1.1 就是串行的,但是如果使用 HTTP 2.0,就可以在一个连接里,客户端和服务端都可以同时发送多个请求或回应,而且不用按照顺序一对一对应。

     

    image

    HTTP 2.0 其实是将三个请求变成三个流,将数据分成帧,乱序发送到一个 TCP 连接中。

    image

          HTTP 2.0 成功解决了 HTTP 1.1 的队首阻塞问题,同时,也不需要通过 HTTP 1.x 的 pipeline 机制用多条 TCP 连接来实现并行请求与响应;减少了 TCP 连接数对服务器性能的影响,同时将页面的多个数据css、js、 jpg 等通过一个数据链接进行传输,能够加快页面组件的传输速度。

    HTTP2.0不足之处

           HTTP 2.0 虽然大大增加了并发性,但还是有问题的。因为 HTTP 2.0 也是基于 TCP 协议的,TCP 协议在处理包时是有严格顺序的。
          当其中一个数据包遇到问题,TCP 连接需要等待这个包完成重传之后才能继续进行。虽然 HTTP 2.0 通过多个 stream,使得逻辑上一个 TCP 连接上的并行内容,进行多路数据的传输,然而这中间并没有关联的数据。一前一后,前面 stream 2 的帧没有收到,后面 stream 1 的帧也会因此阻塞。

    Google 的 QUIC 协议

    机制一:自定义连接机制
           TCP 连接是由四元组标识的,分别是源 IP、源端口、目的 IP、目的端口。一旦一个元素发生变化时,就需要断开重连,重新连接。在移动互联情况下,当手机信号不稳定或者在 WIFI 和移动网络切换时,都会导致重连,从而进行再次的三次握手,导致一定的时延。
          这在  TCP 是没有办法的,但是基于 UDP,就可以在 QUIC 自己的逻辑里面维护连接的机制,不再以四元组标识,而是以一个 64 位的随机数作为 ID 来标识,而且 UDP 是无连接的,所以当 IP 或者端口变化的时候,只要 ID 不变,就不需要重新建立连接。

     

     

    机制二:自定义重传机制
          TCP 为了保证可靠性,通过使用序号和应答机制,来解决顺序问题和丢包问题。
         任何一个序号的包发过去,都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得到应答,否则一旦超时,就会重发这个序号的包。这个超时是通过采样往返时间 RTT不断调整的。

          在 TCP 里面超时的采样存在不准确的问题。例如,发送一个包,序号为 100,发现没有返回,于是再发送一个 100,过一阵返回一个 ACK101。这个时候客户端知道这个包肯定收到了,但是往返时间是多少呢?是 ACK 到达的时间减去后一个 100 发送的时间,还是减去前一个 100 发送的时间呢?事实是,第一种算法把时间算短了,第二种算法把时间算长了。
           QUIC 也有个序列号,是递增的。任何一个序列号的包只发送一次,下次就要加一了。例如,发送一个包,序号是 100,发现没有返回;再次发送的时候,序号就是 101 了;如果返回的 ACK 100,就是对第一个包的响应。如果返回 ACK 101 就是对第二个包的响应,RTT 计算相对准确。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怎么知道包 100 和包 101 发送的是同样的内容呢?QUIC 定义了一个 offset概念。QUIC 既然是面向连接的,也就像 TCP 一样,是一个数据流,发送的数据在这个数据流里面有个偏移量 offset,可以通过 offset 查看数据发送到了哪里,这样只要这个 offset 的包没有来,就要重发;如果来了,按照 offset 拼接,还是能够拼成一个流。

    image

    机制三:无阻塞的多路复用
         有了自定义的连接和重传机制,我们就可以解决上面 HTTP 2.0 的多路复用问题。
         同 HTTP 2.0 一样,同一条 QUIC 连接上可以创建多个 stream,来发送多个 HTTP 请求。但是,QUIC是基于 UDP 的,一个连接上的多个 stream 之间没有依赖。这样,假如 stream2 丢了一个 UDP 包,后面跟着 stream3 的一个 UDP 包,虽然 stream2 的那个包需要重传,但是 stream3 的包无需等待,就可以发给用户。

     

    机制四:自定义流量控制
           TCP 的流量控制是通过滑动窗口协议。QUIC 的流量控制也是通过 window_update,来告诉对端它可以接受的字节数。但是 QUIC 的窗口是适应自己的多路复用机制的,不但在一个连接上控制窗口,还在一个连接中的每个 steam 控制窗口。

           在 TCP 协议中,接收端的窗口的起始点是下一个要接收并且 ACK 的包,即便后来的包都到了,放在缓存里面,窗口也不能右移,因为 TCP 的 ACK 机制是基于序列号的累计应答,一旦 ACK 了一个系列号,就说明前面的都到了,所以只要前面的没到,后面的到了也不能 ACK,就会导致后面的到了,也有可能超时重传,浪费带宽。

           QUIC 的 ACK 是基于 offset 的,每个 offset 的包来了,进了缓存,就可以应答,应答后就不会重发,中间的空挡会等待到来或者重发即可,而窗口的起始位置为当前收到的最大 offset,从这个 offset 到当前的 stream 所能容纳的最大缓存,是真正的窗口大小。显然,这样更加准确

    image

    总结:

    • HTTP 协议虽然很常用,也很复杂,重点记住 GET、POST、 PUT、DELETE 这几个方法,以及重要
      的首部字段;
    • HTTP 2.0 通过头压缩、分帧、二进制编码、多路复用等技术提升性能;
    • QUIC 协议通过基于 UDP 自定义的类似 TCP 的连接、重试、多路复用、流量控制技术,进一步提升
      性能。
  • 相关阅读:
    Python 列表浅拷贝与深拷贝
    Linux 基本命令-----常用操作分类
    硬盘的分区方式
    github中fork的使用
    大O记号
    python的__file__和__name__变量
    python生成器
    python装饰器
    re模块元字符
    python_数据类型_list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menkeyi/p/11307477.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